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排行 >“快公益”: 专业和创新是践行“媒体+公益”的双脚

“快公益”: 专业和创新是践行“媒体+公益”的双脚

2023-05-10 14:56:27


“快公益”团队

2016年,《都市快报》“快公益”团队

获得浙江省公益慈善领域

政府最高奖“浙江慈善奖”。

“快公益”团队

获第四届最美杭州人称号




梵高说:“没有比人类的爱更富于艺术性的事业。”人世间从不缺乏善,只是需要我们唤醒每个人的善心。媒体是激发每个人内心善意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很多人认为媒体只能充当公益的观察者、报道者和传播者,而在杭州,有一群媒体人却成为了公益的亲力者、实践者、探索者和创新者。



作为全国最大传媒类公益项目,《都市快报》“快公益”从2014年成立至今,开启了以传播公益理念为目的,资助帮扶为途径,推动“媒体做公益”、“公益新闻专业化”的实践。在唤醒读者内心的公益理想时,通过发起一个个有效而具体的公益项目,不断提升公益的专业化程度。


“快公益”在平面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上,都开辟了公益专题板块,搭建透明规范的公益平台,公布善款受助群体信息,挖掘“有温度”、“有故事”的公益新闻……这一切推动着“最美精神”的薪火相传,激发和带动整个社会的正能量。



怀着“生活因温暖而美好”的初心

探索“媒体+公益”


很多人对《都市快报》这份报纸情有独钟,是因为它不仅对新闻大事件有宏观深度的把握,更对老百姓生活中的小事深切关心,服务读者。


《都市快报》副总编辑姜贤正说,“新闻并不只是国家大事,很多老百姓生活中发生的小事也可以成为新闻。新闻的视角可以平视,可以细微地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并用仰视的心态去踏实地服务每一个读者。‘生活因温暖而美好’是《都市快报》一直以来的办报理念,也是它深受老百姓喜爱和欢迎的原因。”

大病医保项目——开化,胡近望的妈妈和半个月大的儿子。


而谈到公益,姜贤正认为,所谓的公益,就是事关公众利益。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生态文明的场域,保护自然、保护生态,都是公益;在社会文明的领地,帮助他人,懂得关怀就是公益。在某种程度上说,媒体和公益是殊途同归的。事关公众利益的凡人善举都可以成为报道的素材,将正能量传递给他人,本身就是公益。


作为媒体人,在接触了大量的慈善公益领域的新闻和事迹之后,《都市快报》编委会认识到媒体和公益是一对青梅竹马的“好朋友”,他们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和联接性,可以说,公益离开了媒体就不能称之为公益,而媒体也能从公益中生发出新的发展思路,公益能让媒体和失联的客户和读者重新发生联系。


而让他们深入思考的是,媒体对公益的贡献和价值到底在哪里?如果仅仅停留在“启迪人心”的传播与监督上是远远不够的,媒体能否介入公益的项目中,媒体人能不能也加入到公益实践中去?





于是,《都市快报》在2014年勇于跨出了媒体做公益的第一步,建立了专门的团队,推出了全新的版面《快公益》。快,是《都市快报》的“快”;快,是及时行善,公益不拖不等不靠;快,是快快乐乐从事公益慈善事业。


作为全国最大传媒类公益项目,“快公益”开启了以传播公益理念为目的,资助帮扶为途径,开始了“公益新闻专业化”的实践,并秉承着《都市快报》一贯以来“生活因温暖而美好”的初心,用实际行动去激发每个人内心的善意,用一个个有效而具体的项目促成善行,结成造福社会的善果,用善心、善行、善果去传播正能量。


专业化是“媒体+公益”的核心竞争力


“每个人都有善心,而激发善心无论是媒体,还是公益都是最基本的第一步,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好,那么公益这条路就会在一开始就特别难走。”


姜贤正直言有很多媒体没有发挥好公益新闻的专业性,没有把最能激发善心,打动人心的这一部分展现出来,同时也丧失了公益的专业性。


大病医保项目——大病医保一周年,开化县实验小学园区分校的小学生们摆成心形,祝愿患病的孩子们快快好起来,快乐健康的成长。


在用实际行动落实“公益新闻专业化”的过程中,“快公益”团队也曾深刻地体会过媒体人做公益不够专业而带来的磕磕碰碰。“


2011年,当我们真正投入地去做‘免费午餐’这个公益项目时,就了解到原来做公益这么难,才发现自己是门外汉,不仅没有媒体做公益的前辈可以效仿,也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做支撑,只是凭着一腔热情和坚定的决心,我们选择迎难而上,排除万难,用充分的实践走出了一条靠谱的路子。”姜贤正说。

免费午餐项目——江西鄱阳县鸡峰村小学,9岁的吴彤在给四岁的弟弟吴凯和妹妹吴雅莹喂饭吃。她们的爸妈过了元宵就外出打工了。


“公益项目,在逻辑上与商业项目是一样的。它必须考虑到这个项目涉及的各个环节,同时要符合其中每一方面的需求。把善心转换为善能,让善能发挥效益,是需要商业智慧的。很多人以为做公益只需要有钱,事实上有钱还远远不够,它是针对一个社会问题提出一整套解决方案,我们的目的是要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源,所以这就需要媒体、公益、商业三方面都具有强大的专业性才能做好它。”


曾发起和推动“利群阳光助学”、“长腿叔叔留守儿童关爱计划”、“免费午餐”、“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等众多公益项目的姜贤正强调提升媒体、公益、商业的专业性是增强“媒体+公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媒体+公益”的发展方向。


从策划执行第一个公益项目开始,“快公益”团队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迅速成长,现在已经成为提供专业化的公益服务的响亮品牌。

公民爱心日项目—— “喜迎G20 公益满杭城”第十一届杭州市公民爱心日。 



将公益元素化

打造“公益+”可持续生态系统


媒体与其他人做公益有何不同?

姜贤正说,媒体做公益,必须以端正长远的心态考量公益项目的内涵。“快公益”选择公益项目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创新性。


“基于这个项目能不能给其他行业或者公益组织解决同类问题提供创新的借鉴和参考,这才是媒体做公益最大的价值。”



姜贤正清楚地看到,目前在国内公益需求出现刚需性的井喷,但整体公益的专业素质落后的现状下,公益领域还有巨大的进步空间。


他透露,接下来“快公益”团队还有一个小目标想要达成:他们要走遍世界上公益先行的国家和地区,去拜访优秀成熟的公益基金会、社会企业组织等,和那里的公益灵魂人物面对面,看他们如何“授之以渔”,如何有创意地做公益,如何从公益中发掘美好的力量,如何将“公益+”融入各个领域,并将它们带到国内来,为社会提供更专业更创新的公益产品。


长腿叔叔——留守儿童关爱计划


“当价值并不仅限于公益项目本身,而能为公益领域和更多的人带来启发,这本身也是件公益的事情。我们不在于人多,我们追求的是公益的开放性,我们致力于打造资源、观念开放互通的公益环境,项目间可以互相借鉴,我们倡导将公益元素化,致力于打通公益产业链,从而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公益生态系统。简言之,就是让更多的人变成我们的伙伴,哪怕再大的公益项目,只要我们找到相应的人,把所有的资源、资金、力量、智慧、效能、爱心、热情等等粘合在一起,就能形成解决社会问题的‘聚能环’。”姜贤正说。


免费午餐项目——江西鄱阳,响水滩乡,周畈小学,一年级学生李琴正在吃免费午餐,笑得合不拢嘴。


所有的公益项目都要解决社会问题。“快公益”通过“民间探索引领国家行动,公益项目试点推动社会问题解决”的模式,为一批具体社会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免费午餐”项目,;“大病医保”项目,为中国医疗保障体制找到了“政府保障与商业保险”相辅相成的运作方式;“长腿叔叔·留守儿童关爱计划”,促使志愿者们发挥“造血”功能,带动当地因地制宜建设起农场,间接助推了当地经济发展……


利群阳光助学行动—缙云,快报记者在陶鎏家采访


一个专业的公益人,一支专业的公益团队,将小小的公益冲动,转化为 10 倍、100 倍乃至无限大的正能量。


2016年,《都市快报》“快公益”团队获得浙江省公益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浙江慈善奖”。“快公益”团队获第四届最美杭州人称号,记者冯志刚荣获第十三届“最美杭州人——杭州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快公益”团队始终不忘“生活因温暖而美好”的初心不断前行,他们把公益的门槛降得很低很低,脚步又迈得很远很远。把公益的工作做得很小很小,辐射的能量又聚集得很暖很暖。他们是慈善公益事业的亲力者、探索者和创新者,将慈的点点滴滴,化作善的春雨甘霖。



文/ 应丹
视频 / 陈皮皮

图片/ 姜贤正老师提供


每日商报(ID:hzmrsb)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