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从蜗居到安居|那些年,我们经历的"房事"

从蜗居到安居|那些年,我们经历的"房事"

2023-05-10 14:56:27

土著民
✎乡土 | 乡音 | 乡情

↑↑15位讲书明星,有你认识的吗?点击图片进入


从蜗居到安居
我的买房史

文|成省桐

 

每当我穿过城区,眼望着街道两旁错落有致、花木成荫的住宅小区,或华灯初上时目触到一扇扇窗户里透出的温暖祥和的灯光,便心生感慨:能在市区拥有方寸立足之地者,背后大多都有一段用汗水或泪水书写的故事。我和先生也不例外,历尽十余年在集体蚁居、在大家庭蜗居的心酸,方换回一方专属于我们的安居之所 

二十多年前,作为某制造厂的正式编制工,我在车间上着“三班倒”,住着集体宿舍。一间不到20平米的寝室,分上下铺,住着八个姑娘。每当你想休息,她还在大声喧哗,她刚入睡,你正三急,只好蹑手蹑脚地开门关门。厕所与浴室都是整层楼共用的,在车间手忙脚乱地累到大汗淋漓,下班铃一响只得一路飞奔赶回浴室占位子。一个寝室共用一个煤球炉,饿得半死也还要排队轮流做饭。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 八个女人的蚁居生活恰如一部永远不会结尾的宫斗剧:或亲密无间,或口角不断。我每天处在嘈杂纷扰、乌烟瘴气的群居窘态中,心生厌倦而又无之奈何。工友们陆续在厂里生活小区拥有了个人住房, 极度奢望自己也能早日拥有那份自由与安静。


我与先生恋爱六年,一直分隔两地。他在老家耕耘于三尺讲台,尚有一弟一妹在求学,家庭经济拮据,我的家庭情况亦类似,我们都不指望对方能变戏法似的在城区买套婚房安家。当婚期提上议程,我与先生盟约:可以裸婚,但以后一定要在市区安个家。嫁过门后,要穿过奶奶杂乱的卧房,跨过小叔子的睡房,才到我那十多平米的新房。

 

婚假一过,我仍然在集体宿舍蚁居。先生在周末坐火车转班车来看我,在无手提电话的年代里,他只能敲敲宿舍的窗玻璃呼我出来,两人蹲在墙角边细细私语,过不了多久我就该上车间了,他又原路返回。即使是这样短暂而别扭的见面,我还会责备他:你来一趟来回车费要14元,我每月工资才几百元,咋不晓得节约呢?整得先生欣喜而来,悻悻而归。


是的,我是无比迫切地想买房,也悄悄地在执行自己的省钱计划。周末绝不像其他姐妹那样去逛街,谁买了新时装我视而不见,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我穿姐姐给的旧衣服也很漂亮。每天早晨,我会快速穿过飘出阵阵肉香的米粉店,去小贩摊上花4毛钱买两个包子安慰自己那流泪的胃。一年到头只允许自己任性一回——我的生日,我定会早早去店里坐定,点一份加大的米粉,加肉丝木耳罩子,再搭一个煎蛋,晚上会痛下狠心,买一大份瘦肉打一回牙祭。那份满足,我至今难忘。

 

每次回老家,必定到婆家娘家搜刮坛子菜,不用花钱也能吃好久。洗发水空了,我还能兑水洗两三回, 连扎了几个月的皮筋绷断了我也心痛。除了逢年过节庆生等孝敬长辈的礼物不能少之外,我恨不得把每一分钱掰开当成两份用。 


先生也同样如此。结婚时我送的衬衫连续穿了六年,同事们早买摩托车了,他攥着票子舍不得花,硬是骑着用了十来年的自行车。1999年儿子出生,母乳不足,我嘱咐他去买。他在超市转了好几圈,最终还是在最便宜的平装前停下了脚步。

 

儿子尚不满四个月,为了省钱,就熬些米糊,添些豆浆,算作辅食了。我看到朋友家的宝宝用亨氏米粉,只需用温开水一冲,搅拌一下,又香又甜。朋友善意地让儿子试吃一下,他小嘴儿一哒一哒的,喜欢极了。我让先生也去买一些,他又在超市转了无数圈,还是没下手。有一日,娘家亲戚来看宝宝,回去就跟我父亲说:哪有双职工这么育儿的?简直抠到无底线。

 

后来,中超标被媒体曝光,我们倒吸一阵冷气。尽管儿子当时已十余岁了,我俩围着他看来看去,担心他像不像报道中的“大头娃娃”,心有余悸数月有余。也许是早期的相对较安全,也许是我们为了省钱,儿子摄入期短、量也不多,儿子身体才没出现异常。

 

2002年除夕之夜,我捧着那两本已被我摸过上百遍的存折,悄悄地问先生:在厂区买套两居室的二手房吧?他沉默良久,失落地说:还是在老家这里建旁吧!到城里买一套房的钱,能在老家建一栋楼呢。一大家子人同住一处,也很好嘛。

 

于是,我们便在老家批地建房。由于地基就在县道边,增添了不少计划外的开支。多亏勤劳的公婆与弟媳,起早贪黑地忙碌,一栋小楼总算是建成了。虽然终于有了稍微宽敞一些的家,可夫妻俩还是分居两地,一年中也没住过几回,我仍挤在集体宿舍囧居着,没享受到房子带来的安全感。

 

眨眼间,儿子就到了入学的年龄。我俩都希望他能在市区上小学,可住哪儿呢?一筹莫展之时,在那所小学执教的姐姐伸出援手,将她家一楼那不足十平米的低矮车库,掘地三尺后改成一间小卧室和一方小厨房。尽管又矮又潮又黑,总算有个安家之所,我欣喜若狂。我天天陪儿子做作业,给他讲故事,双休日先生来团聚,小屋子里也有大幸福,也有家的感觉!我们格外珍惜那份甜蜜和温馨!

 

一开始,儿子非常满足和自豪——自己的家是离学校最近的。常常一下课就带同学来家里喝水,挤在那狭少的床上看会儿故事书才恋恋不舍地又去上课。没过多久就不再这样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耷拉着脑袋,半天不说话。我多问几次,才吞吞吐吐地说:班上的同学都住大房子,嘲笑我住在黑牢里。我的心一揪,很痛很痛,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市里买套房,有房才有家,有房才有幸福的底气,有房才有踏实的安全感,再也不想窘居着!

 

可是,刚建过房,哪有余款买房呢!当时,我和先生每月工资加起来也不到三千元,即使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再怎么省,驴年马月也买不起房啊!!当房价开始上涨,娘家姐妹主动借钱,劝我们尽早买房。我在心里盘算着:每平方800多元,一套三居室毛胚房要12万以上。我仅有两三万现款,意味着要欠10万巨债,差不多要10年才能还清。找先生商量,一向踏实过日子的他把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

 

于是,我婉拒了姐妹们,因而错过了房价还处于低位的那几年。但仍一直有意无意地打听楼盘,盯着房价,时不时翻出存折,看了又看,算了又算,心却一天比一天沉:无论我再怎么从牙缝里省钱,也跟不上飞涨的房价

 

那时,网路上盛传一个段子:一个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终于攒够买了一套房子, 还没住进新房享受就带着遗憾去见了上帝。一个美国老太太,年轻时按揭贷款买了一栋房子, 辛苦工作还贷的同时享受居家之乐, 直到临死前一天终于还清所有的贷款, 带着微笑去见了上帝。 我细细咀嚼了几天,方茅塞顿开:人生苦短,提前消费才能提早享受

 

于是乎,拥有住房的迫切感迅速升温。经过数月冥思苦想,我对自己说:我必须要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于是,我痛下决心,辞掉了那份令部分女工有少许羡慕的记录员工作,抛掉了国有企业的所谓“铁饭碗”,应聘成为一名私营小企业主的基层销售员,一个门店一个门店地去推销姨妈巾,见到男老板我便羞涩地避开,见到女老板,便不顾刁难、白眼或啰嗦,诚恳而真挚地上前去介绍产品。 


无论狂风暴雨,严寒酷暑,我都心怀梦想,骑着电瓶车四处奔波,底薪和提成也日渐见长,工作平台也越来越大。记得有一天,我帮店主人洗了一池子碗,她才勉强下单订了一件货。当看着存折上数字越变越大,再苦再累也愿意,因为生活有奔头!先生也同样苦逼地忙碌着,利用假期打工,从没好好休息过,落下一身的病痛。

 

2006年,房价较之前翻了将近一番,姐妹们再次主动借钱,催我们选了套在建的学区房付了首付。然而夜深人静时,我和先生拖着疲倦的身躯无法入睡,先前没欠过一分钱债的踏实感已不复存在,代替的是巨大的焦虑与喘不过气的沉重。我俩只好同时打几份工,节假日也不休息,没给孩子买过像样的玩具,也牺牲了陪他的时间,终年忙碌,成了苦逼的房奴。

 

2008年,新房如期交付了,装修的钱却还没着落,只好硬着头皮向可能伸出援手的亲友借。为了省钱,小到一个螺丝钉,大到电器设备,都要城东城西来回跑,一定货比三家:比成色,比质量,比售后,比实用度,劳心又劳力。为省下运费,我用电动车来来回运送那些长短不一又笨重的材料。装修中产生的垃圾,我一担担地挑出去倒掉。竣工后,我趴在地上,用刀铲跪跪拜拜地搞清洁,即使累得腰酸背疼,心底也会涌现出几万吨的蜜糖来。

 

2009年,我们终于挥别十余年的蜗居窘态,搬入窗明几净,布置一新的新居。家中一切家电都是崭新的、明亮的。一家三口团聚,电饭锅里沁着饭香,炉火上飘出鸡汤味儿。饭后闲坐于客厅,品几口茶,尝几样水果,嗑几碟瓜子,聊几句家常。是的,厨房里有烟火,客厅里有欢笑,实实在在的家的味道! 


几年后,债务已一一还清,自此我便觉得室外的阳光格外明媚,房内的阳光格柔和,流动的空气格外舒畅,我时常忍不住哼上小调。是的,事实证明: 美国老太太的理财模式是可行的。

 

过去的十余年里,房子就像在前面拽着我前进的电动兔子,债务就像我身后隐形的推手,让我去捕捉一切能成长和提升的机会,不断挖掘自已的潜能,才有机会告别蜗居窘态,体验到“安然太平享人伦, 居有暖屋四季春”的安居生活。

作者:成省桐,双峰杏子铺镇人,爱好文学,偶尔动笔记录下生活趣事、杂事,自娱自乐。土著民经作者授权首发。配图来自网络。

成省桐文章:哥哥,杨梅树长大了,咱们别躲猫猫了好吗? 与肿瘤抗争的五年——我和婆婆那些事儿

延伸阅读: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 房不在多,有家则成;家不在大,有你则暖

土著民
乡土 | 文学 | 生活 | 记忆

关注

【往期推荐阅读】

□家乡情 | 回归

忆时光 | 岁月

□念故乡 | 亲情

  • 父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

  • 守家的老母亲 | 有你唠叨的日子,才叫团圆

  • 爸爸,您的女儿今天90岁了

□在路上 | 旅行

  • 一位双峰女孩的朝圣之旅(一)

  • 环边境骑行127天,他活成了所有男人想要的样子

  • 杏子铺天圫仑:隐藏在涟水河边的世外桃源

□前行者 | 人物

 土 著 民 

乡土 | 文学 | 生活 | 记忆

第11届中国传媒大会最具活力文化自媒体

第12届中国传媒大会最具乡土气息自媒体

2015年湖南省最佳新锐自媒体

扎根乡土  留住乡音

传递乡情  守住乡愁

合作/投稿:toozoom@qq.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