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排行 >媒体大脑上线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媒体大脑上线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2023-05-10 14:56:27

2018年前夕,,发布了全球首条关于内容的MGC(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2018MGC舆情热点》,将人工智能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应用推入深度领域。这条视频新闻的生产仅用时15秒,再一次刷新去年中国地震局25秒发布新闻的记录。媒体大脑自动分析舆情、生成可视化图表并配图完成全部剪辑工作。

本文共2131字,全文阅读需10分钟


,向海内外媒体提供服务,探索大数据时代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的未来。并发布了首条MGC(机器生产内容)视频新闻,这条时长2分08秒的视频由“媒体大脑”中的“2410(智能媒体生产平台)”系统制作,计算耗时只有10.3秒。该平台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八大功能,覆盖报道线索、策划、采访、生产、分发、反馈等全新闻链路。

媒体大脑所提供的服务还远远不止于此,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版权监测,用户画像的精准刻画,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加持下的智能画像和人工核查。我们面对的再也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只会报道消息的机器人,而是一个拥有自动识别功能,画面捕捉功能,语音识别功能的“脑子”。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我们感到人工智能的力量了,毕竟机器人都获得了国籍,还表示了对人类的感谢。


索菲亚是历史上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一台机器人,她想成家,还想要个孩子。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新闻传播场域?


追求时效一直是新闻的追求。无论是南北战争时期为了提高效率,晾衣绳式的倒金字塔新闻报道结构,还是2017年“”上吸引眼球的全媒体记者“机器侠”,都是为了第一时间报道事实。可是机器人新闻的出现让人类再一次在速度面前望而却步。

.麦克卢汉的理论甚嚣尘上,这个在上个世纪被称为“骗子”、“自大狂”甚至被伍迪艾伦在电影中调侃的思想家的理论与观点,在今天又一次受到热捧。


《安妮霍尔》麦克卢汉亲自上阵讲解自己“玄之又玄”的秘密


人工智能解放双手


媒介带来了新闻传播场域改变的讯息(message),媒体大脑、机器人写作、ai识别假新闻,我们再一次看到媒介技术进化的“灯泡”带来照亮世界的“灯光”。也许应该重新审视新闻的定义,或者更具体但不准确的说,重新审视新闻的分类。,但实际上是新闻制作的整体解构。从选题上将目前的媒体大脑在突发事件的快速报道的确更胜一筹,,后者在选题、报道方向、报道内容、报道深度上都是媒体大脑难以匹敌的。在技术加持的情况下,记者再也不用为时效性担忧,解放出来的双手是否更应该聚焦分析型新闻与感受型新闻,给公正客观的新闻专业主义加一点点温情的色彩,也许会让新闻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人工智能让新闻更智能?


目前虽然没有关于媒体大脑机器人新闻方面有更多的介绍,但从2017年风头最盛的今日头条来看,基于算法与大数据的“智能新闻”似乎能更懂读者的心。通过对用户日常行为的记录与大数据匹配,再进行下一步分析,未来的人工智能可能在早上睁眼就提供了今日份的财经报道,而在运动前提供最新的身体研究报告。

可是真的会智能吗?今日头条侵犯用户隐私的问题数见不鲜,因为用户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会遭到多条“垃圾信息”的骚扰。

被遗忘权——这个呼吁人们有在信息时代不被记录,不被打扰的权利开始逐步受到大家的重视。2014年5月欧盟最高法院裁定,允许用户从搜索引擎结果页面中删除自己的名字或相关历史事件,即所谓的“被遗忘的权”。根据该裁决,用户可以要求搜索引擎在搜索结果中隐藏特定条目。6月26日,谷歌宣布已开始根据欧盟最高法院的裁定,在搜索结果中删除一些特定内容,给予用户“被遗忘权”。但据据谷歌透明度报告,自2014年5月欧盟判决确立“被遗忘权”截止到2016年3月3日,谷歌公司共收到1,189,990条链接删除请求,共移除506,915条链接。其所删除的链接,仅限于欧盟境内,这意味着在其他国家仍可搜索涉案内容。谷歌认为,任何国家无权控制他国公民从互联网上获取的内容,,剥夺了他国公民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自由。

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行为被记录,?而背后的“典狱长”或许还是人类自己。

 

。这样的设计使得一个监视者就可以监视所有的犯人,而犯人却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受到监视。


人工智能:统治人类还是头脑中的身外世界


2017年纽约客封面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漫画里是一个年轻的人类流浪汉坐在路边举着杯子,而过往的机器人“施舍”螺丝钉与螺母。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又给了人们一个现实的难题,当围棋下不过“阿尔法狗”,车辆由自动驾驶,工厂的流水线上是穿梭不停的机械臂,人类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智能确实赋予了我们更多的创造空间,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艺术、写作、或其他方面的海洋里徜徉,进而创造历史。苛求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第二次文艺复兴”可能只是一个美妙的泡沫,在面对机械的“降维打击”之时,人类似乎是无能为力的。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我们是不是也会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


《纽约客》的封面又一次在现实世界激起浪花。


20世纪美国著名的新闻评论家、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沃尔特.李普曼曾提出,我们头脑中的身外世界——拟态环境的观点,他认为我们所认知的世界其实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媒体告诉我们的“虚拟”的世界。当人工智能逐步取代我们的新闻、我们的工作,“他”们会不会反过来“哄”着我们活在“世外桃源”呢?但也许,人工智能也不过是头脑中的身外世界里,又一个“假象”吧。


沃尔特.,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


祝我们的未来更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