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传播学百科 : 浅谈新媒体

传播学百科 : 浅谈新媒体

2023-05-10 14:56:27

20世纪90年代初,尤其是万维网产生之后,网络开始从事一些大众传播活动,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开始有了网络媒体的说法。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第四媒体”的说法。


互联网的产生标志着我们的新媒体时代终于到来,这是20世纪最后十年和本世纪最大的变化。在这个时代,互联网和手机就是新媒体(移动互联网)。当然,这些媒体终究会被更新的媒体取代。


今天我们谈新媒体,可以从方方面面来切入和挖掘。今天我们将从时空性、社会变迁和个体交往三个维度出发来浅谈新媒体带给社会和个人的变化。


无时间的时间与流动的空间


时空关系是我们理解社会生活的基础,因为时空关系建构了我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说,新媒体时代的变化是根本的变化,因为在新媒体时代,我们进入了曼纽尔·卡斯特说言的无时间的时间流动的空间的时空之中(Castells2001)。




所谓的流动,是指在社会的经济、,社会行动者所占有的物理上分离的位置之间的那些有所企图的、重复的、可程式化的交换与互动序列(Castells2001505)。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活动范围被束缚在地理节点(node)上,人们的活动和认知也都是围绕着这个节点展开的,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人们离开了这个被束缚的节点,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互联网的即时流动性,人们可以在节点之间流动,从而摆脱了之前的节点束缚,在每个节点构成的空间之间流动,从而进入了流动的空间[1]。无时间的时间是指时间成为了各种时态的混合,不是自我扩张而是自我维系,不是循环而是随机,不是迭代而是侵入。传统社会中不清晰的时间观、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下的线性时间观,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被压缩,不断压缩一切人类活动领域中的时间(James Gleick1999)。


在新媒体时代,在新的时空关系中我们对世界进行理解媒介与人的关系,媒介如此重要,成为我们生活中最核心的部分,也因此带来了媒介失控的可能。布热津斯基提出了媒介失控的概念,大众媒体引发了人们对于消费、物质上的攀比,从而导致了在社会范围内道德的滑坡,人们对于媒介产生了无意识的消费,对媒介的依赖产生了电视人(林雄二郎,1973)、容器人(中野收,1980)、鼠标人等,电视会造成人的自私化和充裕主义的流行,除了电视本身就是一种符号象征之外,电视平白直叙地将各种广告呈现在人么面前,造成了人们价值观的变化(佐藤毅,1986)。在新媒体时代,这样的对于媒介的依赖更进一步加剧,首先就体现在媒介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以及出现的地点范围上,其次还表现在我们日常的所有信息来源都离不开媒介,正如在一开始的假设中提到的,社会结构越复杂,人们越需要媒介提供信息来获取对客观世界认识。


新媒体与社会变迁


关于媒体与社会的关系,一直都是学术争论的焦点,自大众媒体产生以来,便有无数的学者阐述了媒体与社会的关系。虽然有学者认为媒体与社会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应该分开来讨论,技术本身就是社会,若无技术工具,社会无法被了解或再现。但大多数学者则认为,应当将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分开来讨论,总结起来,关于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决定关系,建构关系,演化关系。


决定关系有社会决定论与媒介决定论,这两种观点分别站在两个极端,认为其中一方完全由另一方的发展而决定,如多伦多学派认为,偏向空间的印刷术的产生,促进了幅员辽阔的大帝国的出现。




建构关系则认为媒介和社会是互相建构的,两者的共同作用造就了现代的世界形态。


第三种态度认为: 演化关系,在人类社会的开始,社会对于媒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对长期记事的需要,才促使文字的产生;正是由于对统治的需要,原本处于科技前沿的古代中国,在明清走向了衰落。但随着第一次科技革命的产生,人类进入到马克波斯特所言的第一媒介时代,大众媒体产生后,迅速成为社会上的多极力量中的一支,新闻业在美国,更是成为第四权力。此时的媒介已经具有了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力量。大众媒体的单向传播的特征也影响了社会结构,造成了金字塔式的单项结构。


互联网的诞生,将人类带入到第二媒介时代,新媒介的变化已经足以改变人类社会的形态。追溯互联网的诞生,为了防止苏联对军方通讯系统的破坏,建立了一个没有中心,通过协议而编织起来的一张大网。快速,任意的特征推动了跨国公司的迅速采用,并在世界范围内普及。


新媒体与交往主体性


传播关系从狭义上讲,是指传播行为进行的双方之间的关系。如说话的两个人之间的在传播方面的关系,就是传播关系的一种。传播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与社会之中,那传播关系便也一直存在于社会之中,但传播关系的发展变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巨大的变迁。


在传统社会中,人与人的交流主要依靠的是面对面的语言交流,绝大多数的交流双方是平等的,但传播的主体性却是不明确的。个人并没有将自己视为独立的一个人,而是更多的将自己定位于更大一个群体的一部分。社会的稳定依靠的是集体意识,君主,上帝,传统对一个人的影响极大。人是顺从的群体中的一个,各人的意识并未觉醒,因此在传统社会中,个人的主体意识尚未觉醒,尽管有传播行为的出现,但这样的行为并不是发生在真正的个体之间,人们处于混沌的传播关系之中。




14世纪开始的启蒙运动拉开了重视个人价值的大门。作为对中世纪神权的反抗,启蒙运动重新发现了个人的价值,反抗教会的权威,反抗黑暗与蒙昧,强调个人可以认识世界,并获得上帝的指引。


启蒙运动一方面发现了人的价值,另一方面发现了理性的价值。理性既是作为反抗权威的武器,又是获得认识世界的真题的途径。韦伯对于理性划分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计算理性)。价值理性便是对自我的反思与认识,认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个体,追求美好的价值和真题。工具理性则是通过一系列数学计算,获得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规律的认识。韦伯认为人们只有在价值理性的指导下,通过工具理性来获得社会的进步。也正是西方在二者的良好结合下,发展出了资本主义。


工具理性的巨大发展来源于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人们通过精确地计算创造了机器,不断征服大自然。陶醉在对大自然的胜利中,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工具理性,便认为社会也可以通过计算来获取精确的认识。工业革命一方面确立了工具理性的地位,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新的传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大众报纸,广播和电影等出现并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广告拯救了大众传媒事业,大众传媒便在广告的帮助下降低价格,获取市场份额,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而在新媒体时代,现代基于计算机为媒介的通信(CMC,例如社交网站(SNS)已经把电子信件,即时通讯,创建网站,博客和多媒体内容的分享做到无缝连接(Livingstone,2008)。人们开始在互联网上构建自己的形象和获得人的主体性认识。例如,现在社交媒体成为现在人们进行自我表达,交流和自我推销的重要平台。与其说促进线上身份的形成,不如说这些网站是关于用户、雇主、平台拥有者三方之间争夺控制用户个体身份的斗争——一个在界面(interface)层次展开的斗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