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129师头号王牌旅,全旅子弹不到210000发,这是什么水平?

129师头号王牌旅,全旅子弹不到210000发,这是什么水平?

2023-05-10 14:56:27

在不少抗日剧中,我们都能看到“火力全开”的场景。这样的镜头虽然看起来很火爆,但是也会令人产生疑惑:当时我们真有那么多子弹可打吗?

要是国军部队的话,多少还能理解,毕竟国军子弹的补给和消耗量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大的。但对于我军而言,其实这种“火力全开”的场景反倒不符实际。

因为众所周知的因素,我军在抗战中所得到的军械、弹药供给是比较有限的。尤其子弹的话,在全面抗战初期尚能得到一部分,但到了抗战中后期连子弹供应都断绝了。

没有子弹的仗该怎么打?不用多说,大家也都明白。

既然从国府这边已绝难得到弹药供应,那么我军作战的弹药便只能大部来源于作战缴获和自主制造,以及少部分继续收集民间弹药(此项到抗战中期已经无多)和特殊条件下的购买(所占比例亦甚低)。

作战缴获很好理解,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嘛!但是歌词唱得比较轻松,实际上任何缴获却都不是无代价的,每一支枪、每一门炮,甚至是每一发子弹缴获的背后,往往意味着都是流血和牺牲。

以机枪的缴获为例,八路军每缴获到一挺可用的机枪,外加缴获相应数量的步枪,所付出的的伤亡人数大约是100人左右。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八路军扛着九二式重机枪和歪把子,端着三八式步枪的照片非常威武,而这其中每一支枪的缴获背后又何尝不是一场血与火的战斗呢?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讲过八路军的武器缴获和日械八路的情况,有不少读者问:子弹怎么办?

最简单的逻辑是:枪械能够缴获,那么子弹自然也能缴获,这是大多数人都能理解的问题。

但是另外一个现实是:一支三八式步枪缴获后,往往能用好几年时间,但是随枪缴获的几十发子弹,可打不了这么长时间。因此弹药的供应,真的是大问题。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当时作战中缴获足量弹药往往比缴枪还重要,尤其是当八路军的枪械保有量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背景下。

为了确保可持续战力,我军当时的作战原则就是,尽可能以小的消耗来换取大的战果。

请注意,打赢了那不算啥,如果消耗过大的话,很多时候也是会受到批评的。只有打赢了,消耗小而且战果大,这才是我们希望打出的好仗。或者简单点说就是四个字:以战养战。

以战养战既包含在直接缴获现成的武器装备和弹药,也包括缴获作战物资,为我兵工厂提供原料。

抗战中我军是有兵工厂的,一开始只是局限于修理枪械,后来则逐步扩大为制造枪支、弹药,甚至是部分迫击炮、掷弹筒,这一项也是我军作战的重要补充。

需要说明的是,我军兵工厂最初对于制造枪械是投入很大的,而且有明显成果,比如“八一式”马步枪等。不过到抗战中期以后,弹药的重要性要高于枪械,所以我兵工厂便全力生产弹药。此外,为了强化八路军的炮火,我军后期在制造迫击炮、掷弹筒上也倾注了极大心血,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当时兵工厂的条件简陋,还要面临日军隔三差五的“扫荡”,在极端环境下的产量并不好保证。

以子弹来说,八路军军工部在抗战期间的复装和新制子弹数为223万发,这个弹药量总数乍看不少,可是全面抗战有八年之久,军工部直接供应的部队也在十万人以上,子弹补给依然是困难的。

当时我各大根据地内也有部分兵工厂直接供应战略区内的部队,但是子弹的供应量依然极为紧张。因为受限于武器水平和子弹供应,很多战斗都受到影响。

如八路军山东纵队称:近来屡因弹药缺乏影响战斗甚大,得手之歼灭战因子弹打完不能解决战斗。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也说道:武器不足与武器窳败,障碍了八路军更多胜利之获得,被我击败之敌眼见得不难立时扫数消灭,往往以武器窳败,火力不足,竟被其漏网,或竟不能消灭。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讲过129师385旅在1941年11月时的弹药情况,很多朋友当时问386旅的情况如何,这里我们就来谈谈386旅在同期的弹药情况。

386旅的知名度很高,其中有老版《亮剑》热播的因素,所以“三八六旅独立团”的名声很大(虽然历史上的386旅并没有这样的独立团)。

其实386旅的知名度在抗战时期就很高,我军很多经典的战斗也都是这支部队打出来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派往我国考察的军官卡尔逊即称:386旅是中国最好的一个旅。连日本人在屡屡吃亏后也打出了“专打386旅”的旗号。

这么一支精锐部队,其编制也是不同寻常的。一般来说,当时八路军的每个旅下辖3个团,而386旅则下辖4个团,即老基础的772团和16团、17团和18团。

到抗战中期,129师虽然已经扩编出了多个旅,但主要的硬仗还是由385旅和386旅去打的,所以这两个旅的武器装备也相对较好。

据1941年11月的统计,该旅当时全部人员有6023人,枪3168支,各种子弹合计209781发,这是129师当时各旅中子弹储备最多的一个旅了。

四团制旅,在编制上相当于国军当时的一个师,但是由于作战减员极为严重,此时的386旅在兵力上也只有6000余人。

由于兵力上的缺额,有的团已经执行了小团编制,实际的力量相当于一个营或加强营。从人枪比上看,基本是2比1,这个大家也不要奇怪,当时军队中正常情况就是这个比值,但在八路军缺少重装备的前提下,很显然是存在相当数量徒手(或用冷兵器)战斗兵的。

从弹药量上来看,将近21万发子弹的数量不能说太少,国军有的杂牌部队也是这么些子弹。但最关键的是,国军的子弹打掉后,是可以得到补充的,补充往往大于消耗。可我们不能这么打,因为没人给我们发补充。

第一:作为太岳军区储备弹药的一部分;第二:作为386旅本部旅团两级的储备弹药;第三:具体发放到战士们手中的携行弹药。

这样的话,每个步兵战斗员手中的子弹估计就10发左右,轻机枪可能有个二三百发,重机枪子弹则略多些(但重机枪数量本身极少)。

由于弹药较少,所以我们当时力避与日军打消耗战,因为这样的战斗即便是打赢了,也很难得到缴获,对持久抗战极为不利。

我军当时最理想的作战方式便是刘伯承师长所说的袭击:袭击时要“突然、迅速、猛烈、干脆”, “要注重白刃战在解决战斗中的决定性作用”, 就是为了“使敌人的新式武器大炮、机关枪、毒气之类, 还来不及摆出来, 战斗就完了。

据129师1941年的战役战斗总结统计,袭击与伏击占68.9%。1941年1月至10月,,八路军各兵团所有大小战斗所采用之战斗方式比例为袭击27.7%,伏击14.8%,一般进攻战斗14.3%,破击13.9%,袭扰4.7%,遭遇3.8%。

此类作战方式,使得八路军最有可能以小的代价和消耗,来取得较大的战果。

不过由于此时我之武器弹药状况已到极限,而日伪军又已基本完成了碉堡化网线点的防御体系,故而此时的袭击与伏击战斗规模较小,与全面抗战前期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但此类战斗规模小归小,胜在次数极多,所以总的战果也比较大。

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的是,即便已经极为注重消耗与缴获的关系,想要缴获到足量的弹药依然困难。

第一:抗战后期的日军本身已愈加困顿,他们自己往往也没有足量弹药,甚至很多日军都用起了之前缴获国军的武器装备来弥补自身武器弹药的不足;

当时伪军主要使用这类武器和弹药,如此便使得伪军的弹药量降低,当然日军为了不让八路军轻易歼灭伪军后缴获弹药,并防止伪军反正携带大量弹药,已经有意识地降低了伪军的弹药携带量,如此便使得我军的弹药缴获量受限。

第二:即便是我主动采用袭击、伏击等方式来打击日军,但也并不能保证战斗百分百能成功;而且除了此类作战方式外,也有强攻和被迫迎战的战斗,如此作战的消耗依然是大于缴获的。

所以在抗战后期的一段时间内就出现了八路军枪支缴获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弹药的储备量却依然在缓慢下降的情况。

比如上面的386旅在血战一年之后,全旅的子弹数量下降到了142361发,比一年前要少了将近70000发。这当然不是说一年时间只打了不到7万发子弹,而是说作战的补充依然弥补不了消耗,导致弹药储量进一步下滑。

我们要知道的是,当时八路军129师保持的野战旅只有4到5个,冀南军区甚至已无野战旅。这样的情况再持续下去,作战将更加难以为继。

此时日伪军的情况也不好过,其已经组织不起来较大规模的“扫荡”了,只能困守据点。我军一般也不强攻,会采用断水、断粮、袭扰、冷枪等各种方式,将日伪军逼出来歼灭,或直接将其挤走来歼敌。

这样的战斗是全民性的,主力军、地方军、民兵、老百姓都会参与其中,这也是后来所说的让日本侵略军陷于人民战争汪洋大海中的真正含义。

当全民都被动员起来了,即便是武器装备差,那也是巨大的力量。穷途末路的日军在这种力量面前,只能是不断被消灭的结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