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澳门赌场里没有一个自媒体人”

“澳门赌场里没有一个自媒体人”

2023-05-10 14:56:27

拜读了下“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一文作者王耳朵老师的公号,几乎篇篇都在制造焦虑,都是用知乎和网上扒过来的资料七拼八凑的车轱辘话。那些用财务问题逻辑问题怼王老师的人都太认真了,人家压根没想跟你谈财务谈逻辑,人家只想生产个10+挣点广告费脱离屌丝记者的苦海。王耳朵老师的文章乍一看铁肩担道义细一看铁肩收智商税。但这就是你国的现实啊,没营养的传千里,有营养的靠边站,就像我的一位朋友说的那样,“质量高不得刷屏,三观正没资格刷屏,内容太真不可能刷屏,这个时代的刷屏还金贵?”


30岁了如果还没财务自由,你应该庆幸,你的吃相可能还没那么难看,你可能还没完全背叛你自己。跟王耳朵当年在潇湘晨报的几个同事聊起,都说丫当年三观可正了,不知道今天怎么变成了这样一个人。“你为了流量为了粉丝为了广告大家都可以理解,但你这样写不就背叛你自己了吗?”我其实挺能理解王耳朵的,如果不背叛自己,难道还像你们一样在传统媒体过着“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 海的心”的苦日子?难道还像你们一样过着号写一个 封一个就连正常的报道也要被yange被qiangbi的毫无尊严的生活?王耳朵无论从行文风格还是怼人的尺度跟他的媒体同行咪蒙有几分神似。咪蒙老师以前在南方系的时候就是个月入八千的小编,一个无名小卒,可是现在呢?千万粉丝月入千万的宇宙第一大V。经此一役,相信王耳朵老师也很快就要走向月入千万的人生巅峰了。


和王耳朵一样,咪蒙也曾经是个有理想的好青年。大学毕业,她去了当年最敢讲真话的媒体之一南方都市报。在她的微博里,至今还能翻到不少关于时局的真知灼见。20113月的一天,她写道:“近十天只细读了一本书,刘瑜《民主的细节》,,。这本书拖了一年多才看。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里说,学者把无趣当成使命,而她作为哈佛博士后、剑桥讲师、清华教师,。她说,,而是宣传。”是年11月的一天,她又写道:“太太们的御夫经验交流会:甲太太说,我们家所有事情全都是我做主。乙太太说,我们家小事我做主,大事老公做主;但又哪来那么多大事呢?丙太太想了想,我们家很民主的,不分大小事,只不过,由我来决定这件事谁做主而已。唔,丙太威武。”后来她想通过拍电视剧继续实现她的新闻理想,只可惜这条路比她想象当中要难走,最后赔得血本无归不说,还把抵押的一套房子给赔了进去。绝望之际,咪蒙想到了公众号,出人意料的是,三篇文章就奠定了她在小粉红界的江湖地位。


那是三年前的事儿了,比起那个时候,王耳朵要想靠三两篇文章一炮而红显然要难很多,但也不是没有机会。一个例子是,三年间,还有另一个媒体人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按照王耳朵的标准,应该是身价上亿的人了。这个人就是前段时间刷屏的新世相创始人张伟。记者圈有个鄙视链,特稿记者>调查记者>娱乐记者>社会记者,特稿记者出身的张伟一直处于鄙视链的最顶端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另一个北京》他原先的号叫世相,有个几十万粉丝,当时有媒体问他,你建立世相的坐标是什么啊?“写作,甚至是特稿写作。”媒体又问,在你看来,互联网和创业的时代下,写作意义何在?“很多可以写作好的人会赚钱。我觉得意义在于真的喜欢写作,并可以从中汲取一种强大的力量来对抗写作之外的诱惑,比如金钱,职位和影响力。但是能否真正对抗很难说。很多人对抗不了,很多人正在努力对抗。任何事都有自我实现的价值,如果你恰好可以通过写作达到自我实现,那么你就适合写作。有的人一边做别的事一边写作,也有人能做好,但可能更难,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事实证明张伟老师似乎没能对抗住金钱的诱惑。他不断地融资,制造焦虑包装概念,以一种他曾经所不齿的方式在朋友圈刷屏。特稿和写作也已经跟新世相没什么关系,某种程度上它更像是一个懂一点营销策划皮毛的广告公关公司。


这也不能怪张伟老师,他这么做或许也是迫不得已。咪蒙为了理想搭上了一套房,张伟为了理想搭上了一个号。在世相被封之后,他痛定思痛,决心放弃理想主义大业,立志要做一名商人大爷。事实证明他和咪蒙的转型都是对的。只需要拿捏到粉丝的情绪找到一种套路什么采访和采访成本都不需要付出就可以生产出一篇百万甚至千万阅读价值几十万到百万不等的文章。放眼中国,三年过去了,整个自媒体界还是咪蒙和新世相的天下,那些不愿意放弃节操的自媒体要么负隅顽抗一阵之后英勇就义要么昙花一现之后销声匿迹,只有咪蒙和新世相屹立不倒,他们的套路被当成一样在媒体和自媒体圈广为传颂,咪蒙最喜欢挂在嘴边的是为了一篇文章可以起100个标题,新世相经常对外讲的故事是他们写一篇文章所用的读者素材有数万条之多。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更勤奋,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他们还有一种别的半路出家的自媒体人没有的本领:更深谙传播之道。。他们成为资本家追逐的香饽饽各种成功学活动上的人生导师,他们终于成为了他们最讨厌的人。


王耳朵老师一定跟咪蒙和张伟一样,也想通了,管尼玛的理想,理想能当饭吃吗?他选了条还算不错的赛道,职场和个人成长。这里头是自媒体的富矿。然后再给自己做一个诸如“青年作家知名媒体前首席记者多篇文章全网阅读过千万”这样的包装就可以轻装上阵了。因为是写评论出身,王耳朵老师很懂得怎么制造话题和情绪。看完他的文章最直观的一个感受是,标题比文章要精彩一万倍。这是这类文章的共性。随便列几个吓吓你们:《我在007病房偷听到高级人生的四个秘密》《加薪快的人,从不说这8句话》《电影芳华把人分5个层次,你在哪一层》《缺乏这五种能力,你将永远呆在社会底层》……点进去看了之后发现都是鸡零狗碎的故事加上些漂亮的废话。看的时候还行,看完就忘了。其实王耳朵老师压根就没想你记住什么,他一直在积蓄能量,从2017年年初开始以每天一篇的篇幅在更新着,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这一天终于达到了10+,不仅达到了10+,还刷了屏引起了大V韩寒的注意。不久之后,王耳朵的自我介绍里又可以多上一条:被韩寒怼过的文章全网阅读过亿。曾经的新京报记者胡玮炜套现15个亿,曾经的潇湘晨报记者王耳朵套现10+。多么振奋人心的故事,让我们对酒当歌以梦为马,今天还是一个屌丝记者明天就能成为套现10+月入百万喜提汤臣一品的盖茨比。但就像有个朋友说过的那样,在里从没看到过一个自媒体人。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跟那些真正的土豪比起来,你们这些自以为是天天咋咋呼呼唯恐天下不乱制造焦虑贩卖情绪的所谓大V们屁都不是。


往期文章

为什么说上海没北京时尚?

想念199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