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岳琦:数字内容分发行业项目的深入思考

岳琦:数字内容分发行业项目的深入思考

2023-05-10 14:56:27


  [PRESS.one 拓荒者] 志在打造一个高价值成长型社区

  本文为社区作者原创,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投资建议


PRESS.one 拓荒者


熊市没法吹牛逼了,正好深入思考一下数字内容分发行业跟这些区块链项目的关系——


未来到底是“区块链+”还是“+区块链”?目前都是早期项目哪家不归零的可能性更大?



最近的一个反思——


很多时候我们分析项目都是区块链思维,尤其看白皮书的时候,心目中已经设置了一个前提就是区块链是灵丹妙药,只有区块链才能改变世界颠覆世界。


这种思维模式很容易陷入到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的误区里。跳出这个模式想想,现实果真如此吗——


  • 很多痛点只有区块链才能解决吗?


  • 现实世界里那些既得利益巨无霸会束手就擒吗?


  • 白皮书里的区块链解决方案能跟得上外部环境的变化吗?


其实现在都能看出,很多项目只是实验在探索。或者说只存在学术价值,离最终商业化还有着非常大的距离。


那么到底哪个币可以当信仰长期持有哪个币应该尽早换嫩模呢?我想还是回归行业本身来评判更有意义。



最近做了点功课,查找了一些资料,大致厘清了当前数字内容行业的状况。当前的内容分发平台可以分为三类:



1.媒体型

比如南方周末、网易、央视这些要么是传统媒体要么是门户网站旗下的平台。内容生产者通常都是自己的编辑团队,节目制作团队。


2.算法型

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优酷、快手为代表。这些平台的特色在于利用算法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推荐,或者用户自己主动订阅。


相比传统的单向式传播,这类平台更接近定制化,用户的满意度和黏性更高。内容来源于内置的频道和入驻的自媒体,甚至用户自身。


3.关系型

也就是微信、微博这种社交平台。他们也不生产内容,全部由自媒体或者用户产生,通过关系链来分发。




当前行业特点大体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分发渠道由传统媒体向科技公司转移

媒体的内容现在需要进入那些控制了消费者的平台才能得到更多的传播,终端形式由PC端转向移动端。


2.更彻底的内容分布式发布网络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其它的内容创作者都不仅限于自身平台的用户增长,反而主动与各类平台合作,增加自己内容的用户数。媒体不再把导入流量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而是全面构建自己的分布式内容发布网络。


生产的数字内容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等多平台发布已经是常态。内容分发从少数端口的辐射式传播到网络化内容创造与共享的转变。


3.不断演进的内容消费形态

随着内容发布网络的不断变迁,用户对于内容的消费形态也在不断变化。用户跟内容的互动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编辑、摘抄、再传播也都成为内容不断延伸传播的渠道。


4.算法的选择

内容如何被消费者所看到,背后是建立在算法之上的,这其实也就是分发的过程。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平台们的算法经历了从点击率为王到用户体验至上的变化。


说人话就是以前平台为了提高点击率无所不其用其极,喜欢标题党和擦边球。现在平台之间的竞争太激烈,正道还是提升用户满意度加强黏性,大数据加智能算法是主要工具




行业现有的问题比较明显的有三类:


1 内容结构较单一


到今天内容同质化和变相抄袭的情况也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内容同质化说明优质的内容不能有效的被适配给目标客户群,这里既有对用户需求了解不够充分的原因,也有平台刻意推荐所导致。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对原创作品版权保护不力,业内存在大量专业抄袭团队,当前在行业内还没有看到有效的手段可以改善。


2 信息互通壁垒


各平台之间信息割裂,甚至人为建立了很多阻碍。这个问题其实比普通人想象的更严重。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微信有意的封闭了对外部搜索引擎开放数据,淘宝同样也全面封锁了百度的搜索。当年那个以信息可以自由流动的互联网,现在已越来越背离了最初的模样。


这就是中心化过度的典型恶果。各内容平台之间的封闭也同样是基于竞争或者自我保护的原因,对内容自由的分发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


3 盈利模式依然陈旧


广告植入、社群经济、电商营收这几种方式依然是主流,优质内容难以直接获得收益。币乎的宣传语好文有好报,我相信是打动了很多作者的。


现在的内容创作者收入来源要么自己写软文收广告费,要么平台给广告分成。大V们搞收费订阅或者打赏消费粉丝。再不济主动或被动的开个网店,有的真是为了生活有的发了财致了富。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当前大部分内容很难被直接交易,消费者也不习惯为自己所消费的每项内容付费,主流还是买平台会员这种形式


另一方面优质的内容更需要的是流动性,平台内交易、跨平台交易、跨区域交易、个人与机构交易、个人与个人交易,这才是应该发展的方向。


但平台之间的竞争和自我保护会阻碍流动性的实现,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也是个重要原因。这么明显的痛点,如此竞争激烈的行业,各巨头们当然不会放过。


当下看到的解决思路主要是合并。


举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点资讯和凤凰网联合打造了“一点号凤凰号”的平台。包含了一点资讯、小米浏览器、OPPO浏览器、凤凰新闻客户端、凤凰网、凤凰手机网六个分发渠道。直接拼出了一个1.5亿日活的巨大市场。


版权方面,他们对头部用户免费开放素材库,避免了侵权风险,同时还提供后台数据帮助其运营。从思路上来看,还是切中了自媒体的大部分需求,可以长期观察。




再回到区块链领域来思考——


最终这些项目要能更好的解决上面那些痛点,才有可能改善甚至颠覆这个市场的现有格局。


1 内容单一问题


要想获得优质且多样化的内容,一靠版权保护,二靠激励制度


好的版权保护能更好的保护他们的利益,好的激励制度能够吸引更多的优质创作者,从而实现一个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市场。


表面上看,区块链项目们都能解决版权这个痛点。但仔细思考一下,除了YOYOW和PressOne,其余的项目都需要创作者迁移到自己这个平台上创作才能实现确权。


YOYOW采取的是提供Token激励机制跟传统平台们合作的方式,PRESS.one 则是直接帮助内容创作者实现作品确权。无论你的数字作品是在哪个平台,都可以通过数字签名实现确权。


其余的项目都是自建生态,上中下游一起打造。


当然象Decent、Ulord这样的项目是专注于底层做公链,上面可以承载多个内容平台的搭建,这里的难点是平台们需要去解决流量问题。


从这个视角来观察这些项目,我认为 PressOne 的优势非常明显,其余的平台都有一个如何吸引创作者的问题。



就像币乎在前期用代币赞助了很多币圈写作者,慢慢建立其自己的创作团队。其余的平台后面都需要经历这个过程,无非是手段和成本的差异。


但是PressOne 不需要作者迁移,直接提供作品版权确认的服务


从这点来说,随着时间推移和推广,这个服务还能进一步插件化,理论上没有作者会排斥这种免费保护自己版权的服务。对于一个毫无区块链知识和兴趣的作者来说,他也能非常容易的理解这个功能和上手使用。


激励制度其实最终都是和人性打交道,用户和规则的不断博弈我个人对普罗大众的人性持悲观态度,所以也不认为哪个项目会在这方面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即便某个项目设计出了完美的制度,其它对手也很容易跟进。搞来搞去可能还不如拉个盘来的直接效果更好,哈哈。


2 信息传播壁垒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创作者们自己也在通过多平台传播的方式解决。所以对区块链项目来说,只要你有流量,获取作者并不会特别困难。制作团队一键发布时也会在列表里加入你这个平台。


但谁能把日活用户做到更高才有资格笑到最后。创作者也只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回报更高或者说收获关注最大的平台。


区块链项目相比传统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不仅能激励作者,还能激励用户。可以培养出更高的用户黏性。区块链项目能否颠覆传统巨头,Token将会是最大的杀手锏


当消费者意识到自己的注意力不仅能获取信息,还能带来经济上的收益时,必然会毫无悬念的转移到这类平台上去。


所有的内容创作者都在多平台发布嘛,所以每个平台都能看到同样的优质内容嘛,那么消费者当然要用能赚钱的客户端嘛,对吧?


逻辑清晰,毫无破绽!



但前阵子在帮币乎做推广的时候我发现,要想争取币圈之外的用户进来,最大问题是有关Token的操作实在太不友好。要去申请Erc20钱包,还要会保存私钥,以后想兑现还要去注册交易所……


不止一个朋友提出让我帮他们保管,都被我断然拒绝,逼他们利用这个机会让自己学习。但还是要承认这就是目前阻碍区块链项目的最大痛点。毕竟这些项目的目标受众不应该只是币圈这么小的范围。


然后我突然意识到——

 

PRESS.one 是建立在Mixin上的。Mixin最核心功能,就是让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号拥有数字货币账户,并支持所有币种的转账,还会有内置的交易所。未来Minxin和Prs的帐号还会打通。


不得不说,如果Mixin能够成功的话,PressOne 又会具备一个极大的优势。Mixin需要能带来大量用户的杀手级应用,而Prs则可以利用Mixin面对全体手机用户的特点对其它项目实现降维打击。


3 盈利模式


在现有的模式里可以观察到的痛点有——


高昂的分发费用、低效的交易模式。


对于高昂的分发费用,实际还是因为,过于中心化的结构使头部公司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获得更大的利益。


互联网巨头取代传统媒体巨头们实际只是中心化世界里的权力交接。但是区块链技术将会带来的是一个权力更加分布的新世界


虽然那些具备影响力和价值的节点或者企业依然拥有优势,但是在区块链平台上因为价值可以更加顺畅的流动,所以竞争会更加激烈。未来将不太可能形成现在这种寡头集团把持整个行业的局面。


在内容分发这个领域里可以理解为所有的参与者其实都是分发渠道,只是渠道带宽不同而已。但巨量的分发渠道混合在一起,那些主流渠道也很难形成买方优势,从而使利益天平更倾向于创作者。


从这点来看,目前这些社交平台比如Steemit、币乎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内容分发项目,只能算内容分发的渠道之一。


当前项目们所设计的收入方式(经济系统)也可以看出明显区别。社交平台类的内容获利方式依然是间接的。



再拿币乎举一下例。


虽然它的口号是“好文有好报”,但实际状况是“好人有好报”。决定收入的是你朋友多不多而不是内容好不好


我写一篇自认为不错的文章,我却没法自己定价。一篇被广泛认可的文章,被别人转载作者也无法得到收入。反倒是转载的人有可能得到收入。如果他人缘比作者好很可能得到更多的收入。


问题的核心在于,这些社交属性平台上对收入造成直接影响的是社交关系,内容是否优秀其实是间接影响。所以,在我看来这未来也许是一种新的社交形式,但不会是数字内容分发行业的主流。也不会真正改变这个行业。


在内容交易问题上,传统的方式是非常低效的。流程繁琐,以及单次交易收入足以扼杀绝大多数机会。


比如郭德纲的相声里有个很好的段子我想用在自己的文章里。



作为他的粉丝我很想拿到授权,也愿意付出一定的费用。但这个过程大家都能想象对个人而言会多么复杂和难以操作。


Decent、PRESS.one 目前看来都是针对内容本身设计的交易模式。先确认版权再通过智能合约或者类似方式定价甚至分成。


比如 Decent 的分割支付,一首歌被购买后金额可以直接按约定比例,同时支付给歌手、作曲、作词等参与方。Prs透露出来的信息是,这个体系里内容不仅可以设置价格,甚至还可以设置转发权、改编权的价格。


理论上,郭老师可以在网上发布他的相声并内嵌一个改编价格,我直接就能通过 Token 付费引用,并保证了所有内容的来源可溯。


如果交易足够简单便利,同时又能赋予内容更大的流动性,必然可以创造出级数倍增的商业需求。优秀的创作者们未来可以只专注于作品本身,有价值的数字内容会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不断将收益传递回来,不仅流芳百世也实现了财源滚滚


到这里我可以肯定的说,区块链技术是非常适用于数字内容分发行业的。



而且一路分析下来,我发现 PressOne 相比其它项目从设计和定位上就在多方面具有极大优势。目前项目负责人又是霍矩这位大神


他的个人公众号我拜读了多年,思想和价值观都非常欣赏,技术上有足够的保证。但这个项目一直以来披露的信息都不充分,也没有做任何官方的推广活动,所以目前的价格惨不忍睹。这到底是风险还是机遇?李笑来的人性是否扭曲?道德有没有沦丧?请自行判断。




 参考文献:


《移动互联时代的内容分发市场:类型与变革趋势》赵立兵
《移动媒体语境下内容分发变革及其影响》翟旭晟
《触媒时代电视内容生产与分发体系的构建》连少英



----------------------------------------------------------------

加入 [PRESS.one 拓荒者] 知识星球,你最关心的有关 PRESS.one 第一手消息都会在这里出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