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排行 >没有什么新媒体,传统媒体:只有媒体思维和非媒体思维

没有什么新媒体,传统媒体:只有媒体思维和非媒体思维

2023-05-10 14:56:27

文丨李砍柴 来源丨砍柴想静静(ID:kanchaixiangjingjing


最近砍柴早读停更,一个是身体小恙,一个是最近砍柴想静静了。现在要以最好的姿态回归啦!


最近跟几个创业的朋友一起参加K友汇的社群节,回来后聊到其中被吹捧的一句话:一切产业都是媒体,在头脑风暴的过程当中产生很多想法。


现在有无数企业开始做自媒体。2013年,海尔宣布取消一切平面媒体的广告预算,。“新榜”颁发的2014年新媒体大奖中,海尔入围。这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企业做自媒体的案例。


企业都在做自媒体,但是企业真的懂媒体思维吗?


不一定。


你见过多少不站在企业角度的自媒体文章吗?我没见过一家企业敢说,我先做好内容,再来做营销。他们所思所想,一般都是我怎么让更多的人知道我,怎么把我的产品卖出去,也就是品牌和营销。


海尔生产的内容再怎么迎合读者,干货再多,但大多数肯定都是跟海尔相关。内容生产部门作为一个企业的非核心部门,他们存在的目的自然是以企业为中心,为企业服务。


为什么很多媒体人去了企业会很痛苦?因为他没办法推动内容为用户创造最大价值,因为他丧失了独立性——这本来应该是媒体人的最核心价值。


读者真的愿意天天看海尔在那儿说你的产品有多好吗?说得再好听,你也无非是在安利你的品牌和产品。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时代的读者越来越具有鉴别力。读者不是傻瓜。你是真的想给他提供价值,还是从他兜里掏钱,他一眼就能看清了。还不如像马东那样直接说,注意啦,我要做广告啦。更能让人接受。


你是纯粹地在做内容,为用户带来纯粹的阅读感受,还是越来越高明地不动声色地夹杂着私货,让读者感觉到不舒服?


你究竟是要给用户带来价值,还是想做企业品牌,还是只是来推销产品?最苦逼的是那些在企业中做所谓新媒体的员工(我曾经是),他们明明知道问题所在,却推动不了问题得到解决。


企业做媒体,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媒体,如果不搞清楚媒体是如何影响大众的,是很容易把自媒体变成一个企业的传声筒,再low一点,变成一个营销号。


魏武挥最近写了篇文章,叫《一个关于企业与媒体合流的问答》,里边关于媒体和企业的关系说得很准确。


企业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取决于这一点:媒体到底能不能影响大众。


在多年以前,企业和媒体,还是两个不太一样的商业组织,虽然媒体也是一种商业组织。但媒体有其特殊功能,比如文化传承,比如社会守望。一般而言,大众希望媒体是理性的、中立的、客观的(所谓理中客)。


企业自媒体这两年成为热点话题的原因在于营销成本。华尔街日报曾经披露过小米早期的一个财务数字:2013年营销费用占流水的4%都不到。这让很多企业艳羡。如果企业自媒体有自己的粉丝(或者说订户),广告费用可以节省很多。比如说,发布新品时,就可以向老用户兜售,而不需要拼命地再做一轮广告。


企业自媒体说到底是建构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传播管道,如果做得足够好,消费者还可以帮你做更大一轮传播,这就是所谓“口碑传播”。这对于营销的意义非常大,但你也不得承认的是,企业自媒体就是主观媒体,它没有媒体规范的义务。可纠结的问题是:它也有强大效果啊!



魏武挥更多的是从媒体的角度来说企业和媒体的同流。我想说的是,站在企业的角度,企业与媒体怎么不合污——企业的媒体思维的最高境界,是去品牌、去产品的。


吴晓波的一篇庄吉之死,通篇没有说我吴晓波这个品牌有多牛,我这个企业转型课有多好。他只是做了一个媒体人该做的事,写了一篇吴晓波风格的新闻稿。通过他文章的价值,他文章内容的感染力,通过他对这个时代的思考,去影响大众。别人自然会主动来关心吴晓波何许人也,自然会来关注他的转型大课。


很显然,吴晓波已经不是媒体人,他已经成功地从媒体人转化成商人,他不需要另外再花精力和成本去做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每一天写一篇较为纯粹的媒体属性的文章,就解决了很多企业苦苦思索、花了很大成本和精力而解决不好的问题。


很多企业能看到这点,但他们不一定做到这点。因为他们是先有企业,后有自媒体。所以摆脱不了以企业为中心的固有思维。这就是李善友所说的遮蔽效应。如果咱们玩概念的话,这个应该叫作企业+媒体。


但是先有媒体,后有企业,就不一样了。按照媒体的思路去做企业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他们解决了推广和营销的难题,但如何寻找商业模式,如何变现,如何做企业,又成为他们新的难题——这是企业擅长解决的。比如吴晓波最近就在苦苦思索如何将他的吴晓波读书会实现体面地变现。这个应该是媒体+企业。


前者的逻辑顺序是现在最流行的,企业都这么做,比如海尔、小米,做成海尔那样的就很不错了,后边还想有太大的发展,很难,这是企业自媒体的局限。后者的逻辑顺序应该是未来的方向,只有媒体人能更好地完成这件事情,但是他们也需要突破后边如何做企业的瓶颈。比如罗胖最近被骂,很明显,是后边变现的过程让他因内容而聚集起来的粉丝感受到了伤害,才会粉转黑。


所以这个转换的过程同样充满凶险、充满矛盾,一不小心,前边苦心经营的品牌就毁于一旦。因为你不再是纯粹地去做共享,而是要开始变卖粉丝的价值了。要么体面地卖粉丝挣钱,要么在商业模式上寻求突破,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前者无可厚非,后者更具有可持续性,蓄大池养大鱼,但做起来十分艰辛。粉丝经济最终都是要变现的,毕竟企业的本质是要获取利润,虽然选择不同的路径,但也无非是怎么吃、吃相好不好看的问题,吃大家都还是要吃的。


为什么在企业中,也需要纯粹的媒体?因为只有纯粹的媒体才能贴近大众,贴近热点,才具备传播的价值。企业自媒体,他的本质属性应该是媒体,媒体不能因为+了企业就自降逼格,就不伦不类,就完全丧失独立,否则只会泯然于众人矣。


这或许是媒体人创业的好处,他也不是没有产品思维,没有企业品牌思维,但他肯定是把媒体思维放在前边的。一篇有干货、有深度、有文采、有鲜明个人特点的文章,是成就他个人品牌和产品的前提,同时也非常好地解决了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的痛点。


内容成为王道,这句话在企业同样可以实现——在公司不试图把自己放在媒体前边的话。这不是哪个企业都能做到的,不是哪个企业家都有这种思维的。


所以没有什么新媒体、传统媒体。只有媒体思维和非媒体思维。


-完-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有关媒体、影视、广告、品牌、营销等相关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每天受到近20万品质人士关注,年阅读量将超过五千万人次。

喜欢就关注:传媒圈 chuanmeiquanzi。希望交流,请加传媒圈个人微信号:ggds360,将有机会参与线下活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