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排行 >自媒体报道奥斯卡奖出乌龙?这不是有进取心的表现嘛!要怪就怪腾讯爸爸

自媒体报道奥斯卡奖出乌龙?这不是有进取心的表现嘛!要怪就怪腾讯爸爸

2023-05-10 14:56:27

导读

微信既然想连接一切,当然不会不懂变通,把原本躺在碗里的鸭子拱手让人。


By 熊少翀


谁知道这次的蝴蝶效应是这样产生的:仅仅因为工作人员给错了信封,万里之遥的地球另一半的一个国度,自媒体人纷纷被说是“打脸了”。



在这届原本毫无亮点的奥斯卡颁奖礼上,两位七十多岁老眼昏花的颁奖人宣布,“最佳影片”是《爱乐之城》(La La Land)。


虽然这场比赛并没有哪部华语片参与竞逐,但中国人民在对电影艺术的追求上是不分国界的,更何况《爱乐之城》还是一部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朋友圈刷屏式”作品。


所以在这个奖项公布后,早已备好稿的媒体们纷纷在第一时间点击了发送键。


突然就出现一个大写的尴尬:《爱乐之城》的主创团队还在舞台上激动地发表获奖感言,工作人员却跑出来说,不好意思搞错了,得奖的不是你们,是另一部叫《月光男孩》(Moonlight)的影片。



那一刻,全世界都黑线了。


而在中国人的手机里,场面是这样的。



朋友圈里立马出现了一波新闻评论家。他们说:“新闻的本质应该是求证,而不是图快。


知名网络写手和菜头老师,手速也极快。颁奖礼结束后不到两小时,他就在个人微信公号“槽边往事”中发文讽刺媒体:


“此前在名人逝世的乌龙新闻发生时,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人类就是那么一种可贵的生物,最大的特点就是永远也无法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教训,所以讨论归讨论,乌龙归乌龙。”


短短45分钟,这篇文章就十万加。但我要说,这篇文章真傻!


开啥玩笑,新闻的本质当然是真实,但就不需要速度了吗?时效性不也是新闻的本质吗?对于这次事件,要确保不犯错,是不是得在所有颁奖典礼完成后,再找奥斯卡组委会一一核对一遍获奖名单后再发?


或者,每次有重大新闻发布后,媒体是不是得让这个消息飞一会再公布,“免得出乌龙”。


这不可笑嘛!


奥斯卡颁奖典礼世界瞩目,是很多人关心的新闻。不论是媒体还是自媒体,有进取心的自然都很重视,会提前备稿——提前备稿当然也是有进取心的表现,难道等一切尘埃落定后再慢腾腾开始准备才对?


最佳影片是颁奖典礼最大的悬念,大家都等着名单公布,等悬念揭晓后,纷纷点击发布键。


这不仅是自媒体的行为,说过任何有进取心的媒体都不会放过这样的大新闻,像国内四大门户网站:



不只是中国的媒体,国外媒体也纷纷中招。CNN还因此被网民评为“奥斯卡最假新闻奖”(The Oscar for Very Fake News)。




有人说,在媒体界,这次最大的赢家有两个:一是犯拖延症的自媒体,二是根本赶不上趟的纸媒。



所以,把图快当做理由打板子,只能说太不懂新闻规律了,板子要打的是在不能确保真实的情况下一味图快,把道听途说的消息不加核实当新闻发出来。


奥斯卡颁奖,全世界直播,议程中没有搞笑设置,颁奖嘉宾明确说出最佳影片后,等于向全世界发布了这一新闻。出了乌龙,完全不能怪媒体,只能怪奥斯卡奖组委会,因为,当颁奖嘉宾念出获奖结果时,《爱乐之城》得奖就是当时的“真实”。


结果当然是错了,错了又怎么样,天就塌下来了?错了改就是了。,几乎从来没有中断过。新闻工作并不是不许犯错的工作。


只是这一次,别人家都能撤回修改,对于微信公众号来说,有点尴尬了——不能改,只能删。



目前为止,只有少数早期的机构账号,,其他账号均是单日一次。


刺猬公社(微信号:ciweigongshe)在一周前从多个信源处确认,微信已经准备扩大单日多次推送的账号范围,但只面向符合要求的新闻机构。所以,自媒体依然被排除在外。


但略讽刺的是,相比于拥有网站、APP等多个自有平台的新闻机构,自媒体恰恰是最依赖微信公号的。


甚至,眼下“自媒体”几乎就等同于微信公号。这是他们最主要的内容分发渠道。


这次奥斯卡乌龙事件,则再一次提醒了这一点:


自媒体的渠道之困,到了该重视的时候了。


谁该重视?


首先当然是自媒体自己。


自媒体当前主要有五种内容分发方式。一是各种号,微信公号、头条号、企鹅号、百家号、UC订阅号……二是微博、知乎等信息发布平台。其他还有APP、网站,以及社群分发。


前两种是自媒体最普遍采用的方式。但现在看来,无论是微信公号不断下滑的打开率,还是其他号动辄两位数甚至个位数的阅读量,都显示着这一渠道的分发效果越来越差。


尽管平台方为了吸引自媒体入驻几亿十几亿地烧钱,却并不能为他们带来多大的涨粉效应,只起到品牌推广作用,效果也极为有限。而当一家自媒体去做APP和网站时,其实已经在逐步往机构化的方向发展了。


至少现在,自媒体基本只能依附在各个平台。


但在哪个平台有所侧重,是可以选择的。所以,平台方也得重视自媒体的渠道困境。


有人说,微信拥兵之重,有恃无恐。8亿的月活,的确够微信傲娇了。


但半个月前,小马哥在朋友圈挽留知名IT人洪波未遂,也似乎给微信敲了一记警钟:


优质内容从微信平台流向他处,并不是不可能的。



微信当然不会漠视,微博的二次崛起


刺猬公社三天前的一项调查显示,现在更习惯刷微博的人,是刷微信公号和朋友圈的近两倍。



甚至有一位内容创业者对刺猬公社说,他们已经不太重视微信公号这个平台了,他们的内容在知乎上能保持在几十万的阅读,成为一个更重要的分发平台。


这一波内容创业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微信公号。但当其他平台也纷纷开始重视内容的引进和输出,在收入分成、资源匹配等方面开出的条件越来越优厚,对于自媒体而言,选择显然更多了。


微信确实拥有最大的用户体量,而且在短期内也基本没有被人赶超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用户在用微信聊天的时候,就一定要在这里阅读其他内容。


当王宝强被出轨事件一出现,大家就纷纷前往微博打探消息。这其实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即用户更容易跟着内容走,而不囿于单个平台


不过,微信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始终强调自己“少即是多”的理念,但在今日头条等一众内容分发强敌的压力下,不也默默增加了“朋友圈热文”么。


这并不奇怪。一个成功的产品永远不会被历史记录绑住手脚。它会选择面向未来,推翻自己,颠覆自己,根据万变的市场不断迭代,不断重建。


微信既然想连接一切,当然不会不懂变通。




熊少翀

关注内容产业、创业投资,欢迎来撩

微信号:masonhsiung

添加时烦请注明姓名、机构、职务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举报个CEO,一天到晚刷微博,平均每天能发20条,7年发了5万多条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媒体

微博 @刺猬公社

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投稿邮箱ciweigongshe@126.com

网站www.ciweigongshe.net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