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排行 >广安新媒体人调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广安新媒体人调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3-05-10 14:56:27

     匠心读书会   

「受欢迎的阅读及原创公号 强烈推荐 」

全民阅读 | 文学原创 文化创意 | 品牌推广 | 线下活动






最近几年,国内新媒体创业非常火爆,网红界的papi酱、咪蒙已经获得上亿投资,公司多元化经营顺风顺水。与北上广一线城市相比,广安本地新媒体和新媒体人现状如何?斗胆做个聚焦梳理,如有不妥敬请商榷。


一、人员分布

广安最大的两家官媒——广安日报、广安电视台,是本地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在接触的新媒体人,多数为公职人员,绝大多数为体制内的媒体人,他们一方面掌握着资源为公家做事,不自觉也被纳入到新媒体人的范畴。比如报社记者和电视台记者,还有国有企业的网站和新媒体负责人。他们中有的业余也会建公众号、微博号等,在本地筹备新媒体联谊会时已经明了。

还有商家私企自身组建的新媒体队伍,如文化传媒公司、婚纱影楼、摄影工作室、咖啡馆等,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他们有组建了自己的平台和队伍,还有一群玩票的媒体圈子,经常外出拍照或拍摄短视频等。

另外,还有自由职业者、大学生或者在外务工者建立的自媒体平台,多数为玩的心态,不求大红大紫,就每天记录心情,相当于发朋友圈。


二、所用平台

广安新媒体人集中在微信公众平台和新浪微博,粉丝多的十几万,少的也有几千不等。微信公众号是新媒体人首要选择,集聚人气快、变现快、传播快,在广安的新媒体人做得出色的,主要还是在这一块,特别是公家新媒体人和商家的宣传这块,显得很庄重正式。微信公众号虽然采取闭环式传播方式,主要在微信生态圈内,一个微信号点击只有一次记录,其余的传播渠道没有点击量,相对比较真实。麻烦的是微信公众号编辑比较麻烦,要求每天更新,否则就会点开率低,养僵尸粉。

其余新媒体人集中在新浪微博这块。新浪微博发布简单、传播快、关注多、全开放,面向的就是层叠式的地方生态圈,,普通市民朋友喜欢,简单易操作。微博舆情发现处置快,从发帖到发现处置,一般就半个小时。

广安麻辣论坛,在本地产生一定影响力,,充当了连接党委政府和普通群众的桥梁。栏目如“谢哥说事”。其他的自媒体平台使用的少,如百家号、网易号、大鱼号、搜狐号、大风号等等。


三、传播内容

在广安本地,官媒发布的内容,就是新媒体人转载转发的最重要信息源,这点看出本地的新媒体原创性不强,主要集中在本地资讯方面,在文化旅游这块发力不够。很多人就等着官媒出新闻,然后当当搬运工,绝大多数还注明引自哪里哪里,有的这点都未做到。

面向市民的主要是本地吃喝玩乐,这点几个本地的商用平台比较突出,他们属于公司化经营,带有文化传媒公司的性质,据他们讲,做资讯主要是集聚人气,满足人们的吃穿住行娱乐需要,并不赚钱,赚钱的是与其他的相关联的企业商家作广告搞活动。做一台文化活动下来,除去人工费、器材出租等,收入还行。活动主要集中在几个重大节点,春节、中秋、国庆、五一等。

做文化的平台冷门受众少,人气没有官媒和市民资讯那么高,却最有地方文化和人文价值,如川东周末、匠心读书会和其他区市县作协办的微信公众平台。主要网络文化圈、文艺圈、文学圈人群,绝对人数少,能够引爆的节目点不多。


四、收入情况

与网上宣称的月入百万、上万相比,在本地以新媒体的收入养活自己都难,养活一家人、买房买车做白日做梦。有几家商用媒体平台,养活几个员工后还有盈余,这已经算是典范了。小的特别文化平台,靠着一两元的打赏生活,纯粹靠理想信念支撑。并非你想象中那么美丽无比,比肥皂泡还经不起细瞧。

微信公众号之外,有些商家做活动会找新浪微博,扩大宣传知名度,一般以次数算,长期合作的几乎没有。广安微博同城坦言,一年下来遇得到几次,所获的就是几个红包,那家伙少得很。有的微博粉丝十几万,变现难上难。其他的新媒体平台变现遥遥无期。有人说把号养着玩自娱自乐。


五、日常运营

新媒体最烦的便是每天更新,拿本平台来说要两个小时(想话题扒素材搜资讯一小时,编辑一个小时),最缺的是时间。日更要命,跟吃饭睡觉一样成了刚需规律,本地就这么大,人和事就这么多,原创的就这么点,缺乏原创性是最大的问题。东抄西抄东转西转,成了某些新媒体人的每天忙活的内容。不久前,本地某公众号抄袭本平台原创的社会人文新闻《邻水“棒棒影帝”贾从才:从梦想照回现实》,后投诉到腾讯后被系统删除。这件事在新媒体圈掀起了风波,大家虽同情并支持原创,但也深感信息匮乏的无奈。

与外地的炒作成风相比,本地新媒体人中规中矩,添盐加醋的少。去前年本地有微信公众号为了博眼球作“标题党”有低俗炒作之嫌,有的被封号处罚,风气进一步得到向善向上的引导。

本地新媒体深耕细分才有出路,分清受众和自己的所在领域,强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养懂策划会运营、能拍能编能写的全面复合型新媒体人。注重原创和创意,采写题材和方式多元化,找准自己所在领域的发力点,既立足本地又放眼全国全球,否则耗时用力不走心,难以从自媒体人群脱颖而出。

最后以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结束,希望与本地新媒体人共勉。

(原创稿件,未经不得转载)



附: 2017新媒体人生存现状调查报告:91%月收入不足万元,日更最令人头秃 

各位新媒体朋友们,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又相伴走过了一年。新榜再次联合头条号、插坐学院发起“2017新媒体人生存现状调查”。这次,我们扩大样本数量,收回2887份问卷。这里应该有你想了解问题的答案。

 

90后95后年轻一代占据主力


据数据显示,在填写问卷的2887人中,大部分是男性,占72%;女性占28%。



这和我们印象中“女性从业者数量远多于男性”有所不同。当然,或许也跟不同圈层的认知局限性有关。


从年龄分布来看,新媒体从业者中年轻一代居多。23-27岁的90后与23岁以下的小鲜肉,加起来占到61%;28-37岁的85后80后占据30%;其余9%在38岁以上。



而在“从事新媒体行业的时间”一栏中,有超过一半都是1年以下刚起步。其次是1-2年入门。3-5年甚至5年以上的资深自媒体人,所占比例小得多。



年龄并非只是数字,还代表人群。新媒体行业发展到今天,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其中,有不少传统媒体以及各垂直领域转型而来的成熟力量,凭借以往经验,进行各自的探索。


同时有越来越多年轻人从中突围,屡拿爆款,在这个行业大放异彩。就像95后情感博主我走路带风、咪蒙从5万月薪到百万年薪的助理、以及写出5000万+爆文的视觉志小编。


换言之,行业日新月异,对入行早或晚的人,并没有太多偏见。爆款不会特别青睐在这个行业停留时间久的人,有人入行两年就是新媒体专家,方法论总是被不断总结,然后不断过时。




北上广发展好,但三四线分布人数最多


虽然在我们的印象中,北上广一线城市的新媒体行业发展遥遥领先其他地区,但这些新媒体从业者都分布在一线吗?从数据来看并非如此。


据调查数据,分布在三四线城市的新媒体人最多,占33%。分布在一线、二线城市的从业者人数,比例分别为29%、30%。还有另外7%分布在农村地区。



虽然很多地方新媒体从业者都表示,现在很多城市地方号渐趋饱和,竞争激烈,但地方号作为垂直号的一个分支,还是有不可忽视的潜力。


尤其近来,有很多呈现乡村生活的新媒体爆发出蓬勃生命力,比如“欢子TV”,一年前,欢子还在广州一家商场做保安,如今用短视频记录农村原生态,一年累计播放量超2亿,年入50万。



多数新媒体从业者以此谋生


据调查,有81%的人都毕业于大专及本科,13%的人毕业于高中及以下,只有7%是高学历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不过正如前面说到的,年龄的大小并不能直接等同于专业,在新媒体行业,学历高低也同样无法与专业程度划等号。


工作状态也有所不同,总得来说,以做新媒体为生以及打算以此谋生的,占据多数。具体表现为:



用除本职以外的业余时间在做新媒体的人,占到此次调查的33%;为自己做并以此谋生的占20%;兼职状态并考虑全职做的占18%;在企业、事业单位或政府机构做新媒体的占18%;其余11%在自媒体公司。



图文仍是主流,视频内容比重上升


这些调查对象所在新媒体的产品内容,呈现方式主要集中在图文,占74%;用视频呈现内容的有24%;音频、直播等其他形式最少,占2%。



图文内容仍然是整个新媒体行业的主流内容形式,不过与去年的调查相比,图文内的数据有所下降,视频内容的比例有所上升。


短视频元年过后,新一轮的红利爆发或将到来。



91%的新媒体从业者月入不过万


收入、变现和融资,可以说是整个行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首先是收入这一栏,令人头秃的是,月入不足万元的队伍似乎又壮大了。去年有80%新媒体从业者月入不过万,今年,收入在万元以下的占到91%。



此外,新媒体收入在1-2万元的占5%;2万-10万的占比2.7%;10万以上的占比0.7%;100万以上的土豪,当时是少数中的少数,占0.6%。


新榜曾发文研究过新媒体招聘的实际行情,据当时拉勾网数据库近10万个新媒体岗位相关数据,2016-2017年,新媒体岗位的平均薪资为7.75K。


虽然不乏励志逆袭故事,但新媒体行业的平均薪资并没有公众印象中那么高。这一现实可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新媒体本身门槛不高,大多数从业者也缺乏特别专业的技能,很难获得非常高的物质回报。同时,此次调查的样本中有超过五成是入行不到一年的新人,也有相当比例是兼职状态,也影响了统计结果。


不过另一方面,新媒体在造富能力和高薪比例上仍然有一定的想象力。优质内容创作者很容易获得各个平台动辄上万元的补贴,更进一步,成立团队之后,随着身份转变收入更会有实质性飞跃。而各大企业、机构的新媒体部门以及知名新媒体团队,也经常开出数十万年薪+期权/股权招募高端人才。


新媒体的良好行业前景是吸引大量新人进入的重要原因,可能也是很多新媒体人拿着不高的工资但仍然愿意长期加班的重要动力。



缺钱,缺成就感,缺时间


在“现在最缺的是什么”这项问题中,回答缺钱的,占到58%。


就像近期新榜推出《谁不是一边不想干了,一边努力敲键盘呢?》一文中写到的,缺钱,成为行业从业者“不想干新媒体了”背后最主要的原因。每月发工资的时候,就是思想斗争的时候。


 

此外,关于最缺什么的问题,有17%是职业成就感;15%是自己的时间;5%为升职空间。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为什么没有辞职不干新媒体了呢——因为选择做新媒体,所以没空思考自己要辞职以及辞职能干啥。



加班率高,时间多花在扒素材写文章和排版


那么接着上面的话题,继续聊聊时间。


据调查数据,新媒体从业者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在1-3小时、8-10小时以及正常8小时的,占80%,其余20%的工作时间在11-13小时,以及13小时以上。



但加班率相当高。只有32%新媒体从业者说自己几乎从不加班,27%表示一周加班两三次,23%表示根本没有周末,还有18%工作日基本都加班。




新媒体人每天花费最多时间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呢,有74%的人是在扒素材、写文章、做排版;有13%的人是在做活动、求互推、绞尽脑汁推广。



这也跟填写问卷的对象中有46%都是新媒体编辑/运营有一定关系。



收入来源多元但不稳定


值得关注的还有收入来源与融资状况。


这些新媒体人的收入主要来自哪儿呢?有34%的人选择了流量主或其他流量分成变现,20%的人选择软文广告,7%来自内容平台的扶持资金,此外还有电商、品牌活动策划、代运营、打赏、知识付费、等各种各样的收入来源。




新媒体的收入来源日趋多元,但要做到稳定,并不是那么容易。


《谁不是一边不想干了,一边努力敲键盘呢?》一文中,就有不少人提到所谓经济压力,除了钱少、得不到平台流量扶持,还包括收益不稳定带来的不确定性。


在融资方面,大多数人不排斥,已经融到资的占极少数。


有41%的新媒体人表示暂不融资,但不排斥;30%的人表示希望融资,借助外力加速;25%的人表示没有融资打算,对目前小而美的状态感到满足;还有4%称已经融资。



新媒体人对融资的态度,实际上也能反映出各自的内容模式和工作状态。



最令人头秃是日更


就像所有新媒体人谈及“日更”时露出的苦涩微笑,在“你觉得新媒体行业最难做的是什么”一栏中,有45%的人都认为是内容的持续产出。


日复一日地持续输出,不仅在占用新媒体人的业余时间,也对他们的灵感和创作力提出了极大的考验,常常有很多同行无奈感慨,觉得自己灵感枯竭,江郎才尽。



其余,有24%的人认为最难做的是涨粉,还有24%认为是规划成熟的商业路径。也就是涨粉和变现。


打开率下滑,取关率提升,即便推出爆文,爆文涨粉率仍令人堪忧,成为所有新媒体从业者的痛中之痛。很多人更是将“掉粉”形容为“掉肉”。


而对不少一开始单打独斗或玩法草根的个人自媒体来说,想要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内容,往往需要团队化规模运作,规划成熟的商业路径会是一项难以绕开的考验。



非常焦虑,很难说幸福,但有希望


你觉得自己幸福吗?面对这个拷问,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很难回答,选择“说不上来”。22%的人明确表示不幸福,21%表示很幸福。



跟这个问题类似的是,只有19%的新媒体从业者认为自己不焦虑,也就是说,有81%的人都身处焦虑之中,其中27%明确表示:非常焦虑。



不过,决心表示明年打算跳槽的,只有17%。



与此同时,认为自己会继续在这行干下去,并对这条路很有信心的,占58%;有23%的人继续的原因是“也不知道别的能做什么”。


同样地,至于继续干下去的原因,我们觉得在这篇文章能找到点答案:《谁不是一边不想干了,一边努力敲键盘呢?》



还有14%的人在犹豫,5%的人希望换个行业。




回过头看这2887份问卷的调查结果,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新鲜血液正在涌入新媒体行业,很多人对这个行业充满憧憬,并以此作为谋生正职,探索职业发展前景。


与此同时,整个行业快速发展的压力和瓶颈,也在困扰着每一个人。在新媒体走向成熟的大背景下,新手脱颖而出的难度越来越大,竞争激烈程度越来越高,焦虑成为整个行业的背景情绪。


在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工作中,成就感露面的频率却越来越低,面对日更的焦虑,难免大把大把地掉头发。


但即便很难说幸福,大多数人仍然选择留下。或许是因为我们仍然相信内容创业的未来,又或许是因为,我们都明白做内容从来没有捷径。



作者介绍:

草根一一,原名刘金,邻水80后男,中国民盟盟员,广安市青联常委,匠心读书会召集人和义工。愿与各界热心人士,共同致力于本地民间读书会发展。




今日话题



本公众号欢迎名家、新人投稿,欢迎新书新作首发。






来稿须知


1、文体:现代诗、小说、散文、文学评论、杂文、报告文学。

2、要求原创,其他平台未发表过。附百字以内个人简介及生活照片1张,文末留下作者通联方式。未按要求投稿,恕不采用。

3、投稿时用Word文件发送。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请关注本公众号,并添加编辑微信,以便联系。

5、优秀作品将作为报刊选用。

     主办 | 匠心读书会(第 480 期)

     顾问│邱  秋   尹才干

     编审│草根一一

     邮箱│1525376096@qq.com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长按

下方二维码关注,定期推出精美原创作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