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广告投放?你知道的远远不够多

广告投放?你知道的远远不够多

2023-05-18 23:00:13

前 言

一个普通人的一天,会接触到多少信息?有人计算过,视觉部分大约12万G,听觉部分大约11G,海量的信息在人们眼前和耳边飞速掠过,有些能被大多数人看到,引发讨论,而有些,根本不会被人留意。


今天小鑫跟大家要讨论的广告也是这些信息的一种。那么问题来了,一个普通人每天接触到的这么多信息中,有多少是广告?又有多少,是你的广告?


想要自己的品牌凸显,产品的价值、出彩的创意、合理的广告投放缺一不可。可能品牌 预算总是有限的,不得不承认广告投放永远无法做到全面,但我们通过比较分析,可以使投放更加高效。

如何搭配广告投放媒体组合?开始成为各广告主营销战略中的的重要课题,广告主花了钱,都想投有所值,哪些因素影响了广告投放的效率?哪些因素

是广告投放中所必须考虑的?哪些因素能决定品牌最终的认知?




































































央视&省级卫视:哪一个最适合我?


尽管电视媒体已经被各方唱衰,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电视作为强势传统媒体的地位暂时无人可撼动,广告主们也对电视的告知效果依旧颇为信任。在CTR发布的《2015年广告主广告营销调查报告》中,电视依旧是占营销费用比例最高的媒介。



随着近两年的真人秀节目的火爆,电视台找到了拓展盈利空间的突破口。央视、省级卫视纷纷发力综艺节目,新节目、新模式不断出现。vivo智能手机5亿元冠名《非诚勿扰》,伊利集团5亿元冠名《爸爸去哪儿3》,巨额冠名投放流向省级卫视。


央视2016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情况,也说明这一现象在2016年将持续升级:长安福特品牌中标2016年CCTV-1《挑战不可能》第二季独家冠名权,中标价溢价达173%;上汽荣威品牌中标《了不起的挑战》第二季独家冠名权,中标价溢价55%。央视作为国家级电视台,其公信力和权威的背书能力无人能比,需要快速扩大传播声量、奠定国民度的品牌,纷纷在央视砸下重金。


我们也可以看到省级卫视之间的风格差别亦十分鲜明,他们分别吸引着不同特点的收视群体:


湖南卫视的路线更为年轻、新锐、偶像、时尚,既有老牌综艺《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圈住忠实粉丝群体,还不断推出年轻偶像主演的IP大剧,牢牢抓住年轻观众的注意力,《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王牌季播综艺还能时时创造网络新话题。


浙江卫视主打娱乐纵贯线,展示人文素养,以综艺节目作为品牌运营推广的突破口,成功打造多个品牌综艺,尤其每周五播出的《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已成为现象级,传播声量可观。

广告主在选择省级卫视进行投放之前,必须要考虑电视台自身的风格,是否与自己的产品相符合?是否能覆盖到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所冠名节目性质是否与自己的品牌调性契合?是否能综合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好感度?在品牌成长的不同时期挑选适合的电视台进行投放,才能合理分配广告预算,取得最优效果。

网络投放万金油?换汤不换药,叫好不叫座!


CTR发布的《2015年广告主广告营销调查报告》显示,对于互联网广告投放,广告主更青睐社交媒体、视频和搜索引擎,这高度符合当下消费者的互联网使用习惯。



但,消费者真的买账吗?

根据《2015年Millward Brown华通明略全球AdReaction调研项目》,中国消费者对智能手机视频广告的接受度偏低,显示“喜欢看手机视频广告”的比例不到1成,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调查的42国中排名倒数第5,这也是导致互联网视频广告的到达质量偏低的重要因素。


简单说就是,投放计划完美,投得漂亮,但是,消费者不看,what?!!

 

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更倾向于观看有奖励的互联网广告,那些点击观看可以获得积分等奖励,或是可以自动跳过的互联网广告,消费者是可以接受的。自动弹出、不可跳过、自动播放等强制类型的广告最不受欢迎。


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也无可厚非,大多数人的互联网行为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人们在上网之前就已经在脑海中预设好了自己要关注什么信息,这时广告忽然出现,相当于在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上节外生枝,难怪不招人喜欢。

可我们就不能让广告招人喜欢一些吗?


在内容为王的当下媒体环境,如果我们能让广告的内容更精彩一些,让广告的质量更高一些,那么,消费者是不是就肯拨冗“欣赏”一下我们的广告和产品了?

 

没办法,现在的“硬通货”就是内容。

《2015年Millward Brown华通明略全球AdReaction调研项目》显示,虽然绝大多数消费者对在线视频广告采取拒绝的态度,但八成的消费者表示如果在线视频广告内容独到,也会给予关注。

这可不赖消费者口嫌体直,互联网视频本身的娱乐特质,使得消费者最初就是奔着内容而去,既然广告也有优质内容,何妨一看。


但是,就在线视频贴片广告来说,目前很多广告主经常直接将电视广告作为在线视频贴片,这是一种极其愚蠢的懒惰行为。因为好的电视广告永远不可能成为好的前贴片广告,就好像你奶奶看电视,而你上网看视频,你俩的口味必定不同。


况且,电视广告里吸引眼球的成功要素固然可以借鉴,但消费者对电视经年累月的收视习惯和对电视广告的容忍程度是视频前贴片广告无法相比的。


好的在线视频广告应结合互联网观看特性,在电视广告创意基础上进行调整,优化创意和执行,比如:

◆ 保证视觉吸引力,提供具有冲击力的画面

◆ 独特、不拘一格的广告创意才能在网络环境中脱颖而出

◆ 突出,放大“新”意,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

◆ 创造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 尽量在广告一开始的几秒内明确展示品牌

◆ 提升品牌在广告中的“存在感”,更多的出现品牌,更大的品牌画面,最好将品牌融入内容中。

另外,广告主在投放时,还要考虑互联网广告在媒体组合中扮演什么角色?是告知?教育?转化购买?又或者只是重复?想要单凭互联网塑造品牌的话可能不太现实,作为整个媒体组合中的助攻,在扩大品牌传播声量这点上,互联网广告还算得上一名合格选手

仅仅锁定目标消费者?等于把黄金拒之门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整个社会都开始变得结果导向,凡事都想要立竿见影,如果不是即刻见效,大家坚决不会投入时间和精力。


一些品牌觉得自己的产品是面向三四五线城市的消费者,在大城市做广告也无用,于是把预算都用在了渠道和价格战促销战上,在中低端市场建立了优势,产品走量迅速,年末开大会,觉得自己铺货能力一流,各路销售经理皆大欢喜,拿着厚厚的绩效奖金回家过大年。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产品的销量增长开始陷入瓶颈,再怎么打着渠道为王、价格为王的旗号也无力回天,开放市场上的模仿者、竞争者层出不穷,单纯走量不走心的营销行为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会亲手扼杀品牌的崛起。


问题出在哪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交通出行方式的不断快捷,城市与乡镇之间的人际交往和信息沟通变得极为便利,品牌如果不能在一二线城市的主流人群(我们称之为风向标人群)心智中建立认知优势,让风向标人群为品牌背书,品牌就会失去成长性和话语权。


对于品牌来说,要抓住风向标人群新的消费心理、审美和价值取向,就要采用戏剧性、冲突性的表达方式来吸引注意力,打造身份标签价值,创造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风向标人群在消费时,不仅关注这个产品与品牌的新功能,他们更关注购买这个品牌是不是能彰显自己的逼格和品味。


 随后是广告投放创新,随着风向标人群的信息获取方式逐渐远离电视,必须使用社交媒体或移动端创造有意思的内容来吸引他们的眼球,并恰当融入社会热点话题和热点事件来促使他们进行主动传播。

而当必须离开互联网时,则在他们必经的封闭的公寓社区、办公楼、电影院映前等生活空间中,投放高质量、高到达率的广告,抢占风向标人群的所有注意力,其实就是把广告植入进生活中,成为风向标人群不可选择的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大城市生活和购物的便利条件,风向标人群在写字楼等电梯中看到品牌,则有可能下班就去购买尝试;在公寓社区里的框架广告中看到产品信息,很有可能在超市中遇到相应产品随手丢进购物车;在电影院看到电影映前广告,无聊的等待时间里会与同伴讨论产品,讨论品牌,甚至讨论代言人,这种超高的涉入度一定会给风向标人群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

 

当风向标人群——这些一二线城市的中坚购买力量开始习惯品牌和购买产品时,三四五线城市人群自然会慢慢跟上,此时再采取一定的渠道和价格营销手段,品牌传播和营销活动势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