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自媒体100天报告:传统媒体总编辑如何变身“无证的小狐狸”

自媒体100天报告:传统媒体总编辑如何变身“无证的小狐狸”

2023-05-10 14:56:27



文 | 王昱晔
作者曾供职于《楚天都市报》,代表作品:《暴走妈妈》、《百座小水电肢解神农架河流》;曾担任腾讯大楚网总编辑;今年4月,开通微信公众号“无证的小狐狸”。

从今年4月1日发出第一篇文章起,自媒体“无证的小狐狸”已经走过了整整100天。就像婴儿过“百日”,做母亲的总会百感交集。因为这个过程,是一个女人,从“爸妈的孩子”彻底“为人母亲”的转型期:有初为人母的亢奋与幸福,也有手忙脚乱的焦躁与彷徨。

这100天里,我无数次地点开后台,看那些急剧攀升、或是慢慢挪动的数据;


这100天里,我享受着自由表达的舒展与畅快,这种感觉前所未有、美妙至极;


这100天里,我幸运地迎来了,第一位真正意义的合伙人;


这100天里,过去多年形成的生物钟和生活平衡被打乱,我重新构建着工作、家庭与健康的关系。

一、自媒体起步,需要多大的决心?

这个决心,我下了很久。身边的朋友,无论做传媒、做运营的,但凡知道我在新闻采写上“有那么两下子”的人,都曾建议我这么做。

并且,他们坚信我能做好,比我自己更有信心。

然而,只有我自己不敢迈出第一步。

因为曾经也算当过“一把手”,我知道个中的艰辛。各种环节掉链子时的焦灼、人际关系的纷繁复杂、奇葩事件发生时的无奈……如此辛苦,头上永远像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就连晚上睡个安稳觉都近乎奢望 。

“打工”尚且如此,如果自己创业呢?我真的想都不敢想。

如果自己独立运营。天呐,真该有三头六臂。你既是一个记者,又是一个编辑,既要做好美编,还要做好校对。对了,你还要做好主任、总编辑,来判断你自己的选题是否可以通过、来决定你的成稿最终会不会被毙掉。最关键的是,你的选题,从哪里来呢?每个记者在报社里,只是所有采访环节中的一个螺丝钉,你曾经所专注的那个小小领域(姑且,那些曾经的通讯员还能够“人走茶不凉”地为你提供线索),那些线索能够支撑一个“自媒体”吗?

如果找人一起运营。好,退一万步讲,短期内自己没有生存压力。但你的合作伙伴呢?即便短期内也没有,TA(们)能坚持多久,大家的止损点在哪里?一旦突破了止损点,做鸟兽散之时,你是否还要坚持、还能坚持?

自媒体创业?玩个票可以,真要当事业来做,不好搞!


直到去年底,复旦大学EMBA年会上,我见到了秦朔。作为受邀嘉宾,秦朔告诉我们:他也在做自媒体。

次日,钱世政老师(复旦管理学院著名经济学教授)在课堂上,再次提到秦朔。言语中充满了无比的敬意——作为全国最牛逼的一批媒体人、曾经手上大权在握的总编辑,秦朔敢于让自己的人生“归零”,成立了一家只有十几人的小公司(不知道现在公司的规模有没有改变)。从此,他出门再也没有司机,也很少开车;更多的时候,都是打的。

但自己创业,秦朔称:并没有什么好害怕的。生命绕了一大圈,他认为只是做回了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写稿子、做编辑。

这些话,击中了我。

从媒体辞职之后,我也曾经尝试着做过别的行业,但是职场上遇到的竞争对手、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人家早已在相关领域摸索了很多年,咱们拿什么资源与别人相匹配?又拿什么能力去与别人比拼?

单单就靠所谓的管理能力?No!

做生不如做熟。做自媒体,我们有比较优势。更重要的是,做内容,我的能力,很多年来无数次地被证明过。

OK,那就开始!

二、传统媒体里打下的基本功不会白费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做战线记者,灵感总有枯竭的时候,待在家里一直忧郁:没选题了,怎么办?但我的经验是:只要跨出家门,到“战线上”走一走,新的选题就来了。

最难的,是跨出门槛的决心。

做自媒体100天,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很少因为选题发愁。正常情况下,我总是会有10—20个预备选题。

但是,为了身体的健康、为了产出的持续性和质量的稳定性,我有意识地克制自己想写的冲动,有意识地一改往日“工作狂”的作风。

对自己有比较高的要求、有足够的自觉性和上进心,我想,这是自媒体人的首要素质,当然也是每一个创业者的首要素质。

另一点就是,大家在单位里、公司中“被管”惯了,被管的时候,会烦不胜烦,但是真正有一天,没有人管了,没有KPI了,没有人抽着鞭子跑了,心里真还有点发慌。

在这里,我还有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不用担心没有考评体系。自媒体的后台数据,比任何的老总打分都来得更科学、更有指导意义。那些数据,会在我们懈怠的时候,倒逼我们前行。

做自媒体,一切从头开始,对吗?

其实也不完全对。那些我们在传统媒体积累的基本功,尤其是经历过优质媒体熔炼出来的能力,在自媒体中,不仅会有用武之地,而且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在信息如此发达的当下,做独家几乎没有可能。而实际上,做独家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面对同样的选题,自媒体人比的是辨识力,也即你看问题的角度。

如果你的角度很刁钻,能让人耳目一新。也就像西方新闻学里对新闻的定义,你的稿子,能让“女人们尖叫”,数据一定会很棒。

举个例子。

5月12日,:促进教育公平咋从湖北、江苏动刀?北京呢……》。这篇稿子传播时长39小时(后因选题敏感而删除),共有53万+的阅读量,并有10091人点赞。

在我决定写此选题时,其实已有大量的自媒体做了同题稿件。普遍的切入点都是本省今年的减招情况。都是停留在表面的数据。

但是,,发现了文件中“不能自圆其说”的漏洞,也即:北京不在名额输送之列。教育不公一直为国人所诟病,支援西部,教育较发达的江苏和湖北理所应当,但是作为首都的北京为何就不能做点贡献?

稿件发送之后,果然引发了共鸣。那一天,我第一次看到了10万+的威力,一旦冲上了10万+,每次点开后台,数据再不是个位数、十位数地往上爬,还是动辄大几百、成千地往上蹿。

那种感觉真的很爽。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抓住了“新闻点”,就像当年战线记者一起写同题稿件,谁的的功力更深厚(采访更扎实、视角更独到)写出来的稿子就更漂亮。

而抓“新闻点”的能力,并不是每个记者都具备的,更不是没有经历过新闻训练的人可以轻易获得的。就我分析,为什么这个角度,其他的自媒体没有抓住?我的体会是:目前泛新闻类自媒体的“业务专业度”并不算高。因此,我们作为后来人,还有很大的空间。

我记得六神磊磊说过这么一句话,自媒体时代,优质内容价值连城、普通内容一钱不值。

这几个月中,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现在回头望,在传统媒体之间,记者与记者间的差距其实并不大,优秀的记者比普通记者,可能一年也就多拿1、2个大奖,甚至薪水还没有致力于挣工分的记者多。

但是在自媒体时代,普通文章就只能有怏了吧唧的数据,而优质文章则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传播的介质一直在变,但传播的内核不会变。

当下,不少公众号平台还在走“标题党”的路线,而且走得斗志昂扬。我相信这种平台的生命力不会长久。雕虫小技可以偶尔讨个巧,但长期哗众取宠,大家迟早会嫌烦。不知您发现没有,今年转发在朋友圈里的“鸡汤”,要比前些年少多了?

这100天里,我每天最关注的是各种数据,试图琢磨出在微信这个传播介质之上,我们的内容如何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研究多了,又总结出一些“捷径”:明明是抄的别人的稿子,加上“独家”两个字,用户转发的热情就明显提高;明明写得一般,标题后面还非要加个括号,加上“(写得真好)”,但凡这样的标题出现在朋友圈里,还真的就愿意点开看看;明明几个奖品已经被“内定”了,还偏偏要求用户转发朋友圈分享,截图后发送后台参加抽奖……

说实话,我也手痒过、动摇过。在后台传文章时,心里的两个小人会打架:你的这篇文章让你如此感动了,加一个“(感动无数人)”没有关系;另一个小人又会跳出来,感动不感动,应该是用户来评价,你写文章的人称“感动无数人”,到底要脸不要脸;另一个小人也不甘示弱:脸,脸又值多少钱?把小狐狸做死了,脸再好看又有什么用……

几个轮回,标题中的定语,加了删,删了再加,最终,还是放弃了。

我还是选择了坚持。不管多难。因在微博时代没有积累,所以我没有任何可以导入的粉丝,真正的“零基础”。到目前为止,也几乎没有做任何运营。

我没法断估计,如果“玩点巧”,我们的数据能比现在“快”多少。

100天以来,我们第一个月的平均阅读数为5261,第二个月的平均阅读数为46110(此月出现了53万的“异常值”),第三个月的平均阅读数为3821。

我用呆办法,寻找了一个参照物。我一篇篇查阅六神磊磊的“历史消息”,记录下他每一篇的阅读数(当名人可真不容易,在他不知道的地方,有人竟对之如此研究)。六神头三个月的平均阅读数为:5310(2013-12),5316(2014-1),7675(2014-2)。

三、未来很长的路

说实话,自“创业”以来,最怕遇到的就是,被问商业模式是什么。

当然,我们不要去跟六神比读书(六大神读过的书,确实能把我们很多人活活烧死),也不要跟咪蒙比俏皮、比毒舌。

那比什么呢?

这将成为今后一个阶段,我会认真思索的问题。太多个公号追热点,5月份的魏则西、陈仲伟、雷洋等事件密集发生,6月份高考,7月份洪水,作为一个新号,在热点面前,我也不敢不追,虽然追得我气喘吁吁。而这并非我的强项,多年的媒体经验让我深知:我的强项在于发现热点、引导热点,那么如何能在自媒体平台上,发挥好这一优势?我还需要认真琢磨、不断尝试。

同时,下一个阶段,我们会开始本公众号的运营。希望通过“记者站”这个平台,我们能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携手、互助互惠。有意合作者,请在“无证的小狐狸”后台留言。

谢谢您见证我们的成长。

如想了解更多,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传统媒体总编辑下岗求职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