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独家丨新媒体时代,有些传统不能丢

独家丨新媒体时代,有些传统不能丢

2023-05-10 14:56:27


导 读

  人们对媒体的期望,已不仅是事实的记录者,而更多地是社会观察者、思考者。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这句名言,用来形容当下中国媒体所处的生态再合适不过。  

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近些年媒体形态不断更新换代。我们有了先进的采编设备,数字摄影、激光照排、视频直播等已成常态,生产更多精彩新闻成为可能;我们有了快速的传播效率,从内容生产、渠道分发到用户信息反馈,从微博、微信到移动客户端,从网络直播到新型网络社区,现代传播体系蔚为大观,覆盖更多受众成为可能。然而与此同时,当“人人都有麦克风”,,谣言与暴戾齐飞,八卦与窥私难抑,大量自媒体的兴起诠释着当下媒体的定义,也稀释着媒体的传统权威。  

比如,前段时间某演员与嘻哈歌手事件。一些娱乐号使用“周三见”的套路,迅速锁定一波热搜。其后,该明星的大量信息被曝光,。尽管大起底中,嘻哈歌手被扒出歌曲有低俗内容招致挞伐,起到了扬清去浊的作用,但某些媒体所谓“出轨队加1分,吸毒队不甘示弱”等调侃,仍然刷新了社会对媒体的认知。  

再比如,留学生江歌被杀案。短短几天发酵成现象级的公共事件,与某些媒体的“深度介入”不无关系。这边失独母亲渴望了解女儿生前最后一刻,那边就有栏目组记录下双方见面的视频并公之于众;这边双方嫌隙加深,那边就有自媒体大号喊出“坚决不原谅”。围观者的情绪被媒体的“愤怒体”点燃,但这是否有助于正义的伸张,喧嚣之中似乎没有人思考。

……

诸如此类的案例令人深思:新媒体时代,到底新在何处,又该新在何处?回顾业界对于新闻的种种定义,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等功能被微博、微信等用户稀释,当机器人都能写出消息,社会是否还需要媒体的传统功能?传统媒体又如何重新杀出一条生路?

其实,看看每次舆情爆发后是如何定纷止争的,答案就基本明了了。当关键时刻,碰到重大事件,遭遇流言谣诼,人们还是会期待官方表态一锤定音,倾向让主流声音来厘清是非。显然,人们对媒体的期望,已不仅是事实的记录者,而更多地是社会观察者、思考者。这些功能的发挥,恰恰需要建筑在传统价值之上。比如明辨是非,以理性精神和专业素养呈现事件的全貌;比如激浊扬清,以时代推动者的担当传递社会正能量;比如常怀忧思,以长远眼光当好社会的瞭望者。媒体纵然再“新”,技术纵然再炫,这些旧传统都不能丢。

“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关键时刻以职业精神发挥“定海神针”的作用,,永远是媒体应有之责。

(作者为北京日报评论员)

【文章摘自《青年记者》2月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