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撇开那场收购案,来看看宝沃是不是真心造车

撇开那场收购案,来看看宝沃是不是真心造车

2023-05-10 14:56:27

汽车记者,汽车视评,记录汽车


撇开那场著名的收购案不说,宝沃造车,是忽悠还是真心实意在造车呢?不如跟随本文来一探究竟。


北京车展期间,传统汽车公司——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在公开场合表示:“互联网公司造车就是一天到晚在瞎。”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

李书福的这一言论立即在汽车圈炸开了锅。支持造车新势力和看空造车新势力的人,原来还有所克制彼此迁就,这下直接针尖对麦芒开撕。新势力造车一下子从“新势力”变成“”,这样的360度的大转变,令人惊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传统势力”中的“造车新势力”并没有闲着。5月9日,进入中国不到三年时间的宝沃汽车在北京召开了一场长达3小时的发布会,宝沃汽车新总裁杨嵩对宝沃品牌进行了重新梳理,600多家媒体到场。


宝沃汽车集团总裁 杨嵩

人们惊奇的发现,有了造车新势力垫底,加上新总裁的坦诚,此前黑宝沃的各种理由,一夜之间全消失了。

更自信的宝沃

宝沃的发布会上,媒体这么评论:“(宝沃)大方承认与福田的关系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宝沃更加自信了!媒体破天荒的发出了这样的信号。到底发生了什么?


宝沃总裁杨嵩在发布会上明言:“宝沃是中国资本控股的德国品牌,请相信我,我们说话非常严谨,这句话各位,句句属实。



杨嵩这么解释:“宝沃是一个德国品牌,它成立于德国不来梅于1919年,到今天已经有99年的历史,到明年就是这个品牌诞生100周年.它从法律上的资质,从商标的注册,从它的起源,都是来自于德国不来梅。”

杨嵩毫不讳言宝沃品牌50年前已经停止,2014年被福田汽车收购这段历史。这和之前的宝沃完全不同。在此之前,福田一度遮掩着和宝沃的关系。


一个人能改变一个品牌吗?也许不能,但杨嵩的“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其背后的深意,值得深刻研究。


收购整合是一条艰难的路


2014年,福田汽车集团花500万欧元从德国收购了宝沃品牌。彼时宝沃品牌除了品牌,已经没有工厂、技术等资产可以收购。为何要购买这样一个品牌,业内纷争不休。

这笔买卖真的不值吗?来看数字。2014年,500万欧元相当于约4000多万人民币,这笔钱并不算大。

举个栗子。2005年,上汽以6700万英镑收了罗孚25、75以及K系列汽油机和L系列柴油机等核心知识产权,创立荣威品牌;同年,南汽花5300万英镑收购了罗孚的剩余资产,并创立了名爵品牌。随后这两个品牌都归到了上汽的名下。折算下来,上汽收购罗孚,至少花了1.2亿英镑,约十数亿人民币。

还是2005年,上汽投入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48.9%的股份,到2009年双龙宣布破产,上汽40亿人民币的收购款打了水漂。收购双龙之后,上汽所得甚少。在双方合作基础上,上汽开发出一款源自于双龙享御的新车——荣威W5,这款车的销量并不好。上汽乘用车如今的发展和双龙又有多大的关系呢?可能,最大的关系就是:花钱买了一个教训。上汽-双龙的收购案,让中国资本收购海外汽车品牌变得十分的谨慎而尴尬。


双龙汽车倒闭 工人静坐施压

为了创立自有品牌,上汽光收购款就投入了超过50亿元人民币,在探索十数年之后,上汽乘用车依然不盈利,一度十分低迷。直到2016年7月荣威RX5上市,上汽通过反复营销“世界首款互联网汽车”这个概念,才把上汽乘用车从泥潭里拉了起来。


好在上汽乘用车如今已经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上汽花的这些钱,有点多,但不算冤枉。如果没有这么多年的探索,上汽乘用车很难有今天的地位。


上汽的探索,给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提供了借鉴。各种中外合作的模式由此层出不穷:包括一系列合资自主品牌的建立,以及一些在国外落后的产能和生产线,经过一定的包装在国内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其中有一些项目并不算很成功,但这些勇敢的汽车人依然在努力前行。


前有上汽后有宝沃


如果说,上汽乘用车的发展模式,是过去十多年中国力量的重要探索的话,宝沃造车,则是中国力量进入到新的时代的另一个版本。


福田花500万欧元收购宝沃品牌,有人认为值,有人认为不值,评判不一,这并不是问题的重点。重要的问题是:宝沃想干什么,到底是不是在造车?

很显然,福田汽车希望通过收购宝沃品牌,来制造一款起点更高,质量更好,更经得起推敲的车型。这种初心,不容小觑。收购宝沃,是市场策略,如何造车,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杨嵩在发布会上提到:“
从我们开始决定做宝沃这个品牌以来,所有的工厂的设备,我们的管理流程,我们的车辆的设计,以及我们一切的原材料等等,都是按照德系品质,来打造的。”

杨嵩介绍,宝沃的北京工厂,是工信部授牌的唯一的中德制造示范工厂。车型方面,宝沃2016年推出了首款车型BX7,2017年推出了BX5,2018年5月9日推出了两款新车BXi7、BX6。


杨嵩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

中德制造示范工厂,三年四款新车,这种“实打实”造车的宝沃,和一众要工厂没工厂,要技术没技术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完全不是同一回事。

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起投资兴建的宝沃北京工厂,是福田汽车先期投资50亿元打造的现代化工厂,产能将达36万辆,未来是福田乘用车生产基地。宝沃的BX7、BX5等车型都是来自这个工厂。


2017年,宝沃在仅有两款车在售的情况下,取得了44,380辆的销售业绩,单车年销量约为22,200辆。还是拿上汽乘用车来比较,2005年品牌创立,十年后的2015年,荣威和名爵两个品牌,近20个车型,当年的全年销量约为17万辆,单车平均年销量约为8,500辆。


光从数字看,上汽乘用车品牌创立十年后的销量,不如进入中国仅三年的宝沃的销量。当然这个类比并不算科学,但至少可以说明:宝沃汽车的销量并不算差。宝沃汽车后续如果能够继续发力,即可以证明这个“造车新势力”完全不是忽悠,而是在用心造车。这种时代背景下,关于收购案的各种讨论,一旦宝沃坦然应对,就完全不是什么问题了。


到底为何创立时间不久的宝沃汽车,能够超越上汽乘用车发展十年后的成绩呢?恐怕更多的是时代的关系。


杨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说到投资的这个问题,基本上中国力量,在国际上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全盘收购。我们都清楚,我去的北美日产成立于1960年代,当时我去看工厂,觉得蔚为壮观,那是中国人无法想像的,设备从70年代、80年代、90年代、00年代、2010年代都有,因为建的早,工厂不可能推倒重来,每个设备旧了就必须换掉,并不是说宝沃有多先进的技术在工厂里面,并不是建的新,而是舍得花钱。


前天采购这边跟我汇报,我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完全是比照着奥迪工厂建设的,非常贵,我都不好意思说。说到福田对宝沃投入多少资金,肯定是三位数以上,以亿为单位的三位数,而且全是自有资金。”


也就是说,从工厂建设,以及在研发上的投入,如果和一众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相比,同样是“造车新势力”,宝沃的投入,显然是有目共睹的。


这也难怪媒体会在“福田收购宝沃”这个问题上,在得到完全真实、诚实的回应之后,一夜之间,对“宝沃造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杨嵩带给人们的,是一个更加诚恳的宝沃,这也是为何人们在一夜之间对宝沃态度转变的重要原因。随着宝沃对工厂、研发和产品的投入,一个新的宝沃跃然而出。


往期阅读:

别克凯越重生

铃木先生:退出不是问题,请把水军一并带走

广州拿地,样车杀进中国海关,贾跃亭的FF要绝地大反击了?

五棵松体育馆纪实:说“化反”的走了,说“创行者”的来了

奇瑞系企业伯特利上市,尹同跃站台

摩拜汽车来了!

eMG 6 16.98万元上市,设计秒杀睿骋CC,加速快过宝马320


如何加入《汽车记者》粉丝微信群:加工作人员微信号auto_qcsp后,注明“入群”,之后我们将拉您进入。工作及投稿联系:23692954@qq.com。


本刊招收实习编辑一名,区域上海,要求:热爱汽车,会写作。简历请投至:ctdwoody@126.com。


公众号曾用名“汽车视评”,已入驻:搜狐公众平台、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企鹅自媒体平台、易车自媒体平台、北京时间、百度百家、汽车之家说客、网易自媒体、第一电动网、凤凰号、汽车头条、优信新车自媒体、车主必读等平台。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汽车记者

汽车记-者,纪录汽车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汽车视评

汽车视评,视评汽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