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热门排行 >中国企业家总编何伊凡离职创业,要把自媒体人从ID变为IP对话

中国企业家总编何伊凡离职创业,要把自媒体人从ID变为IP对话

2023-05-10 14:56:27

导读

昨天,《中国企业家》执行总编何伊凡离职创业的消息受到众人关注。其创业项目名为“今日排行榜”,已获数千万元投资。何伊凡以合伙人身份加入团队,主要负责内容。何伊凡为何离职?为何选择做垂直领域的“网红”孵化项目?如何包装自媒体人?刺猬君第一时间对话何伊凡,揭秘他的创业项目。


采写丨张小鱼 整理丨黄紫蓝 金凯娜


 “今日排行榜”作为中国第一家多频道网络播放平台,致力于建立一种围绕内容的生态系统,为网红人才规划职业、制作视频、拓展粉丝、找商业合作伙伴,直到最终变现,把整个产业链打通。“今日排行榜”的主要竞争力门槛是“社群+内容”,即通过强大的线下社群“双志精英会”和持续大量地制作点击率高、吸粉力强的优质网络视频来打造IP的能力。




C=刺猬公社

H=何伊凡



想要真正拥抱商业


C:之前有报道称在介绍身份时称你为“今日排行榜总顾问”,你是很早就加入了“今日排行榜”团队,近期才辞职脱产投入的吗?个人有投资吗?


H:对,今日排行榜的创始人跟我是很好的朋友,我原来是去做顾问,现在是做合伙人,全职负责内容。我有投股,如果不是深度参与,就叫打工的了,不叫合伙人了。


C:纸媒已经断崖式下滑,你离职的想法以前就有吗?还是遇见了喜欢的项目才决定离职创业的?


H:我并没有一个特定的目标什么时候走,但每个人都会考虑自己的转型问题。正好我的朋友在做“今日排行榜”这个项目,我觉得人是靠谱的,事情是靠谱的,于是一拍即合。


我在《中国企业家》工作得其实很舒服,不是指工作的舒服,而是指心情上的舒服。每天面对不一样的商业事件,我对记录商业事件非常感兴趣。在那里非常开心,心情很好。我毕业以后就在《中国企业家》工作,待了11年。做了这么多年的企业观察者,自己也想真正去拥抱一下商业,体验一下商业。这跟纸媒的状况没有什么关系,是我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选择。


C:为什么会想要做“网红”这个领域呢?


H:其实用“网红”这个词来表述时大家会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并不准确。我做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孵化“网红”,而是孵化优秀的自媒体人,把一个在某专业领域的行家从ID变成IP。


其实最早的一批自媒体人主要是来自媒体的,因为媒体人最懂媒体。但有很多人虽然在一些领域有绝活,却缺乏媒体化的输出能力,我们就要把这些人挖掘出来,对他们进行包装和投资。比如我有个朋友是宠物专家,他很懂狗撒尿传递了什么信号。




C:在你看来,自媒体的发展目前面临哪些瓶颈?


H:自媒体目前的主要瓶颈是流量红利消失得比较快。以前一个人单打独斗,有好内容很容易火起来,但现在好的内容想要火起来就需要血战。过去做营销需要一步步铺平垫稳,最后接近你想要的效果,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只要你能讲出一个有爆点的故事,就可以直接越过冷启动。所以,我们现在就是尽量帮自媒体人越过冷启动,直接进入热启动。


C:“今日排行榜”的项目重心是什么?


H:内容是重心,主要是做出好的产品。


C:你对“今日排行榜”内容的定位有哪些期许?


H:“今日排行榜”包装的是具体的人,每个自媒体人的魅力都不同。最根本的是这些把自媒体人的魅力发挥到最大,而且是用户需要的那种最大,这是我们做内容的含义。


C:做“今日排行榜”对你的职业生涯有哪些意义?


H:对我而言,主要是真正体会一下新媒体是怎么一回事儿,而且要去帮助别人,包装别人。我们学习美国的MCN模式,打造垂直领域的网红,不光是打造锥子脸的网红,而是把一些优秀的人的专业化能力转化成媒体化的输出。比如说,你是一个很有名的医生或者是一个美食家,你具备专业能力,我具备媒体化的输出能力。我们做的这个事情是别人红了,我们才能红,别人红不了,我们至少在这个事情上就没红。怎么把别人的人格魅力包装出来,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和我以前做的事情很不一样。



从线下到线上

成为内容领域的Uber


C:“今日排行榜”的项目模式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念?


H:别人是先做线上,再做线下,比如社交媒体一般都是从线上往线下走,这会无比艰难。而我们是先有线下的社群,再从线下往线上走,虽然也不轻松,但是会有势能。我们做的第一个视频上线时只有76个用户,但最后完成了10万+的点击量,因为当时我们的线下社群“双志精英会”已经有4000人,每个人都是精英,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传播势能比较强。当然,我们让大家转发的东西不能low,因为他们转发时是在用自己的名誉背书。


C:打造垂直领域的IP会对平台有一定的依附性,“今日排行榜”的主要传播渠道是什么?


H:我们目前是进行全网推,所有的音视频网站、社交平台等都是推广渠道。不同平台有不同的特点和政策,我们尽量让内容达到各种平台的要求。目前还没有签约独家的战略合作网站,未来可能会。




C:对自媒体人进行包装时会进行一对一定制还是会模式化?


H:为了控制成本,必须有模板化的生产流程。如果没有,成本就会变得不可控。包装人是最难的,因为每个自媒体人的个性都不一样。我们尽量将不一样的事用相应的模板和套路做下来,尽量将不可控变成可控,比如我们提出的“七化孵化战略”。

(刺猬君注:“七化孵化战略”指——专业领域媒体化、亮点爆点流程化、图文包装模版化、选题创意私董化、榜单分析算法化、意愿激励定期化、内容驱动数据化。)


C:在选择自媒体人时会选那种单个人的还是那种有小的运营团队的?


H:一般来说,我们不会选择有团队的,一般选那种个人的。用Uber模式来比形容可能会贴切些,司机带人开车加盟,人就是个人的魅力,车就是内容,而我们负责提供平台。


C:包装的优秀自媒体人,主要靠自己挖掘还是吸引对方找上门?


H:前期是我们主动找别人,等别人来找不太现实。但我有个比较有底气的地方,因为我的合伙人杨铄今运营了一个叫“双志精英汇”的社群,里面的会员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所以我现在一点儿都不缺自媒体人,都签不过来。

(刺猬君注:“双志精英汇”创立于2012年,是全球领先的创新型商学院,由企业家、影视明星、媒体高管、主管单位以及社会公知五类人群组成。)


C:“今日排行榜”具体如何对接自媒体人?


H:我们有专门的经纪人服务团队来对接自媒体人,像服务明星一样服务自媒体人,看对方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包装。当然,我们将自媒体人分为不同的级别,有些人已经有一定影响力,需要我们会倾注更多的资源,称之为“联合发起人”;有的基础弱一点,可能需要对方做更多事情,称之为“战略合伙人”。


C:签约自媒体人后,会对他们的发展空间进行设限吗?


H:我们不会去限制自媒体人,反而希望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最大魅力,当然,这个最大的魅力对用户而言得是有价值的。举个例子,如果一个自媒体人特别爱吹口琴,即使他能把口琴吹得世界第一好,但如果用户不需要,我们就得进行调整。我们要在自媒体人喜欢做的事和用户感兴趣的事之间取一个最大公约数。当然,我们还是要尊重自媒体人,否则你包装的产品就不是人家的了。


C:把自媒体人包装成“网红”以后,有哪些商业变现方式呢?筛选自媒体人时,会考虑商业转化率吗?


H:最常见的就是广告,再就是发一些基金,还会针对每一个垂直领域做电商导流。


我们会考虑商业转化率,看这个人在他擅长的垂直领域是否容易变现,也会衡量这个人火的可能性有多大。


C:“今日排行榜”筛选自媒体人的机制是什么?


H:像麦当劳的操作手册一样,我们也会有一套专门的手册。我们会给筛选对象做一个自媒体画像,看他的社交上的影响力怎么样,特点是什么,优势是什么,适合做哪个领域,如何定位自身等,结合他本人的专长、影响力和已有资源进行评判。


C:你在判断一个自媒体人时,会有那些标准?


H:主要是看这个人是否有魅力,因为我们做的是对魅力人格体的孵化。魅力这个词挺虚的,就是看一个人有没有吸引你的地方。他也许很有个性,但不一定招人喜欢,这样的话算不算有魅力?需要直觉来判断。还要看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是不是真的懂。不怕有脾气,就怕有脾气还没本事,我一直认为有本事的人是可以有脾气的。不过我个人进行判断的并不多,主要是靠同事和团队进行判断筛选,看哪些人能真正被包装出来。



做知识型产品就像熬小米粥


C:“今日排行榜”借鉴了美国的MCN模式,但国内环境比较复杂,本土化时会做怎样的改进?


H:,主要是基于生活的娱乐性和知识性的产品。传递的价值观也比较正能量,主要是让用户开心。中国哪些原封不动复制美国模式的公司都死得差不多了,我们并不是完全复制美国的MCN模式,而是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发现美国的MCN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又反过来学习和研究这个模式。


C:做知识型的产品比较难,“今日排行榜”如何克服障碍?


H:做知识型产品就像熬小米粥,好知识是“熬”出来的,而且,要想红,也需要熬。最关键的是要找对人,找到在垂直化专业领域有特长的人。人对了,事就对了至于如何做对事,其实就是要下很大功夫精雕细琢,不能粗制滥造。我们还会学习市场上比较好的产品,看他们是怎么做媒体化输出的。


C:有些人虽然在某个垂直领域有专长,也比较有影响力,但比较排斥快餐式的知识贩卖场景,不愿意卷入商业化洪流,如何说服他们加入“今日排行榜”呢?


H:既然没有意愿,那就不要试图去说服,要尊重每个人的不同选择。做这件事,意愿是第一位的,魅力是可以挖掘的,推广是可以包装的,意愿虽然可以激发,但如果强烈抗拒,那么就要尊重对方。强扭的瓜不甜,不用在这种事上纠结。


C:“今日排行榜” 接下来会有哪些计划?在推广方面有什么规划吗?


H:我目前正在主抓一档名为“今今乐道”的脱口秀节目,这个节目还在打磨中,会推出我的一个朋友,我认为他是中国最会说话的人之一。


我们做了一个“盒饭财经”的项目,接下来会做一个盒饭系列,比如打造知识传播型的产品“盒饭TED秀”——请各个领域最专业的人用10到15分钟告诉大家一个可能不知道的常识,比如健身教练用15分钟教你一个减肥的窍门,宠物专家用15分钟告诉你如何和你的狗交流,美食家用15分钟告诉你如何将冰箱里沉剩的饭菜变成一桌美味佳肴等。


我们在推广方面并没有太刻意,产品做得好本来就是很好的推广


C:有人提出内容创业者的春天已经结束,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H:我从来不做这种概念性的思考。思考内容的春天来了还是走了并非没意义,但在我们真正做事的时候,它对你的战略形成不了太大的影响,所以纸上谈兵没有用。


C:你如何看待“网红”的发展趋势?


H:“网红”有自己的变迁史,移动互联网时代赋予了其新的含义。关于未来的事,谁手里也没有一个水晶球,如果谁对未来说得比较斩钉截铁,多半是蒙的,反正对错几率各5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