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排行 >最全面的期刊新媒体【运营实战宝典】——培训实录

最全面的期刊新媒体【运营实战宝典】——培训实录

2023-05-10 14:56:27

本文根据国内首次110家期刊新媒体线上培训实录整理,全文直戳痛运营实战经验及其痛点,从分析行业弊病、运营必要的准备、快速获取垂直领域粉丝、打造10万+内容以及最终如何实现利润转化等多方面做了深入阐述,无理论尽干货,对于运营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运营实战宝典。


案例:
10个月35万高价值的垂直学术用户,并实现可观的利润转化,“壹学者”(微信号my1xuezhe 长摁可复制、探索而打造的“中国首个移动学术科研服务平台”,它成功的模式为传统期刊的发展注入了强心针。本次培训以“壹学者”新媒体平台作为样本,360度剖析“壹学者”平台的成长路径。

因线上分享内容较多,以下全文为精选内容


Part1—微课内容讲解:

传统期刊新媒体运营常存在的四大问题


1. 缺少用户思维,内容是做给自己看的;

传统媒体没有用户概念,他们只有读者和观众;用户思维往往是传统机构做新媒体的硬伤,原因归咎于传统期刊长期的运作模式是与用户脱节的,从采稿、编稿、出版等环节,编辑一般接触到的只有作者,所以编辑的内容往往是没有经过用户检验的内容。唯一判断内容好坏的标准来自于发行量的高低,没有用户先行的概念。而如今,内容爆炸、平台爆炸,用户的口味更加挑剔,从期刊上将内容搬到新媒体平台,从现在大部分传统期刊新媒体平台惨淡的阅读量就可以看出来,这些内容已经无法找到看客了。

>>>>壹学者箴言:用户思维不能于盲目迎合,理解定位是关键;


2. 缺乏敏锐视角,守着资源坐井观天;

很多传统期刊新媒体会认为,我做好的内容,用户自然会来。首先先不评价你认为的“好”是否等同于用户心中的“好”,但这话如果放在新媒体的红利期,也就是2013年或者2014年上半年还是有机会的,如今注册的微信公众号已经超过了千万,如果你的内容无法做的像“一条”、“澎湃新闻”等公众号一样的精益求精,单纯依靠内容转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壹学者箴言:放眼看世界,善挖优势;


3. 重视粉丝数量,而忽视用户粘性

很多机构常常以粉丝数量是检验运营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就如目前很多自称有着百万粉丝的公众号,平均阅读量才23万,这种粉丝数量的粘性是非常低的,与僵尸粉无异,既无法带来利润转化,也无法带来粉丝传播,所以在做期刊新媒体运营时,要把用户粘性摆在第一位,其次才是粉丝数量,树立好这个关键,才能真正从用户出发,做好期刊的新媒体运营。

>>>>壹学者箴言:50万个浅层粉丝不如2万个粘性粉丝;


4. 缺乏新媒体运营的专业技能

很多传统期刊的新媒体平台运营编辑,都是传统期刊编辑兼任的,这也可以看出来很多机构还没有认识到新媒体平台运营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运营人员的重要性,仅仅把新媒体运营理解为“内容的搬运工”,这是十分错误的观念。一个成功的新媒体平台,不仅可以反哺传统期刊的发行,同时也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新媒体平台运营需要具备很多的专业技能,比如良好的沟通能力、专业编辑策划能力、软文撰写能力、熟练的Photo shop处理能力、H5编辑能力、页面排版能力等等。

>>>>壹学者箴言:运营人员是杂家,不断更新的专业技能是有力武器。


期刊新媒体运营,你需要做哪些功课?


1. 明确定位;

明确自身优势,确定定位;如:是做垂直领域用户还是做大众用户?相对来说,垂直领域用户价值、粘性皆较高,但聚合难度大,而大众用户聚合难度小,市场大,但转化率低,所以选择何种必要有所取舍。明确定位这点非常重要,不仅影响到内容的制作,也影响这个受众对于平台的价值认可,以及用户粘性的培养,一旦确定定位,后期就要沿着这个定位统一执行,并有效传达,让用户理解。

实例:

比如,“壹学者”为了塑造一个全新的定位形象,没有沿袭有着57年历史的品牌名称,这一点与上海《东方早报》创办的新媒体平台“澎湃新闻”类似。“壹学者”定位于学术领域,用户定位于学者、高校师生,且在过程中不断向用户宣导“君子壹教,凝子壹学”的定位理念。该理念的含义为“希望通过壹学者能让老师专心致志的教学科研,学生能专心学习,方能取得学术成就。”通过不断的价值定位传递,让用户会有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并能调动用户一起实现这个定位。


2. 绘制用户地图;

绘制用户地图主要是用图表形式清晰的列出用户的分布情况、用户结构情况、细分情况等信息,比如目标用户主要活跃于哪些社交平台、用户偏好、用户习惯等,这样在用户积累的过程中才可有迹可循,即可把目标用户当做一个个堡垒,逐个攻破。

实例:

“壹学者”的用户地图是十分清晰的,最初功课做的相当细致,如社交平台之一的“豆瓣”,已经细化到了豆瓣社科小组有几个,成员有多少,人员机构如何以及群主的联系方式等等,前期这项准备工作是个比较繁琐的工程,但一旦完成,后续的用户推广过程即可水到渠成。


3. 列出核心用户名单;

核心用户是指能带来传播和影响力的主要用户,核心用户采用一对一邀请的方式为主,通过核心用户来实现对一般目标用户的辐射,这点对于快速聚合目标用户十分有效。


4. 新媒体平台自测及运营重点;

对于已经开始运营一段时间的新媒体平台,建议及时做一下“平台自测”。通过平均阅读量、点赞数等维度来看一个公众号的健康状态,通过有效诊断后再来决定下一阶段的运营对策。


提高用户粘性的一些小方法

1)向用户表达真实的平台个性,赋予平台人物价值感;

2)增强互动,定期策划一些利于互动的活动;

3)人工回复,解决需求;

4)设置交流群组,养成忠诚用户;

完成准备,开始实战,首先来谈内容运营,好的内容是运营成功的基础。


10万+内容遵循的三个原则


期刊类新媒体想打造10+阅读量与娱乐、文化等新媒体平台相比,因受众群体有限而难度系数大增,但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从“壹学者”的实践来看,当你摸清楚用户心理,掌握一定的传播规律和原则,在用户量并不高的时候也可以练就10+阅读内容,“壹学者”产生第一篇10+内容时,用户量只有6000人。


一秒标题原则


用户选择是否阅读往往只用1秒的时间,1秒没有让用户理解,并产生点击冲动的标题就称不了好标题,一个好标题的产生要反复琢磨,既要提炼全文主旨又要满足用户的核心内容诉求,但要强调的是“好标题”不等于“标题党”,标题党是破坏用户粘性最有力的杀手。

案例:

好标题:大数据告诉你如何写论文能上核心期刊

坏标题:核心期刊论文写作方法指导研究

两篇文章都与核心期刊论文写作指导相关,但好标题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壹学者于201412月发布的原创文章“大数据告诉你如何写论文能上核心期刊”当天阅读量就超过了3万,而当时壹学者上线不足一个月,总用户量只有2000多人,这篇原创小文也带来了千人用户增长。这个例子也阐述了创造高阅读的关键就在于抓住用户的核心诉求。

小技巧:

1)标题不宜过长;

2)标题前面加编辑自己定义的分类并不是件很妙的事情;


“三最”内容原则


在选取内容时要遵循“三最”原则,即“最新”、“最好”、“最冲突”。


何谓“最新”?

指48小时内发生的与期刊定位一致的最热事件,针对热点事件进行解读,并结合期刊内容资源的优势,整合相关的文章,做出深入阅读,弥补热点事件或新闻的内容稀缺感,但对时效性的要求非常高,编辑也要具备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

案例:“茅盾文学奖”刚刚颁布结果,当天“壹学者”即根据新闻热点,结合我们期刊数据库、图书数据库做了内容整合,做了“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王蒙专题,大大增强了内容的可读性及深度性,大获好评。


何谓“最好”?

想做到能够及时掌握并编写出“最新”内容也是有难度的,所以在很多时候遵循“最好”原则。“最好”指的是有持久传播力的内容,因为“壹学者”是服务号,推送消息的频次受限制,所以“最好”内容原则是“壹学者”常用的内容选择标准,一般公众号内容发出后,传播周期一般为两天,但“壹学者”发出的内容,在一个月后阅读仍然再增加,这就是“最好”内容的持久传播力。

“最好”内容的特性:

1)方法型内容;

2)旧闻翻新型内容;

3)资源汇总型内容;

4)金字塔型结构内容;

5)国外翻译内容;

案例:“壹学者”发布的《本科、硕士、博士的区别》、《做图书笔记的九种方法》等内容都是适合长久传播的好内容,而不受任何时间的限制。


何谓“最冲突”?

最能“引爆”传播的内容往往是违背人们常规认识,即与人们的普遍思想“最冲突”的内容,但内容一定有理有据,阐述出能站住脚的道理,新媒体传播中有大量关于利用“最冲突”引爆传播的案例。

案例:比如当下人们都认为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成绩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壹学者”则选择了一篇“为什么学霸成不了领军人物”发布,此文用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论点阐述成绩不是唯一标准,此文一发也引发了大量的关于“学与不学”、“如何学”、“教学制度如何改”等讨论,点燃了传播点。


小技巧:


1)充分利用图文消息的摘要功能,它是传播转化的助推器;

2)善于编写“导读”或“编者按”,让用户快速理解文中大意,便于阅读;

3)图文并茂,文中内容尽量图形化、表格化,增强视觉体验感;

4)善于追踪热点,将期刊资源与热点结合做深度拓展阅读;

5)记牢传播48小时原则,过时的热点即为炒冷饭,再发无济于事;


五项“注意”原则


1)注意微信相关政策规定,不发违规内容,并善于利用微信最新功能;

2)注意观测图文统计分析,分别查看转发、收藏等数据,掌握何种内容适合传播;

3)注意编辑排版,善用排版工具;

4)注意同行业者的内容动向;

5)注意固定发布时间,培养用户阅读习惯;


如何快速聚合用户?


一般在新媒体运营的过程中,我们会把聚合用户的过程中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原始积累阶段”、“用户增长阶段”、“增长瓶颈期阶段”。


当提到如何增长粉丝?不少运营人员的答案是“互推”,如果你认为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和什么样的号互推很重要,也必须要了解互推之后所带来的是否是你所求的。

互推的一般结局


>>>>壹学者箴言:并不是完全不鼓励互推,和什么样的号互推是关键


除了互推之外,聚合高价值用户还有哪些途径?


积累原始用户的五个途径


(周期1个月,原始用户积累5000人)


1、内容转化:运用每天推送的图文内容吸引新用户是最基本的方式之一,这也是一般新媒体运营所采用的基本方式,但这种方式无法带来用户持续的突破性增长,如果希望能持续的增长,以下四种方式在原始用户积累阶段是比较适合的方式。


2、人际传播:作为期刊社,每一个编辑周围必定围绕着一些目标用户群体,在内部开展全员动员推广,采用一定的奖励机制,如抽奖等,完成前500个粉丝的建立,相对来说是非常容易的。


3、挖掘用户地图:正如前面所做的功课;你已经很清楚目标用户的分布,此时应挖掘期刊新媒体的核心优势及特色,运用有价值的内容,在目标用户广泛分布的社交平台上将目标用户吸引过来。


4、内容授权:期刊新媒体有很多的原创内容优势,这也是目前微信所倡导的,要学会抓住大趋势,借力而起,将微信公众号的一些原创文章授权给一些公众号使用,上面要求注明来源及推荐,让原创内容得到更大范围传播的同时,也通过内容带来准确的目标用户增长。


5、 扩大曝光:利用传送门、爱微帮、微日报等注册简单的第三方微信内容汇聚平台,这样将大幅免费曝光期刊新媒体平台的曝光量,提高自然搜索排名,吸引用户从PC端转化到期刊的新媒体平台上来。“壹学者”利用此方法也聚合了大量的目标用户,在用户通过百度搜索相关资讯,如“人文社科”、“论文写作”等关键词时,即可出现“壹学者”平台发布的内容,前提是新媒体平台近期有发布相关内容。


用户增长阶段


(快速转化期、增长瓶颈期,周期5个月,用户10万+)

1. 用户裂变:
用户裂变是用户增长的一个非常主要也是比较快速的方式,前提是你的用户粘性要相对较高,利用微信的投票功能做相关的转化活动,用粘性用户吸引新用户的关注。


2. 资源互换(无经费的刊社):

将期刊社的内容资源与一些急需内容资源的公号做置换,换取推荐的篇幅,此方法是吸引目标用户比较有效的方法。


3. 投放广告(有经费的刊社):

如果有一定的推广经费,可以撰写一些期刊社的品牌软文,来投放广告进行推广,但力度一定不能太小,最好保证一定的频次和周期,这样才能让用户印象深刻。


4. 活动转化:

当遇到增长瓶颈期时,可采用为用户提供一定的福利的方式;如果你是一个垂直领域用户平台,不建议用红包等无法做用户限定的福利,这种方式往往吸引大量专业抢红包的用户,造成资源浪费,用户流失。

谈了那么多,当你有了用户量,又做好了用户粘性,那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来了,如何实现利润转化,这也是很多公号面临的难题。


实现利润转化


期刊新媒体的粘性用户到达一定数量时,才能够真正实现价值的转化,总用户至少5万以上,粘性用户至少2万人以上。除了品牌宣传外,还可从哪些方式获利?


1. 广告收入:

一种为广点通收入(用户量>5万),另一种为广告投放收入(用户量>10万,平均阅读量>2万),但适合期刊品牌形象的广告并不十分好找,与其等待,可以主动出击。

2. 订阅收入:

在新媒体平台上增加期刊的订阅入口。

3. 微商城收入:

引进一些与期刊相关的周边产品。

4. 期刊纪念刊收入:

将期刊做成20年纪念本或者10年综合本的方式,以新媒体平台作为唯一销售渠道,前期做过试验,订阅效果明显。

5. 会员费收入:

期刊微信公众号平台可以吸收一部分会员,为这些会员提供定制的图文内容,而非统一发出的内容,此方式易于服务一些高端的核心用户。

6.开发额外的功能收费:

“壹学者”目前主要的收费方式,聚合了自有资源+国内几大出版社的资源+自主研发的学术科研功能为主要收费项目。


最重要的几句话

1. 做真诚的运营,永远不要欺骗你的用户,否则难以弥补;

2. 微信只是一个平台,不要过分依赖,做好随时转移阵地的准备;

3. 方式很多,在与思考,多想、多做、多观察;

4. 细节决定成败,你未注意的,用户都会发现;


全文版权归“壹学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Part2—互动提问环节的提问及解答:


Q1:壹学者在新媒体传播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个35万垂直用户转化了多少客户?这种会员是否能够支撑你们的生存发展?

A:很多互联网平台会融资、砸钱来做新的平台或者产品,但我们是传统机构转型,而且是依托于人民大学,在运营费用上是相对保守的,但是我们又必须很快的将成本收回来,从目前来看是比较乐观的,现在我们的付费用户已经能够满足我们运营的成本的支撑了,距离我们今年的目标还有一些差距。


Q2:您觉得学术新媒体未来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A:请参考新媒体收益方式部分的分享内容。


Q3:你们新媒体运营团队有几个人,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A:我们的运营团队在今年五月前只有4个人,目前由于用户量较大,现团队增加到6个人,不包括我们的技术开发团队。分工为内部更新4个人,推送图文+运营为2个人。目前来说,工作量是较大的,压力也很大。


Q4:普通的学术刊物本来就难以有好文章,受众面也很窄,,用什么类吸引粉丝?吸引了粉丝如何转化为经济效益?

A:就像我刚才提到的几大利润点,除了第六个是壹学者的功能收费的,前面5个都是不需要相关的功能就能实现收益的,也就是当你的用户量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任何一个期刊新媒体平台都是可以实现一定的利润转化。另外就是很多的期刊,如果不去照搬照抄传统的内容,而是将内容依托于你的期刊库,内容可以做的非常吸引力的,用户转化也会非常快。就像我们还有其他的新媒体平台如“大象公会”、“壹读”等,虽然平台的定位偏大众化,但是他们的内容是非常有知识含量的,他们会查阅很多图书,或者去数据库查大量的资料,使内容颇具深度和趣味性,用户是非常欢迎的,没有用户每天都想看心灵鸡汤,他们也想看有价值的内容。

相对来说,我们做期刊新媒体的时候,需要用一个用户思维的观念去运营,等于说,传统期刊的内容只能作为内容资源的依托,而非全部内容,在内容上要做适合互联网运营,适合新媒体传播的新的整合的内容。

实际上,我们的内容部分也是从其他平台寻找优质的内容进行授权,并且“壹学者”也组建了自己的原创团队。


Q5 壹学者是否纯市场运作,是否有风投资本介入?

A:因为壹学者有校办企业的背景,暂没有接受风投资本,目前仅依托团队力量来运作。


Q6:在推广过程中有考虑过微博平台吗?

A:考虑过,但最终没有作为重点,微博上的一些明星,或者一些有影响力的学者、大家,他们还是有一个频繁的活跃度。但一个全新的品牌现在去运作微博,成功率已经很低了,我们在微博上面只是一个月会发几次消息,因为它(微博)已经很难做起来了,已经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传播平台。这也是在我们的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我们也做过很多无效的尝试,比如刚才老师问我们为什么不做微博运营,其实我们认为,微博相对来说是转化最弱的一个平台,可能最初开始做的话会比较好,但是我们今年二月份才开始建立微博,这个时候微博基本上已经被僵尸粉覆盖了,它的转化率是非常非常低的。


Q7:作为一个公益开放的数据库,资源已经是开放的盈利是否需要对编辑部或者作者支付费用?

A:壹学者有十大学术功能,其中有三个收费点,资源依托于我们自有资源以及业内的出版社资源,大家提到的编辑及作者费用,,并且会给收录的证书还有会员邀请表。


Q8:关于微信推送时间,除了周三晚上,是否考虑过别的时间呢?

A:不会考虑,我们现在是确定在周三晚上730,因为我们把这个时间定下来之后,会培养用户的一个阅读习惯,他会在每周三晚上有一个期待,会去等待壹学者的内容,并且周三是据数据统计,是大部分人心情最放松的时间段,周六日因为假期的原因阅读上相对会偏低。


Q9:感觉壹学者内容更加集群化,而更多学术期刊可能都是细分的学科,受众可能更小,如何去争取用户粘性?

A:如果要做细分学科的一些内容的时候,也可以吸引到一部分的受众,这部分受众也不会是特别小,而且这部分受众会是绝对忠诚的,因为你做的细分学科很细,你在市场上是没有竞争对手的。

完全偏照于或者是把传统期刊的内容搬到我们的新媒体平台来用,这样的话就没有必要叫新媒体平台,而就叫传统媒体平台就可以了。期刊新媒体平台为什么要叫新媒体而不叫期刊传统媒体平台,那是因为我们可以做一些不同的尝试,比如可以扩大一下细分市场,比如说,刚刚问这个问题的中医药杂志,我们就可以做成中医、中药等等大范围内的解读,其实对中药感兴趣的用户是非常非常多的,只在于我们的内容是否符合我们一般大众对于中药或者中医的理解。


Q10:人工费用,市场价吗?

A:关于人工费用的话,由于我们是传统机构转型,所以相对来说,没有追上市场的人工费用,但是大家对学术的热爱,很多时候也不是单凭人工费用可以权衡的。


Q11:作为服务号,除了推送内容的运营,更重要的应该是您刚说的平台的内容,是否分析过用户活跃度?

A:我刚才讲的内容方面可能比较多,但是我也着重讲了我们一定要做后台一个比较仔细的用户分析,因为壹学者现在发布的内容是我们自己的页面,我们每一条链接,每一条消息都加了百度统计,我们会看用户每一个时间段或者是哪个时间段访问时间最高,访问了哪条内容,或者是做了哪些动作,我们都可以通过用户的一些百度统计的一些图表来进行分析,这个也是我们详细分析的一个过程。

分析户活跃度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点,除了在分析图文消息的一些后台来了解我们用户的一些偏向喜好之外,另外的话也就是我们每天要去做一些用户的调研的一些方式。你首先要清楚你用户的一些比例,比如说他们的知识结构,男女比例,地域分布等等,你必须要了如指掌,你才能够确保定位一致的前提下做到符合你用户需求的一些内容。


Q12:?

A:不会作为唯一途径,仅作为初期的探索和尝试,未来也有很多的战略考量。首先我们为什么做微信平台,因为微信不是我们壹学者的主平台,我们的APP正在开发,借助微信平台是为了降低我们的推广成本,因为微信里面有大量的用户,那么通过这种用户来进行传播的转化是非常快的,所以我们选择了微信平台作为我们第一次的实践平台,未来的话会把我们的微信平台用户转移到我们的APP上面。


Q13:关于百度统计

A:平时的话用微信页面推送的时候,大家就看微信的阅读量以及看点赞数,还有看后台的转发、分享、评论这些数量,大家就可以了解了。百度统计是百度免费提供的功能。大家用自己的页面或者是自己的网站的时候,都可以通过百度统计来进行这个调查。


Q14:用户地图是否通过用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制作?

A:首先呢,我说的用户地图和我们所做的用户分析,或者用户活跃度调查,这是两个阶段的事情,用户地图是我们最早期需要做的事情,这个需要运营编辑自己进行一个分析,首先你要了解你的目标定位是什么?你的用户是什么?比如说我们的目标用户就是学者,学者主要在哪里?你就要去把这些内容全部统计出来,比如说中国社科网,比如说一些qq群,比如说一些线上的论坛网站,你就要把这些所有的基本上有几百个的这种分布的地图全部汇总下来,这对于你后期的一个推广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你得有很清楚的阶段性目标。


Q15:为什么做服务号而不是订阅号?

A:当时主要因为服务号有更多的功能接口,比如支付功能,但目前来看,订阅号和服务号都做,是最好的选择,服务号在推广上难度会更大一点,而且用户流失也会更大一点,如果不是核心用户或者准确的目标用户的话,服务号很难把用户留下来。但我们的用户,从粘性来说,是相对最高的。


Q16:现在微信号很多,内容选取上容易选择困难,大众想看的,自己定位的可能存在差异,在运营前期如何解决?

A:定位这一关非常非常重要,很多传统新媒体平台或者一些期刊平台,它没有真正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到底要定在那儿,不断地在改变,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前期的话,团队最好特别清楚地讨论出我们的定位是哪些,我们的目标用户是哪些,我们只会为这些目标而努力,做这些目标用户需求的内容。

因为当你去偏重你的大众用户的时候,你的很多核心用户就会流失;但是当你推荐与你自己定位相关的内容时,那些大众用户就会流失,这也是我刚才讲到了壹学者用户现在流失的有十万,这是因为我们必须舍弃掉那些大众用户,坚持自己的定位。我常常讲用户运营很多时候也像是谈恋爱的一个过程,你不能总是一味地去迁就你的另一半,而是要通过你自己的魅力去吸引。也就是通过你自己的定位,你自己的一个诉求,你自己的一个独特点,去吸引你的目标用户,而不是迁就你的用户去更改你自己的定位,这其实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自己要把握好这个度。梅老师这个问题,我刚才主要讲了,我们所有的东西要清楚我们的定位是关键的第一步,但是定位不能太狭小,需要有一个大的方向。


Q17:怎么支付稿酬?如何组建原创团队?

A:稿酬这点在学术市场有个优势,学者或学术爱好者更大的诉求在于思想的传播而不是经济利益,但我们也会提供图书等作为奖励,我们目前除了会约稿一些名家学者的文章授权之外,更倾向于原创作者培养平台,采用边培养边小激励的机制,逐渐养成大家的写作及交稿习惯,要善于引导和调动积极性,原创团队从1个、2个到现在的近100个,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传播力越来越大时,我们接收的投稿(邮箱接收的陌生人投稿,非邀请)也非常多,但稿件质量不一,对于这种稿件,我们也会认真回复,提出修改方向和意见,鼓励大家持续投稿正如您说这比较有挑战,但大部分机构都不像腾讯能砸出千万稿费,但很多作者也更在意向更多人表达自己的声音,而非全部需要物质奖励,但当有非常好的作者出现时,我们也会提高相应的福利,主推他的作品,更像一个作者成长平台,下一步我们的稿件质量完全过硬的时候,我们也会开始支付高额的稿酬,这是一个过程,毕竟我们从0-110个月。


关于“壹学者”


“壹学者”背靠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知名学府中国人民大学,依托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五十余年学术积淀,,是国内最大的学术科研移动服务平台。

“壹学者”精心打造“学术数字图书馆”、“学术科研服务”、“学术社交平台”三大模块,包含十大功能,使学者能够脱离时间、地点的限制,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学术研究,全面提升科研效率,将口袋学术变成可能。


关注壹学者,更多珍贵学术资源就在你的身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