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开玩笑说,
10个创业者,有4个在做公众号,
3个在做VR,3个在做直播。
这个时代做个网民,没公众号,
简直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啊。
而现在,微信公众并不是自媒体人唯一的选择了。
罗振宇曾在猎聘的头牌发布会上说:
微信公众号的风口正在逐步减弱,
多平台分发成为必要策略。
BAT巨头们全部都在发力做自媒体平台。。
但是仔细研究一下又会发现,
每个平台的侧重点真的不一样。
QQ公众号,之前一直限量申请,现在开始可以自由申请了。至于效果呢,可以看看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发在知乎的一段话。“仿佛置身于幼儿园”这句话点出了QQ公众号的问题——用户年龄层次过低,这就导致只有受众为学生和年轻人的自媒体入驻。
今日头条的头条号,主打根据用户的兴趣进行流量分发,我半年前入驻,如果写的是热门话题。的确阅读率会很高。比如之前我写的奥运侵权的文章,在头条上被推荐达到50万阅读量。只是读者的评论有点不忍直视。
另外的问题是,使用头条号的读者好像没有关注的习惯,半年前我入驻,和公众号同步更新,现在粉丝300。至于你们关心的收入问题?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我是半年赚了40块。。。?
当然头条号也有些地方做的不错,比如会给分析你的号,让你改进从而获得更高的推荐指数。
搜狐公众号,没有使用过,连文案都是抄袭腾讯那句著名的“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感觉有点山寨。
百度也在做公众号,叫百度百家,与其他家不同的是,他在web端有一个主页,进行一些推荐。不过阅读量也不是很高,出现在主页的也只有几百和几千的推荐。
360的自媒体频道叫360北京时间自媒体平台,是和北京电视台一起做的。这个名字一下子就框住了地域性,这点非常不好,感觉做不大。
淘宝也做了头条,在app端和web端都有,商业模式很简单,用户从淘宝头条点进去的文章购买商品,会分成3%。但是很少给推荐位。
而UC也在前段时间,推出了UC头条,其实UC的野心早就有了,如果大家细心的话,会发现UC在APP Store里的分类早就“工具”改为“新闻”了。在广告策略上,则是找了一堆大咖来内容官,这可真有钱。这个思路我觉得是对的,流量是跟着内容走的,内容在哪里,粉丝就在哪里。
UC的有钱还体现在,
人家在世贸天阶做起了广告,
不得不说在大屏幕上看比手机上爽多了。
对各自厮杀的自媒体平台来讲,
各有优势,
但是我觉得未来出路会在两个地方。
基于用户大数据的精准推荐(今日头条)
和电商模式(UC、淘宝)。
留住自媒体人最根本的是要靠商业模式。
总要有人为内容付费,
要么是广告主掏钱,
要么是用户买东西赚利润。
而以UC和淘宝为代表的电商模式
首先背靠阿里爸爸,有着丰富的数据资金支持,
阿里爸爸又有丰富的电商经验。
UC自媒体,可能是草根自媒体的最后一波机会,
如果现在还没有做起来,一是内容不行,
二是平台不适合,
每个内容适合的载体其实不一样,
比如说段子、图片等短小、
轻娱乐化内容适合在微博上传播。
而长文章更适合在公众上传播。
。
UC订阅号和公众号的流量进行对比,
(一开始我也想UC的阅读量是不是掺水,
后来看看打赏的金额,觉得可能性不大)
而为什么同类内容在两个不同平台上差距这么大呢?
我分析是因为,
的多为年龄层次较大的用户,
他们使用微信的习惯尚未完全建立。
还习惯用浏览器作为上网的入口。
你们觉得,现在做自媒体还有机会吗?
机会在哪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