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歌单 >推便民信息、宣传怀柔分文不取,这个民营自媒体为点啥

推便民信息、宣传怀柔分文不取,这个民营自媒体为点啥

2023-05-10 14:56:27



创业艰辛,勇对挫折。初心至简,贵在坚持。我是怀柔人,我为怀柔青年创业者代言。

——于欣华


小渔传媒


在怀柔的文化传媒圈里,这两年迅速崛起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小渔传媒。

说起小渔传媒,很多怀柔人并不陌生。

“怀柔说”“怀柔通”等微信公众号,已经是很多怀柔人获取本地资讯、分享即时信息的重要平台。

一年多来,小渔传媒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着信息、传递着美好。文化传媒,在他们的手中呈现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运作模式,以及前景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2016年初公司成立到现在,不过短短一年半多时间,小渔传媒的员工从最初的2个人增加到40多人,公司业务横跨新媒体、影视拍摄、会展服务、广告制作、文化创意等众多关联领域。

在主营业务发展得风生水起的同时,公司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做公益宣传、推便民信息、搞慈善捐助……一大批活动的开展,弘扬了真善美,传递了正能量,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温暖和感动。


在商业领域有一种说法,创业公司的特质与创始人一脉相承。小渔公司便是如此。

这个蓬勃发展的创业公司,它的创始人叫于欣华,这是一位经历丰富、能力出众的80后年轻人。采访这位有着同龄人不具备的成熟和睿智的年轻人,最让人有所触动的,并不是他辉煌的过往,而是一颗朴实、执着而火热的心。

创业艰难 可悲可笑的三次聚会

提起于欣华的履历,确实让人敬佩。他22岁便当上了高管,先后任职于唐人街、爱家、权金城等集团公司,最多时手下管理4000多名员工。

不过,由于终日忙碌,年纪轻轻的于欣华身体严重透支。再加上他感觉总漂泊在外,没有存在感,找不到家的感觉,所以在2010年,他辞职回到怀柔,一边休养身体,一边陆续经营起餐厅、宾馆等产业。

当时,国内的网上团购业务发展得异常火爆,眼光敏锐的于欣华创立了“怀柔团购网”。从此,他与互联网和文化传媒结下了不解情缘。

2011年,伴随移动互联网兴起,“怀柔团购网”转型到微信上。然而,当时的同行已经有几十家,所有人基本上都是靠吸引粉丝卖广告挣钱。这种低端的业态不仅利润微薄,更谈不上内容的质量和美感。

↑小渔成立初期两人的工位

自媒体到底还能不能做?

面对畸形的产业发展情况,他把各区县的自媒体大号通通研究了一遍,然后制定了一条整合资源、高端谋划的发展思路。

当时,他约了十六七个做得不错的同行聚会,想把大家的资源、技术等整合在一起,为民间媒体打造出一个本地大号。这样,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能实现最大化。

讲光明前景、说发展模式,于欣华面对同行畅谈理想、费尽口舌,然而结果却让他哭笑不得。

虽然绝大多数人口口声声赞成和支持,但是等到第二次再聚会的时候,却只来了七个人。第三次再聚,更惨,就剩下四个人。等到正式要签合作协议了,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他一脸苦笑:“一些人不认同这件事,或者需要挣钱养家,没法一起干,这我都能理解。毕竟人各有志,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各有各的方向,只是大家向着自己的目标做了不同的选择而已。”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没有人干,我自己也把它干下去,一定要干出点名堂!”天生倔脾气的于欣华暗自给自己定下了目标。

2016年,他,再加上妹妹,还有一个兼职,总共俩半人,拿上几个朋友投资的十万元钱,公司就算成立了。

公司成立,先得起个名字。

创业艰辛,生存第一,先做活跃在互联网大潮的小鱼;搭建平台,汇聚精英,要为家乡青年创业授之以渔;记录城市,诉说怀柔,公司就叫小渔。

不过,创业之初,公司发展并不顺利,方向不清、业务也没有。他本来就有神经衰弱的毛病,有时夜里根本睡不着,身心疲累。

当时很多同行向小渔投来质疑之声,甚至有人认为小渔根本就是在瞎胡闹。然而,久经商场历练、坚韧顽强的于欣华用卓越的商业智慧,带领小渔迅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格局高远 三招成就民营品牌自媒体

于欣华做自媒体,从开始就是大格局、早布局,目光直接瞄准三五年后。

当时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各商家大打价格战。面对这种情况,他果断做出决定:推送二手信息和收取广告费这种低端的业态,我们不做了。小渔今后只做原创,图片和文字都是自己的,并且主打视频。

自从确定了以原创和视频为核心的自媒体运作思路后,于欣华雷厉风行,小渔传媒迅速招人组建团队、磨练技术,不断积累经验,走上了别具一格的发展之路。

事实证明了他的明智。到现在,小渔旗下“怀柔说”“怀柔通”等微信公众号形成了自媒体矩阵,覆盖粉丝总数20万以上。怀柔阅读量过万的文章很多出自小渔,而且全部是原创。小渔也成了怀柔本土民营品牌自媒体。

不仅如此,公司还把免费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更多领域,为特色的餐厅和民宿免费拍摄宣传视频,帮助他们打开知名度。

“我宣传怀柔民宿,宣传怀柔旅游,分文不取。因为这些民宿经营者基本都是自主创业,弄个小院子也很辛苦。他们需要一个宣传渠道,但是没钱。客人得住多少晚上才能凑足广告费?而我现在有这个能力,帮助他们,也算是回馈社会吧。”

做生意需要大智慧。越钻到钱眼里的人,越赚不到钱。而越不看重钱,生意反而越红火。

就拿于欣华免费为餐厅拍宣传片来说,随后推出的“怀柔美食”栏目成了一个品牌,这些视频还通过腾讯视频的平台向全国宣传了怀柔美食,累计有几百万人次点击。到后来,很多餐厅排着队请小渔来拍。

谈到现在的发展,于欣华非常自豪:“我们小渔传媒做到今天,没有业务部和销售部,所有的活儿基本都是自己找上门。而且,我们的文章百分百原创,去年还入选了微信新势力评选,我们的原创数和阅读量在北京市名列前茅。”

今天7月,区委宣传部牵头成立了“怀柔新媒体联盟”。于欣华受邀出席并做了典型发言。他说,“对于我们这唯一一个民营媒体来说,这是无上的荣誉。我为这一天,努力了一年,等待了七年”

今年8月,我区成立了新社会阶层发展服务协会。他作为新媒体行业领袖,光荣地被推选为第一任协会会长。

“我们将肩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我们的媒体一定要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于欣华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怀

于欣华做文化传媒,不仅仅只是把它当成一份事业,还源自心中一份浓浓的家乡情怀。

去年3月,小渔传媒建立了自己微信公众号“怀柔说”。之所以做这个号,就是来自于他的一个最朴实的念头——我是一个怀柔人。

他曾动情地说,“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将来还会死在这里、埋在这里,我想让怀柔记住我。怀柔这个城市养育了我们这一代人,我们一定要为这个城市做点什么。”

于欣华是这样说的,他带着小渔人也是这样做的。

他为小渔定下的工作理念就是“记录城市,诉说怀柔”。每一位小渔员工服装后背上印着的标语就是“我是怀柔人”。而小渔员工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讲好怀柔故事,这里是怀柔,我们是小渔。

搞文化传媒,多少人整天盯着广告费、合作款。而小渔,却专门组织了一支五六个人的团队,每天拍摄的内容就是社区派出所平凡的基层民警,安佳医院里孤独的特困病人,大街上整日奔忙的快递小哥,公园里热情洋溢的老年模特队……还有即将被拆迁的怀柔老街区,怀柔的板栗、大枣等特色农产品……

一年多来,小渔人把镜头和文字聚焦在那些一辈子也不可能走进屏幕的平凡人身上,为我们的城市带来了太多的感动和温暖。

怀柔街头,硕果仅存的十几个修鞋匠,平均年龄都得70岁。步履匆忙的人们,谁曾经留意过他们的艰辛和奉献。即使冰天雪地也坚守在那里,他们的辛勤劳动需要人们给予尊敬的目光!

二兴益馒头店的老板,每到重阳节或者过年的时候,都要给市民免费发馒头,一发就是很多年。他们家门口天天排队,到底是为什么?他身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他们才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是我们身边应该被弘扬的正能量!

还有生活在怀柔的外国朋友。他们有厨师,有老师,来自巴基斯坦、俄罗斯、芬兰等很多国家,他们的中国话说得都很溜。他们也是怀柔的建设者,他们对怀柔有什么样的情感和看法,也需要被关注。

作为一个初创的自媒体公司,做一两场公益宣传、公益活动,并不难。而难能可贵的,是在于坚持。一年多来,小渔共组织及拍摄了公益活动232场,这背后没有一份深沉的情怀支撑,根本无法实现。


如今的社会,很多人功利浮躁,但也有一些人,他们言行低调,毫不张扬,干着一些绝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的事情。他们不求别人理解,不惧他人嘲笑,甚至并不在意金钱回报,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坚定地去做。

从世俗和物质的层面说,情怀确实没用。但于人生和社会,无用之用,又何尝不是大用。

于欣华说:“我们小渔的所有员工基本上全是怀柔人。我们这些80后,还有90后,已经到了必须要肩负起社会责任的时候。我们怎么服务社会,怎么回报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这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未来,我们怀柔的发展前景无限,怀柔的年轻人应该回到家乡,把一身本事、一腔热血倾注在家乡的土地上。我们小渔的情怀,就是希望怀柔记住,有小渔这样一群年轻人为这个城市做出过努力。”

这几年,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很多人投身创业热潮。作为一名创业者,于欣华深知创业的艰辛。

他说:“创业艰辛,风险巨大,能否成功与创业者的能力、格局、心胸等各种因素都有关系。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业者一定要不忘初心,要真正热爱自己的事业。祝愿所有走在创业路上的朋友,不忘初心,坚持到底,取得辉煌的成功。祝愿我们的家乡怀柔未来更加灿烂美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