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歌单 >传统媒体“仍强”?新媒体“待壮”?――记《中国传统媒体转型的现状与出路》讲座

传统媒体“仍强”?新媒体“待壮”?――记《中国传统媒体转型的现状与出路》讲座

2023-05-10 14:56:27




   5月23日下午,SMG融媒体中心的国际部记者、编辑杨智艺老师受陈雅赛老师和陆臻老师的邀请,为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同学们带来了《中国传统媒体转型的现状与出路》讲座,内容丰富,意趣横生。


左:陆臻老师  中:杨智艺老师  右:陈雅赛老师


SMG融媒体中心的国际部记者、编辑杨智艺老师


1

“有证有实力”VS.“有想法有科技”


  杨智艺老师用了“新长征路”一词来形容传统媒体的转型,并辅以“浴火重生”“背水一战”这样生动的词汇。而新媒体就在这条主线上应运而生的。她认为,总体而言,新媒体既取自于传统媒体,却又独立于传统媒体;二者虽都为媒体介质,却又截然不同。顺着这条主线,我们自然地跟着老师的思路,开始从三个角度探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新闻报道的区别。


讲座现场认真听讲的同学们


第一,报道顺序不同

   以俄罗斯总统普京第四次就职典礼为例,杨老师展示分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区别。




  可以看出,作为传统媒体的央视和《新华日报》,二者唯一的区别,恐怕就只有杨老师所提到的——新华日报作为报纸无法产生画面而加上的那个“盛大”了。反观新媒体,除了列出的两个案例,微信紧接着进行了深度剖析;视频报道不再是冗长而全面的典礼过程,而变成了取其精华的短小视频。

   由此,杨老师认为,在同一则新闻的报道上,传统媒体秉承着“定时定量”的原则,恪守正规的版面语言,呈现出一派“逻辑性强,概括度高”的态度;而新媒体则利用了它的“不定时与不定量”,使消息推送变得灵活而富有层次,同时也把选择权交给了广大的受众。


 第二,报道角度不同

  同样以普京总统就职的视频为例。




  因此,杨老师总结道,传统媒体推送新闻具有综合性和逻辑性,目的在于普及大众;而新媒体则相对碎片化和娱乐化,立足于用户的个人兴趣。总而言之,传统媒体侧重于教育;而新媒体致力于盈利。


第三,是二者的反馈机制不同




  关于传统媒体的主要反馈机制“索贝”,杨智艺老师讲到这个像是说起这个行业的一个神秘而会心一笑的轶事,眼睛里显出明快得微微炙热的光。她说,几乎从来没人见过那些负责监看媒体内容的老干部们,但编辑们却总会收到他们寄来的“错别字提醒”——“这里有一个错别字,要扣50了”。或许伴随着这位编辑的哀嚎声,某个阳光明媚悠闲的下午,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品了口瓷壶里的茶,又在纸上安稳地记了一笔。嗯,这里又有一个错别字,估计要再罚50了。


杨老师生动形象地为同学们举例分析


  在以上的三个对比中,新媒体显得“略胜一筹”,但这并不是代表它没有缺憾。杨智艺老师认为,因为受众利用新媒体而产生的选择性,带来了“过于迎合使用者的爱好”这样的弊端。因为熟悉了受众的爱好取向,每日推送变得“日益投机”,这样虽然满足了大众的喜好,却也使其在爱好中越陷越深,变成了——你只能看到你想看到的世界。因而极大地局限了新闻的获取。

  与之相反的是,传统媒体看似“濒死”,实则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对此杨老师阐释的原因有二——其一在于传统媒体手中牢牢把持着新闻界的两大证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其二在于传统媒体依靠经济、人力、。有证有实力,较之新媒体的“有想法有科技”,二者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2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未来?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未来应当如何发展?这或许是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

  杨智艺老师认为,对于传统媒体,发展的关键有三:

  一,掌握新闻基本功。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扎实的基本功才能造就精简又厚重的新闻语言。

  二,逻辑和版面语言。相比于新媒体更多的娱乐性,传统媒体更需要知道底线、规则和度,这才是在传统媒体行业生存的基本原则。

  三,找错。这一点是杨智艺老师特别提出的。她强调,我们不能安于现状,只有深入这个行业,找出里面的痼病,并敢于创新,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新闻人。


  而对于新媒体,发展的关键依旧有三:

  一,熟悉语境。即站在新媒体的最前沿去熟悉最新的语境。

  二,掌握全套流程。杨智艺老师提到,身处新媒体行业,如果只会某一个流程,很容易就会有“螺丝钉”的感觉,因此,了解新媒体的每一个流程,才能更好地融入到这个行业。

  三,学习最新的技术。新媒体跟科技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技术是重中之重。

  总之,新媒体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复合型人才,但复合型人才不仅仅是新媒体行业的需要,更是整个社会的需要。

  讲座到了最后,杨智艺老师以邱兵先生的话作为寄语——“永远要感谢那些给你逆境的众生,但愿回首望时,我心依旧澎湃如昨”。


3

问答环节(精选摘录)


现场同学积极提问



Q:暑假实习想做数据新闻这一方面,请问您对数据新闻、数据可视化怎么看?

                      

A:目前来看,个人觉得数据新闻的发展并不是特别的充分,但是我相信它的未来还是前景广阔。为什么说现在发展不是很充分呢?现在传统媒体有一种“把新闻搁在网上就好了”的思维,同时新媒体有些浮躁,受到融资和资金压力,不愿意太多把精力和资金压在长期才能够有收益的这样一个事情上。

数据可视化在可看性和分析深度上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发展的没有那么充分,但正因为如此,感兴趣的同学,有可能成为数据可视化的专家人才,在今后就业中会具备很大的优势。现在中国这方面人才是非常缺乏的。据我了解,现在大多是兼职美术编辑的编辑,或兼职编辑的美编在做。

建议多看看国外的媒体,吸取一些经验,成为数据可视化的专家,等中国新媒体的格局更加稳定之后,去发掘一个更加差异化的发展,可能数据可视化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2


Q:信息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偏向于碎片化、娱乐化。所以深度报道的受众可能没有那么多,观众更想去看一些碎片化娱乐化的东西吗?


A:其实深度报道有固定的受众,不会冲突,只是受众不同。我觉得深度报道还是很有受众的,但目前深度报道受各种原因限制,可能做不到那么深度(专业)。


3


Q: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了解一些主流的东西,但大家可能对一些主流的东西不太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主流媒体要怎么让类似大学生群体感兴趣呢?


A:大家可以和我一样,选择一家传统媒体节目,当作每天要上的课,不能指望传统媒体迎合口味、娱乐化。


4


Q:我对传统媒体比较感兴趣,但实习时发现现在招聘的大多是新媒体。请问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会走向相互竞争还是融合呢?国外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A:目前是“一鸡两吃”——传统媒体和融媒体一起做,各个杂志社可能都是这样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现在杂志社(传统出版)盈利越来越低,所以希望能够转型成为网络媒体。目前像电视台这样的传统媒体,还是相对稳定的。




另附彩蛋:大合影来啦!!!

讲座结束后,杨智艺老师跟编辑出版学的同学们一起拍了美美的合影~



文案 | 牛越敏 和明含

图片 | 刘萍 黄江慧

排版 | 赵玮悦

视频拍摄 | 黄涵之 赵笑晨

视频剪辑 | 黄涵之

视频配音 | 李逸雯



点击【阅读原文】输入密码lree(小写)

了解中国传统媒体转型那些事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