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自问丨自媒体时代,创业是做内容?还是搭渠道?

自问丨自媒体时代,创业是做内容?还是搭渠道?

2023-05-10 14:56:27

自媒体时代的渠道,本质上是靠内容搭建起来的!


靠内容吸引读者,读者汇集成群,形成渠道。但当好内容标准发生了改变,原有渠道优势就岌岌可危啦。只要时刻把握好内容的标准和制作能力,就能时刻掌握渠道优势和变现能力。


现有平台上的自媒体渠道已经成千上万,现在面临两个问题:一是20%头部内容(甚至更低)优势已经非常明显,跨平台综合运作的竞争能力更加突出;二是现在自媒体平台更多,消费者注意力更加分散,导致一些不具有规模效应以及持续产生优质内容的70%~80%的自媒体面临筛选、淘汰的困境。


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好内容的创作能力和内容的未来趋势,才能应对层出不穷的平台变化,持续把握下一波渠道优势。


【未来的内容趋势】

首先,自媒体渠道必须有一个自检标准,判断自己是否在未来的趋势上:自媒体内容是否具有人格魅力,号召用户的能力。如果有,是幸运的,是安全的;如果没有,则需要调整、进化,否则面临淘汰。


这里也提醒一下广告主,一个没有号召力的自媒体渠道,即使投放广告,也有很大可能收益甚微,败北而归。


我们必须清楚未来的内容一定是创造出具有号召力的内容,那么,什么样的内容具有号召力,什么样的内容具有未来优势呢?


其实,我们可以将这个简单化,一个自媒体的内容就像我们对一群人,甚至一个人说的话,可以从自身角度思考,我们更愿意听什么样的内容,愿意跟什么样的人交流,愿意听取什么样的行为建议呢!


归根结底,有两种内容吸引着我们并能号召我们的行动,一是能帮我们消除痛苦的内容和人。二是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内容和人。因此,我们必须懂得消费者的痛苦和快乐是什么!


这里我们可以简单归纳一下现在消费者面临的痛苦和渴望的快乐,当然,这也得分人群,以中产阶级为例:

1、生存需求:例,压力大——幽默的喜剧(娱乐),生活不健康——健康饮食

2、安全感需求:例,被时代抛弃、担心被社会淘汰等等

3、归属需求:例,情感的归属——一个可感、强烈的情感陪伴

4、自尊需求:例,精神的表达——一个贴近自身精神的亚文化

5、自我实现需求:例,自身价值彰显——一个输出价值、体现价值的通道


一个顶尖的自媒体一定是选取明确的内容主题,完善自身创作能力,在内容表现形式上贴近消费者的习惯,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这方面的领先专家。否则,不是专家,就没有权威性和号召力。


【内容的创作能力】

内容的创造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情节的搭建,二是内容形式的选择。


很多自媒体都能看到内容形式的变迁,从专业、小众人群的报纸和杂志的图文形式、电视和电影的视频,到民主、大众人群的自媒体图文形式和短视频、中长视频形式,但往往缺一种非常关键的内容,也就是内容情节的搭建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传统的内容创作人才越来越值钱的原因。


在培养或者搭建内容创作能力时,必须同时配置内容情节构思能力(编剧)和内容形式表现能力(导演),两者缺一不可。


以近期新世相一部300万的视频《凌晨四点的上海》为例,配备标准的电影级制作,创作团队更是大咖,监制吴觉人曾担任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区主管,导演杨俊汉是马来西亚最出名的青年华裔导演之一,而内容编剧更多延续新世相本身一贯的风格定位,给都市人提供一种情感陪伴感,因此发起“凌晨4点的上海”的故事收集,总共收获了14000个故事,从中选出了3个温暖的故事,成了这则全网刷频1200万,平台内部300万的漂亮数据。


这一切离不开新世相清晰、明确的内容定位,真实、动人的内容故事以及成熟、细腻的形式表现。加上之前的电影《喜欢你》和年初短片《2018生活没那么可怕》,本身更擅长内容编剧能力的新世相已经逐渐补齐了内容形式表现的能力,哪怕是整合外部的能力,至少是已经向巨大的广告市场证明了自身的内容创作能力。


回到内容创作能力上来讲,任何一个自媒体都有面临这两种能力缺乏的可能性。但必须要有意识地补齐自身能力短板,特别是要学会借助外部能力,然后逐渐内化成自身的系统能力,才能获得长远、更强的竞争力。


【本文总结】

1、未来的趋势是打造具有号召力的内容。自媒体时代的渠道一直由内容主导,有一流的内容筛选、创造能力就能获得市场、渠道话语权。对初创团队而言,难点不在如何想着搭建一个渠道,而是想着如何输出具有号召力的内容,那么,一个强势的渠道就是自然地结果。


2、一定要找到让消费者消除痛苦或获取快乐的内容。不要只关注闲言碎语、跟热点、抖机灵,必须持续关注能让消费者消除痛苦、获取快乐的内容主题,并坚持下来,在这一方面,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权威,收获无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3、内容情节的编剧能力和内容形式的表现能力构成了完整的内容创作能力。必须意识到自身内容创作能力的短板,并自觉、主动地补齐,同时,可以学会连接外部专业能力,汲取相关的经验、知识,内化成自身的系统能力。记住,人是专业知识的载体和传承,找到一流的人才并搭建好人才培养体系,是培养能力的核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