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排行 >一篇文章赚360万,古代大V教你玩自媒体变现!

一篇文章赚360万,古代大V教你玩自媒体变现!

2023-05-10 14:56:27


自媒体这几年借着粉丝经济

真是收割了大把的流量红利

在古代虽然没有互联网

也靠自媒体赚得盆满钵满

比如韩愈1篇文章就赚了360万


其实在古代大v云集

蹭着时政热点满天飞的条件下

单纯想做个标题党写点鸡汤文

要赚到钱也是很不容易的

那么古代的自媒体大V都是如何变现的呢?

1

汉代自媒体靠“打赏”

自媒体人的崛起出现在汉代

随着新媒体汉赋的兴起

宫廷开始在民间招文学侍官

凭创作能力吃饭已不再是难事

 

贾谊、司马相如都是当时的大v

那时写稿没有稿费,又不能接广告

收入主要靠皇帝的打赏

 

比如汉宣帝就常带着自媒体人出门游玩

让他们随兴作赋取乐

然后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

之后打赏模式便流行开来

 

三国时,邯郸淳写了一篇

1000字的《投壶赋》献给曹丕

曹丕一高兴打赏了帛一千匹

几乎一字一匹帛(1匹帛=10两银子)

唐宋玩自媒体有“稿费”

唐宋自媒体靠“稿费”

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

公务员为朝廷写的文书

都有相应的润笔

 

宋代时,稿费制就出现了

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不少文人也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

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

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

 

尤其是韩愈,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

为了能拿到高额的稿费

韩愈在文中用上各种阿谀奉承之词

高的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

有一次愣是挣了折合现金360多万

明清玩自媒体“写软文”

明清自媒体靠“软文”

“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

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

殊不知古代文人早就开始玩这一套了

到明清时手法已经炉火纯青

 

身负盛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

就提出了“我为自己代言”的口号

并在家中自拟了一则广告促销文案

一幅六两、半幅四两、小幅二两

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民国玩自媒体办小报

民国自媒体办“小报”

如果把大的报纸比作官方媒体的话

小报定位就跟如今的新媒体差不多

大报可以通过刊登广告来挣钱

发行量决定了小报的收入


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没错,民国小报的形式

和盈利方式跟新媒体几乎是一个套路:

点击率越高,钱越多


所以追求10万+这种事

在民国就有人在做了


如果从诞生于1897年6月的

第一个民国小报《游戏报》算起

到1952年11月最后一个小报《亦报》停刊

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

民国小报的数量竟然达到一千多种

它们以消闲和趣味性为宗旨,短小精悍

深受市民阶层的欢迎和喜爱


民国的新媒体跟如今的新媒体一样

盈利、变现是最重要的

所以必须要刊登

符合市民阅读兴趣的八卦新闻或奇闻逸事

只有极大地满足了人性里的猎奇心

才能赚得金钱满钵

古代自媒体变现

古代自媒体人创收的花样还有很多

除了传统的打赏、稿费

还可以代人捉刀、卖版权


在唐朝时,文学消费市场已很成熟

诗人王勃就靠卖自己的诗发了财

上文提到过韩愈写碑文赚稿费

郑板桥代写文案明码标价

古人的变现套路还有很多


白居易给元稹写

《河南元公墓志铭》1400个字

元稹家人给了铜钱70万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进步

自媒体形态也有了各式各样的幻化

网红效应、粉丝经济、流量变现

或许互联网套路从来都如是而已

靠写作可以实现知识的变现

也能传达自我的价值


公正地表达,谨慎地传播

无论是自媒体还是普通个人

都应该恪守自己应有的态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