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排行 >微博封杀虎嗅背后:平台霸道强势 自媒体傲娇无力

微博封杀虎嗅背后:平台霸道强势 自媒体傲娇无力

2023-05-10 14:56:27

微博封杀账号或第三方服务平台早已不是新闻,百度搜索相关页面高达341万条之巨,这其中不仅有微信公众号,也有虎嗅网。


可能是一篇文章惹恼微博/新浪公司,虎嗅官方微博账号日前突遭封禁,,,。


由于暂无详实可靠证据判定此次封号来自公权力部门意志,更像是虎嗅激怒微博/新浪高管而遭到毁灭性报复。笔者无意探讨虎嗅与微博/新浪,曹国伟等人之间究竟有哪些恩怨与利益瓜葛,以及评价围绕双方共同金主阿里巴巴以及马云的各种真假难辨。


平心而论,微博封杀的账号和第三方服务平台实在太多太多,欠了不少人情债。而与微信公众号和大V遭封杀不同,虎嗅被封杀导火索源于一篇文章《新浪早已掉队,曹国伟为何增持》,该文认为新浪,搜狐,网易曾经并驾齐驱,如2007年新浪营收是搜狐的130%、网易的81%。而2015年第三季度,新浪营收是搜狐的43%,网易的22%。由此虎嗅认为新浪已经“掉队”,还猜测新浪CEO曹国伟突然成为第一大股东背后的商业利益算计,言辞甚为犀利。


长久以来,公众早已形成拿人手软,吃人嘴短的思维定势,即在他人地盘做客,不宜揭人短,同时理所当然将此法则延伸到公共论述平台,在不少人眼里,虎嗅在微博平台非议微博/新浪及相关领导人,无异于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为此不少人支持微博CEO王高飞封号之举,认为微博只是商业机构,虎嗅享受微博提供的免费传播服务权利,理应遵守维护微博利益的义务,简而言之就是不宜在微博平台散播微博/新浪以及相关领导人是非,尤其是触犯其商业利益的负面言论,否则很可能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且咎由自取。


虎嗅在此次事件究竟是公众利益“看门狗”,还是发泄一己之私的“咬人疯狗”值得商榷。然而突遭微博封号,虎嗅自认“因言获罪”,连发数文讨伐微博/新浪,一副得理不饶人的高姿态,,也间接形成“虎嗅骂人,却不允许还手”印象。


对于微博封号是否有理有据,有人列举出用户需遵守微博协议的4.9.7条款:即不得以任何形式侵犯新浪或微梦公司的权利和/或利益或作出任何不利于新浪或微博公司的行为”。意为在微博平台上,新浪或微博的利益不容侵犯,可见虎嗅也是被微博/新浪认定“触犯”到自身利益。


,除了提供无障碍沟通技术支持,保障用户的安全隐私不被泄露和非法窃取,也应保障相对自由的言论传播服务。如若自认免费就是免责,以及独享不受约束的无限裁量权,如此运营思维仍然停留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小农经济时代,以及“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山头大王心态,。


至于此次虎嗅散播微博/新浪的相关言论,是否真实可信,亦或涉嫌造谣违法,读者心中自有判定,微博和新浪大可展开公开论述,比如辟谣澄清,必要时可寻求司法评判。微博粗暴封禁虎嗅账号,更像是相关高管一怒之下做出的仓促决策,这对早已上市的微博和新浪来说,算不得理性经营行为,。


试想,如果虎嗅常年造谣成性,传播观点多为无耻谰言,或是习惯于恶意攻击他人,自有法律法规、。比如网站遭关停,相关负责人被惩处,广告客户锐减,形象破产等等。但在当下的新媒体领域,尽管褒贬不一,虎嗅仍然是新媒体标杆性代表之一,不久前申请挂牌新三板更是奠定自身在业界难以忽视的影响力。


笔者认为,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传播渠道早已呈现过多元化趋势,微博明知封禁账号,并不能阻挡言论在其他渠道传播,,出手封杀虎嗅在自家平台存在感,寻求掩耳盗铃式耳根清净,实质只是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无奈自保,只是吃相有点着急。


虎嗅与微博之间恩怨交锋,在充斥铜臭味的商业社会,,不仅考验双方雅量和民主素养,也是在试探各自的利益底线。对虎嗅来说,失去微博这一重要传播渠道,如同自断一臂,至于将来是否会重归于好,要看二者如何寻求利益妥协了。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原本应与虎嗅结为命运共同体的自媒体,此次不仅没有大规模积极响应,反而是一副幸灾乐祸模样。究其原因,表面上是大量自媒体人对虎嗅严苛的审稿制度,以及冷酷无情的拒稿评语不满,认为伤害到投稿心情和写作兴趣,实质是虎嗅频繁拒绝作者传播需求,尤其是传播夹杂各种商业利益的言论,出口不逊还挡人财路,实属作死。


,普遍拥有不受约束的无量裁定权,没有强有力的制衡机制存在,媒体个体力量卑微依旧,虎嗅今天的遭遇,也是广大自媒体们面临的集体宿命,敬请哀矜勿喜。(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