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排行 >独家专题 | 一个求助电话 两张药方 三年后的李花飘香

独家专题 | 一个求助电话 两张药方 三年后的李花飘香

2023-05-10 14:56:27

记者 | 殷江、刁辰超

编辑 | 张欣

本文为四川综合广播原创文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巴中市南江县贵民乡地处川陕交界处,是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地区的核心区域。长久以来,这里的百姓以种植玉米、土豆为主。交通不便,缺乏产业支撑,成为阻碍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绊脚石。就在“春风花草香”的季节,贵民乡的一个村庄正悄然发生改变。


我们曾经迷茫 我们希望绝望

 

双田村


我们曾经迷茫,我们希望绝望。

我们病残贫困,我们这样坚强。

困难有人来帮,种下李树千行。

……


巴山深处,一座刚刚建起的农家小院内,重度残疾的胡顺成用他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朗诵着他写的诗。


诗里记录着往昔的贫穷绝望,记录着众人相助,更记录着幸福感恩。


三年前的一个求助电话

 

四川台记者殷江、刁辰超采访胡顺成(右)


胡顺成:“罗处长嘛,罗主任嘛!我喊错了吗?”

罗楠:“你晓得嘛!”

胡顺成:“我能听出来,声音我能听出来……”


“罗处长”名叫罗楠,是四川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调研员。罗楠回忆,2015年4月29日,他与巴中市南江县贵民乡双田村结下了不解之缘:“2015年,我参加省里面的《阳光政务》节目,双田村的一位村民胡顺成,他就提出来大巴山深处没有产业,希望省里的专家给他们规划一个产业,帮他们脱贫致富。”


双田村


巴山深处老百姓给罗处长出了一道考题。节目结束后的第二天,罗楠风尘仆仆地赶到了600公里外的南江县贵民乡双田村。


什么作物既能适应双田村的自然环境,又能降低农民的种植成本和市场风险?面对着这道承载着贫困村众多群众脱贫梦想的考题,罗楠掂量出了其中的份量:“双田村的确没有产业,又是一个贫困村。所以我想找一个靠得住的产业,不能失败!失败的话就是雪上加霜了,不能让百姓再穷了!”


两张“药方”


罗楠为贫困的双田村开出了脱贫奔康的“药方”——“青脆李”和“脆红李”,也开启了自己“双田村李子农技员”的幸福生活。


如今,三年过去了,“李子”成为双田村产业富民的希望。村民们纷纷在自家田里栽下李子苗。


2017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天,罗楠辅导村民李树种植


胡顺成也不例外。他自己虽然看不到,但从邻里们口中得知,今年,村里开满了雪白的“李子花”。


胡顺成:“我们的李子今年花开得好得很哦!”

记者:“你的这个李子树是怎么种起来的?”

胡顺成:“就是省领导,我喊主任,他们喊处长哈?罗楠!他把我们带去汶川,把老百姓亲自带去看!”


这时,、双田村第一书记马北成接过了话头。他说,刚确定发展李子产业时,村民们还有点担心,于是他们就组织大家去外地考察学习:“当时是汶川的一个农业局副局长带去,去讲解去看,老百姓去问去感受,然后我们就到园子里去。回来过后让每个老百姓来尝,他们都觉得不错!回来过后我们就开村民大会,几次村民大会就说李子是怎么一回事。让村民他们说,我们讲,专家介绍。最后他们主动要求栽。”


2017年春节假期后第一天,罗楠辅导村民李树种植


一见到记者来,村民们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夸起村里的新产业。9元钱一株的李子,村民们只需出3元钱。剩下的管护费通通是村里和帮扶单位出钱。


村民唐万里把自己的16亩土地全部种上了李子。过去,他一直在外地打工。年纪大了,长期在外奔波不是个事儿。家门口发展产业,给自己的后半生提供了保障。


四川台记者刁辰超采访村民唐万里


咬定青山不放松

 

双田村


产业从无到有,需要果树专家的慧眼和经验,需要基层干部们倾尽全力的付出,更需要村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

 

在农田里劳作的村民岳天武摊开双手,粗糙的手掌粘上了春天的泥土。


村民岳天武的双手


记者:“你种李子,想没想过,成功了高兴,失败了怎么办?”

岳天武:“失败了就挖了,继续种庄稼!”


岳天武说,除了种李子,自己还养了4头猪、3头牛,每天忙的不亦乐乎。

 

四川台记者殷江采访村民岳天武


四月天的午后,在泛着李花清香的果园里,泥土落上洁白的碎花瓣。村民们围在他们的老朋友——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调研员、高级农艺师罗楠身边,听着李子的种植技术。如何科学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控……村民们拿本子写着画着。对于这个陌生的果树,村民们从未如此用心。


三年前,重度残疾胡顺成给媒体打了一个求助电话,为双田村请来了专家;三年后,胡顺成用诗来歌颂李花飘香的家乡。


巴山深处家乡,别有公路两旁。

楼房依山而建,李花开满村庄。

春天洒满阳光,飘来阵阵清香。

千棵万棵李树,花儿开在心上。


罗楠说,虽然研究了42年的果树,但他的理想很朴素:让四川的每个农民每年能多增收哪怕一块钱,让四川消费者能多吃一个好果子。他笑着说,如果四川有一亿人,那么每年就能增收一亿元。

 

双田村


趁春风,忙栽种。


双田村人人都在这个春天绘就产业脱贫的蓝图。原始洪荒的石林在远处若隐若现。

 

对失去光明的村民胡顺成来说,他用他的鼻子、耳朵去感知这个村里的变化。他还要用更多的诗要去赞颂生活。读诗的那一刻,他说自己是幸福的——


秋天大行脆李,装满各个箩筐。

幺妹儿高声载唱,声音欢快明亮。

感谢党和政府,我们奔向小康!



关注我们

关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 · 四川综合广播FM98.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