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排行 >【学生作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学生作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2023-05-10 14:56:27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高三(3)班 陈思雨


      首先我们来浅谈传统媒体中的代表节目——新闻联播。,就会想到去看一看“新闻联播”。,一个晴雨表,。”而熊培云先生对于这个开播已三十年的钻石级节目的总结陈词却只有“新闻还很远,联播永宣传”。

      新闻是不同于宣传的,原文上已做出了阐述:“新闻随时都可能发生并被报道,而宣传却另有计划与侧重,重重复而不重时效,重说教而不重事实。对于受众来说,差别也可能表现为,新闻被用来分析新闻当事人,而宣传被用来分析宣传者。”那么,熊培云先生出于何原因而对“新闻联播”留下了这样糟糕的印象呢?

      我认为原因有两点:一是其形式,二是其内容。

      从形式上来看,“新闻联播”就好似一位一丝不苟、十分严谨的老教师,他象征着权威,同时也有些古板。,而它也一直恪守“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的宗旨。正因如此,在中国,“新闻联播”更像是政府发言人。这样的形式是许多的人所不喜的,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观众。“新闻联播”若是能够尝试一些更加“亲民化、接地气”的形式,或许会重新赢回民众的心。白岩松就曾直言:“我已经厌烦了原来那种刻板、散文化的新闻语态,新闻应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学科。”新闻也应“自由”。

      第二个层面,也是我个人认为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新闻内容。新闻离不开生活,只有鲜活的事例、深入及时的客观报道,才能够使新闻吸引人、感染人。“新闻联播”光除去“假大空”是远远不够的,

      需以真材实料为基础。其中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不实的报道会削弱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所以,从业人员应对新闻报道的内容严格把关。再者,像“新闻联播”这样的主流媒体,在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局面,更应敢于触碰敏感话题,而不是对那些真正的社会热点避而不谈。与之相反,主流媒体更应及时出面发声,有效地、。

      还有的新闻报道总是热衷于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事件进行“审判”,亦或是一味地对当事人进行感性采访,而不是对新闻事件本身作出更为及时、更为准确、更为深入的分析。又或是人云亦云,无个人鲜明、立体的角度的评析,只是炒着他人已炒过的冷饭罢了。,获取第一手资料,做新闻传播的领头羊。

      在本书中也介绍了“新闻联播”曾作出一些尝试和改变,但却未曾坚持。所以,在十几年后,像美国“9.11”事件这样改写世界历史的大事都未作为重要新闻在栏目上播出。但尽管如此,,它依然是许多驻华记者的必修课之一。中央电视台目前仍是国内做新闻最好的平台。在中国做新闻,哪家媒体能够像中央电视台一样,可以近距离接触所有新闻事实,拥有同样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呢?

      当今是互联网时代,当网络大行其道,新闻市场被细分,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日益增多,“新闻联播”的权威地位似乎受到了冲击。新媒体开始悄无声息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原来守着电视等着看新闻的固有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只需要拿起现代生活的“必需品”——手机,刷一刷微博,便能了解新近发生的事情,方便而快捷。类似微信、微博等新的传播手段作为现代化信息交流的平台迅速崛起,大量地传播社会新闻信息。这些新媒体的形式更加灵活、自由,且传播速度极快,因此得到了大众的青睐。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传播媒介,也改变了传播格局,给老牌媒体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影响。所以老牌媒体为了与时俱进,,把“新闻联播”搬上了互联网的大舞台。

      新媒体是多元化的,它能使人们和媒体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不免也会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一方面,是虚假信息的泛滥。比如说:微信谣言。如今的社会是信息多元传播时代,谣言一旦形成,便会如洪水决堤一般,以无法想象的速度扩散开来,造成规模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新媒体所宣传的内容良莠不齐。许多媒体为了博人眼球,夸大其词、恶意中伤他人。又或像是书中所指的那样,“一些媒体总是不厌其烦地描述杀人过程与杀人现场,唯恐读者不能身临其境。,这样的以暴力、血腥内容充斥的“新闻网站”并不在少数。除了以上谈到的,还有另一类媒体,他们所报道的内容,以娱乐八卦为爆点,以娱乐话题引发的眼球效应来实现自身的经济目的。明星的情感生活、结婚生子、离离合合,乃至打人、吸毒、醉驾等正面或负面新闻,都能够成为娱乐版的重头戏,占据了大量的篇幅。举个例子来说:在今年里约奥运会期间发生的“王宝强、马蓉离婚事件”。在当天早上此话题便成为了各大媒体网站的搜索头条,而有关奥运会中国队又添一金的新闻只得屈居其下。不到一个早晨,“王宝强、马蓉离婚事件”就似乎举国皆知,而“王马撕”就成为了吸引了广大群众关注的热门话题。接下来得几天,该话题热度丝毫不减,每天都能看到相关后续报道。而所谓的“后续报道”的内容却以各大媒体的主观臆测占大多数,且各家媒体所报道的内容都千篇一律,并无太多实质性内容。这样的一个话题能够长期占据各大头条,其背后是否有媒体为利益驱使下的推波助澜呢?有的媒体利用民众对明星生活的好奇心,恶意炒作相关话题。此类媒体以谋求利益为中心目标,而忽略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一切,都以尊重和实现读者知情权的名义进行,但也面临着滥用公权力和保障个人隐私、捕风捉影和保障新闻真实性、吸引眼球和防止低俗化等种种矛盾的考验,这需要媒体在适度“八卦”与保持社会责任感之间,寻求较高道德水准的平衡。除了媒体自身的管理之外,政府也应出面规范新闻传播,以实现媒体引导民众正确、客观、理性地认识社会之用。媒体是自由的,但也不可过度自由。

      无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在新媒体之中,自由者应有不知情权。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新闻信息的内容价值本应同步增长,而如今的信息却是更加琐碎、局限、肤浅。空谈和无价值的“信息垃圾”充斥着民众的生活之中。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部分信息几乎是被硬塞给民众的。好比说“王宝强、马蓉离婚事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自愿去获得的信息,而是现代媒体的无孔不入,似铺天盖地的海浪将我们卷入“信息漩涡”之中,被动地接受信息。这就让我想到了索尔仁尼琴的一句话,“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拥有不知情权。”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若我们失去了对信息的选择能力,就会迷失放任在别人的“日月”之中,灵魂被废话、空谈所充斥。尚无法拥有选择信息的自由,又何谈“自由在高处”呢?正如老子所言,“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为三明二中高三(3)班陈思雨原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