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二更关闭的背后,是自媒体道德底线的失守

二更关闭的背后,是自媒体道德底线的失守

2023-05-10 14:56:27

66篇原创,全文1837字,预计阅读6分钟



前言:


最近受朋友邀请,写了一篇关于二更事件的商业评论,虽然热度已过,但第一次尝试写这类题材,感觉很特别,所以附上来给大家看看。



正文:


《二更关闭的背后,是自媒体道德底线的失守》

 

近日,关于国内知名自媒体“二更食堂”的讨论甚嚣尘上,起因是“二更食堂”公众号文章对日前的空姐顺风车遇害案的评论有不当描述,遭遇了广大网民、媒体同行的强烈抨击,更是受到了管理部门的关注约谈。最后,文章被迫下线,二更负责人出面道歉、永久关停“二更食堂”,同时免去负责人李明的职务,以其“壮士断腕”的决心,才勉强为此事做了交代。

 

回顾下那篇争议文章,除了标题《托你们的福,那个杀害空姐的司机,正躺在家数钱》,采用了新媒体爆文一贯的挑拨,煽动的风格之外,其实客观来看,大部分内容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引起广泛抨击的是两处对空姐遇难情景的露骨低俗的描述,而正是这两句话,。笔者无意为二更洗地,相反的,我们认为正是细节的放任,折射出了二更们的流量崇拜的价值观:为博人眼球,甚至不惜消费死者。

 

如果说用字不当,审核不严,只能算细节的放任,那二更运营人员在其推广群内鼓动其他账号转发的做法,就真算是毫无下线了,不仅吃,还狼吞虎咽,吃相实在难看。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前央视媒体人王利芬,她在年初发的一条关于茅侃侃的颇为不当的微博,也在当时引起全民公愤,而此时距离该事件仅仅四个月,关于王利芬的各路讨伐言犹在耳,余波未退,二更却不顾前车之鉴,,足以说明这些问题绝不是个案,自媒体们前赴后继,,也许是一个行业潜规则的缩影。

 

近年来,各类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媒体去中心化,已经不是个新鲜的话题了,问题是这些成千上万的自媒体的背后,支撑着他们乐此不疲、源源不断地生产内容的底层动力是什么?答案毫无疑是钱,这是正常的商业规律,无可厚非,但我们不禁要进一步探究,在这个时代,决定自媒体人赚钱多少的标准是什么?

 

笔者登陆了国内最大的新媒体平台新榜,在该平台精心整理的榜单中,可以看到,不管是公众号、微博、还是今日头条号,衡量账号价值的最主要标准还是流量,用直观的阅读数、转发数、点赞数几个数据来区分先后优劣,以此招徕业务。笔者从业内人士口中了解到,所谓“业务”就是广告,产品软文,按次收费,以微信公众号为例,相关账号的头条文章的报价,高达几万到近百万不等。

 

自媒体,不仅成了广告领域的新贵,更是资本市场的宠儿。日前,翰叶股份收购新媒体公司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此事的焦点在于,量子云公司旗下的981个微信公众号,竟售出38亿元的高价,具体细节我们不在这里深入分析,毕竟钞票就是选票,居高不下的广告以及收购价格,说明现在的自媒体大号是广告主们争相追逐的对象,而头部账号的受捧受宠,又无疑鼓励了业内攫取流量,然后变现捞金的风气。

 

媒体的本质是流量生意,但是同样是追逐流量,在传统媒体时代,凭借专业的人才和内容出产审核流程,内容的质量和价值导向仍然是有保障的;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传播就成了一件毫无门槛的事情,话语权下放的弊端就是内容质量和价值导向的不可控,既然不可控,那么利欲熏心之下,难免底线失守,各种为骗取流量而博人眼球的把戏就层出不穷,初阶的只是标题党,进阶的则是靠煽动、撩拨、媚俗、挑逗性的争议内容来引起注意和关注,。最后,这种污浊的风气是会传染的,二更和王利芬们在热点事件中展现的丑态,算是扯下了流量生意最后的遮羞布。


赚钱盈利,是所有企业都绕不开的主题,但赚什么样的钱,赚多久的钱,这两个问题决定了我们怎么样赚钱,这是一道看似简单,但是容易忽略的商业伦理题。以西方几百年的企业史来看,企业目光长远者,能获得经营利润和社会价值的双赢局面;企业短视急利者,纵然风光无限,但也有可能一着不慎,千夫所指,江山尽失。二更和王利芬的失着,,更可能是事业衰落的开始:君不见,一地鸡毛过后,二更品牌已被网民所唾弃,而王利芬则被推下神坛,苦心经营半生的创业教主人设崩塌。

 

回过头来看,黑幕也好,暗流也罢,是一个行业的转型必然经历的阶段。庆幸的是,,,发挥整治手腕约束媒体;我们也看到了部分网民的觉醒,不再甘于被奇技淫巧所蒙骗。我们也希望看到的是,整个行业能重新达成一种觉醒和共识,不管是专业媒体人,还是企业媒体,都能在坚持正向价值的基础下去报道客观事实。我们更希望,站在更大的角度上讲,希望企业的经营不再浮躁,回归本质,做好产品与服务。



EN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