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知名媒体人蔡崇达精彩演讲“抵达自己,理解他人”

知名媒体人蔡崇达精彩演讲“抵达自己,理解他人”

2023-05-10 14:56:27

演讲人:蔡崇达(知名媒体人、《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

抵达自己,理解他人

3月13日(周五)晚18:30

:人文讲座报告厅(教三105)

蔡崇达简介

蔡崇达,1982年生,泉州晋江人,作家、新生代媒体人、创业家,国内非虚构写作的践行者,韩寒力荐的“写作高手”。现任《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曾任职于《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24岁担任《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27岁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为全球17个国家版本的《GQ》最年轻的报道总监。

蔡崇达曾担任央视汶川地震专题纪录片策划及撰稿工作,并与白岩松合作《岩松看美国》系列节目。他不断打破媒体行业记录,在新闻特稿写作方面有独到贡献,作品多次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最佳报道奖、亚洲出版协会特别报道大奖首部作品集《皮囊》一经出版,就得到白岩松、刘德华、刘同、韩寒、、阎连科联名推荐,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推荐理由:

在白岩松看来,蔡崇达在几年的时间里,从记者做到了主编,一步两个台阶,快却扎实。崇达独特的个性、经历和思考的习惯,使他对世俗生活有着敏锐的感受和深刻的见解。崇达将在演讲中客观、细致、冷静地叙说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讲述一个个生命的故事自省退回到内心真正直视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人生问题。机会难得,欢迎听讲。



认心、认人的《皮囊》

如果皮囊朽坏,我们还剩下什么?

好吧,你告诉我,还有灵魂。

有吗?

有的吧。

——你都有点像祥林嫂了。好吧好吧,我信了。

可是,那脱去了皮囊的灵魂啊,他们在忙什么?下地狱或上天堂或在荒野上游荡?我读古人的记叙,总觉得,那些孤魂野鬼,它们所渴望的,不过是转世为人,再得一具皮囊。

温暖的、逸乐的、疼痛的、脆弱的、可耻的皮囊。

蔡崇达写了一本书,就叫《皮囊》。

当我看到,父亲死去,而儿子气急败坏破口大骂时,我忽然发现,有点不对了。

是的,我的泪腺受了刺激,有液体分泌,我知道那叫泪水。

我说服自己,这不值得流泪,这不值得哭,我所看到的不过是、仅仅是人世间每时每刻发生的事。

这不是“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一种刻骨的愤怒,愤怒于,人在受苦,而他竟注定孤独无助,儿子也帮不了父亲,一切皆是徒劳。或许,皮囊的冷酷法则就是,它从不许诺什么,它不相信奇迹,不相信心。

是啊。皮囊有心。

不管这具皮囊是什么质地,它包裹着一颗心。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

这颗心很多时候是睡去了,有时醒来。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

荒野中就有了许多灯笼,灯和灯由此辨认,心和心、人和人由此辨认。

《皮囊》是认心、认人的书。

比如认父亲,蔡崇达是80后吧,我曾经说过,自70后起,在文学书写中,父亲就失踪了,不是去了远方就是面目模糊,他不再是被尊敬、畏惧、审视、反抗的对象,他直接被屏蔽,被搁置在一团模糊的阴影里。

而在蔡崇达这里,父亲出现了,被反复地、百感交集地写,这个父亲,他离家、归来,他病了,他挣扎着,全力争取尊严,然后失败,退生为孩童,最后离去。

父亲被照亮了。被怀着厌弃、爱、不忍和怜惜和挂念,艰难地照亮。

在这个过程中,蔡崇达长大了。

这个长大的人,从父亲开始,一个一个地,把与他有关、有缘的人照亮。他为此专门写了这么一本书。

西方之巫说: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就必须认识你的他人。

在生活中、行动中遭遇的人,认识他们,照亮他们,由此你就知道自己是谁。

这就是苏珊·桑塔格所说的人的世界。人必须在人的世界里求取意义。

写这么一本书,是伤心的。

伤痕累累的心。

但伤痕累累的心是好的,流泪、流血、结了痂、留下疤痕,然后依然敏感着,让每一次疼痛和跳动都如同初心,这是好的。

除非死心,除非让心睡去。怀着死掉的、睡着不起的心,皮囊就仅仅是皮囊。

皮囊可以不相信心,可以把心忘掉。但一颗活着、醒着、亮着的心无法拒绝皮囊,皮囊标志出生命的限度、生活的限度,生命和生活之所以值得过,也许就因为它有限度,它等待着、召唤着人的挣扎、愤怒、斗争、意志、欲望和梦想。

这是多么有意思,虽然我们到底不能确定意义。

这也就是为什么,灵魂——中国人把它叫做心,永远贪恋着这个皮囊。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哪一个中国人真的向往过冰冷的天堂?哪一个不是希望回到人世,希望把经过的再过一遍?

但这一遍和那一遍是不同的,

就像醒着和睡着不同。

写作就是再过一遍。

过一遍自己,也试着过一遍他人。

把栏杆拍遍。把心再伤一遍。

我不能肯定这本书是什么,我甚至不能肯定它是小说还是自传,但我知道它不是什么,它不轻松不愉快不时尚甚至也不文学——文学没有那么重要,比起生活、比起皮囊、比起心,文学是轻的。蔡崇达写得不太好的时候,他有一点生涩的文艺腔,但当他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时,他不文艺了,他站在这里,艰难地扪心而说。

——这时,他只是一个历尽沧桑的少年。

——文学评论大家


讲座结束将有本书签售活动。

办:东南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话:52090217

址:教六楼200

学分说明:全体东南大学本科生在读期间,需完成1个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必修学分(通过听8场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提交1篇课程论文)方可毕业。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已经进入一卡通刷卡系统。请本科同学在进入人文讲座报告厅的时候,一定注意刷卡记次。刷卡记次结果将作为给予该学分的重要参考依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