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排行 >【城事】是什么造就了“丑陋”的媒体人

【城事】是什么造就了“丑陋”的媒体人

2023-05-10 14:56:27

今天,我的朋友圈被这条新闻刷屏:上海警方日前侦破一起以舆论监督为幌子、通过有偿新闻非法获取巨额利益的特大新闻敲诈犯罪案。21世纪网主编和相关管理、采编、经营人员及两家公关公司负责人等8名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归案。据称,案涉数十家企业。


我在朋友圈里说,作为一名《21世纪经济报道》的前员工,有种一点也不奇怪意外但还是很难过的感觉,又失望至极。

前同事们答我:我也是!

说难过失望,是因为那些名字的熟悉度。越熟悉,就越失望。

说一点也不奇怪意外,是因为在平时的业务接触中,也隐约感知其人其事风格比较激进/危险。我无意重述过去之事,只想说,这天下怎么可能有秘密,蛛丝马迹必然落入有心人眼里。不意外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个行业里多数人都有副业,主要的副业之一就是开公关公司——这大概就是典型的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我在职与离职期间都听闻了各种财经媒体中层、高层的生意经(包括上述的21世纪网主编)。哪一笔生意与所在媒体无关呢?不在其位,如何谋其利?

究竟是谁,造就了如此丑陋的媒体人?


一、没有需求,就没有买卖

据说,此次事件是有企业举报,但我知道,有更多企业面对媒体行业流氓,自愿沉默。因为,曝光出来,企业接受敲诈的原因也将揭开,投鼠忌器,媒体是老鼠,自家企业的名声是玉瓶儿。

这种副业的产生,实在源于企业自身存在用金钱消灭负面报道的需求。有时是企业真被抓住了把柄,有时,只是号称专业的财经媒体记者把上市公司公告内容复制一下,提出似是而非的质疑。可企业怕负面信息披露出来,。


有偿沉默,既能解决企业的问题,给媒体创收,又能满足媒体可怜的自尊心。


企业的心虚,助推了媒体的嚣张。

那些有瑕疵的上市公司与准上市公司们,并非都明白企业危机攻关的形成原因和危害、正确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往往被本土财经公关公司诱导为相信灭稿、高层关系即能搞定一切。

在此处,财经公关公司确实神通广大,,就能让已具资格的企业成功IPO或维持形象,暂时灭火。这里面的需求有多大?财新的一篇报道《IPO有偿沉默》中指出,财经公关上下产业链的市场价值已过十亿元。

一位在公关行业20余年资历的师兄有一句口头禅公共关系是社会文明的服务生,但能接受这个观念的企业家不多。公共关系在国内已经被扭曲成了请客/行贿/灭稿/人情……

其实所有的企业都应该派董秘和高管去进修公共关系学。

二、媒体的压力与诱惑

以上是外部事实,那么媒体内部呢。

中国媒体实际上是双轨制,一轨是吃财政饭的官方媒体,另一轨,就是自负盈亏的市场化媒体。官方背景的媒体可能无法真正按照发展规律去经营,而市场化背景的媒体,也遇到没有完善的刑诉追责和民事赔偿体系的现实。

这两者,都有压力,也都有权力,于是,也就都要面对诱惑。


我们还遇到了传统媒体遭受严重冲击的环境。

广告业务被新媒体冲击得七零八散,上至央视下至区域性媒体,普遍裁员减薪,都在陈述着这个行业的下滑现状。媒体中的各种也被挤了出来: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俨然成了目前一些媒体的营收业务

今年6月,中央纪委集中公布了2013年第二轮巡视对象的整改情况。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的现象。最终,上海分社终止与交通银行合作协议,并退回后者尚未执行合同金额350万元。

大环境的不安定,也会映射到个体身上,危机感会促使其更加看重个人利益

21世纪网的高管,收入断然不低,何必把饭叫饥?

我们可以用费因伯格(Joel Feinberg)对心理学利己主义的解释来说明:任何人最终所能够欲求或寻求的(作为目的自身的)东西只能是他自己的个人利益

三、相关法规长期缺位

新闻寻租也分数种,通过官方的权力寻租是其中最恶的一种,其次便是金钱寻租。上世纪8090年代滥觞的有偿新闻之后,新闻的商品价值被放大了。

14年前,我还在实习期就看到了媒体老师们拿红包和企业礼品拿到手软的一面。那些被寻租的利益获得者升级到了媒体高管岗位,依然在寻租。

很多媒体都公布了对记者编辑收受红包的处理意见,那么为何有的媒体人不接受收买,有的媒体人来者不拒?

如前所述,诱惑是一个原因(必须要说到钱),有的记者工资收入不高,付出的劳动不少,因而认为自己的正当利益没有得到保障,因而将被采访对象的馈赠视为一种合理补偿。但我们恐怕也不能忽视,收受被采访对象的馈赠,风险不高——因为行业和社会大众对此早已司空见惯,若行为不触及底线,目前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惩罚这种行为

相关法规缺失,造成寻租成本过低。媒体人利用自家媒体版面的平台换取利益的行为一直都存在,企业请媒体人担任独立董事或企业顾问的事例也不少,往往是媒体宽容,企业顺水推舟。

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媒体人的职业操守与道德约束,是极其不可靠的。

我们当然赞成对媒体腐败做一次大扫除,可惜并非一次清扫,就能解决问题。抓了虫还要打药,不然,在腐坏的环境下虫子一样滋生。

药方是什么?恐怕还是制度的改革。

(注:此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李宝花。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今日更多推荐:

1,:
2
,老外看上海:公园闹剧
3
,中国领袖传记最好作者是犹太人?
4
,:难忘家园

如需获取更多,请下载上海观察客户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上海观察
(微信号:shobserver

添加办法:微信通讯录”-“添加”-“查找公众号”-“输入上海观察”-“加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