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排行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媒体人

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媒体人

2023-05-10 14:56:27

“油腻”一词风头最近大有盖过“保温杯”之势。

上周跨界作家冯唐先生的《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引发关于中年男人的大讨论。随后,各种版本的“油腻”见诸社交媒体。

长于写字的媒体人自然不甘落后。前两天,一位名叫“阿童”的媒体人以“资深记者”的身份,甩出一篇《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媒体人》。文章得到广泛传播的同时,引来知名媒体人沈亚川(笔名)的不满,后者称该文“过时”,其中“不要熬夜透支身体”更是被讥为“不食肉糜”。

沈先生怒怼后写下2.0版的《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媒体人》。佐强将两人的版本均略做删减、编辑后转载于此。



版    

七要七不要



1、要认清形势,不要回避现实


我一直觉得,中国媒体时代应该以2012年作为最清晰的分界线。 

2012年之前最火热的时代应该是2002到2003年,长平等办外滩画报,沈颢和文新办21世纪环球报道与东方早报,程益中戴自更办新京报,姜军孙凯办瞭望东方周刊。



事实证明,这些都已经成为或者即将成为21世纪环球报道(佐强注:2002年5月创刊,次年3月被停刊)——要认清这个历史。 

凡是2012年之前就已经主动收手的,基本混得不错,BAT里该卡位的都卡上了,北上广深置业早完成了,全球资产配置也差不多了。凡是2012年到2017年之间已经收手的,也有望混得不错——要认清这个现实。 

2017年之后就无所谓了,转行不转行都是参与新时代里的伟大斗争和火热生活。。

认清了就好办了。你若没有勇气说清气浊,也不情愿夸颜色好,那就当他不存在,抬头谨慎看天色,低头仔细过时光,敬畏你当敬畏的,坚持你该坚持的,陪伴你应陪伴的。

 

2、要提高情商,不要见个人就叫老部下

 

既然都这样了,就不要总习惯着显摆媒体圈那套老掉牙的资历,见个人就是老部下,发条票圈就是我手下,接受个采访也改不了这陈腔腐调。




职场里的上下级关系,多少是能力决定,多少是你痴长几岁卡位导致?自己要心里有数,情商要与时俱进,以前媒体圈里混日子还有个签版权限卡着,大家也就将就着。现在新媒体时代里KPI数据在这摆着,成王败寇啊,没准哪天你就是人家的新部下了。 

所以,永远不要装老大不要叫人家老部下、我手下。这个称呼啊,只有人家在你面前自称才算数,甭管他是拘着面子装客气呢,还是衷心佩服你。

 

3、票圈要有节制,新人不要满世界批发点赞拜码头,老人不要条条都是自己公司那点破事儿,新人老人都尽量不要发不靠谱的消息

 

媒体早就废掉了,微博早就玩残了,现在最大的媒体就是票圈,这是个半熟人世界,你也得长进啊,好歹也是媒体人的出身,别老玩那套让人厌烦的招数。



 

新人呢,不要看着是个百度百科里有词条的人就纳头就拜,加了票圈就满世界批发点赞,生怕错过了哪条。这个低成本社交模式啊,因为廉价,所以难看。 

老人呢,甭管你十八大以后是否收手了,甭管你还在媒体还是做PR了创业了,一定照顾一下票圈的丰富性,以前编报纸时还有头版、深度和副刊之分呢,你不能条条都是你家那点破事儿吧?尽管保持沉默,莫要惹人烦扰。记住,没人怪你城府深,多人烦你广告多。


4、要有自知之明,有错就要认,不好意思认也不要一边左右开弓地打脸一边无所畏惧地吹嘘

 

做媒体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判断力,判断偶尔失误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实在不具备认错的能力就算了,但还要躺在粪堆上自吹自擂,除了让人鄙夷你,看不出还有啥效果。 

死不认错的特权,只归属于元首。你我皆凡人,何况还是或曾经是媒体人以及是自媒体人,有什么可能不犯错?有什么资格不认错?

 

5、要有底线,不要没了基本的是非与爱憎,不要没有了一丁点真实与诚恳

 

环境不好,空间逼仄,尽量不要自己再给自己加副脚镣手铐。一时无望,四季发财,尽量不要完全沦丧了三观。日子要过,哪怕混吃等死,也不能把自己真等同于行尸走肉。 

真诚可以不绝对,绝对要有真诚。油腻不油腻,说的不是肚腩,是眼睛啊。

 

6、要有智商,搞清楚油腻与脂肪无关,猥琐与水准有关

 

人一猥琐,任你身轻如燕,还是猥琐无底线。不知道华文媒体圈里最不油腻的大叔,就是那个苦守东南一隅的天鹰教主胖大叔么?

 

7、要学会安度晚年,不要倚老卖老,不要早离开了媒体圈还整天叨逼叨逼从前媒体的破事儿


阿童版

五不要一尊重


1、不要只写通稿

有个新闻老前辈跟我说过:记者的办公室在路上。

没错,记者不应该天天坐在办公室搜资料,打电话,应该多出去采访,和采访者面对面交流。




而各种类型的新闻发布会,则为记者采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也就有了“新闻通稿”的存在。一般通稿都出自企业的公关代理公司之手,或者由企业内部公关人员采写。

新闻通稿水平各有千秋,一些干了三年以上的记者,新闻理想淡了,也有点儿油腻味了,人也懒了,沉不下心来琢磨稿子了,拿到通稿后,也不管质量如何,也不外加采访,直接扔给编辑原文照发,无形中记者充其量就起个邮差或编辑的作用,渐渐地,新闻采访权、新闻价值的取舍权,就越来越不被尊重与保护。


2、不要成为一个跑会记者


如今,媒体行业“黄金十年”已经一去不复返,无论是物质还是拼搏精神。

以我在媒体从业多年的生活以及与媒体密切交往的经验,从工作压力和收入水平看,如今,媒体从业者是辛苦又可怜的角色。

于是,跑场子拿红包,成了记者们乐此不疲奔波的动力。记者拿红包,好像已经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部分记者的红包收入,往往会超过工资奖金。

不过,让我感到最直接而深远的原因是:记者的生存状况问题,尤其是“中年”记者群体。这里的“中年”,不仅是年龄,还包括资历。

在身边,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老”记者活跃于各大发布会现场,一天跑三至四个活动,就能赚上好几千,一个月下来,这些额外的“收入”比工资多出好几倍。




我想说的是,不是不能跑会,跑会归跑会,新老记者们参加发布会的意义不仅仅是拿个红包,而是应该认认真真采访,听会,记录和写出有质量和深度的稿件,能把一篇软文跑会稿写出水平,写出深度,最后,企业看了喜欢,报社领导也认可的,才能说这个会跑得有价值,跑得成功,不虚此会。


3、不要成为企业的“枪手”


在这个圈内,竞争对手给媒体“放料”互黑,收买记者和领导不写负面稿,公司要上市了给媒体“交保护费”,花钱“养”好一个记者,目的是不出负面稿而影响公司股价,甚至是企业发生危机事件时,不要“火上浇油”,“落井下石”,也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久而久之,记者们也渐渐“油”了起来,给每家企业分“三六九等”,懂事会做人的企业,写稿手下留情;不会做人做事的企业,该怎么写就怎么写,绝不手软。

如此下来,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权威性”可要毁在这些“老司机”手里,更别说给媒体新秀们带个好头了,所以我说,这些不良风气一定要扼杀和制止。


4、不要养成迟到的习惯


媒体人不守时爱迟到,这是为企业所诟病的,也是行业的通病。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一辈子都在媒体行业,那么你经常迟到大家可以原谅,假如哪一天你转型去企业或者公关公司了,那么这些不良的习惯会给你带来不小的麻烦,因为公司都有严格的考勤制度,迟到就得扣钱,这是最直接的处罚方式。


5、不要熬夜和透支身体


每一行都有职业病,记者这行也不例外。而且,长期不规律的饮食、作息、以及工作方式让记者的职业病更多一点。




有统计数据显示,超过八成记者经常感到疲倦,七成记者反映工作压力大,六成记者没有正常睡眠,近五成记者经常感到全身酸痛。

有一些记者在互相吐槽时,甚至都会说,“珍爱生命,远离新闻”。所以说,新老记者们无论工作多忙多累,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无论年龄大小,都要敦促自己给外界一个正面、阳光、体面的形象,别“油腻味”太重。


6、多尊重公关人,尊重公关的工作


媒体人和公关之间的关系,是微妙而神秘的,说不清道不明。因为工作关系,这两类人群的交集是最多的。于是各种记者和公关关系暧昧,私下交往密切等有的没的传闻不少。




首先,谈谈尊重的事儿。由于职业特性,记者在企业公关面前大多是个“爷”,说白了得好吃好喝“供着”,为此,也给记者们助长了不少歪风邪气。

其次,关于和公关搞暧昧的事儿。在圈内,男记者和女公关因为工作关系,朝夕相处最后促成一对儿的佳话并不少,这是好事。不过,男记者调戏、欺负女公关的事儿,也着实不少见。

为了和男记者(女记者)搞好关系,女公关(男公关)往往需要巴结和讨好对方,这其中的度拿捏好了,能成好事,但拿捏不好,就容易出格,就容易触及权和色的层面。


最后,希望各位媒体从业者不忘初心,牢记曾经的新闻理想,并依然愿意披荆斩棘地履行记者的使命感。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

品牌◆公关◆传播◆八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