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歌单 >从传统媒体大佬到新媒体“民工” 他只想拥有一张“安静的书桌”

从传统媒体大佬到新媒体“民工” 他只想拥有一张“安静的书桌”

2023-05-10 14:56:27

  秦朔,独立财经观察家。曾任《南风窗》、《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拥有数百万粉丝的“秦朔朋友圈”发起人。曾被《中国青年》杂志评为“可能影响21世纪的100位中国青年”。

  他著有《大脑风暴》、《传播成功学》、《感动中国》、《美国秀》、《大变局》、《告别GDP崇拜》等著作。论文《中美杂志比较研究》是国内杂志业引用最多的论文之一。

2015年6月初,秦朔在阿里巴巴向《第一财经》注资12亿后,便正式从《第一财经》总编辑的位置退下来,他彻底告别了传统媒体生涯,没有欢送,没有掌声。吴晓波在自己的公众号发布《最后一个“看门狗”也走了》,认为“秦朔的离去,在某种程度上便意味着一个传媒黄金时代的终结”,对自己同窗好友秦朔给予极高的评价,这位《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的离职,当时在媒体圈是一个热门话题。

“最后一个守卫理想主义的看门狗走了,局面宛若无度原始的丛林盛宴”,吴晓波认为。

  之后,秦朔选择了自媒体创业,辞职的时候,连自媒体的名称还没有着落。

  从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转战新媒体两年之后,传媒大咖秦朔推出了第二个内容品牌“秦朔书院”,并宣称要上线一款名为“中美商业文明传奇”的付费音频产品。

  从《南风窗》、《第一财经日报》,再到“秦朔朋友圈”、“秦朔书院”,秦朔靠什么引领和改变着中国的内容生态?一路折腾到现在的绝招有哪些?

秦朔很忙。


  自创办“秦朔朋友圈”以来,这个传统媒体大佬,摇身变作新媒体“民工”,采访、写作、编辑,日程紧密得几乎水泼不进。

“自由即约束”是秦朔一贯的价值观。作为一个从业二十多年的老媒体人,秦朔一直坚持做一个有责任的媒体工作者。他认为,自媒体是更具个人品牌的媒体。“我对‘秦朔朋友圈’的把关程度,比我做传统媒体的时候还要高。”秦朔表示,只要抱着对这个时代负责、对这个社会负责的态度,坚持专业化的操守,最终会得到方方面面的认可。

  责任、文明,是秦朔投身媒体事业的初衷。从“有责任感的时政杂志”到“对时代负责的《第一财经日报》”,再到的“用希望连接生命与生命”的“秦朔朋友圈”,这种责任和文明一直延续着,也是他个人情怀的集中体现。

想拥有一张“安静的书桌”的秦朔 毕业之后一直在折腾

 

  责任,文明,洋溢着秦朔的情怀。朋友们都说,秦朔是一个有情怀的人。

  这种情怀,在学生时代,表现得并不突出。但他在大学毕业晚会上的那句话,却让人感觉到他的情怀爆棚。“我要在30岁前,拥有一张安静的书桌。”很多人可能忘记了他在学生时代做了些什么,却忘不掉他这句话。

  想要一张“安静的书桌”的秦朔,毕业之后并没有“安静”下来。他以爱情的名义南下广州,辗转半年后,进入《南风窗》;在《南风窗》“空虚”,就开始“泡”广州市图书馆,用两年时间“泡”出了他的第一本书,《大脑风暴——文化工业探寻》;这本书,也成为他提出了“告别GDP崇拜”和“探求国民幸福总值”的源泉;再后来,接任《南风窗》总编辑,更是提出“做一份有责任感的政经杂志”的口号。

1997年4月,秦朔任《南风窗》杂志总编辑。

那些年,秦朔年少成名,意气风发,他把《南风窗》由一本青年民工类励志刊物,成功转型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政经类月刊。回忆在《南风窗》的这段时期,秦朔认为这是他塑造精神生命的阶段。这一阶段,他的情怀,就是责任感。

  而那些年,恰好又是我国传统媒体的黄金时刻。

  这种责任感,并不因为他的角色的变动而褪色。2003年8月,创办《第一财经日报》时,他提出的口号是“商业改变世界”,但随后他意识到了这个口号的局限性,就重拾他的责任感——“对时代负责”。

  在秦朔的引领下,《第一财经日报》发展为一份权威的、全国主流的财经日报,市场面向中国社会最有影响力、消费力和决策力的“三最”人群。《第一财经日报》关注全球范围下国家经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堪称一份深具决策参考价值和投资指南价值的报纸。

  而在担当一财总编辑期间,秦朔先后获得“2005年度最具影响传媒人物”(《今传媒》)、 “2010年度中国传媒年度人物”(《传媒杂志》)等多个业界荣誉。

  此外,秦朔还在2007年获得上海市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2009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还获得2009-2010年度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及2012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可以说,担任《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的那些年,秦朔名成利就。

  但是,他似乎并没有太高兴。

  见证着国家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同时又见证着传统媒体发展抛物线的下滑,秦朔和《第一财经日报》一起,走过了11年的风雨路。熟悉秦朔的人都会对用“胸中有情怀的文人”形容秦朔不抱异议。秦朔是国内少有的仍然坚持在写作一线的总编辑,《第一财经日报》头版的社论专栏《一财日日谈》,就是秦朔担任主笔,从2012年初开始,秦朔一直在写,直到离职。

  再后来,他转战自媒体“秦朔朋友圈”,口号依旧响亮,“记录中国时刻,推动商业文明”。这虽然没了赤裸裸的“责任”二字,但字里行间,还是很有情怀的。用他对媒体的解释,他这时期的情怀就是,用谦卑的态度追寻一些自己认定的比较长远的价值。

  继“秦朔朋友圈”之后,现在,秦朔推出了第二个内容品牌——秦朔书院。书院的首个付费产品“中美商业文明传奇”近日已在喜马拉雅FM上线,这次要做的就是“覆盖美国双创400年(1607年至今)和中国双创40年(1978~2018)的商业精华”。

  只是不知道,秦朔这次又是抱着怎样的情怀?

从资深媒体人到投资人


  在2015年阿里疯狂布局媒体、豪气投资第一财经的高潮时期,,却选择了离开,搭起了团队开始创业。

  一直以来,他的身份是“秦朔朋友圈与复旦大学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发起人”。在2016年5月初的一场新媒体沙龙活动上,秦朔正式对外宣布了他的新项目:做投资。秦朔所创立的上海那拉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天天汇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起了规模为1亿元人民币的循环动力中国新媒体投资基金。

  秦朔透露,该项基金未来将专注于新媒体内容平台和支持平台的投资,且主要放到天使到A轮的阶段。投资的金额分成两类,一类是一两百万,另外一类就是大几百万这样的,一般单个项目不会超过一千万。

  那么内容创业领域,到底什么项目值得投?

  秦朔认为,“(好的项目)有长期的组织内容方面的理想,他不纯粹只是为了挣钱。另外,你必须在一些细分领域有独特的内容生产能力。说穿了,就是有理想,有热情,能持续去做下去,至于说你现在哪些方面指标不是很好,这个不是很重要的。”

  他还表示,中国内容生产总体还处于早期的蛮荒阶段,真正内容的打磨还需要两三年,“现在很多内容平台说一早就找到商业模式,例如类公关模式等,其实是没有一个很深的理想的。”

一段自述


  今天最重要的矿藏不是油田,而是人与新技术结合起来的创造力。从20后的褚时健、30后的冯根生到80、90后的创业者,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秦朔朋友圈Chin@ Moments是移动互联网上的一个新媒体和服务品牌,“用希望连接生命与生命”是我们的愿景。我祈愿在这个新平台上延续自己的精神生命力,更希望尽最大努力让各种朋友连接起来,通过连接创新价值,让知识流动,让信心流动,帮助沮丧的开朗,帮助封闭的开放,让美好的更美好,让坚强的更坚强。让希望把我们连接起来吧,让希望的连接把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一面激发出来,天音袅袅,海声浩浩,人生最大的力量,就是希望的力量。

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又兼有投资人的身份,多角色的转换让这位财经大咖沉淀了太多太多的经验与内容,那么他对现在的经济形势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12月8日,秦朔将出席在海口举办的“2017中国经济潮流人物评选”颁奖盛典,他将会带来什么“猛料”呢?敬请期待!


就爱海南

微信号:xinlanghainan


微信也可以刷微博,海南微博资讯第一窗口。实事播报微博最新热点,海南美食第一频道、海南旅游第一视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