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原创动态 >为什么你投放的自媒体广告没有转化率

为什么你投放的自媒体广告没有转化率

2023-05-10 14:56:27


“下个月的活动投放本地最大的自媒体大号”

“听说有五十万粉丝呢”

“顺便把我们的货放上,怎么还不卖个三万五万件的”


活动当天,到店的大半是商场的自然人流,一共卖了十五件货,还有五套是员工自己买的。


投放自媒体广告,如果要求转化率,除了在内容里设置专享福利,还要至少关注以下事项:


1、品牌和自媒体价值观一致,调性相近。


品牌和自媒体都有自己的人设。品牌如“超能”,人设就是“超能女人用超能”,内在价值观就是点赞家庭工作兼顾的超能妈妈;如手机8848,其人设是“孤独的成功者”。


自媒体也有自己的人设。如“吴秀波频道”,社群粉丝组成是商业精英,社会中层,人设是在意品味,去屌丝化,有社会担当。


如“罗辑思维”,人设是爱学习,上进心强,乐于分享知识和理念。


如“凯叔讲故事”,社群组成是育儿夫妻。


有共同价值观的人群,才是社群,否则就是乌合之众。品牌投放广告,要找到和自己价值观一致的平台,如六个核桃投放超级大脑,超能洗衣液投放妈妈咪呀,咨询类培训类品牌投放罗辑思维。


很难想象在罗辑思维上头放婴儿纸尿裤是种什么景象,靠着罗胖一张利嘴估计也能自圆其说,但肯定没有在凯叔讲故事上性价比高。


问题在于,在投放广告的时候,不考虑自己的品牌人设,也不考虑自媒体的社群特点。自媒体也没有有意识地打造自己的鲜明人设。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2、要有“内容电商”的设计。


什么是内容电商,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从杜甫的作诗技巧说起,到“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截然不同”结束,顺利引出“如何成为演讲高手”的订阅。


这和先说一段明星绯闻,到结束前来一句“哎呀,还有个广告”,高到不知道那里去。



连岳也是我很喜欢的作者,文章的主题是“为爱,当一个有欲望的人”,顺利引出主题:


他们是这样一群人,不满足当下, 不停自我进化。精神层面上的自傲决定了他们的强大内驱力,他们善于创造更好的生活,也向更好的生活持续开放,他们不仅是享受者,更是创造者。


文章主题和甲方融为一体。最好的广告就是内容,最好的内容就是广告。


广告与内容齐飞,甲方共乙方一色。


3、有诱引转发的“社交货币”的设计。


什么是社交币。小明乐于助人,常常帮同事修电脑,公司来了新同事,喊小明去修电脑,小明忙着没过去,新同事当面指责他不负责任。


小明很不爽,又不知道怎么发泄,这时候他看到一篇《致贱人,凭什么我要帮你》。这篇文章就是小明的社交币。


你有个文案的朋友,一天你失眠玩手机看到《月薪三千和三万的文案差别在哪》,顺手发给你的朋友。还在加班的你朋友一口老血吐在显示器上。这篇文章就是你的社交币。


矛盾普遍存在。转发最广的内容都是看热闹不怕事大的煽风点火。


老板和员工之间的矛盾,老板都会转发以下内容给员工看:


《员工不会知道,老板都是含泪奔跑的人》


《给加西亚的信:没有任何借口》


员工都会发这样的内容给老板看:


《主将无能,累死千军》


《员工的勤奋能否弥补决策者的无能》


男人和女人的矛盾,男人都会转发:


《感天动地,她的善行感动中国》


《常做家务的男人不会有出息》


女人都会转发:


《感天动地,他的善行感动中国》


《常做家务的女人不会有出息》


甲方和乙方的矛盾,小马宋策划了“甲方闭嘴”的活动,引起乙方极大关注。有关这个矛盾的内容流传很广:



生活在一线城市与其他城市的矛盾,促成了逃离北上广和逃回北上广的大讨论;


体制内外的矛盾,围城内外的矛盾,中医和西医的矛盾,处女座和其他所有星座的矛盾。


还有一种社交币是用于展示自我(俗称装逼):


显示自己文艺情怀,《村上春树再次陪跑》;


显示自己品味高雅,《米其林餐厅体验》;


显示自己智力过人,显示自己年轻有为,显示自己颜值逆天等等。


4、全程消灭购买风险。


在初次看到广告时,消费者在想:我需要这东西么?


在决定要购买时,又想:这玩意是真货么?不好使怎么办。


在决定要支付时,消费者在想:买贵了怎么办,不能吃亏。


在收到商品时,又想:别人看到我在用这个,会怎么看我?


针对这些顾虑,建议挪步阅读:


【李叫兽】为什么广告吸引人,最后却没买?



5、降低体验门槛。


曾有一个社区APP打广告“下载APP,送大桶水”。效果极差。设想一下一个陌生人看到这个广告时候的心理状态:


这是什么APP?我干嘛要下载?


是不是骗子,天上掉馅饼,哪有那好事?


就算下载了不送水咋办?


送的水有问题咋办?


手机空间没多少了,还要费流量,算了吧。


回想我下载“得到”的过程:


先是在朋友圈看到罗辑思维的内容,很有兴趣,于是关注了公众号;


持续关注公众号,发现好多人留言,信任度增加;


出现一则内容很有兴趣,但是只能在“得到”上看,于是下载。


再想你下载“滴滴”的过程:


听说用滴滴约车很便宜,于是用微信打车;


微信上滴滴说用APP可以约顺风车,比打车便宜一半,于是下载。


所以,如果那个社区APP的策略是:关注公众号,就送大桶水。


受众会想,反正关注一下也不会怀孕,看看就看看,于是就关注公众号;


进去一看,大桶水是经过各种认证的本地企业,放心,于是留下电话;


持续关注,偶尔用一下,不断有福利赠送;


某天发现一个大福利,只能在APP上领取,于是下载。




还有其他原创:


“定位”理念和“一切皆空”的思想相通


定位理论在移动互联时代失效了么?


网易云音乐的文案为什么会火?


“定位”就是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


原创文章,同好可加作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