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多语种、多媒体汉语教材的出版策略

多语种、多媒体汉语教材的出版策略

2023-05-10 14:56:27

2010年,国家汉办组织优秀国际汉语教材评选活动,从全球近万种教材中评选出了20套优秀教材。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CIPG)下属的华语教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华教社”)出版的多语种、多媒体汉语教材《当代中文》成功入选。这套教材从2003年英语版出版至今,经过修订、改编、扩充产品、增加语种,已经打造成为46个语种,包括纸质教材、多媒体光盘、电子书、课件等多种媒介形式的超大型大学及成人汉语国别教材。华教社在中国外文局和国家汉办的指导支持下,倾全社之力,历经13年潜心打磨,成就了这套得到海外孔子学院及很多教学机构认可的“教材航母”。

作为多语种、多媒体汉语教材《当代中文》项目负责人之一,笔者参与了项目启动、筹划、组织、编辑出版等全过程,并担任德语、日语、菲律宾语、斯瓦西里语等语种版本的责任编辑。回顾总结这套优秀教材的出版运作,对于业界同仁或有些许裨益。


多语种、多媒体汉语教材需求显著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本国国民教育体系,而定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更是把学国语言文化作为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全球要求学习汉语的人数大幅增加。全球“汉语热”对于国际汉语推广工作无疑非常有利,国家汉办在海外建立的数百所孔子学院和上千个孔子课堂更是推波助澜。“汉语热”遇到的最大瓶颈是师资缺乏、教材短缺,无法满足全球汉语学习者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汉语学习者年龄层差距大,学习目的各不相同,汉语水平千差万别,学习方式多种多样。近年来,母语非英语的汉语学习者日益增多,他们分散在世界各地,文化差异大,由于缺少(甚至没有)以他们母语编写的汉语教材,这些学习者只能借助第二语言学习汉语。因此,小语种国别汉语教材的市场缺口较大。

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进行在线学习等新模式目前不很成熟,开发成本高,甚至成为“赔本买卖”。CD等多种媒介作为语言学习的辅助工具,逐渐改变以纸质教材为主的单一学习形式,使得语言学习也变得生动活泼。因此,纸质教材为主、多介质为辅的语言学习方式仍是汉语教材开发的主流。


建立规范科学的出版流程至关重要

由于规模大、版本多、介质杂,多语种、多媒体教材与普通图书的出版流程有许多不同。

1.精心打造英语版多媒体教材作为蓝本。《当代中文》英语版由复旦大学吴中伟教授主编,2003年前后陆续出版,全套教材包括26个子产品:课本4册,练习册4册,教师手册4册,汉字本2册,纸质教材共14册;CD4盒,DVD4盒,CD-Rom4盒,多媒体共12盒。

《当代中文》拥有强大的编写队伍,教材整体结构完整,音频、视频、多媒体等配套辅助介质之齐全在10多年前并不多见。这套教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好评,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教材难度提升比较平稳,语法教学脉络清晰,浅显易懂,语境较为国际化。

2.根据不同语种进行本土化改编和翻译。选定蓝本教材后,还需要对原版教材进行改编和翻译。

第一步,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上的梳理和调整。根据市场反馈,新的多语种教材打破了原教材按1-4册进阶的结构,改为入门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首先推出入门级系列。经与作者团队反复沟通,确定了将原1-2册简化、整合为入门级的改编策略,形成开发多语种教材的母本。

第二步,根据拟开发教材的语种寻找翻译人才。《当代中文》入门级最初确定开发43个语种,包括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瑞典语、葡萄牙语、韩语、柬埔寨语、越南语、老挝语、缅甸语、泰语、印尼语、马来语、僧伽罗语、土耳其语、斯瓦希里语、波斯语、乌尔都语、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匈牙利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阿尔巴尼亚语、芬兰语、乌克兰语、荷兰语、豪萨语、印地语、希伯来语、挪威语、冰岛语、丹麦语、希腊语、菲律宾语。后增加蒙古语、斯洛文尼亚语和乌兹别克语,共46个语种。很多小语种翻译人才本身就很稀缺,具有对整套教材进行翻译和本土化改编能力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此外,每个语种都需要一个团队才能完成翻译任务,其中包括至少一位译者,还要有一位汉语为母语、目的语为第二语言的专家级译者对翻译稿件统稿和质量把关,一位母语为目的语的外国专家对本土化改编提出建议、对翻译稿是否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把关。在多语种教材开发的过程中,建立一支强大的翻译队伍至关重要。

第三步,根据目的语本土特色重新绘制插图。原版教材的插图可用于欧美等地区的语种,但非洲、亚洲等地区就需要根据当地人外形、建筑、动植物等重新绘制。

3.按照纸质教材—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多媒体文件的顺序编辑制作。汉语教材本身就比较复杂,常常包括课本、练习册、汉字本等多个产品种类和多个级别,多媒体教材更增加了复杂性。《当代中文》除纸质教材之外,还包括音频、视频、多媒体多种介质形式。在进行多语种开发时,必须对这些复杂的品种统筹排序,做到连续、对应、统一。

4.统筹整体包装设计。多语种、多媒体教材涉及的产品种类复杂多样,在封面、版式、盒面、盒套等设计上需要整体考虑。项目启动之初,就需要确定设计理念和风格。《当代中文》入门级纸质教材封面多达100余个,怎样用颜色、图案、字体等进行语种、级别、品种的区分,项目小组与设计师经过多次探讨,最终确定了现在的方案。在纸质教材封面确定之后,多媒体产品的包装采取与对应纸质教材呼应的方式设计,既保证各语种风格统一,也可以保持同语种的各个品种之间的相关性。

夯实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

开发一套大型教材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打造一套多语种、多媒体教材,更是一项非同寻常的浩大工程。《当代中文》经历了2009-2010年一年多集中运作,完成了43个语种、129本入门级纸质教材,之后又陆续完成了配套音频光盘43盒(86张)、多媒体光盘43盒(86张),并增加了3个语种,总语种数达到46个。近几年,我们又选择其中需求量比较大的17个语种开发了中级版和高级版,总品种数达到342种(视频光盘未做多语种版本,部分中、高级教材未做多媒体光盘)。项目完成需要多种基础条件,主要包括如下五点。

1.政策与资金支持。《当代中文》是国家汉办2009年启动的多语种、多媒体汉语教材项目之一,可以说,没有国家汉办的政策、资金支持,就不可能有这个“教材航母”的成功推出。外文局作为华教社主管单位,对承接《当代中文》多语种、多媒体项目的出版任务高度重视,局领导一直关注项目进展,强调配合和支持汉办工作的重要性,并利用自身人脉资源为项目推荐小语种专家。华教社领导更是把高质、按时完成《当代中文》出版任务当成头等大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调配优质资源,全力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社领导定期监控项目进度,随时协助解决各种问题。国家汉办、外文局领导到社领导的高度重视,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2.多语种翻译人才库建设。要做多语种图书,广泛搜罗翻译人才、建立翻译人才库非常必要。背靠外文局这棵专业从事“向世界说明中国”事业的大树,华教社出版《当代中文》46个语种就有了至少10个语种的底气。华教社成立30年来,做过不少多语种汉语教材,如《互动汉语》(9个语种),《新编基础汉语》(6个语种),《中国蒙学经典故事丛书》(10个语种)等,这些语种多集中在法语、西语、俄语、德语、阿语等使用率比较高的语种。《当代中文》46个语种中则有很多一般人从未听说过的语种,如乌尔都语、斯瓦西里语、豪萨语等。为寻找这些稀缺语种的翻译人才,华教社立足北京、面向全球展开了大规模搜寻,几经周折,才找全语种翻译,顺利完成出版任务。华教社借此机会建立起了翻译人才库,经过多年的充实、调整、筛选,形成了相当规模。

3.丰富的出版经验和资源。华教社成立30年来一直专业从事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积累了丰富的出版经验和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的《基础汉语课本》配磁带,90年代出版音像教材《在中国》,到21世纪初出版第一套《互动汉语》多媒体教材,后来推出了大量配新技术光盘的汉语教材,《跟我唱汉语》《发现中国》《环球汉语》……长期积累了多介质配书的出版经验,形成了规范高效的出版流程。此外,华教社编辑、发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非常注意搜集各国读者的反馈和需求,对市场比较熟悉;多年积累的作者、插画师、排版等资源,以及老编辑传帮带沿袭至今的编辑经验等,都在完成这项高难度、高强度的出版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敬业奉献、本领过硬的编辑团队。2009-2010年集中运作《当代中文》入门级43个语种教材时,华教社汉语教学编辑部只有五六个人,有快退休的老编辑,也有刚入职的新手,平均每人负责近10个语种、二三十本稿子,任务非常繁重。对外汉语教材书稿与其他书稿相比,有很多特殊性:中、外双语,标注拼音,有插图,标题级别多,版面复杂。比起普通对外汉语教材书稿,这套教材更加特殊:每个语种进行国别化改编后,人名、地名等各不相同;欧美、非洲、东南亚等不同地区国家的插图还要根据当地特色分别绘制;不同语种在对照解释汉语语法时也各有不同……这些琐碎难题都要编辑逐个解决。项目涉及的翻译和外籍专家多达上百人,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常有人出国访问,很难保证如期交稿,有时联系到本人都有困难。编辑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想尽各种办法催稿。为了赶时间,编辑们经常早来晚走,周末带稿子回家看。作为编辑部主任和项目负责人,本人实施了多种流程监控措施,随时解决编辑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只用了13个月,就完成了入门级全部129本图书的出版任务。

5.出版社各部门通力协作。华教社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当代中文》项目的顺利出版运作提供了有力保障。项目主要由汉语教学编辑部、出版音像部、财务部、总编室四个部门直接参与,各部门员工克服了时间紧迫、工作量大、人手少、环节多、很多小语种翻译资源稀缺、很多语种没有排版软件等一系列困难,通力协作,联合攻关。正是这种凝聚力和打拼精神,推动了项目顺利完成。

伴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脚步,汉语国际化进程持续加速,多语种、多媒体汉语教材的产品结构或许会有调整(比如,纸质教材可能会逐渐成为数字网络版教材的辅助产品),但是整体市场需求必将显著增加。华语教学出版社优秀国际汉语教材《当代中文》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大型多语种、多媒体汉语教材的出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国家相关领导机构运筹帷幄,优先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需要出版社加强协调管理,自然也需要扎实完备的基础条件,需要作者、翻译、多媒体制作、编辑、排版、设计、印制等各方面人才团队的精诚合作。 (作者单位系华语教学出版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