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歌单 >自媒体“共振”效应与“沉默的阴谋”

自媒体“共振”效应与“沉默的阴谋”

2023-05-10 14:56:27


最近有几家粉丝的日子不太好过。先是某歌唱节目爆出某家粉丝在参演观众中占比过多,有控票嫌疑,然后是某家粉丝的爱豆在某个街舞节目里表现“幼稚”,惹得粉丝在弹幕中又是怼节目又是解释的。不亦乐乎。


基本上,,从2004年第一季超女就开始了,一点也不新鲜(不管是谁操纵,目的是什么)。招数也无非那么几招。粉丝无论是紧张还是澄清还是洗地还是互怼什么的,,也是节目效果的一部分。因此并没有什么新鲜事。


但是自从自媒体火爆后,形势渐渐有了变化。以往我们没有直接的表达渠道,只能通过短信、电话、论坛等等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以当意见领袖为荣,一个点,不管是爆点还是黑点,都会瞬间无限放大。


。鹿晗晒女友“爆博”事件就是这种效应最好的诠释。相应的,自媒体时代诞生了大量的意见领袖和“大V”,照理来说应该是个观点多元、百花齐放的时代,但事实却是观点同质化现象大行其道。


这点很让人深思。过去我们习惯称自己为“沉默的大多数”,没有沟通渠道是最为人诟病的事。如今人人可以成为媒体和信息来源,却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表达意见的能力,这是为什么?


是意见领袖们的意见太过精辟独到说出了我们的心声,所以无需再多言么?好像也不是,不然不会有怼大V这回事,而且当下部分“大V”的名声也似乎不那么好。是他们的文笔太好,以至于我们羞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了么?似乎有这么一点因素,但又不完全是。因为感受是个非常私人的事情,你觉得“很好很好”,和我觉得“很好很好”未必是一个好,没准你我说的根本不是一个东西。可我们常常就是看到了别人观点的精彩就忘记了自己的感受,一厢情愿认为“说的就是我心里想的”,于是自我的表达就这么被劫持了。


这种“共振”效应,应该不是自媒体被发明的初衷。与此相对应的是另一种更加不好的现象,就是我们看着大V在网上指点江上,激扬文字,高谈阔论,而对真正值得评论、赞赏、重视的东西却置若罔闻、视而不见


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有一个经典的称谓,叫“沉默的阴谋”。

 

传播《资本论》的过程艰难曲折。各国的查禁和压制,坏心的恶意豢养文丐的攻击,尤其是资产阶级学者妄想用1859年对待《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策略,对《资本论》采取的“沉默的阴谋”都使这部伟大著作的传播障碍重重。虽然《资本论》出版商在书未出版时,已在德国报刊上刊登了50条出版消息,但该书出版几个月后,资产阶级学者几乎没有反应。马克思为此十分不安,对德国学术界的卑鄙和无能怒不可遏,写信对恩格斯说:“德国人是非常奇怪的家伙。他们作为英国人、法国人甚至意大利人在这方面的奴仆所做出的功绩,的确使他们有权对我的书置之不理。我们的人在那里又不善于宣传。那就只好像俄国人那样——等待。忍耐是俄国外交成功的基础。但是咱们大伙都只有一条命,等待到头来会等死的。”为了打破“沉默的阴谋”,恩格斯决定通过书评等形式强迫资产阶级学者开口。1867912日,他写信问马克思:“你认为,为了推动事情,我是否需要从资产阶级的观点对书进行抨击?”马克思对这个策略十分赞赏,认为这个计划是“很好的作战方法”。为此“应当尽量设法在一切报纸上发表文章,不管这些报纸是政治性的,还是其他性质的,只要他们肯发表就行。既要有长篇书评,也要有短小简评,主要的是要经常写。”总之,“整个事情就在于制造轰动,这比文章怎样写或写得如何有内容更重要。”于是恩格斯从186710月至18685月,先后写出九篇《书评》,在报刊上发表。经过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和许多工人运动活动家的大量工作,《资本论》逐渐在社会公众中传播。不久,资产阶级学者也被迫发表意见。“沉默的阴谋”被打破了。

 

恩格斯为了传播马克思刚刚付梓出版的《资本论》,煞费苦心在各大报刊上写作书评,甚至冒充资产阶级学者对该书进行抨击,以达到迫使对方开口的目的。在百多年前宣传一本书如此不易还可以理解,而在当今的自媒体时代,这种现象竟一而再再而三的“借尸还魂”,就让人极为错愕甚至愤怒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不断在网上安利的2013蛇年春晚。这台近十年最高水平的晚会,无论从哪方面都应该得到更多的好评和更广泛的传播。然而这些年来,历届春晚在网上被热评、非议甚至抨击,唯独蛇年春晚却像压根不曾存在过一样,被大多数人华丽丽的“无视”了。


而当年这台晚会播出时,微博上都是些什么呢?“找力宏”,刘谦这句也许无心的话却成了传播最广的段子,而其他的一切呈现,包括主创者为这台晚会付出的所有心血和努力,全都因为这句话成为泡影。难怪哈文导演从此心灰意冷,回家带孩子去了。所以,谦爷不要怨为什么现在央视不找你上节目,以至于只能“下放”到湖南卫视了,人还是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的。


无独有偶,去年年末播出的电视剧《猎场》遭受了同样的冷遇。《猎场》还未在湖南卫视播出时,豆瓣上已经是铺天盖地的一星二星差评。后来爆出有黑水军恶意刷分,但分数仍然回不来。时至今日豆瓣上《猎场》的评分还维持在尴尬的5.4分上。


平心而论,虽然《猎场》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一些瑕疵,但在这么多年小鲜肉流量演员数字小姐霸屏的情况下,难道真的就只值这么点分数?更不要说播出至今已三四个月,网上仍然鲜有观点深入的分析评论文章,只有导演姜伟自己做了几次深度解读的访谈。在如今有分量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如此稀缺的情况下,这点尤其令人心生疑窦。


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大V”,意见领袖们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流量明星”,事实上他们所掌控的话语权已经不亚于过去的某些传统媒体。然而“自媒体共振”效应和“沉默的阴谋”的一再出现,,是不是还有某些未被我们发掘的东西。粉丝们为各自爱豆刷刷屏,打打call,甚至怼怼人,我觉得无伤大雅,只要没有实锤,那都好说。怕就怕该说的话没有说出来,不想传播的却到处传播。喧嚣的时代里只会娱乐至死,那么真到该放大招的时候,怕是嘴都跟不上了心也凉了。


以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