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行业】融媒体发展的创新路径

【行业】融媒体发展的创新路径

2023-05-10 14:56:27

点击标题下「广电猎酷」可免费下载行业标准


来源:广电独家

(一)构建新媒体指挥机制,打造多元传播形态

广播电台融媒体发展的当务之急便是构建新媒体机制系统,整合、调配广播电台的媒体资源,科学化管理媒体信息,实现新媒体信息产品采、编、播一体化。同时,各广播电台也应建立新媒体应急机制,在遇到突发新闻、重大新闻时能及时调配人力、物力,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保证工作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其次,各广播电台应大力整合不同部门的不同资源,打造一个多元、包容、开放的信息生产流程。比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哈艳秋就认为,“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的“大编辑”模式应该成为广播媒体实现编辑流程再造的路径选择。


早在2015年7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便搭建了“中国广播云采编平台”。“云采编”的诞生,打破了不同部门间资源隔绝的壁垒,覆盖了央广网、中国之声、地方记者中心等52个机构,通过多内容的整合、一键发布,打造了“大编辑”模式的内容生产流程。今年“”期间,央广网、中国之声合署作战:中国之声的前方记者与编辑团队主要负责新闻的前端采集,央广网的编辑团队负责音视频制作、央广新闻与“中国广播”客户端以及微博微信各大平台的传播及外部平台推广;央广网与中国之声各自成立节目协调组,进行整体把控和日常协调,由此形成了策划、采集、编辑、发布、传播的全流程生产。在发布方面上,“央广新闻”与“中国广播”客户端,以及央广网与中国之声的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对产出的微视频产品、品牌栏目、评论、H5交互产品进行分重点传播与二次创作,再“反哺”到广播节目中,形成新媒体创新生产的闭环。


2012年5月起,无锡广电开始进行融媒体试点改革,原本作为管理部门的新闻中心实施实体化运作,对新闻频率、新闻综合频道的报道资源逐步进行整合,放在一个平台上统筹运作。新闻中心日常管理实行“轮值+分管”制度,由轮值主任统一指挥全媒体节目的生产和运营。无锡广电新闻中心实体化运作后,无锡新闻广播实行24小时格式化广播。2015年8月,“无锡博报”新闻客户端上线,新闻中心成立新媒体运行部。2016年下半年,无锡广电升级打造融频率、频道、新媒体于一体的内容交互平台,最大程度实现采编资源共享。技术平台整合了集团所有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信息资源,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使各新闻制作部门的信息源倍增。目前,无锡广电正在打造以“无锡博报”的“三微一端”为原点,其他新媒体平台共同参与的新媒体发布体系,让重大新闻、重要消息在第一时间实现“多层级”传播。


对于没有强大技术、人力资源支撑的地市级广播媒体而言,小型“新闻编辑室”(Newsroom)也不失为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模式。扬州新闻广播就通过这种方式,将新媒体基因植入日常新闻运作中。扬州新闻广播的“新闻编辑室”每班由一名值班主编、一名责任编辑、一名信息平台编辑、一名导播编辑、一名新媒体编辑以及轮班新闻主持人为主体,负责指挥、策划、调度、整合、分发等工作。实际运作中,频率不断强化大编辑部的核心功能,精准定位记者、编辑、主持人,一方面抓快第一落点,抓实第二落点,抓深第三落点;另一方面,主动对接、融入新媒体,以“广播产品”的方式实现转型。


(二)分众化定制内容产品,打通多媒体平台

媒体融合之初,传统媒体对于新媒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强行叠加,遵循的是一种“以我为主”的固有逻辑。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再是标签化的群体,而是具有能动性和自主性的个体,有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偏好。融媒体发展的核心思想便是用户思维的转换,用互联网思维扭转固化思维,实现新旧媒体的深度融合,进而发挥“1+1>2”的效用。


当下,一些广播电台借助传统媒体人的专业优势,打破“频率专业”的禁锢,细分用户,为用户定制更加精细化的内容产品。北京电台打造了17个定位精准、品牌鲜明的专业化频率,拥有涵盖交通、新闻、体育、经济、音乐多个领域的数百档节目,针对不同用户群体,不断“深耕细作”。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拥有《990早新闻》《音乐早餐》《股市大家谈》《欢乐早高峰》《1057大家帮》《市民政务通——直通990》等类型各异、覆盖不同核心受众的品牌节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更是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开通了哈萨克语频率。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唯有从内容区分走向受众细分,为受众打造分众化内容产品,充分发挥“长尾效应”,才能塑造自身的独特优势,增强用户黏性。


广播电台相比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有着“地域化服务”的优势,这也是广播电台在融媒体发展过程中更为从容的原因之一。各地方城市广播往往立足于当地,为听众提供天气、交通路况等实时播报。进入新媒体时代后,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媒介平台的拓展,微信公众号、微博应运而生。


传统广播电台不能仅是满足于“地域化服务”,而是要强化自身的服务特色,依托不同媒介平台和移动终端,提高内容产品的用户到达率,同时打通各媒介应用与平台,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体系。如江苏广播联合公安系统开通了“辨诈”微信公众号,提高听众的警觉意识,谨防受众上当受骗;尼泊尔地震发生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启动应急广播中心,微博、微信、客户端、手机网站、电脑端“五端联动”,齐齐发力,第一时间对灾情和救援情况进行了梳理报道,给公众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流。


(三)建“两微一端一直”传播平台,拓展媒介渠道

新媒体技术日趋成熟,微信、微博应运而生,成为当下受众基数最大的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微博、微信搭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迅速成为受众规模最大、传播范围最广、。相比微信、微博,门户网站则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逊色许多,影响力也大打折扣,加之运营成本较高,微博、微信很快便进入传统广播电台的视野。


鉴于此,各大广播电台应着力打造“两微一端一直”的传播平台,鼓励有影响力的电台主播、工作人员开通微博,,充分发挥微博双向互动的优势;精品节目要积极开通微信公众号,定期为受众推送分众化的优质内容,打造优势品牌。


微博、微信的运转仅仅是广播电台搭建媒介平台的第一步,广播电台还要大力研发APP,搭建自己的平台,并组建技术团队定期维护升级,自我蓄力,摆脱“技术外包”的困局,增强技术掌控力,从而持久地树立品牌。“阿基米德FM”是近年来广播界的亮点产品,这款由上海东方广播中心打造的APP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高品质广播节目,覆盖音乐、故事、体育、财经、脱口秀、交通、娱乐等各个领域,同时提供线上直播互动、评论功能。其不仅为听众提供“本地服务”,还在内容划分中引入了“场景”的概念,将内容划分为“学习”“上班”“放松”等不同场景,由此放大广播电台的陪伴特性,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新闻客户端2015年上线,在G20杭州峰会、里约奥运会、法国国庆日恐袭、案等重大和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环球资讯+”还做了多场直播,如北京国际车展、互联网大会、“这里是印度”发现之旅、民间春晚马街书会等。2016年该项目二期升级,2017年增补搭载了视频内容特别是实景虚拟内容的技术能力。


此外,广播电台也要“借力发力”,大胆探索网络直播模式,借助第三方应用,诸如“蜻蜓FM”“喜马拉雅FM”来进行直播与录播,利用“花椒直播”“斗鱼直播”等直播平台来丰富传播形式。郑州电台的《今夜不寂寞》通过节目、主持人微博、微信公众号吸引了亚洲、欧美、非洲30万粉丝,在“蜻蜓FM”上创下6亿点播量。2016年4月,《今夜不寂寞》还联动直播平台进行了视频直播,成为广播电台“借力发力”的典范。福州音乐广播则联合“蜻蜓FM”“喜马拉雅FM”对张靓颖首场电波歌友会进行了同步直播,并在“福视悦动”APP上全程图文直播,创造了上千万的点击量。


无论是“自我蓄力”还是“借力发力”,拓展媒介渠道、搭建传播平台无疑是传统广播电台提高竞争力、最大限度地聚合听众、推动媒体融合走向深入的重要举措。


(四)推行“互联网”式商业运营,延伸广告产业链

传统媒体时代,广告一直是广播电台盈利创收的生命线,但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台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商业运营方式,线上活动为线下变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线上线下的活动带动了广播电台盈利形式的多元化,一些广播电台更是借助新媒体手段,整合线上线下的媒体资源,延伸广告创收的产业链。


一方面,新媒体的活跃性和互动性带动了听众参与广播电台线上活动的主动性,听众自发的转发、评论对内容不断扩散传播,形成了一种开放的无限循环模式,从而延伸品牌的价值链。2015年7月1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声声不息”全民配音活动,经过中国之声、音乐之声等微信公众号的大力推广,短时间内吸引两万多名听众参与,提交了一万多份配音作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借此塑造了品牌形象,并吸引许多互联网O2O服务商进驻,支付宝、滴滴等品牌企业也成为其广告合作伙伴。


另一方面,广播电台将品牌形象与听众群体相对接,通过线下开展活动来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品牌影响力,将用户流量变现,线下活动的市场价值不断提升。湖北楚天交通广播联手湖北经视推出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好吃佬》不断升级表现形式,线上提供美食资讯服务,线下则以美食推荐、餐饮订购、移动支付的方式及时跟进,线上线下相对接,线上推出,线下变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海阳现场秀》节目通过实时热搜的方式推出了海阳环球旅行团、海阳乐跑团服务,获得了广告营收。


此外,“互联网”式的商业运营让跨界联动效应充分凸显,广播电台的竞争力和价值也被互联网公司所认可,吸引了支付宝、京东、滴滴、天猫等互联网品牌企业投放,为广播电台后续的融媒体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好文共赏请转发  有话要说请留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