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排行 >视频自媒体时代的机会与矛盾

视频自媒体时代的机会与矛盾

2023-05-10 14:56:27

转发就送书

欢迎分享点击右上角按钮可分享到朋友圈并立刻关注账户,转发朋友圈,截屏,发送关键词 “抽奖”即可赠送年轻派书籍1本。


最新视频新媒体频出,我身边的朋友很多开始做视频自媒体节目,,打开你的智立方,袁来有数,金错刀钱规则 等

今特看上关于视频自媒体的文章给各位分享,

专业人士的自媒体节目

企业的自媒体节目

个人崛起的路径

看这几类有无可能





罗振宇与《罗辑思维》出品人申音分家过去不到一个月,高晓松带领原班人马改嫁爱奇艺,大刀阔斧办起了全新的升级版网络脱口秀节目《晓说奇谈》,据统计,截止至19日,前两期的播放量均已超过400万。

视频自媒体的春天

6月13日,与世界杯一同打响的,还有今年4月刚加盟爱奇艺的《晓松奇谈》。在世界杯期间,高晓松携全团队亲赴巴西,为节目筹集拍摄材料。

  《晓说》自2012年3月网络推出之后,前两季累计播放量达到了5亿之多,高晓松也被称为视频自媒体第一人。和《晓说》一样,独立新媒申音打造的两款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和《凯子曰》风靡一时,点击量轻松过亿,成为自媒体人效仿的对象。

  2014年是视频自媒体爆发的一年,搜狐视频推出《腾飞三国说》,爱奇艺先后推出《晓松奇谈》、《吴晓波频道》,优酷视频则在上周又接连亮出《梁言》、《鸿观》、《袁游》等脱口秀新节目。

  “对于自媒体人而言,流量越来越便宜,生产的门槛正在降低,平台越来越多,人人都可以做视频自媒体时代正在来临。”《黑马公开课》主讲人黑马良驹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分析了视频自媒体的突然爆发,同时,他也提出,“自媒体的红利期还没有真正到来。”

  新媒体专家丁辰灵也十分看好视频自媒体的未来,他表示:“文字性自媒体已经颠覆了传统纸媒,视频自媒体颠覆电视是迟早的事情。”

  内容、平台分家为哪般?

  今年4月,《晓说》更名改姓,高调易主爱奇艺,高晓松对媒体表示是因为与优酷的合约到期,自由选择的结果。不过,前不久《罗辑思维》出品人“老罗”(罗振宇)和独立新媒创始人申音的分家似乎引发了业界更多猜测。

  丁辰灵是最早爆出老罗、申音分家的人,据他推测,分手的原因是因为双方在合作模式和利益分配上产生意见分歧。他认为,自媒体人与平台运营商之间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商业化。

  以《罗辑思维》为例,罗振宇是“大脑”,负责内容生产,申音的独立新媒负责品牌推广和社群经营。李东楼则把这样的关系比作“明星和经纪人”,艺人未成名之前,在经纪公司面前是没有话语权的,难免会受到经纪公司的摆布和压榨。而一旦艺人成为明星,其能够产生的价值将会更大,而经纪公司对其压榨就显得更加“变本加厉”。申音也曾坦言“这种方式彼此捆绑,本质上有种不安全感的东西。”

  高晓松和优酷也是如此。在优酷强大的平台渠道支持下,高晓松也被当作一名艺人。优酷的平台支撑捧红了《晓说》,但是却由于管理限制等原因无法持续,而《晓松奇谈》是“工作室”模式,高晓松不仅是一个“明星”,他还可以支配工作室的资源孵化新的视频产品,并取得相应收益。

面临新的挑战

自媒体人尝试模仿视频自媒体的成功模式,但不管是《晓说》,还是《罗辑思维》,都有一定的不可复制性。

  《晓松奇谈》世界杯专辑一出,就有不少人感叹爱奇艺的“大手笔”。黑马良驹也不禁感慨,“想把一个视频做出来容易,但是要做得好、做得有质量、有意思却绝非易事。”做视频本身就比写文章的成本要高,节目背后要有一整个制作团队,自媒体人也要有一定的演讲能力和镜头感,所以,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最重要。

  申音此前专门撰文反思《运营罗辑思维的五个教训》,还提到了与平台合作苦衷,告诫搞视频自媒体的人不要跟视频网站签独家,不然会在商业化的时候后患无穷


申音:运营“罗辑思维”的五个教训

罗辑思维”的成功,我今天就不讲了,主要讲教训。在整个运作过程中,我们犯了很多错误,有很多教训,我甚至觉得教训比经验还多,希望对大家做新媒体有一点点帮助。


教训之一:没想清楚就做APP


在刚开始做“罗辑思维”时,就提出来做APP,当时好像不做这个就不叫移动互联网吧?于是我们就投钱做了APP,找了最好的团队去做这个事。但是后来发现,我们每往前走一步,就越觉得我们根本不需要APP这个东西。


为什么呢?这其实是用户的决定。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在微信上全部能完成,没有理由再去下载一个APP。有数据显示,微信现在已经占据了大家使用手机时间的80%左右,而绝大多数的APP,即使下载后都很少打开。


2012年我们去做这个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根本没有想清楚背后的产品逻辑,所以做APP的投资算是“沉没成本”了。我们唯一庆幸的,当初决定除了做视频、APP以外,还同时做微信公共账号。从现在看来,除了优酷的视频,微信公共账号已经成为“罗辑思维”的另外一只腿。


也许将来我们还有可能去做APP、做网站或者其他东西,但我们绝对不会仅仅是把“罗辑思维”脱口秀的内容直接搬到APP上面。很多传统媒体去做APP之所以失败,就是简单地将报纸或杂志上的内容直接搬到APP上去。用户为什么要关注它呢?没有理由!


教训之二:不理解合作平台的逻辑


自媒体有很多的平台,比如说百度、腾讯、搜狐等都有平台。我觉得这些平台都已经很大、很成熟了。我不认为依附那些平台有什么可耻的,但是,你永远不要只跟某一家平台去绑定。
第 二个教训跟平台有关系。我们在跟平台合作时发现,因为你不是平台的“亲生儿子”,所以对你不闻不问。它能给你一些支持,那也是因为你带给了他价值。我觉得 这个不要嫉妒,要有感恩的心,要感谢平台给我们支持和鼓励。有一段,我们感觉我们自己已经做得OK了,我们在视频里面放广告,这个事情突然就变得严重了。 因为跟我们合作的是内容部门,但在平台更强势的是商务广告部门,这样做其实是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这导致合作要暂缓、暂停。


后来我们讨论,我们要不要离开这个平台,去和其它平台合作。但你会发现,其实所有平台都是一样的——我们先不要问平台能给你带来什么价值,要先问你能为这个平台带来什么价值?


后来合作时就发现,每当我们很努力地为平台创造价值的时候,平台就会给我们更多。如果我老想从平台拿到我超乎寻常的价值,结果就是双方都会很不舒服。要充分理解这个平台的逻辑,所以我们变成一个对平台非常配合的自媒体,平台也越来越支持我们的发展。


教训之三:患上“第二产品综合症”


“罗辑思维”做到第六个月的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懂了,可以迅速复制经验去做另外一个产品了。其实你会发现,它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它包括对人的理解、对产品的理解。


“罗辑思维”其实就是一个产品,而产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尤其是围绕人来构建一个产品,其实真的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事情。我们还是挺笨的,我们没有打造一个完全不依赖于人的产品。我们不要一下子做很多事情,而是尽可能在一个事情上多琢磨一点。


教训之四:要自由,不要捆绑


“罗 辑思维”开始是一个明星和一个经纪人的模式。这个模式是工业时代的模式,它有很多的问题,其实是在彼此捆绑,希望用一种契约的方式,本质上有一种不安全感 的东西。明星和经纪人互相抛弃的现象很常见——如果明星不够努力,会被经纪人抛弃;如果明星太努力,会把经纪人抛弃。老实说,我们已经开始有了新的合作模 式。


“罗辑思维”一直在讲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只有大家觉得自由的时候,彼此间的连接才牢固;如果大家觉得不自由,就没有安全感,彼此连接就会变得很脆弱。


教训之五:妄念太多


做“罗辑思维”时,老吴(指吴声)、老罗(指罗振宇)和我在一起时,会发现三个“最强大脑”会不断蹦出太多新的想法,我们可以怎么样,也可以那么样,但其实你的人力、物力,你的资源分配,都会决定了你能做多少的事情。


前 一段我真的觉得我们妄念太多,太想得到一些东西,结果你就会发现,那个是不对的。我前一阵有特别强的焦虑,因为我就老觉得我们要做很多的事情,当我们做很 多事情,你已经在超越自己的能力,那是不对的。应该回到我们初心,到底用户需要我们是什么?所以最近我们在做减法,要消除这些妄念,尽可能让自己心安下 来。


你得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知止而后定,知道定的人才会安,知道安的人才能静,静了以后才能思考,思考以后才能有所得。


总结:做出一针捅破天的东西


从商业逻辑来说,我们就是做出一个东西,可以抵你做所有的事情,一个事情上就可以长出所有的事情。“罗辑思维”要做的是一针捅破天的东西,或者是一剑封喉的东西。


创业者不自觉地追求不确定性,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有无限可能,但对投资人来说,你的商业逻辑一定是确定性的。你越有无限可能时,他越要问你最有可能实现的是哪个?


你发现互联网的逻辑看似很奇怪,比如腾讯做社交产品可能不赚钱,它赚钱的都是其它的事情,但是它如果不做社交这个东西,其它的东西就挣不到钱。我们想做一个社群,你问这个社群要干嘛呢?我也不知道。我想QQ也不会知道它今天要做的事情。


过早想商业化其实就是妄念——你越早挣钱,挣的都是短期的钱,都是现在的钱。其实还是要找一针捅破天的那个东西,我们还在找,这个过程挺痛苦。



关于本书的众筹推介:


2015年时代光华 打造的电商新书 题材 电商思维 天猫店电商运作类


由年轻派与时代光华联手打造新书 即将于11月初全国出版,计划覆盖机场,高铁,全国书店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