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歌单 >犬校问答:社交媒体展示阅读数的意义是什么?

犬校问答:社交媒体展示阅读数的意义是什么?

2023-05-10 14:56:27

提问:我想问一下,很多社交(社区)产品都会显示出来有多少人看过,有时候那个数字只有几十不会很尴尬吗? 我想知道这个数字的作用是什么?是对内容消费者有刺激呢还是改内容生成者反馈和快感?(评论和点赞不够?还是说这是评论和点赞都没有的时候的补偿?)

cicada:

快速回答一句。

我猜主要原因是你说的最后一句——对无互动的心理补偿,告诉你发布的内容被很多人看过,只是没互动或很少互动,不要气馁哦。

这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网页端产品的浏览数,是同一个意思来着。当年我做的网易摄影,隔壁的网易博客,用户都很在意浏览数。几十怎么了?几十个人看过啊,总比没人看好——而且浏览数是特别容易作弊的东西……

网页端的 UGC 产品鲜有不给浏览数的,APP 端因为统计不精准,很少展示浏览数,久而久之,大家反倒不适应这一套了。

但微博做阅读数又是另一个出发点,展示大 V 的影响力,当时主要是对抗微信阅读数而生。


tony:

有反馈永远比没反馈好,即使是不好的反馈。


cuisaihu:

反馈很重要,不管什么形式的反馈,扔个石头也要有点涟漪,涟漪有什么作用,但是很多人会心波荡漾。

很多上瘾的东西,都是反馈做的很及时和直接的。


megil:

@cuisaihu 但是才几十个 不会觉得发了其实毛用没有吗~


cicada:

发条微博阅读数几十的用户少吗?我猜有几千万吧。写篇博客(长文),阅读数几十的用户也有几百万吧。

划重点:认为自己无论发点什么都应该有成百上千人来看,这反倒是不可思议的心态。有人看,有反馈就够了。


cuisaihu:

@megil 那也是要做的如何提高这个数值,而不是不显示。


shane:

这个我从自己的使用经验来回复一下,只说微博。

其实微博一开始是没有“阅读数“的展示的。我刚才翻了一下自己的微博记录,我 2010 年发了第一条微博,2013 年 3 月份之前所有微博的“阅读数“都是 0。这显然是当初上线这个功能时对历史数据初始化的一个产品策略。

我记得自己开始发微博的时候,确实是非常期待反馈的。花了很多心思编辑微博,多的时候的评论、转发、点赞也只有几十,大部分时候寥寥几个甚至没有。直到微博上线了这个功能,看到阅读数动辄过百上千的时候,内心确实有一种虚荣的满足感。也有动力去精心的编辑下一条微博。虽然我后来渐渐不太发微博了,而且我到现在也不太清楚这个“阅读数“的统计逻辑以及是否有水分,但当初确实有觉得自己的影响力变大的感觉。

简单分析一下,微博是一个基于弱关系的社交产品,大家关注的人中包括很多公众人物、各个领域的 KOL 等,自己的亲朋好友所占的比例其实很少。这就导致我们的 feed 流里,普通好友的原创微博被看到的概率真的很小,那么被评论、点赞的概率可能会更小(这是一个漏斗)。如果没有“阅读数“,除了那些 KOL 之外,普通人发微博的动力真的不太大了。当时微博有沦为单向获取信息的渠道的趋势(我现在就是这样,只看不发),所以做了这个功能来增加 UGC。


cicada:

微博当年做阅读数有一个背景:公众号崛起。很多人说,我发公众号能看见几千几万人浏览,发微博呢?互动数不如公众号(后者每天限量发布),微博粉丝数又不知道是不是僵尸粉,于是第一波转战公众号的大 V 一面倒地唱衰微博。

然后微博做了阅读数,展示肌肉,大 V 发单条微博互动数可能不如公众号,但每一条都有几万几十万人看你哦,对比公众号的浏览数,通常是 10 倍以上的差距,挽回大 V 的信心。

那时,厌恶微博的人继续大骂微博,比如 tinyfool 大叔,用他每天发一条公众号的互动数,对比他每天发 40 条微博的单条互动数。但很多依赖微博的大 V 的确因此而大大加强了对微博的信任,并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影响力。

后来微博阅读数又调了几次算法,不断趋于精确(一开始的确很水),按我现在的预估,阅读数的 1/3-1/2 就是真实浏览人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