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第137期】政务新媒体爱出这样的错之二:违反规律乱作为

【第137期】政务新媒体爱出这样的错之二:违反规律乱作为

2023-05-10 14:56:27

有些政务新媒体只是形式上开设了账号,而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操作,要实现什么目的,目标上没有顶层设计,管理上没有规范,操作上没有团队支撑,考核上也是可有可无,不客气的说,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新媒体。

看看这种情况,有没有遇到过:

更新无规矩,不想发就不发,想发就乱发

政务新媒体的更新和发布是有频次的,常久不更新就是僵尸车,灰尘比粉丝数要多得多,典型的有名无实,这种情况还挺普遍,几乎各地都能找到这样一些依然注册着,认证着,但信息已经是经年旧事的政务新媒体账号,可能有的号连登陆的密码都快忘记了。

还有一种是另一个极端,就是突然上级下达了任务,或者有了某项考核考评要求,那么就赶紧集中高频次发布,试图“毕其功于一役!”

比如@平安正阳,竟然在一天内发布了两千余条带有#平安守护#话题的微博,不知道这种操作是不是想创造一个政务新媒体日发布记录,还是为了达到某种“成绩”而采取的超常规措施,反正这种刷屏的结果除了掉粉,还可能被网民投诉外,实在是毫无意义的行为。除了“钦佩”编辑争分夺秒发布的毅力外,也只能呵呵一下。这究竟是想弄啥呢。

说到政务新媒体的发布频次,应该注意四点:

第一就是要365天的天天在岗。网络政务服务随时随行,那么保证每一天都能有文章签到应该是一个基本要求,而且微博微信客户端都具有定时发布功能,完成每日更新任务并不复杂。

第二形成自身的发布规律。有些账号会相对活跃,有些账号原创内容可能不是太丰富,但发布数量只是一种形式,关键还是要形成有自身特点的运营规律,比如每天的头条是什么时间发,大体是什么样的提示服务内容,每天的结束条是什么时间发,偏重于什么形式。

这些都是靠日积月累,并根据互动的效果逐渐形成和固化的。

一般来说,与自身职能相关的信息类文章建议在工作时段发布,一些提示服务性的内容放在早晚高峰(充分利用通勤短阅读时间),一些适合互动性参与性的话题,放在午休和晚间时间更适宜(要考虑到网民的上网环境和心态)。而带有视频类的内容,则更建议放在晚间时段,还是得考虑网民的收看效果。

第三、不寻常的动作更吸引眼球。当一个政务新媒体的发布时段和数量已经形成了规律之后,如果出现了“非同一般”的发布行为,比如突然在午夜凌晨发布,比如突然高频次发布,或者是连续几天“保持静默”,那肯定意味着有特殊情况出现。这是一种信号,同时也意味着当遇到突发情况时,政务新媒体会采取应急工作模式。

第四、保持好原创和转发的比率。政务新媒体可以做内容的搬运工,但不能只做内容的搬运工,政务新媒体不是媒体,依据自身机构工作职能和服务范围的原创内容、权威发布、互动回应是政务新媒体的生存之本。转发有可靠信息源的内容是政务新媒体的常规操作,但保持原创信息的发布量,则是政务新媒体的必然要求。此前,也发现过一些政务新媒体,非常“忠实”的照抄照搬其他"大号"的内容,甚至人家那里下雪发提示,他这儿明明艳阳高照,也跟着发“路面湿滑注意安全”。

这春节过后,看来有必要先补补基础课:

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可以称之为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终究是一种载体,政务新媒体就是利用这种载体来实现自身的职能和作用。

政务新媒体运营的目的是什么?

政务新媒体运营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一种社会服务职能的网络方式延伸,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以开设账号的方式,去适应和融入群众的互联网生活,发挥网络发言制度重要渠道作用,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供更便捷实用的移动服务,同时,政务新媒体也必须强化自身的话语权,提升公信力,吸引更多的粉丝并与之互动,产生用户黏性,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塑造自身的机构品牌和队伍形象。



请关注当然微评

有想讨论的话题留言给我

当然想吐糟也得先关注我

这是一个小众的公众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