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是什么拉低了媒体报道的“专业水准”

是什么拉低了媒体报道的“专业水准”

2023-05-10 14:56:27

来源:中国军网


最近的新闻有两条很让人深思,一是一位患者发现自己术后一只肾没了,另一个是某摄影家发现唐陵石刻被文物部门清洗了;两则新闻都在国内引起了比较大的关注,然而眨眼间,峰回路转,即被证实真实性有差。前一个被证实肾还在,只是萎缩了患者没发现,后一个是某摄影家自己比对照片有误,石刻压根儿就没被清洗,于是,估计发布消息的媒体不道歉都不行了。

  

但两个新闻剖开来看,并不仅仅是失实的问题。关于身体器官丢失,在近些年里,专业的说,似乎新闻性已经不大,因为在此之前的更早些时候,这类情况屡有报道,其原因大多是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或存违法动机所致。然而,此次的新闻出现了偏差,偏差在哪儿,就在于患者所提出的疑问后,采访者未能进行科学研判,媒体管发稿的编辑对医学领域比较陌生。


这一点,按说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一来有当事人口述和一些证据照片为证,“丢了”看上去是事实,另外,多年报道已经很容易让记者陷入“经验判断”的泥沼中,从而误以为事实就是如此,是医务工作者出现了问题。


但这样一来,采访者与发布消息的媒体,便不得不承担“不专业”的指责,因为谁都知道,“看到”不等于真的“是”。尤其在记者和媒体所不了解的方面,严谨的科学态度其实本身就是专业精神,就是追求“客观”的专业素养。至于爆料唐陵遭清洗的陕西某摄影家,一直是我所尊重的媒体前辈,但这一次,就像他自己所致歉的那样,是“自己弄错了”,这位老师把多年前在乾陵拍的照片与唐陵相对比,误以为是文物部门对唐陵时刻进行了清洗,从而毁坏了文物身上的特有包浆,可真实的情况是,包浆只是一般古玩界的术语,并非针对露天石刻,且拿乾陵石刻与唐陵的相较,自然于实不符,不过,该摄影前辈在事后致歉声明还是多少令人尊敬,毕竟“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焉”,倘都能这样,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真实性必然会不断提高。

  

当然,尽管出现了此等非专业事件,也无须因噎废食。毕竟,媒体人也罢,媒体也罢,作为“时代的瞭望者”,看不到的地方和看不很清的时候,总是有的,不能因此而对媒体和记者的存在大加质疑,尤其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当“全民都是记者”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之后,更不应该质疑,因为记者毕竟还是靠年份阅历与经验慢慢积累出来的,有了他们的报道做标杆,民间报道的才能更好的走向良性,才能依靠公众的眼睛,让社会能更透明、更民主,让行政更加高效——可也正因为如此,具有记者称号的报道者与具备发布新闻资格的媒体,才更应该在专业水准上,具有更高追求,以科学、客观、认真的态度,对新闻的发生、发展进行分析研判,而不是轻下结论,仓促发布。

  

毋庸置疑,眼下这两条失实性报道在国内所引起较大的负面影响无疑会令不熟悉这个行业的人,对媒体公信力产生质疑,更会对媒体人的专业水平提出疑问。当然,以偏概全是不对的,可是不可否认,在局部范围内,我们的记者、编辑乃至媒体的总编辑的水准是呈下降态势的,究其原因,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媒体人才在近年来流失过大,造成了整个媒体板块整体从业水准的下滑。


由于传媒不景气的原因,很多媒体人因报酬低、工作强度大、报道风险等因素,选择了离开,其中很多是媒体内部的中坚——调查记者,这些人的流走,对媒体自身的报道水平是一种削弱;其次,很多媒体重视新媒体,喜欢用新人,新闻讲求快、讲究“快餐性报道”,这就给新闻自身最重要的力量——真实性带来了巨大挑战。


尽管有人说新闻不快怎么行,可是即便快,也不能抹去新闻真实性的巨大价值,否则媒体变成整天喊“狼来了”故事里的小孩,谁还会再去瞥他一眼?如果媒体只是盯着年轻人精力充沛,善于耐劳的长处,一味求快,显然会给自身挖一个大坑,当然,我对“新闻是年轻人的事业”的说法不存在任何抵牾,只是倘若媒体一方面重视新人培养,同时用好成熟记者,不是更好吗?


再次,在全媒体时代,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成熟记者遭到了媒体排斥;一些媒体高层觉得写新闻门槛底,所以观念上就把记者和编辑归为“新闻匠人”或“民工”一类,毫无法律意识的肆意加长记者的工作时间,加大工作强度,而在精神上,却又对在专业道路上有追求的成熟记者有所排斥。


这势必就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新闻产品的整体质量;最后,媒体管理者自身专业性不强,客观上造成了记者采访、报道产品产出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事实上,在媒体“企业化”进程中,以往很注重社会效益的媒体,目前也都在将目光投向经济效益。


即便有些主流媒体,也由于自身的利益驱动,开始或多或少呈现降低报格的趋势,向利益看齐,在这种情况下,媒体通常喜欢请非专业善经营的人士来管理媒体,这些人或许有过短暂的报道经历,或有一些媒体经验,但对于怎么在产出优秀新闻产品与媒体收益之间进行科学、智慧的契合,往往束手无策,他们的目标常常是效益,是经营收入,由此抓经营,轻报道,正在成为很多新时期转型媒体的主要特征,在这种环境下,还要要求记者更加专业,更加扎实稳重、客观求实的来对待报道,显然是彩笔描空、不切实际。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传媒头条微信公号

传媒业的参与者、观察者、发现者、报道者

微信号:cmtt6636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