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坚守与重塑:全媒体时代的党报转型路径初探

坚守与重塑:全媒体时代的党报转型路径初探

2023-05-10 14:56:27


全媒体时代的党报转型路径初探

       

        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网”,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未像今天这样便捷,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从未像今天这样严峻,新兴媒体的发展从未像今天这样迅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任务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

  变革是时代使命,转型是大势所趋,新闻媒体已处在大变革、大重组中,从相“加”迈向相“融”

  从相“加”迈向相“融”,党报全媒体战略,核心是以受众为中心、以内容为主导、以平台为基础、以技术和产品为驱动,通过追求多样的媒介形态和传播渠道,用多元化、立体化的内容产品扩大受众覆盖面,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以获得新的发展优势和空间,从而再造采编流程,再铸党媒辉煌。

  所谓全媒体,就是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信息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时代主要有几个特点:媒体传播网路化与数字化;传播主体多元化与融合化;媒体受众碎片化与分众化;媒体形态两极化;产品多媒体化;媒体终端移动化;媒体职能社会化等等。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特别是各种移动手持终端设备,包括手机、上网本、iPad等与互联网的高度融合,直接改变了新闻资讯的获取方式。此外,资讯传播碎片化,受众需求多元化等等,。

  全媒体时代,得终端者得天下。媒体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从传统报纸版面合作拓展到全媒体深度融合,就是把党报的“信度”(公信力)、“深度”和“高度”优势,与新媒体海量信息的“宽度”“速度”和“互动度”相结合的过程,以这样的“六度空间”经营全媒体业务,有利于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基于此,把传统媒体的专业性、权威性的内容优势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融合起来,主动适应网络传播内容多、速度快、碎片化的特点,多出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富有吸引力的新闻精品,多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新闻内容直观形象地报道出来,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形成全方位、多维度、,使主流的声音传播得更快、更广、更远,以满足受众多角度、多听觉、多视觉的媒体体验,、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实践证明,党报全媒体新闻中心式的新闻生产,实现了采编流程的再造:一次生产、多形态展示、多渠道发布、多介质阅读。这大大提高了新闻媒体集团化作战水平,提高整体报道的品牌影响力,实现报业集约化生产的目标。在党报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内容为王,注重用户体验,通过多样化传播方式、分众化互动服务方式、大众化生活化话语表达,、实效性,争取更多读者、更多受众。

  成立于1922年、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英国广播公司(BBC,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是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电视机构,也是世界最大、最优的新闻广播电视机构。早在2007年,BBC就开始整合之前按媒介形态划分的多个新闻部门,打造一个“唯一的、统一的、多媒体的新闻编辑部”(Single unified multimedia newsroom),简称为“统一编辑部”(Unified Newsroom),以促进新闻团队内部的资源共享,打破了部门间的界限,改变了不同团队各自为政的局面,以此实现了各种资源最大化,最大程度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最大限度保证核心品牌有效延伸和效益最优。

,中国媒体的旗舰,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开辟人民网、客户端、电子阅报栏、全媒体等四大媒体融合发展平台,已由单一主报发展为全媒体形态的“媒体矩阵”。、采访、加工、编辑、播发这个业务平台的“大脑和神经中枢”。通过这一途径有效实现内部的资源打通、团队协作、指挥调度和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以及重大主题报道的多样化和创意化的内容生产与传播。

,,同时创新了一种融合发展的机制——融媒体工作室。现在,,鼓励编辑记者跨部门、跨媒体、跨地域、跨专业甚至跨体制,按照自己的兴趣寻找志同道合的同事,组成兴趣小组,他们只需要专注于做自己感兴趣的那些事和内容,余下的资金、技术、渠道、。融媒体工作室的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团队积极性,创新的主体力量就来自这些工作室。

  目前,,形成了 “纸媒+网站+客户端+官微+自媒体+代运营”全覆盖的融媒体“人民媒体方阵”,覆盖世界6.35亿用户,其中,.99亿。

  上海报业集团打造的澎湃新闻于2014年7月上线,主打移动客户端、覆盖全平台的新媒体,内容定位于“时政与思想”,坚持严肃严谨的报道风格。上线以来,迅速成为“现象级”新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稳居全国新媒体第一阵营。截至2017年底,澎湃新闻客户端下载量达10100万,移动端日活跃用户860万。用户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京津冀、江浙沪等发达地区,牢牢掌握一批高质量互联网用户。2017年全国网媒公信力报告显示,。在内容生产、产品定位、多终端融合等方面,它为传统纸媒转型提供了学习借鉴范本。

  在新的格局中重新寻找到更适合党报的功能定位,通过坚守与重塑获得更加顽强的生命力

  历史证明,任何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不会导致原有媒介形式的消亡,而是逼迫传统媒介在新的格局中重新寻找到更适合自身的功能定位。因此,新媒体的不断出现为纸媒自身的功能提升提供了机遇。如何利用传统纸媒品牌的受众忠诚度和公信力进行信息和服务延伸,如何通过延伸的服务增加用户黏度,把用户牢牢锁定在纸媒品牌麾下,并进行用户多元价值开发,是面对网络媒体冲击的纸媒必须面对的问题。

  业界普遍认为,新媒体环境下的报业应该是全媒体的概念,报社不是报纸社,也不是报道社,而是全媒体资讯供应商。在这里,“报”与“纸”可以分离,“报”脱离“纸”亦可以单独存在,报道是内容,报纸只是其中的一种载体,由于未来可能摆脱“纸”的高成本、低效率的束缚,“报”还能够依托更多媒介,获得更加顽强的生命力。

  通过剖析媒体融合成功的范式与榜样,党报从业者要认真对照标杆撸起袖子加油干,围绕大方略、时间表与线路图设计的“四梁八柱”, 全心全意融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全力以赴成为改革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在推进全媒体战略中,党报要坚持“内容为王、移动优先”,要坚持在“创新、提升、求质、重效”上下功夫,实现“一个突出、两个强化、三个着重”。“一个突出”,即突出全媒体思维;“两个强化”,、强化职业家办报素质;“三个着重”,即着重研究新媒体发展新特点,着重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提升哲学思考,着重激发采编人员潜能,、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采编团队。

  在党报全媒体新闻内容生产中,党报采编人员应减去对新闻时效的片面追求、全景式写作;加上新闻的“第二落点”、述评与解读、视觉化与显像化并加上新闻的层次化写作,以满足多终端的需求,这就需要党报采编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专业技能。

  第一步:加快培养复合型编辑。采编深度融合,关键在于人才。由同一套人马实现多种媒介的采编工作,这才是融合的最高境界人力资源高度共享,生产效率最大化。

  该采编模型不但人力资源高度共享,更重要的是采和编深度融合,实现了各媒介之间的良性互动。信息在掌媒和网络发布后,编辑可以及时收集到读者的反馈意见,并再次反馈给一线采访的记者,把用户的关心和需求反映在此后的纸质报上,编辑在报纸版面的制作中也会根据网上反馈进行相应的突出或弱化处理。

  该采编模型鼓励、要求编辑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编辑技能,适应各种媒体的传播特性,随时随地为特定媒体加工出最适合的信息产品,熟练掌握双向传播工具,。之外,要改变传统编辑意识,还必须建立鼓励掌媒和网络发布为第一发布渠道的考核机制。

  第二步:加快培养复合型记者。为了避免各媒介采编流程之间的封闭,实现不同媒介的融合,首先要从采的环节打破,即各媒介使用统一的采访源。

  这种采编模型的实施必须依靠复合型记者,也就是同时具备文字、摄影、摄像能力的记者。从简化业务流程、提高信息利用效率、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同一次采访最好能够同时实现文字、图片、视频的采集。之后,记者将多媒体“稿件”传到发稿平台,供编辑中心各分别取用,不同媒体分别发布。同时,努力打造 “复合型记者团队”。

  第三步:加快人事制度和薪酬分配改革。人事制度、薪酬分配等党报改革重环节的关键,努力让实干苦干的员工有盼头、有收益、有地位、有尊严,充分发挥他们“领头羊””“领头雁”的最大作用,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获得感。同时,再造采编流程,设立全媒体采编指挥中心,把不同传播媒介间采和编的深度融合,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指挥调度、统一协调采编、统一流程管理、统一技术保障。各“兵种”在融合平台上实时联通,资源共享,24小时滚动编发新闻,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滚动编发新闻的业务平台。

  踪前所述,党报编辑记者要尽快由单一型的采编人员到复合型采编人员的转变,适应自身媒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和受者的需求。全媒体时代,、捕捉收集信息的能力、选题策划能力、沟通能力、营销能力等六种能力。

  在全媒体战略实操运行中,党报编辑在选题研判上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掌媒突出“快”。线索初步核实后,立即在微博、微信、APP上发布,遵循“发布优先”原则。

  其次,网络突出“多”。一边采访,一边向发稿平台发送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可以碎片化。后方编辑同时收集各种背景资料,并对记者发回的信息进行编辑,把尽量多的信息发布在网络上。

  第三,报纸突出“深”。作为最后一个信息发布平台,报纸一定要突出深度和思想,充分考虑掌媒、网络发布后受众反馈的需求。

  第四,成果突出“精”。可以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新举措、新成果、新亮点和新经验,运用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在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大力推出专题、专辑、专著等延伸优质产品,加强重要成果的运用,持续扩大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借助新媒体优势,加强与受众互动,以互动换主动,补齐党报短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党报采编人员要坚持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主动走出“舒适区”,跳出区域参照标杆,千方百计朝着“全媒体、全天候、全能型”发力,全力打造主流旗舰媒体,锤炼一流队伍,勇创一流业绩,开创党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纸媒式微,党报要通过搭建集“采、编、摄、传、播”于一体的内容生产平台,为了实现增值和适合用户需求变化的不同形态、不同媒介的内容融合;通过流程再造、将原有传播渠道和新媒体传播渠道整合拓展,形成纸媒、网媒、移动端相互补充的传播渠道融合;打破壁垒,跨界服务实现媒体与资源、经营用户、服务与市场的有机融合;改革传统运行的机制和组织架构,建立适应新媒体发展、立体化传播的融合发展机构,在“报、网、端、微、视”等端口源源不断推出优质新闻产品。

  数字化时代的竞争日趋激烈,公信力作为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的独特优势,是传统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价值所在,是全媒体时代应对竞争的“法宝”。在“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的信息传播新态势下,移动媒体必将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互联网时代虽然信息海量,优质内容仍是稀缺资源,尤其是权威性、专业性、思想性的权威发布、深度报道与解读等原创内容,仍是受众的“刚需”。媒体融合发展,融到深处回归内容。在渠道、平台的差距缩小以后,内容就成为各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自媒体时代,党报应扬长避短,依托政府资源,守护好准确、权威、专业的“金字招牌”,同时从“信息纸”“新闻纸”向“思想纸”“观点纸”转变,注重深度报道的生产,尤其是针对新媒体、大数据所反映的热点、疑点,及时跟进解释与分析,并借助新媒体,加强与受众互动,以互动换主动,补齐纸媒短板,提升内容生产竞争力。

  如今,党报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其中再造采编流程、改革人事制度与薪酬分配已刻不容缓,党报要达到“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候”能够获得“任何想要”的资讯信息这个目标,就必须要以做精党报为中心,借助新技术、新介质、新渠道,无限延伸报业的价值链,加快从报纸产业向内容产业转型,从传统报业独立作战向全媒体整合运营转变,加速进入以互联网为中心进行整合传播、整合营销的全媒体时代,。

精彩推荐

市委组织部让约谈真正硬起来,助推“两个责任”落实落地落细

《铜仁党建直播间》第十期:文铭—我为金庄村九叶青花椒代言

石阡:定要青山变金山 誓为扶贫添点绿

一封家书丨致天堂妈妈的问候(看哭了所有人)


活力   效率   温馨

传播党的声音  讲好党的故事

关注百姓生活  服务党员群众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关注“铜仁组工”

“铜仁组工”微信号:trswzzb 

审核:杨立  编辑:黄欣 谭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