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排行 >记者离职潮到来!传统媒体人如何选择“生死”

记者离职潮到来!传统媒体人如何选择“生死”

2023-05-10 14:56:27

【本文由财经女记者部落整合 财经女记者部落ID:cjnjzbl】


财女说:今日,《楚天都市报》起诉“今日头条”的消息引起整个传媒圈的关注。“今日头条”被起诉已不是第一次,事件背后所代表的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争。昨日,新京报深度报道部副主任张寒也离职而正式加盟今日头条。越来越多的传媒媒体人,资深记者纷纷离职,有人选择新媒体,有人创业,有人继续深造,还有人加盟知名企业任职,财女不禁想问:传统媒体怎么了?


1


世界那么大,媒体人也想去看看


作者:栾春晖 南都报系运营中心副总经理


回望新媒体兴盛以来媒体人几次大的离职潮,任何一次离职潮都有其特定的历史特征和深刻背景,每一次离职潮过后又会出现一些新的机会和新的气象,周而复始不断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进步。


媒体人离职潮1.0时代

这发生在2000年左右,一批新闻业务过硬,并且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媒体采编人才加入互联网新媒体,大多发生在以新浪等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兴起之后短暂的一年左右时间里。

虽然那个时候这些门户网站依然需要转载传统媒体的内容,传统媒体依然处于相对强势地位,但是一些嗅到新机会的从业者早早接触到互联网新媒体,并开始尝试性加入其中,担当起与传统媒体沟通的纽带,同时在新闻把关方面发挥作用,一般是以副总编辑以及新闻总监等身份加入。

随着业务发展壮大,这些早期进入门户网站以采编出身为主的媒体人,逐渐成为门户网站内容部门的核心负责人,并且在后续的时间里,继续从传统媒体中吸纳一批又一批优秀媒体人。

随着门户网站发展的日趋稳定,一批早期进入互联网门户网站的内容高管,经过互联网公司技术、产品、运营业务的洗礼,纷纷走出去创业,包括网易帮、搜狐帮等群体,大多是第一批进入门户网站的传统媒体人,而留下的核心岗位,特别是内容部门总监以上职位,几乎都是后续几批招入的传统媒体人。

媒体人离职潮2.0时代

一些采编出身的,较“活”的媒体从业者,以及一批较有商业头脑的广告业务员,拥有与企业主的良好关系,纷纷离职兴办自己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也有的加入了一些大企业和公关公司,大多从事品牌以及公关业务,其核心优势在于与传统媒体业务体系的良好关系,能够将资源人脉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当然也不乏一些人利用体制外的身份,与体制内部曾经的同事进行一些对缝儿的生意。

媒体人离职潮3.0时代

一些具有一定积累,并且在传统媒体内部经历了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后,收获了不少的新思维和新理念的媒体人,纷纷向甲方企业流动,而此时的传统媒体人到一个新的企业之中,已经不再从事过往的单一品牌传播和公关类工作,而是扩展到诸如市场、运营、销售、战略、新媒体、电商等多个领域的具体工作。这些岗位虽然对媒体人过往的媒体从业经验有所依赖,但是综合素养决定了他们的不同职业方向;同期离职的另外一批人主要是进行独立创业,围绕新媒体以及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自主创业,真正投身到商海之中。

当下正在发生的几乎是后3.0时代的离职潮。一些对于互联网社群概念有较深刻理解的传统媒体人,通过媒体从业积累下来的人脉资源,以及较强的社会资源聚合能力,开始通过线上产品、线下活动等多种方式手段,诸如私董会、创业新媒体、线下O2O沙龙、投融资服务等,来实现社群圈子的打造和经营。他们将曾经媒体人身份积累的资源价值最大限度地变现,而对于所谓的商业模式的直接追逐并不那么强烈。


2


作者:彭晓芸 自由撰稿人


离职的媒体人很多很多,一种逃离衰落行业的情绪在四处弥散。究竟是媒体自身衰落了,还是读者长智慧、媒体失落了呢?抑或是社会生活的物质需求越来越高,媒体工作提供的收入让人日益失落了呢?不同的失落,背后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需求。


如果说媒体这个行业受到新技术的冲击,因而衰败,那不对,应该只是传统媒体衰落,而不是媒体这个工作令人失去敬意,不是媒体这个工作种类对从业者失去吸引力才对。因而,不可避免的,需要正视一个问题,那可能是读者——受众的智商提高了,用传媒学界的语言来说,是受众的“媒介素质”提升了,傻子真的够用了,忽悠失去市场了。这是一种可能性。这个判断虽然有武断或乐观的地方,不过,值得仍在从事媒体工作的人慎思。说不定,抓住一部分提前长智商的受众,你就掌握了“让一部分人先变得睿智起来”的契机。这是说,致力于打造精英媒体的那部分从业者可以思考的地方。娱乐至死有娱乐至死的玩法,而且,已经玩得越来越高端了,各种娱乐节目也在日益提高娱乐的境界和智商。“中国好声音”难道没有智慧吗?

那么,个人呢?其实最难的是个体的需求与纠结。那些真的因为媒体十年不长薪而离开的人,心里一定有纠结。离开之后,去哪里呢?有不少人去了企业,从此转换身份成为一个职业打工者或晋升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如果他们原来的媒体工作性质和我差不多,是相对自由的,是负责提供内容的,而不是做市场的,那这样的身份转换一定是强烈的冲击。这意味着,你不能再享受不坐班的写稿生涯了,这意味着,你将进入一种模式:拿出白花花的时间换白花花的银子,就是标题说的,把时间填满了来换工资。

把时间填满了来换工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将不得不压缩自己的野蛮生长空间,你将不得不把手机调到24小时待命状态,等待上司心急火燎的召唤,你将不得不舍弃自己的业余爱好,除非是出现在公司的联谊晚会或拓展运动,你将不得不因为朝九晚五的坐班疲惫而把下班时间的自己塞在沙发上、眼光呆滞地看电视,而不是看书阅读。很大的可能是,你将成为一个标准的职业人,而终身与读书人身份无缘。这个职业轨道意味着,你必须奔向年薪百万,否则,你就是失败而退的。

当然,我并不赞同浪漫主义地美化读书人。因此,我又认为,对于一部分人,他们的特质是强有力地持续地奔跑着的,他们自身的创造性在之前的媒体工作中被极大地压抑了的,被媒体为吸引眼球而降低智商的行为激怒了的,那么,这样的人,倒是适合跑,跑去一个充满战斗性的地方,跑去那些先进技术行业追赶科技进步,跑去那些新兴行业引领创新潮流。这样的人,如果继续呆在玩弄读者的低智商媒体,是毁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如果他们当中有人艳羡张小龙,如果他们当中有人致力于追求年薪百万千万,或者,干脆就是自己去创业,那么,这部分人,才是真正抛弃媒体的人,而不是被媒体抛弃的人。


3


传统媒体可能会死掉,但真正的媒体人不用转型



在行业大变局下,新闻人做出何种选择,取决于个人的理性判断。如果借用经济学中“退出-忠诚-呼吁-忽视”的分析框架来看待新闻人的选择,“退出”显然是最便捷的,对新闻人个体有利,而对新闻组织或新闻行业的提升帮助不大,人人竞相退出对组织和行业的影响可想而知,离职新闻人的告别信可以说是一种“大声退出”的现象,这些即将离开新闻行业的新闻人对自己离职原因的描述,何尝不是一种对现存问题的反思。

但是真正的媒体人并不用因为平台的不同而转型。好的报道与写作能力和技巧都没有太大关系,但这并不是说好文章会从天而降。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写什么了,也就是对一件事已经形成了清晰的认识,根本不需要什么技巧,你只需要把所想所认识到的写出来,哪怕是磕磕绊绊,也比那些满篇华丽辞藻、哗众取宠,但却空洞无物、充满愚昧的文章有价值得多。


所以,你真正要关心的,是如何对一件事形成自己的正确判断,从表象中看到本质,这往往需要专业素养。


但这件事情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得了的,你要成为专业的。这又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一旦决定做专业的话,你就要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专家需要什么,首先必须具备一些必要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这些技能可能掌握有一定难度,但是你真的决定做这一块的时候,它们就变得不可回避,你必须克服心理障碍。其实一旦你决定要做,并且乐在其中时,它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