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一家差点破产清算的自媒体公司,凭什么可以拿到3000万融资?

一家差点破产清算的自媒体公司,凭什么可以拿到3000万融资?

2023-05-10 14:56:27

01

先来介绍一下我们团队,我们团队主要是一支纯运营的团队,技术只有一人,其余均为内容运营团队。

我们运营着《韩国社》《遇见漫画》《剧姐》等一批粉丝规模在20万-50万之间的微信公众号,总用户规模在1500万左右,支付宝,唯品会,兰蔻等都是我们主要广告品牌客户。

微信公众号,从我们团队的理解来看,是目前最具价值的自媒体平台,其余的平台太过依赖平台推荐,平台给量你就飞上天,平台不理你,你完全束手无策。

我认识不少圈内月收入超过200万甚至2000万的团队,他们盈利的主要比例都在微信公众号,所以我们近期的主要发力点还是会在微信公号上。

投资方也是看中我们团队有这方面的成熟经验,所以全力支持我们布局微信公号的矩阵。

02

很多朋友最近都来和我说,拿到新的注资,是不是该从长远的角度来规划一下公司的发展路径了?现在手里有几千万现金,并且每月有不错的现金流,模式也足够轻,团队应该好好的思考未来的路,比如架设APP,或者考虑一下电商化,把竞争壁垒做的更加夯实!

说实在的,对于这点我其实是持有不同看法的。

2015年我们团队也走过一些弯路,真的很弯很弯,我们也是后来才掰直的。

我们最初是一个深耕自媒体的团队,当时获取用户非常迅速,曾经一个简单的H5应用就能1天获得一个城市的30万用户;随便写几篇爆文,单篇就能破150万的访问量,一切顺利得让人无法想法,然后就开始膨胀了。

当时觉得有流量就是爷,就什么都能做,于是开始大规模组建技术团队和游戏开发团队。做了一款APP,又做了一款符合我们用户属性的游戏,烧了近500万。

因为当时我们感觉只要有流量你只要把产品做出来,流量往里推,钱自然就来了。而且有产品有故事,好忽悠融资(当时真的就是这么想)但事实上...... 

我现在回想来,只有2个字——“呵呵”。

(引爆点厦门总部的前台)

03

其实产品思维和流量思维从根本上说,是两件事。

一个优秀的流量运营型的团队,突然去转型做产品,有多悲惨只有自己知道,至少创始人的角色根本就转不过来。我当时烧钱烧急了,就开始四处找投资,北京、深圳、广州、杭州。

现在想来,觉得自己当时就像一个出来卖的,脱光衣服,等着别人看遍我全身,然后给VC说“操我吧”,但人家一脸嫌弃的说“你屁股好像有点塌哟”或是“你的胸好像有点小吧”。

我清晰的记得,最困难的时候借了130万高利贷支付工资。当时的几位投资人也没有打算帮我,说实话,这本身也是我自己的责任,他们没义务帮助我。 

我的初创团队也一个个顶不住生活压力,离开了。 

最难过的是一个跟了我的4年,从最初拿着1200工资就和我在一起打拼的小伙伴的离开。因为实在经济压力太大(在一座城市生存下来的成本真的太高太高)。我当时给他4000,另一家公司给他5500。 

我完全理解他,但我做不了什么,我不可能只调整他的薪资。带过团队都知道牵一发动全身,我调了他的,别人怎么办?如果一起调整,公司怎么办? 

离职时我告诉他,不算他自己辞职,算公司解雇。公司再赔他3个月工资,当时对于我来说,这是我唯一可以做到的,当场他哭了,我忍住了。 

后来我非常果断得砍掉所有高支出的技术团队和游戏团队,开始务实做流量和运营,接广告变现。效果立竿见影,发现公司开始改善。流量不断提升,收入不断增加,公司再次回到了正循环的状态 

下半年开始微信公众号领域开始越来越热闹,卡娃微卡的3亿人民币易主等各路资讯也证明了,很多资本开始实打实的切入这个领域。

所谓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们也在这波机遇和时机中,再次重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也顺利了完成这轮融资。 

我觉得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非常了不起了,做啤酒的人就专心酿啤酒,包装印刷,啤酒瓶,酒瓶盖等,就应该交给专业的团队去做,而不是我们什么都要亲力亲为的做。 

充其量真的想布局,就直接入股和专业的团队合伙来做。我们再不会再犯之前所犯的错误。

04

同时我们引爆点这次也和十点读书,星罗网络,组了一家投资公司“新媒创投”。听名字也能猜到,我们要做新媒体创业投资的第一站。 

这三家公司,在新媒体领域略有小成,微信用户总量大概在8000万左右,矩阵也越铺越大,我们更懂新媒体怎么玩。

专注新媒体领域的我们,目标和心态有别于传统VC。 

希望通过我们,能扶持起一批有潜力的新媒体小鲜肉,把新媒体的生态圈完善起来。除了提供初创资金和各领域的流量支持,我们更包容、更友善。 

只要你有能力,有好项目,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让大家少走一些我们曾经走过的弯路。帮助大家快速成长,完成从0到1,甚至推上A轮,B轮。

来源:新媒创投  创业风整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