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为什么专业教官说汽车媒体是开车最差最危险的人?

为什么专业教官说汽车媒体是开车最差最危险的人?

2023-05-10 14:56:27

温馨提示: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汽车行业关注”,或者添加微信公众号:autoWechat,每日收获最新最快最热门的精彩汽车资讯。如果您有好的原创文章或者独家爆料,请发邮箱mail@im4s.cn,有稿费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过气车评人 (微信号:gqdriver )


做试车记者(业内又叫做车评人)在外人眼里是一件非常幸福倍有面儿的事,可以天天开豪车、日日游世界、各大航空公司金卡在手,车评人的开车技术都牛逼到家,随时随地拐个弯都能漂移。

 

作为过气车评人的第一篇文章,咱们先来自黑一下,这份工作没想象那么美好,媒体玩漂移多半会撞墙。有一定经验的汽车媒体人,或多或少有这个概念:在职业车手和专业教官眼里,媒体是开车最差也是最危险的人群。空闲的时候总结出以下几点,各位看了不要见笑

 

第一:没时间


 

古语有云熟能生巧,想把车开好自然得多练。千万别以为车评人天天开着跑车去赛道。90%的试驾车不超过3.0L排量,90%的时间我们和上班族一样奔走于市区和高速,也许有9%的时间在山路评测驾驶感受,最后剩下的1%时间能去专业场地或赛道练习。

 

所以指望车评人拥有媲美职业车手的技术,那真有点痴人说梦。这里说句公道话,车评人的开车技术好点,主要因为工作重点是研究车辆动态,试驾的时候会更仔细点,油门踩多自然开的好点。

 

不妨再说说车评人的标准工作日程。一次试驾活动通常需要三天时间,前后两天飞机往返,中间一天进行试驾。试驾当晚熬夜写稿,第二天早晨发稿之后在飞机上睡回家。忙的时候一周两个活动,双飞回来身心俱疲,哪还有心思去练车。

 

根据我自己多年观察媒体人一个月一次卡丁车就算高频率,而且还是玩慢的那种四冲程,玩100CC二冲程快车的次数屈指可数。所以车评人熟的是家用买菜车,赛车?你想多了。

 

第二:没钱

 

如果您有一位车评人的微信,可能看他在朋友圈炫耀过法拉利、保时捷、迈凯轮等超跑,low一点的话宝马M、奔驰AMG性能跑车肯定少不了。多半脑补这行一定过着土豪般的生活。抱歉,绝大多数车评人是伪土豪,跑车是开了很多,没一辆是自己的。能有M3C63 AMG私家车的话已经要被同行鄙视到死,谁买辆保时捷911的话,那他简直是金字塔顶上的避雷针,然后你可能听见很多人祈祷天天台风。

 

车评人这项工作的收入水平和普通白领相当,具体数目根据地域资历略有差异,只能说和我资历相当的伙伴们,第一辆车普遍是飞度嘉年华,这两年开始升级到雅阁凯美瑞之流。大概明白车评人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手头没什么闲钱

 


这样的工作想去练200/10分钟的二冲程卡丁车,练到区域冠军要么倾家荡产要么妻离子散。多数汽车媒体人在家里的境况您一样,想玩车那是有贼心没贼胆,回家先掂量掂量老婆的包、孩子的奶粉钱。所以说到技术,遇到有钱爱玩车的豪,还真不敢说一定比他们好。

 

媒体经常有同豪车车主较量的机会,例如保时捷、宝马、奔驰等各品牌的赛道日活动,媒体和客户同场试驾,但是比赛成绩一定是分组计算。毕竟“专业”人士和客户哪边赢,公关妹子都免不了一脸尴尬。


根据经验,双方阵营的顶尖选手水平相近,圈速成绩互有胜负。最后的颁奖礼上,专业教练说不定一边发奖一边默想:“这批嘉宾还有人挺快的,也就比我慢个几秒吧”。

 

第三:没体力


作为车迷的你一定看过出名的胖子车评人,但一定没看过出名的胖子赛车手毕竟赛车是很考体力的活动,开到一半就没劲踩刹车的话怎么可能开好。


这里先说说自己的一些经验,我很荣幸在过气之前跟着老东家跑了三年耐力赛。每年7月、10月各有一场比赛,这时候广州的气温不小心就飙到近40度。在几乎全封闭没空调的车里,穿着厚实防火服拼上一小时,下车时候腿就是软的。顺带提一句,赛车的刹车没助力,每次直道末尾要用几十公斤的力怼上去。我觉得这几年没发福一定是沾了耐力赛的光,毕竟每次提早半个月锻炼锻炼呢。

但是当我站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维修区,看到铂金级车手脱了上衣露出健美修长的身材。忍住伸手摸的冲动时,脑袋里一直在想为什么人家比我高10公分、体重一样,胸肌、腹肌、人鱼线还一样没少,这几年我一定是开了假赛车。

 


【左边车手的身材绝对职业,可惜不方便发】 


想想也是,在国内开的小赛车最高时速不到200km/h,一场平均驾驶时间1小时。这里最高时速超过300km/h,人均驾驶8小时,对比之下说我开的是假赛车也没错。忘了要补充一句:我是直男,绝对没有摸那位车手,欢迎各位私信介绍未婚单身18-25岁的漂亮女生认识。

 

最大问题:没经验还自满


没钱、没时间、没体力很大程度是工作环境决定的,车评人是项挺辛苦的职业,要常年在外飞金卡呢。那么没经验还自满、半瓶子水晃荡的浮躁性格,在圈子里是绝不罕见,甚至有时会要人命。

 

车评行业的门槛很低,“有没有驾照?开过多少款车?机械知识、汽车品牌历史知道多少?能不能接受经常出差?都没问题,好了可以来上班了。”

 

这看起来像玩笑,实际情况没差多少。这几年互联网竞争多激烈,摸几分钟方向盘就要熬夜出试驾稿。一个新人从入职到出差独立试车的间隔,比考驾照的时间都短。这对于靠经验混饭吃的行业来说,绝对不正常。

 

回想若干年前到新车评的时候,前一个月YYP什么都不要求,只是要人看以前的试驾文章和国外知名媒体的车评。再跟着外出试车、在场地里进行驾驶培训,几个月之后才允许单飞。每次试车来个考试般的问答,偶尔载着YYP在快车道多待一分钟都要被唠叨好久为什么不走中间。我这个话不多的人,有时候真觉得烦啊。但是有耐心培养人的车评先驱,估计除了YYP也没谁了吧。可惜现在汽车媒体慢慢培养人才的成长环境,已经不复存在。

 

于是很多新司机速成老司机,开不到500款车都敢指点厂家技术人员你们这要改、那不好。我曾见过厂家安排新旧两代车型给媒体对比,来自某大媒体的同行压根没摸旧款的方向盘,第二天出稿赫然写到相比旧款沉重的转向手感,新车的助力更加轻盈省力。这让开了两台车的我尴尬无比,明明是新款的转向更沉、操控更有运动感觉啊。

 

汽车媒体的一大福利是能在活动上接受很多赛车手的讲课,再坐他们开的车。然后就很多人得了真传,觉得我开起来和某某车手也差不多嘛。但是别忘了每次活动,试驾教官都会特别叮嘱的一句“在赛道上注意控制车速和距离,如果谁有危险驾驶的举动,我会立即喊你下车”

 

这么多年活动,我还真有一次这种糗事。仗着比同行多那么一点的培训和赛车经验,有次宝马活动我开M5绕桩的时候车尾摆动大了点,无线电立马报警“这位媒体老师请下车”。

 

如果有哪位新人想问:“我技术不好万一失误了被赶下车,回到休息区很尴尬怎么办?”作为过气的前辈当然要帮帮忙,你就满不在乎地和同行聊天“没想到M5VSC介入这么晚,油门大一点尾巴就容易甩。看到我刚才漂移绕桩没有?傻X教练太没见识,还以为我控制不住。”



玩笑归玩笑,车评界老司机的心态大抵如是。其实教练见得多了,不止见过漂移绕桩的,还见过漂移撞墙的。大猩猩Jeremy最爱的法拉利版四门情趣内裤——阿尔法罗密欧Giulia quadrifoglio试驾车到上海了哦,估计很快会有媒体出车评了。可你知道我们最关注的点是什么吗?这台车会不会试驾一次修一次啊……

 

其实我觉得这个话题换公关圈的朋友来说会更精彩更爆料,例如公关妹子详解海外车祸处理方法、公关汉子技术科普如何把试驾车半轴开断、前驱车如何漂移烧胎等等。


车评还是值得看,只是要会选着看


看到这,您大概要惊呼汽车媒体就是这么危险不靠谱的一群人?那我还看他们写的车评干嘛。是呀,君不见导购咨询里面经常建议您去4S店亲自试驾嘛。



好了,玩笑说够啦。尽管在职业车手和教练眼里,汽车媒体是开车最差最危险的人。(这点我和他们聊天时还真讨论过)其实他们吐槽的多是驾驶技术,业余和职业存在着鸿沟,就像乒乓球爱好者和刘国梁、张怡宁的差异。《The Grand Tour》最新一期里面,Richard Hammond自认从来不会漂移,跑去拜师米其林轮胎的首席测试员,第一季的结尾就是三贱客的各种失误集锦。


评测汽车对车技的要求不同于赛车,更考验你对车的理解。而且相对一般人,汽车媒体对车的了解还是丰富得多。只要执笔的人够尽职负责,那么车评的营养成分还是值得一看。


汽车媒体也是一群可爱的人,拿着不多的工资,常年出差被老婆/老公催公粮,忍着青藏高原的低压、东北零下30度的严寒、三伏天的酷暑为车迷们试车拍照。这边打电话和公关妹子撕逼:这稿我都改了两遍,车总是有些瑕疵的,太完美读者都不信啊,最多我写的语气缓和一点吧。另一边挂下电话向主编求救:公关那边又要改稿,真的没法改啦,老大要帮我顶住啊。

 

喜欢做汽车媒体的人至少有一颗爱车的心,希望车友们因为自己的辛苦能买到喜欢的车,再宏大点为普及汽车知识和文化尽份力。做汽车媒体人真不容易呢,过公关、斩红包,深更半夜码字出稿。这份心思都化在字里行间,只要您读多了,相信能分辨出来哪些是走心的车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过气车评人 (微信号:gqdriver )




汽车行业关注 最具人气的汽车新媒体平台

随时随地获得新鲜汽车行业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