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一点资讯总编辑吴晨光:未来媒体生死由这两个因素决定

一点资讯总编辑吴晨光:未来媒体生死由这两个因素决定

2023-05-18 23:00:13

点击上方蓝字“京原路8号”一起玩耍

有中国记者的地方,就有《中国记者》;您所关心的,就是我们关注的。


 


吴晨光

一点资讯副总裁、总编辑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内容获取能力与内容分发能力,是决定未来媒体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现在媒介形态的关键是要将最优质的内容送给喜欢它的人,对于一个未来媒体而言,第一步是寻找“水源”,也就是内容资源,第二步是对“水源”进行清理。水源最终决定着媒体的生死,产品、渠道、技术是为内容的获取和分发提供服务的。



一、将最优质的内容推送给喜欢它的人



2015年,我从搜狐来到了一点资讯,在一点资讯的转型和突破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我曾一度搞不懂这里对内容的推荐逻辑;一度搞不懂人工智能和语意神经的基本概念;面对满眼的用户核心行为数据,茫然不知谁是重要的、谁是次要的;当天生傲娇的算法工程师对我说“我们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时,默默地坐在他们面前仰望房顶。

“每天进步一点点”,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渐渐认识到,一点资讯更需要持续的、长期的深入思考和扎实推进,而不是靠几个大报道就能打出品牌。因为这不是一个新闻客户端,其理念也与媒体不同。

我将其比喻为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之前的媒体——从100万年前原始人的口语传播,到现代报纸,到19世纪的广播、20世纪的电视,到1997年门户网站在中国出现,尽管传播介质有所变化,但都是“千人一面”——总编辑和编辑有权利决定谁是头条、谁是二条,读者只能是被动接受。

这正如中国曾经施行的计划经济,由国家判断供给量。

但一点资讯颠覆了这种传播模式,开始“千人千面”的探索。它把用户放在了“甲方”的位置,我们通过用户的位置、机型、个人信息,以及在APP内的浏览习惯等,判断个人兴趣、给出用户画像,然后把经过细分的文章匹配给相应的人。总编辑和编辑只是起到宏观调控——比如对稿源、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但内容分发的权力移交给算法。

这正如同今天的市场经济,由市场决定供需。

既然是千人千面,对于稿件的要求就更高了一个层次。只靠之前的机构媒体供稿,远远满足不了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开发出新的水源,丰富而优质。

非常开心的一点是,虽然我搞不清很多东西,但从进入这个公司开始,水源就是我一直强调的,直到后来提出建设一个内容生态圈。2015年国庆前夕,我得了严重的肺炎。在高烧中翻看一点资讯,正好看到一篇关于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的文章。迷迷糊糊中,我感觉稿源变成了倚天剑,而算法变成了屠龙刀。大家都在争抢——如果有人能同时掌握它们,就可以号令武林。

我一下子清醒了,从床上跳下来,在记事本上写下了当时的感悟。这就是“超越门户”的方向,新的格局已经开启。但如果你想驱动倚天剑和屠龙刀,必须有深厚的内力。这种内力,就是多年记者、编辑、主编、总编辑从业经验的积累。如此,才能判断好的源在哪里、它好在什么地方,并协助算法,将最优质的内容推送给喜欢它的人。



二、优质内容究竟在哪里?



当我加盟一点资讯时,这种聚合类APP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其一是与机构媒体进行版权合作,通过购买或流量互换拿到新闻,这和传统门户没有区别。一点资讯的头部内容——诸如重大时政、社会新闻,目前仍靠这种方式获取。、,都是一点资讯的合作伙伴。

其二是机器抓取,这是类似百度获取内容的方式。它的优势是可以全网化,但弊端也很明显——且不说泥沙俱下、质量无法保证,版权就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当我到一点资讯工作的时候,传统媒体遇到危机。到了2016年,数十家知名平媒停刊,因为投入减少,记者编辑纷纷离职,导致内容质量下滑。

那些离职的记者编辑们,纷纷转战微信。微信的巨大影响力,也让很多政府机构、企业及各领域的专家看到了新的传播路径,他们从微博、博客上来到这个平台,深度传递自己掌握的一手素材和观点。

据不完全统计,微信上目前注册的公共账号超过1200万个,其中大约200万个属于活跃账号,被认证为“原创”的不少于10万个。

这就是自媒体。在我的理解中,“自”是个性张扬,是个人品牌,是更为直观和鲜活的自我表达。

我们聪明的竞争对手,也在2015年开始全力运营自媒体。他们的口号是,“做全球最大的中文创作平台,没有之一”。在一点资讯开始建立自媒体系统时,“头条号”为平台贡献的内容已经超过了60%;CEO张一鸣甚至在演讲中表示,“要把中文两个字去掉。”

对于一点资讯,建立自己的内容生态注定是场苦战。2015年7月,当我接手一点自媒体时,这个平台上的自媒体号不足5000个,而且大部分是抓取的,未通过作者授权。一点自媒体的全部运营人员只有1个,产品人员全是兼职。

每周的自媒体例会上,唯一的自媒体运营主管会向我报告数据情况……时不时地告诉我今天拉了0个自媒体入驻一点资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特别在竞争对手全力运作的政府政务号上,我们一个都没有请进来。



三、寻找优质内容的艰难之路



在完善了自媒体入驻的基本产品功能之后,一点资讯开始组建自媒体邀约团队。中国搜索前CEO特别助理李红梅女士辞去了体制内的工作,出任公司副总裁,主管这项业务。

她领导的部门被命名为“战略拓展部”,按照红梅的话说,“我就是来拓荒的。”

这确实是一片并不富饶的土地。2015年年末——战略拓展部刚成立时,一点资讯的品牌远不及今天,特别是对高端人群的影响力严重不足。一次我去参加某重要会议,一点资讯被写成了“十点新闻”。此后,我一直把一点资讯的LOGO衫放在车里,大型活动穿着它出场。

是红梅用她多年积累的人脉和信誉,换来了第一笔VIP资源。我还记得她跑过来找我时兴奋的模样,抱着一本厚厚的册子——里面有很多重要机构和人物的联系方式。战斗真的开始了。

后来,在一篇业务总结里,红梅写下了这样的话:

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它讲述了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通过自己的勤奋、刻苦与耐劳,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

任何一家创业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做强,从不知名到知名,一定会像上述电影里的这个小人物一样,要经历千辛万苦的努力与孜孜不断的追求。挫折、挫败,一定是创业路上的常态。

战略拓展部也是一样的。邀约自媒体的信息发送出去后,八成会收到对方类似再等等、再看看的回复,碰壁属于常态。这个时候,逆商的强弱就显得格外重要——它考验的是巨大的心理承受力与抗打压能力。就拿每个拓展专员每天邀约5个账号来说,能成功完成这个KPI,怎么也要按照5×4的量去准备。

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办公条件很简陋。我和红梅都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专员们更没有。会议室也很吃紧。为了保持大平台上的安静,拓展专员们就到电梯口、走廊里打电话,累了,就坐在地上沟通。

很多人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离开了,战略拓展部成了全公司离职率最高的地方。也有人因为工作不力,工资被拦腰斩断。拓展部的那位80后“元老”的念珠也被丢掉了,他根本没有时间再去爱抚它。红梅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和火爆脾气开始在圈里流传,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拓展专员们一听到我的脚步声,就开始颤抖。”

但耕耘必然得到回报:一些国家级的大单位、机构进来了;杨元庆进来了,雷军进来了,董明珠进来了,陈欧也进来了。还有上百位一二线的明星也来了。战略拓展部组建两个月之后,已是收获颇丰,特别是在政务领域,以及名人明星资源的获取上。后来,又开始了地方下沉的突破。由频道主编牵头、拓展、审核、精品池编辑参与的“水源四方联席会议”机制也逐步成熟,战略聚焦于各个垂直领域优质的账号和内容。

公司把创立以来鲜见的大奖颁发给了战略拓展部。红梅穿着红色的衣服,带领团队从一点资讯董事长刘爽手里接过了奖杯。“我结婚时都没过穿红衣服。”她兴奋地说。

随着一点资讯的成长,品牌效应也越来越明显。每个月,都有大约2万个自媒体主动入驻,在淘宝上甚至有人开始倒卖“一点号”。截至2016年10月,一点资讯自媒体超过10万家,其中4级以上的优质账号不少于1万家,每天发文约8万篇。在展示、点击、停留时长、转发、评论、收藏等核心指标上,自媒体贡献的内容已经超过了80%。

2016年春节后,一点资讯自媒体平台更名为“一点号”。一点号是一个发文平台,也是10多万个一点资讯自媒体的统称,在此特别感谢诸位自媒体人对这个平台的认可。



四、清理内容的“水源”



自媒体平台的竞争,2016年已经到了白热化地步。在一点资讯推出“点金”计划以吸引自媒体人的前后,今日头条发布了“千人万元”计划,腾讯发布了“芒种”计划。加之后来杀入战团的网易、新浪等,自媒体人可以选择的大平台不少于10家。

丰富的土壤孕育出更多的账号和自媒体文章。一年间,一点资讯的内容审核团队的人数翻了近10倍,以确保内容的安全和品质。

在进入互联网之前,我在传统媒体工作了14年。中央电视台、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这些优秀媒体上,我留下了150万字的报道作品和500万字的编辑作品。当年,为了核实一个细节的真实性,我们需要向3个互不相关的信源进行验证;但在今天,网传、网曝已经司空见惯,有些自媒体文章后面,甚至出现了“本文纯属猜测,如对当事人造成影响概不负责”的注解。

“在拓荒的同时,我们必须除草。”我对一点资讯的审核团队说。于是,我们开启了“水源清理”计划,拟定一套近乎严苛的审核标准,在一年内清理了1.5万家自媒体,财经、股票、古玩、健康、情感,都是重灾区。

很多作者并不理解这样的做法,投诉电话有时候会被打爆,有人甚至威胁客服。但我一直坚持,因为这就是责任和态度,我们与那些完全靠机器判断、靠直击人性弱点吸引用户的平台,迥然不同。

这是一个140个字的信息传播时代,也是一个标题党横飞、病句错字连天的媒介时代。互联网的使用,让信息传递的效率提高了无数倍,但也让信息的质量大幅度降低。缺乏审校、一个人说了算的自媒体,尤甚。

人们对美的理解,可谓环肥燕瘦、各有千秋。但在任何时代,东施都不会被公认为美女。所以,我们今天依然需要美文——凝练的主题、严密的逻辑、优美的文字、精致的包装……也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10万+,你的自媒体号也才能真正拥有100万+的粉丝。

一点资讯更细致地梳理“水源”。从一点号的分类、分级,到文章标签的细化——包括长与短、时效与非时效、有趣有料还是有用有品、作者、体裁、态度、情绪等等。也只有掌握了这些特征,才能把它们精准匹配到需要它们的用户那里。

课本上说,水是无味的。但在人的口感中,水是有味道的,或甜或酸,或苦或咸。文章更是如此,它蕴含着很多东西,可方可圆,可动可静,可温柔体贴,也可杀人于无形,而这,都需要我们的深刻理解。



五、决定未来媒体生死的因素



2016年11月初,我应邀前往深圳大梅沙创新论坛,做了《水源决胜局》的主题演讲。我认为,决定未来媒体生死的因素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内容获取能力,一是内容分发能力。

内容获取,要求丰富而优质。所谓丰富,不是单纯的海量,而是能够覆盖到各个领域,如此才能满足“千人千面”的要求;所谓优质,是指要把各个领域内最好的东西拿到,而不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内容分发,要求快速而精准。所谓快速,是要在第一时间把用户需要的内容传递给他,这在随时阅读的移动互联时代尤其重要;所谓精准,是要做到真正的懂你、给你所想,但又要避免过分讨好用户而让他们陷入信息孤岛。

总而言之,多、精、快、准是用户的核心需求。我又诠释了关于“主”的概念。在之前我的《超越门户》一书中,我曾经阐释过这个字:内容不是王,产品不是王,渠道不是王,技术不是王。它们都是其中的“一”,三横一竖才能组成“王”字。而王上面的那“一点”代表着用户,得用户者可主宰天下。但在今天,我又看到了——代表内容的那一横距离用户最近。因为用户来这里的最终目的,是为获取资讯。所以,内容——水源最终决定着媒体的生死,产品、渠道、技术是为内容的获取和分发提供服务。

演讲结束后,我来到了大梅沙海边。大海苍茫辽阔,与远处同样苍茫的夜空相接。深圳这个地方,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启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我的转型也逐步走上了全新阶段——从此前的门户思维、编辑思维,到了水源思维、算法思维。


本文编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

本文刊载于《中国记者》2016年第12期,转载请注明详细出处。

 

编辑:梁益畅

如果您有意加入我们的读者作者交流群,请加小编微信:liangyichang712,请提供姓名+单位/学校+职务等详细信息。

欢迎订阅《中国记者》纸质版刊物,给予我们些许支持。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在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可网上支付,十分方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