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排行 >浅谈自媒体的那点事

浅谈自媒体的那点事

2023-05-10 14:56:27

新媒体火了,但现在在整个行业内的传播出现了一些混淆,很多关于新媒体的传播的概念鱼龙混杂,误导了很多的创业者和对这个事情感兴趣的年轻人。本文对新媒体有一些新的思考和了解,希望从几个关键节点的热门词汇,谈谈那些被误会的新媒体。




自嗨不等于干货


不管是专业从事新媒体创作的,还是创业者在自己公号发布自己的心得想法时,喜欢提到自己写的东西是干货。 东西还没写完,自己就先嗨了。但是,往往这些内容阅读起来,往往会发现风格是非常的艰涩难懂,所以很多人把这个事情简单理解,严肃的内容就是干货,其实并非如此。



干货是什么?是提供有一定的价值的,能够给人带来新的思考和帮助的内容,而不是艰涩难懂的。现在一篇以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来举例,为什么能够引爆,为什么能够到10万+,100万+甚至是更多呢?内容是基础。


最大的影响是用户的分享,当分享到一定边界的时候,突破这个边界数,尤其是KOL参与了分享之后,这个就会成几何级数的增长,如果只有一个人看了你的文章,或者是100、1000个人看了你的文章,但是他们没有分享,这个过程中你是达不到传播的效果的。


假如说我们有一个微信公众号,有10万个粉丝,一般的阅读率是在5%到10%,这是正常的数据,如果是创业公司运营写的那些非常艰涩难懂的,正常的打开率应该只有0.5%到1%。如果运营的人告诉创始人,他写的那些所谓的干货,超过了10万+,或者是远远超过了你的粉丝数,那肯定有水分。在传播里面是有层级的。一次传播,二次传播,三次传播。当你有10万粉丝的时候,你PUSH给了他们是一次传播,一次传播只是第一个起点,更重要的是二次和三次传播,也就是这些人愿意把他们看到的东西分享出去,这是最最关键的。

所以很多人会把干货等同于严肃的知识,但实际上干货和严肃完全不是一回事。所谓的干货,它的形式可以是非常轻松的,非常有趣的,或者是观点非常犀利和独特的。我们在做手机支付这个严肃主题的时候,没有去分析支付行业,流程等,而是同时有6个国家和地区的年轻人实地拍摄了当地的线下支付情况,视频综合点击超过600万。


逗逼不等于有趣


很多人都会把逗逼等同于有趣,实际上这两个词并不是如此简单的转换。


就拿90后逗逼著称的a站b站那些用户来说,随着这群体快速的增长,大家越来越觉得娱乐化是一个大的趋势,或者是大家经常用的一个词,逗B是一个趋势。


而你们知道最火的B站上的视频是什么样的吗?说起b站大家第一想到最火的应该就是二次元像是暴走大事件等。但其实B站上最火的,有1千多万点击,同时有60多万条留言的,并不是那么二次元的东西。



就是千本樱,一个女孩子弹古筝的一个视频,从头到尾没有没有任何搞怪、二次元的地方但是为什么在二次元这个里面引爆了视频的传播呢?这就是大家对所谓的逗B,所谓的有趣产生了巨大的误解。


我们曾认为逗逼一定要恶搞,比如说快手上粗糙模仿的二人转等等,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刚才我提到的这个古筝视频,这个女孩子弹古筝的过程中,就是把弹古筝的节奏加快,有点象PAPI酱一样,仅此而已,后面有一只小猫配合她。而用户看了这个视频之后,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大家就非常关注,并且传播,所以她创下了B站的记录,但是这个记录有没有打破。至少是B站上面最火的视频之一。


郭德纲曾在相声对白中说过,”不能说我吃大蒜低俗,你喝咖啡高雅“,或者是一个看上去不高雅的东西,从而引爆了整个传播的节点。这也是很多人对于有趣的巨大的误解,我们真正说的有趣是高级的,绝不是低级恶搞。


所以有趣是非常难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暴走大事件能够出来,暴走大事件一集的点击量应该是2千到3千万,迄今很少有节目超越,因为他们不仅有趣,他们输出了有价值观的有趣,有效持续传播,引爆二次热度才是最非常重要的。


流量不等于粉丝


现在所有运营新媒体的人都非常关注流量,关注自己粉丝。如果是有10万粉丝,30万,50万,甚至是100万粉丝,立马就成为一个大V了,就会有各种广告变现等等等等。但是在这个里面,很多人都会用一个词来代替粉丝,就是流量。当你用流量的时候,你好象就是粉丝很多,就会很牛X。大家猜一下,在今日头条上流量最大之一的视频是什么?


就是爆打小三。,因为头条的算法非常特殊,他和其他的平台不一样。在头条上一个爆打小三,尤其是的,如果是发出来之后,很容易超过千万,中国一共只有14、15亿人,这就意味着中国有多少人看过这个视频?几百万是很低的,上千万是很正常的。我们可不可以说这上千万人就是这个视频的粉丝呢?那你们如果是看了这样的爆打小三的视频之后,你们会不会粉这个帐号呢?或者是你们会不会去找到发这个视频的博主,成为他的粉丝呢?可能有人会,但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


在我们的分析里,这种流量叫做及时流量,及时流量是没有深度价值的。但这种及时流量,没有办法沉淀,没有品牌,没有输出价值观。所以它大多属于是无效流量,是没有办法得到非常好的变现的,而且不能给社会,给他人提供有价值有思考有用的东西,看了之后就看了,立马抛之脑后。


所以这种流量是不会沉淀的。真正能够获取粉丝的是有效流量,在你看了这个内容后,你想找到这个人,这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上百度搜,我要关注他,要看他以前的东西,这才是叫做粉丝。我们在B站关于全球年轻人自拍的一起节目,有数千条评论和弹幕,微信粉丝数大涨,这些年轻人真的想关注下我们做了什么。


围观不等于网红


网红是一个大势和大潮,大家现在在各种活动现场,都能看到一些身体发育的很好的妹子,拿一个自拍杆开始直播,有一些人围看、打赏、点赞。很多人就会给她下定语说她是网红,我们在做视频节目时,需要全球各地的年轻人参与,接触了一些专职的模特,但其实他们既不是也无法成为网红。但是,一位精通中英法德等语言的非洲妹子,成了人气非常高的人物,颇有网红潜质。



比如你找来了世界顶级的专家解决了中兴芯片的难题,或者你在南沙截获了美国的网络黑客数据,可能有一百万人,或者五百万围观,那你就是名人加网红。


还有可能成为网红是靠什么?他们一定要有人格魅力,不管他说的是时尚的,或者是八卦的,或读书的,或者是两性的等等,或者想我们关注互联网生活方式的,一定要有持续性的价值观的输出,这个非常重要。不要以为价值观这个东西很虚的,即使是像教别人怎么吃喝享受生活,这也是价值观,总之一定要有持续性的价值观的输出,一定要对受众有人格的魅力,而且能够持续的吸引到他。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一条,它为什么这么火?它其实是构建了一种生活美学,但是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是,他迎合了渴望这种生活方式和水平的受众群,这群人他会觉得这个东西是与他渴望美好的未来,与他的情感,与他的内心是高度契合的。所以一条的相关传播量,相关的数据,现在变得非常的高。但是真正关注他的人是想拥有这种生活的人,而不是已经拥有这种生活的人。他构建了一个生活美学,它有态度,它有价值观,他有人格。


只有这样,才叫网红,而不是说凭着自己的身材,或者是凭着自己的一些逗B的事情,比如说我刚才提到做些猎奇的吃灯泡的视频来博眼球,所以围观和网红并不能划等号。


观点新颖,内容为王


自媒体是一种“你若芬芳,蝴蝶自来”的平台,因此,自媒体营销的核心在于分享精神和优质内容,有价值的内容自然会有关注度。小米的崛起强化了另一个词汇:“粉丝经济”,很大一个程度上讲,小米的崛起,是雷布斯当时的30万粉丝打开市场的。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想长久的留住粉丝,就要有真正含金量的内容。内容是血脉与基石,自媒体营销不能够单打独斗,要结合优质内容创作。




巧妙借势”事件营销”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已经是以秒计算的,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重大新闻,都能在瞬间传递到地球的角角落落。利用热点事件进行营销,可以让品牌乘坐”顺风车“,迅速传播。NASA宣布发现“另一个地球“,这一新闻一经发布,各大品牌商纷纷借势,朋友圈刮起一股”另一个地球“风。微信圈的阅读量,往往是以十万甚至百万计。因此,如果在转发率如此高的新闻中植入广告,其传播影响力自是不可估量。


内容要精,用户细分


人们更热衷于关心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如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关生活类的知识在网络上的转发量相当高。比如:养生、健康、旅游、美食等,这些与人们相关的信息,不但适合转发,而且很多人还会收藏,这样一来,就是对信息进行了二次传播 ,将品牌信息适时以图文形式植入,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营销的手段还有很多,但如果用得恰到好处,给用户带来知识,带来乐趣,甚至带来好处,那么他就会欣然接受。就是好的营销,再小的品牌,也能在下一秒,创造出奇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