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排行 >媒体人最大的痛点和刚需是什么对话蓝媒汇创始人

媒体人最大的痛点和刚需是什么对话蓝媒汇创始人

2023-05-10 14:56:27



本文来源:新盟(微信ID:xinmengnm)


本期嘉宾】韩辉,蓝媒汇创始人兼CEO,资深媒体人,先后在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每日新报》、《新金融观察》历任记者、编辑、采编部主任、编委,从业15年。2015年3月离职,与罗昌平等知名媒体人创办蓝媒汇,已完成天使轮融资。


韩辉语录:

热点八卦文章阅读量最高,但只有深度文章才能涨粉。

平台型自媒体要有产品,要有网红,更要有商业模式。

纯媒体不是新媒体时代的正确玩法,要做网络科技公司。

创业没有退路,不管多么困难,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2015年春节假期结束上班第一天,我就向单位提出辞职,决心离开工作15年的报社大院,开启一段全新的生活。”一年多后的今天,韩辉对当时离职创办蓝媒汇有了更多的感悟。


“创业与上班,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创业没有退路,不管多么困难,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每天面对的,都是来自各式各样的坑,需要你一次次的妥协去解决。这与之前在体制内尚存的傲骄,可谓天壤之别。”


蓝媒汇是一家定位为专注服务传媒圈的垂直新媒体,由韩辉联合前《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等人成立。2015年韩辉离职正式运营蓝媒汇后,很快拿到来自天津一家公司的二百万天使投资;一年多来,从公益化转为商业化运营,已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追溯蓝媒汇的缘起,听上去有些无心插柳的味道。此前,许多记者因为日常选题、采访对象联系方式等需求,自发组成有共享资源的QQ群。依托于此,2013年开始,他们在工作之余搭建了一个网站——“记者站网”,将这些共享的QQ群需求连接起来。通过日常的业内动态资讯报道、线上交流,以及线下的业务沙龙类分享,记者站网这个平台在圈子内开始小有名气。2014年11月18日,“记者站网正式更名为“蓝媒汇”,此前注册的“记者站”微信公众号则一直保留至今。


必须承认,对从媒体转型而来的韩辉等创始团队来说,他们最大的优势仍然是内容。无论是蓝媒汇旗下最知名的“记者站”公众号,还是上线刚刚十期的“传媒老炮儿”视频,他们被业界高度认可关注。前段时间,《当其他纸媒都吃不饱时,浙报凭什么能吃肉?》、《“千年老二”搜狐》等多篇有关传媒圈的深度报道呈刷屏之势,甚至引发文中提及企业的高层人士关注,这些影响力在业界看来不亚于传统媒体的调查报道文章。


而在韩辉看来,内容是蓝媒汇对外的一个最重要的入口基于这个入口聚集的细分人群,他们为用户提供垂直的传媒培训、传媒招聘、媒介推广等服务。作为一位从业十多年的媒体人,他对内容的理解显然更深。“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有价值,心灵鸡汤虽然广受传播,但价值远小于一条深度观察分析类的文章。在资讯过载的当下,只有那些垂直细分又有深度的内容,用户及客户愿意付费的可能性才大。”


基于此,蓝媒汇旗下除了“记者站”这个传媒业内最知名的微信大号外,还建有一个微信矩阵。平说、自贸区智库、德系先生、蓝媒TMT、明星扒扒衣等垂直细分平台,此外,蓝媒汇还建有网站、“大咖推荐信”招聘轻APP,并入驻头条号、一点资讯等平台,形成真正意义的全媒体平台,直用户50余万;与此同时,还与200余个媒体、财经类公众号结成新媒体联盟影响力辐射千万用户。

 
 

蓝媒汇虽然是一个新媒体平台,目前重点是输出优质内容,但韩辉更希望能将其打造成一个互联网公司。韩辉强调,纯媒体不是新媒体时代的正确玩法,产品和商业模式是一个平台型自媒体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2016年3月19日,蓝媒汇打造的传媒圈重度垂直招聘产品“大咖推荐信”正式上线,并引起业内关注。其产品逻辑是由业内大咖,像罗昌平、秦朔、吴晨光、袁国宝等人,用个人公信力为熟悉的求职者做推荐,以增加求职者的信用含金量,同时,也便于招聘单位招到更靠谱的人。产品推出至今,已为多家单位成功招到想要的传媒人才。

 


 

另外,蓝媒汇也在热切拥抱视频风口。2016年8月13日,一档追求“有趣、有料、有用”的短视频节目《传媒老炮儿》,在记者站和蓝媒视频等多个平台同步上线,并收到业内诸多好评。与此同时,另一档专注于体育方面的视频栏目,也正在筹备,即将推出。

 

“新媒体,重在一个新字,要有与传统媒体不同的形式和渠道,进行传播互动。”对于不安分的韩辉来说,他更希望蓝媒汇这个平台能越来越好玩、有趣。



传媒老炮儿视频:记者采访穿啥最合适?凤凰吴小莉给出了答案



Q & A

 

离开传统媒体只想证明一下


NewMedia新媒体联盟:您创业时已经在传统媒体工作了15年,已经是管理层,为什么决意离开?


韩辉:离开不是因为传统媒体的待遇不好。一方面是基于对未来形势的判断,传统媒体在没落,新媒体在崛起。第二,传统媒体太安逸,近40岁的我再不出来,就可能一辈子都这样了。当时觉得必须得走,一刻都不能留,2015年后初八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辞职。从业这么多年,因为体制等原因,总觉得空间和平台离自己想要的有很大差距。越来越不甘心后,离开的想法就越来越强烈,我只想干点事情,无所谓干什么。当初跟我跟家人说,给我三年时间,折腾不成功,我就踏踏实实回来重新找个工作,哪怕送快递也愿意。

 

诞生于一个QQ群的垂直自媒体


NewMedia新媒体联盟:今年国庆期间记者站发了一篇《建国以来<;国庆头版都在这里,估计许多你没看过!》阅读量逼近十万,这篇文章契合热点记者站的内容方向是怎样设计的?

 

韩辉:早在2013年还在传统媒体的时候,我们一群媒体人就一起建立了QQ群探讨业务,后来开发了PC端的记者站网,因为一直做媒体,所以知道记者的痛点和刚需,于是做了这个网站,提供一些记者需求,比如新闻线索、联系方式等。当时这些服务,完全是几个同行工作之余,当兴趣去给大家提供便利和服务。包括后来的一些线下活动,比如地震发生之后,组织沙龙讨论在地震中记者该如何突破、如何自我保护等。由于我们当时的资讯很及时,在业内聚合了不少媒体用户,也积累了一些资源。

 

2014年11月18号,我们决定将记者站网这个平台改为蓝媒汇,并在之后正式注册成立了公司,着手正式运营。蓝媒汇是我们对外的品牌,目前微信矩阵有十几个公号,记者站是最出名的一个,二十多万粉丝。此外,还有网站、招聘APP等平台。

 

记者站的选题主要有三个方向。首先是传媒圈动态,比如报纸电视机构的最新变动,行业政策。第二个是传媒圈观察,包括对传统媒体转型的观察、关于新媒体前沿的一些观察等,是我们最发力的领域。第三部分是对话热点人物、机构、媒体人创业等,讲述一些背后的故事。


内容定位由C端转到B端


NewMedia新媒体联盟:我们观察到记者站的文章报道方向既针对C端,也有报道B端公司的,目标用户是哪些人群?

 

韩辉:之前瞄准的主要记者群体,偏C端。应该说,C端内容关注度更高,但商业模式狭窄。后来我们调整为重点针对B端的内容,并且也由之前的记者圈拓宽到传媒圈、泛文化传媒圈,包括影视。目前,蓝媒汇跟众多互联网公司,都有多种形式的合作。

 

NewMedia新媒体联盟:有人说,一篇好的文章50%靠选题50%靠标题,记者站平时怎么操作选题?

 

韩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时效性不同,更需要抢时间,热点方面,我们会争取在第一时间发声。比如记者站上的内容,一般每天下午两三点报选题,分长选题和短选题,短选题当天下午完成,每个编辑一周写三四篇动态选题,每周会有一篇深度长选题。特别的动态和热点要在二三十分钟之内出稿。在微信公众平台对预览页限制阅读次数上限之前,当热点发生,我们会用最快的速度推一个预览页出去,随后在晚上九点左右发一篇深度稿。现在预览页阅读次数有了上限,就将动态发到头条。我们是采编一家的,要求坐班但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NewMedia新媒体联盟:哪些类型的文章最受欢迎?在涨粉方面有没有特别的经验?

 

韩辉:总体来说,热点、轻松八卦的稿件阅读量更高,深度稿未必能有最高的阅读量,但传播度、转发率肯定是最高的。

 

以记者站上的文章举例来说,《建国以来<;国庆头版都在这里,估计许多你没看过!》这篇很讨巧,阅读量也很高;《全世界欠李宗伟一个道歉》那篇文章的推送也是非常及时,比赛还在进行之中我们就做好了预发稿,并根据比赛或输或赢的两种结果分别设计了两篇文章,比赛一结束几分钟,我们就正式推送了,阅读量果然如预期一样达到了十万加。陆家嘴不雅视频曝出时,我们把之前推送过的文章《媒体女千万不嫁金融男》重新编辑推送,也收获了十万加,这篇稿子也被其他许多号转载,许多公号也做到了十万加。事实上,这些文章大家只是阅读量较高,并没有带来多少新用户。

 

而《当其他纸媒都吃不饱时,浙报凭什么能吃肉?》这类深度稿,既便阅读量做不到十万加,但识别度和传播度都很高,增粉也比较多。所以我的经验是,有思想有内涵的深度内容,通过二次转发才更容易获得用户的关注。

 

NewMedia新媒体联盟:我们发现记者站个别文章遭遇过被举报删除的小插曲,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韩辉:媒体行业有一句话,没有被毙过稿的记者不是好记者,记者站被删的多半都是有影响力的稿件,这些稿件,可能是因为触动了某些利益才被删、被恶意举报,99%都不是由于作者本身的原因。这些不会影响我们未来的选题


50万垂直用户矩阵协同发力


NewMedia新媒体联盟:蓝媒汇矩阵中除了记者站,还有“平说”、“自贸区智库”、“蓝媒TMT”、“德系先生”、“明星扒扒衣”等公众号。其中记者站承担着怎样的角色,号与号之间如何协同发展?整个蓝媒汇矩阵有多少用户?


韩辉:我们希望把蓝媒汇的业务,打造成一个向传媒圈生态服务发展,包括媒体招聘和媒体培训等,现在新开的号都是出于商业角度,我们有汽车号、时尚号、美食号、健康号等,只做垂直细分的领域,比如我们的汽车号只做德系车。我们做自贸区智库,是因为预判自贸区会是未来很重要的领域,这也跟之前的财经从业经历有关联,主要涉及跨境电商等。目前,记者站有20多万粉丝,整体加起来有50多万。

 


蓝媒书院挂牌仪式

 

NewMedia新媒体联盟:微信公众号红利期已经过去,这么多号都实现盈利了吗?


韩辉:现在的确属于微信公众号下半场,整体来说,增粉、阅读量相对都在不断下降。在两千多万的公众号中,要想找到机会,目前来看,在一些细分的领域应该还会有的。特别是有一定门槛的行业,现在进入还不算太晚。


眼下我们的盈利,主要也是来自于广告收入,其他像招聘、培训等,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2015年7月20日,蓝媒汇首期特训营开营。一点资讯总编辑吴晨光,全民星探App总编辑、《南都娱乐周刊》主笔卓伟,中国青年报编委、知名时事评论员曹林,著名财经作家、德林社创始人李德林等大咖担任讲师。

 

NewMedia新媒体联盟:据我们了解,你们做了一些针对媒体从业者的线下活动,蓝媒特训营目前是什么情况?


韩辉:蓝媒特训营目前已组织了10次,已经实现盈利但不多。每个媒体人都有业务补习的刚需,只要课程设计合理,找到好的老师,必然能吸引学员,这也是我们服务泛传媒圈,做生态必然要做的一部分,当前目标不是用特训营盈利。



 

平台型自媒体要有产品,还要有网红


NewMedia新媒体联盟:今年年初,蓝媒汇发布“大咖推荐信”产品后,引起很多传媒业内人士及新媒体企业关注。这个产品是怎么规划的?


韩辉:大咖推荐信是基于媒体这个圈子,业界前辈大佬为求职者做个人信用背书是很重要的。在国外,个人信用体系健全,求职招聘中推荐信是一种通行做法。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求职者找不到好工作,是现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痛点,不只传媒行业,其他行业也一样。目前由于人力等因素局限,大咖推荐信产品运营得一般。未来,我们希望能将大咖推荐信延展到其他行业领域。

 

NewMedia新媒体联盟:有观点认为只有IP化自媒体才有前途,蓝媒汇的公众号矩阵基本都是平台型的或者是社群型的媒体,有计划打造一个自己的网红吗?


韩辉:目前的自媒体分两类,一类是平台型,一类是IP型,IP化的自媒体才是有价值的比如罗辑思维、六神磊磊、同道大叔、咪蒙等,他们带有独特的标签和个人魅力。记者站矩阵的公众号总体来说都是平台型的,在短视频的风口上,我们也在策划包装一个网红,就是我们新上线的脱口秀视频节目《传媒老炮儿》的主角爷,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帅哥,他是我以前单位的一位高管,传媒圈的老炮儿,因为太逗所以江湖人称窦爷,我们希望把爷打造成网红。

 


传媒老炮儿视频:记者卧底同样惊心动魄,压根儿不输《湄公河行动》


NewMedia新媒体联盟:怎么想到要做《传媒老炮儿》的?制作团队有多少人?蓝媒汇矩阵团队整体有多少人?


韩辉:视频是趋势,之前的文字表现形式太单一,我们做过音频,现在开始做视频。痛点是我们不太懂视频,团队中只有一个人短暂地在电视台工作过,所以我们不拼视频技术层面的东西,不做加法,而是做减法,以好的内容致胜。《传媒老炮儿》制作团队有4个人,蓝媒汇整个团队有将近20人。传媒老炮儿已经做了10期,平均点击量超过两万,用户反响非常很好,都觉得爷很逗。现在我们在策划一个跟自行车有关的短视频,10月底上线。

 

做纯媒体没前途,要做“网络科技公司”


NewMedia新媒体联盟:您曾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提到,要把蓝媒汇发展为网络科技公司,您愿景中的网络科技公司是什么样的?


韩辉:首先,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蓝媒汇是没有媒体资质的。更重要的是,在当下互联网的趋势中,纯粹做内容的传媒属性很重的公司商业价值越来越低,而有产品并且商业模式丰富的公司是最有价值的举例来说,今日头条对外都会说自己是一个科技公司,不会宣称自己是媒体。新浪等四大门户PC网站估值几乎是负数,新浪估值40多亿,而新浪微博就值40多亿,网易传媒要卖掉……内容只是载体,“蓝媒汇”未来要尽可能脱离媒体属性,做一个网络科技公司,而不是新媒体公司,打造一系列互联网产品,服务垂直用户。

 




有传媒求职需求请点击阅读原文


社群沟通、交流,请加微信号:lanmeihuishequn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