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歌单 >干货 NGO的新媒体传播实战手册

干货 NGO的新媒体传播实战手册

2023-05-10 14:56:27



作为一枚公益人,智慧君和大家一样,最关心的就是公益的传播。公益传播的渠道众多,其中就包括——新媒体传播渠道

话说,新媒体在如今的移动互联时代,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公益人如何才能做好新媒体渠道的传播呢?智慧君通过日日夜夜的搜集和总结,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公益人的新媒体思维和新媒体运营。



圈内大牛有话说


新媒体时代最核心的需求是连接的需求。
大家应该都知道马斯落的需求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求、到最高的自我实现。而在新媒体时代,出现了新的需求表现形式。

 
这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个核心点:在新媒体时代,最核心的需求是连接的需求。

微信是为连接而生的,为什么这么说,大家打开微信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界面,是一个人面对一个孤独的星球。人是一个社会化的动物,但是人的内心往往是孤独的,人渴望与人连接,渴望与人沟通,渴望与人联系。微信正是以互联网的方式解决人需要连接的问题而生。

于是乎我们发现微信在连接人与人,连接人与资讯,连接人与服务,在连接人与企业;于是乎我们发现有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我们发现微信就是这么一个桥梁和连接的应用,正在一步一步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相很多公益人都在运营微信公众号,但是我想问一个问题:你们真的了解你们的粉丝吗,或者说你们跟他们的连接成功吗?


微信是一个群落化的群体,我不知道大家每天在发的内容阅读量怎么样,会有多少人看,会有多少人转发,到底有没有分析过什么样的内容是大家愿意看的,愿意转发的?

我相信你们很多人都在重复着这样一个逻辑:每天编辑微信内容,然后预览,然后发送。但是大家是否认真地看过所推微信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背后反映什么样的问题,哪些时间点能带来较大的阅读量,能带来大量粉丝涌入,而沉寂的微信,阅读量很低又是什么样的原因?
 
我们来分析下微信的用户,这些阅读我们文章的粉丝,他们是谁,他们都长什么样子,他们大概的行为方式是什么样的?
 
我们相信群里大部分朋友应该是80、90后。即使我们是80、90后,跟阅读我们微信的用户也可能思维方式不同,但是他们却是新媒体平台上最主要的用户,也是微信公众号里最核心的的读者和分享员。

所以微信运营者需要先判定用户的年龄结构,不同的年龄结构对内容的感知、判断、喜好不太一样。 80后处在消费时代和名牌意识兴起的时代,80后的特点也很明确,80后已经从70后的“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时代。


但是,当90后横空出世的时候,这是一个体验的时代和品牌意识的崛起,这个时代的人,可能对大众认知的那些品牌没有特别强的概念,他们更多的是有非常强的群落认知感,比如说一些潮牌。

说这些,其实是想让大家了解,做公益也一样,要分析受众的年龄结构,是以90后为主,还是80后、70后为主,不同年代的人,行为方式、处事方式、对内容的喜好维度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要为一样的人群设计不一样的内容,所谓千人千面,我们认为好的,对他们来说未必一定好,适合他们才是真正的好。



从整个传播数据来看,现在真正的传播源人群,被称为“千禧一代”,是84到95年出生的人。今天做传播,不只是一个好创意,或者整合媒介这么简单。传播已经从整体变为个体,从结构变成去结构,从中心变成去中心。很多时候那你会发现发一篇稿子,或者搞一个活动,好比在大海里滴了一滴水,或者是太阳底下又点了一盏灯,并无卵用,怎么办?

给大家一个建议,做营销和传播,你要做到三点:意见的竞争,品牌的共鸣,集体的记忆。
 
这三点,可能不太便于理解,那么从另一个维度切入,讲一下传播模式和传播趋势的一个大改变。



现在是一个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时代,我不知道大家对“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是怎样的感受。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最可贵的东西。


我们已经做到了从纵向的进知,到横向的共知。在这个时代,所有人开始有了这样的能力。所谓能力是指:有办法通过一些社交的手段,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让所有人获知这些他想传播的信息。所谓“所有人”是指:
所有人有了这样的权力。以往不是所有人都能说话的,只有一些特定的媒体。现在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信息的传播源,每个人发出的东西,都有可能引发很多人的共鸣和传播。



造价值共同体,建品牌根据地

再给大家说一个话题。健康的传播模式,叫“知—信—行”。即所谓的“认知—信任—行动”。我们在做相关研究时发现,应该重新排序,改成“信—知—行”。为什么?我觉得群里的很多女孩子一定会知道,问你个问题,吃冰激凌会不会发胖?你一定会说:会!那你吃不吃?吃!这就是我们在认知、行为之间有严重的一个断裂,认知、态度、行为三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但是传统的营销传播基本上是按这个模式来做。



们所主张的“信—知—行”,就是在感情、审美、德性、信仰层面,构筑一个共同体,人们才会主动的寻找你的信息,进而产生行动。

说的稍微抽象,为什么从“知—信—行”到“信—知—行”呢?其实这是一个“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换。举个例子,以手机行业来说,最早火的是摩托罗拉、诺基亚,它们是以手机通话为核心功能的企业。但是后来却被苹果、锤子等具备新的商业模式的企业替代了。你会发现当诺基亚还在努力让手机通话更清晰、手机更坚固而努力拼搏。而苹果、锤子已经在审美、情怀方面做努力。
回过头来讲大家怎么做微信公众号,或者说怎样构建一个公共的微信平台社区,我们要有一个构建品牌根据地的思想。为什么叫品牌根据地的思想?一般来说,是这样一个逻辑:我们如何得到关注、认同,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让大家响应号召并参与创建。在根据地闹革命是一个原理:在革命时期的根据地,他们通过学校,开办报纸,演讲等方式输出思想和意识形态,培养知识者,在经济、军事、,形成一个可以实现自我供给的生态系统。
非常有互联网思维的人。他一直在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其实就是互联网思维里面特别核心的一个点,大家如果能吃透根据地的这套思想,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做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微信平台运营者。


如何链接用户?

既然有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我们要学会写什么东西,从另外一个方向来看,就是说:什么样的内容粉丝愿意看,愿意分享?说到这,我更希望跟大家换个角度来聊,就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学会跟粉丝或者用户沟通的技巧,我们在运营微信,与其说是在做内容,不如说在跟粉丝做沟通,如何取得他们的认同?我们必须要学会理解和区别他们。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流行文化,亚文化,或者能知道当下一些很热点的谈资,比如说前段时间比较火的芈月传,我们在做的一些东西,是不是能跟这些当下大家关注度极高的影视作品能有一些联系,能引发大家的关注,同时用一种崭新的方式把需要表达的东西带出来?

第二点,要做到与我相关,强调个性和自我。所谓的与我相关不是与我们自己相关,是与我们的用户相关。必须要做到我们的东西对用户来说有价值,他愿意看。
 


第三,我们要学会一个比较合适的沟通语言。在互联网时代,你的沟通语言可以无节操,但不能没有底线。

第四,传播内容要有观点,有态度。一个没有观点态度的内容没有办法引起任何波澜。



第五,要学会可传播的技术。所谓可传播的技术,大家可以学习一些H5工具,比如互动大师、易企秀、MAKA等平台工具,大家可以定期做一些有感染力的H5出来,引发一些关注和传播。



最后还有一点,大家要跳出传统思维,学会冲破传统思维的禁锢模式,用新媒体的思维来策划,换个角度来讲故事。

大家想,我们做公益,其实也是在打造自己的品牌,这个品牌已经成为这种开放的媒体平台,我们提供的服务本身就是最好的传播的渠道。

所以,我们会把我们很多商业品牌,或者是公益组织品牌的观念植入到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能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

内容部分我们就到这里。

最后想说一下,我们无论是做营销还是传播,或者是做公益的朋友们,大家做的一件事情叫“释放善意,影响人心”。创意和技术这些都是手段,我们要做的是把情结、情感、情怀、情绪连接起来,我们能更好的去影响人,推动人,激发一些人去参与到我们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里,最后也祝愿大家的公益项目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智慧君有话说


中间的这些理论,是圈内的大牛,王正新先生(NPLUS数字营销咨询合伙人)做的分享,智慧君略做整理的同时学到了很多。希望能帮助大家在公益传播的路上走得更顺~

- END -


我是智慧公益君

拖更是我的性别

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