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歌单 >博物馆设计鬼才杨毅斌:新媒体艺术在展馆行业中的理解与应用

博物馆设计鬼才杨毅斌:新媒体艺术在展馆行业中的理解与应用

2023-05-10 14:56:27

本文转载于id&a 设计会,ID:未知;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谢谢!


请先欣赏一下

成都麓湖生态艺术馆的纪录片,

这是杨毅斌先生的一件得意之作




ID&A记者:杨毅斌先生,在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之后,各地的展馆及活动大量应用新媒体艺术手段,这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声光电的新奇感,是否意味着新媒体的形式优于传统的展陈形式,且具有更多的市场机会?

 

杨毅斌:新媒体艺术的理解:与我有关、与自然有关、与造价无关、与思想有关、与技术无关。


在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之后,业界开始把新媒体艺术当成了一种牟利的工具,盈利的手段。


当科学降维成了技术,当艺术降维成了形式,新媒体艺术也就名存实亡了。

 

现在商业运用的新媒体艺术大多都是指投影仪,电视机,影像互动等等。但是新媒体艺术并不仅仅是指视频播放,它更重要的是对于艺术表现的非常规的形式,它的实质是属于艺术创作层面而并非技术层面的课题,是一种视觉艺术的研发和探索。

 

还有,对于同样的一个新媒体艺术技术手段,一些艺术家可以做的非常具有艺术感觉,而大部分的商业创作者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显得很空洞缺乏艺术感,形成如此大的差距主要是因为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上,而与技术也并无关联

 

新媒体艺术与思想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指向思想的传达与表现。而我们现在的很多新媒体艺术都是只有形式没有思想。


博物馆鬼才设计师 杨毅斌


新媒体艺术与技术无关,油画的出现对于蛋彩画来说就是一种新媒体艺术,而摄影的出现对于绘画来说也是一种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有更多的新媒体艺术出现,而我们今天所认为的新媒体艺术形式也就变成了传统艺术形式。


所以新媒体艺术并不是根据技术层面定位的,而是以不同时代人的理解层面和接受层面来定位,还有新媒体艺术更着重于混合应用技术形式,并不是单一的理解。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单一是为了研发,混合是为了应用。

 

新媒体艺术一定要与参观者有关,我们所看到的一些成功的新媒体艺术,大多都是因为它与我们参观者具有一些内在的联系。例如,我们麓湖生态艺术馆里的第二个展项“光影之水”里摸水、影子互动等都在心理上与我们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联系,更重要的是金木水火土作为原始生态的自然之物与我们在生理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新媒体艺术与造价无关,并不是所有的新媒体艺术造价都很昂贵,也有很多物美价廉的新媒体艺术。例如,我们这个馆里的流水台,昆虫眼里看世界等等。

 

由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是需要艺术家们不断地探索研发的,而我们的独立艺术家在国内很难得到专业技术上和资金上的支持,因此新媒体艺术在国内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因为没有相关市场资源支持,现在中国艺术家的新媒体艺术大多都是很简单乏味。


对此我们认为中国的新媒体艺术要想发展就一定要与商业相结合,与一些高端的项目相结合才能有更好的作品出现。



ID&A记者:新媒体艺术在商业展陈设计中得到大量的应用,但是由于其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以及昂贵的造价,是否是商业博物馆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呢?

 

杨毅斌:新媒体艺术商业中的发展,世博后时代与后世博时代。

 

新媒体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2000年左右,中国当代艺术正处于探索阶段。


这时也正是中国艺术家对新媒体的自我摸索研究时期,基本都是以简单的互动装置和简单材料来实现的,同时相应的借鉴了西方新媒体的思维方式,此时的新媒体艺术确实在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流行的行为艺术之后成为当代艺术行业又一个关注点,此后在艺术界逐渐活跃起来,但时至今日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却发展的相对缓慢,这和市场支持有关,也和新媒体艺术家对这种艺术形式的认识、理解、观念和对社会价值的定位有关。

 

到2005年,新媒体行业进入一个商业化的奢侈性应用阶段。


许多企业在项目当中开始并少量的应用新媒体技术,如LED屏和投影技术,由于设备和技术应用都处于未成熟期,由此当时技术应用相对比较常规,而且设备的造价相当昂贵,实现效果和资金投入的性价比并不是很行。但市场的应用也代表着新媒体正式进入商业化的开端,适合中国新媒体艺术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萌芽初始。

 

在奥运、世博年,新媒体进入了很快的发展阶段


在此期间,中国媒体艺术家对新媒体有了全新的理解和了解,并大量在商业项目中进行应用,同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应用技术,但是由于思想没有打开,形式上多是简单的拿国外新媒体来套用,而缺乏本土的创新性。更重要的是由于商业利益的趋势和行业内的偏科发展,而错误的将视频类多媒体表现形式代替了新媒体艺术的全部,这进一步造成此后数年整个行业发展的误区。

 

 

ID&A记者:那么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是怎样呢?

 

杨毅斌:在世博过后,整个行业进入了世博后时代;


2010后新媒体爆发式生长,更多人认识到新媒体的商业价值,大量多媒体公司层出不穷。


但多旨在对新媒体的名词包装,以卖形式、卖集成、卖影片、卖设备为主,而少有对新媒体技术进一步的沉淀,更不关注思想。简单把新媒体当成商业去盈利,而高尖端的技术研发与新媒体艺术创作仍依靠于国外。

 

正确之路:新媒体的后世博时代:


后世博时代才是正路!由于大多数多媒体公司追求快速盈利,因此很少公司能够进入后世博思维(这里说明,世博后时代和后世博时代以两种观念下形成的行为结果,而并非简单的是我们看到市场上的直接结果)。


他们以专项研究,技术拓展类的公司在世博后,对媒体技术应用进行反思,以实践科学最大资源为基础,力求在实践科学中追求技术上创新变异,并结合了本土多媒体形式与内容整合应用,及多种新媒体技术的混合应用,并同时对新媒体未来发展的研究,进行定位和规划。


这可以从某些近期新媒体形式中可以感受到,如裸眼3D,特别是VR的热潮也确实是行业内的一大突破。

 

我们认为应该培养国内自主的新媒体艺术团队并逐渐在商业领域上得到认可和拓展,这样中国的展示设计才有可能在世界设计舞台上谋有一席之地。


国内的设计,我们还是有足够优势的,如麓湖项目中成都水文化板块,国外团队无法具备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以及中国人对审美的理解和观念思维从某种角度说更适合本土项目。

 

 

ID&A记者:杨毅斌先生,新媒体艺术在中国虽然在大量的应用,但好像更多停留在艺术展示空间中,对于这种新艺术形式,能否针对行业技术的发展与教育做以深度的剖析?

 

杨毅斌:新媒体艺术形式的深度理解

 

其实视频类的新媒体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玄妙,也没有那么酷炫。


基本的影像实现形式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被动性的,就是通过投影来实现,比如电影院。另一种就是主动性得,通过屏幕来实现,比如家里的电视。

 

系统一、影像与算法:

1传统影像模式,如:大屏、小屏、各种比例的宽屏长屏、外球外方等异形投射,偏正式立体电影的模式实现,且都是基于常规影像原理,部分通过融合来实现。

2透视几何学的算法模式,如:以L幕、U型幕、内球幕、裸眼3D、楼体投影、精准投影,这些都是基于透视几何学为应用原理。

3折射投射模式,则是近年来较为酷炫的全息投影、四维幻象、幻影成像、幻影景箱,这些则依靠物理以及光学反射的原理实现。

 

系统二、对于影像的观看方式与视觉感受:

可以分为碗幕、下沉幕、空间投影、多折幕、顶球幕、环幕、正弧幕、小孔成像等。不同的投射介质和观看视野造就了不同的观感效果。

 

系统三、互动形式:

所谓的丰富的互动形式也不过是以空中互动、平板互动、触摸互动为基础,单一或融合体验。其实万变不离其宗。

 

系统四、投射材料:

同时在投射材料上也主要以反光、亚光、透明、半透明、折射、肌理材料为主,万物不过于此。


 

新媒体其实就是把这两种影像形式和四种系统交互组合而呈现出的百种不同的多媒体形式。多媒体供应商为这些形式以繁多的名字去命名,仅仅只为了功利销售,导致客户被洗脑,并盲目买单。


可悲的是,当这些业内人士沉迷于各种名由的技术销售时,新媒体艺术形式的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反而无人问津。


另外,将视频类新媒体概括为新媒体自身就是错误的

声光电不仅仅就是新媒体,还有新材料、机械动力、物理现象的推新应用、化学反应可视化、光学仪、老物新用都可以理解新媒体。同样新媒体不一定会很昂贵,如我们在连云港水晶宫里研发的玻璃水泡,就很便宜。

其实,新媒体应该是我们看待和运用自然事物的一种观念。

 

 新媒体的科学理解


1、新媒体的工具需要基础科学的突破,新媒体的运用需要实现科学来突破

2、实现科学是靠基础科学支撑的,目前所有的创新都只是在实现科学应用中变异出来的

3、但由于基础科学没有突破,实现科学的发展也必然有个极限,如空中成像技术。

4、可悲的是就连实现科学的突破也少有人有兴趣尝试,实现多种可能的技术理论也没有拓展,少有人深度理解互动原理的本质,所以在中国很难以出现具有颠覆性的多媒体形式。

我们立志于在长期的工作中研发、钻研新媒体技术的拓展,如麓湖的‘精灵之水’区就是应用的透视几何学的原理,去呈现出水滴漂浮的感觉。还比如;流水画就是实物投影,也是一种对投影媒介灵活的变通。也只有设计师深度了解新媒体本质以后,一切的创意才会用的游刃有余。

 

 

id&a记者:国际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比国内的市场比较成熟,最著名的好像是TEAMLAB,和ART+COM的团队,怎样看待国外的成熟市场范围与国内新媒体艺术的应用前景?

 

 杨毅斌:中国也有TEAMLAB和ART+COM的团队

 

然而中国缺少新媒体艺术团队简单来说分为两个原因:想做的为底层的草根,不想做的则是因为利薄不做。

 

设计方面的草根化:


1、 缺少多媒体专业团队的支持和培训,从而在专业知识量来说是相对欠缺的。

2、 现实中的项目在中国少之又少,形成不了对新媒体艺术广泛认知和学习能力。

3、 商业市场需求量有限,所以优质的设计项目尤为稀缺。

4、 一些大型公司以自身资质、资历等硬件优势,能拿到一些优质项目,而这些公司的设计初衷,往往是服务于自身的利润中心,而对设计和施工的重视程度往往不是很高,他们不会站在甲方的角度审视项目的价值。

5、 国内设计师整体惰性太强,对追求精品的探索精神不够,它们仅以设计为谋生的工具。 

6、 大多设计师习惯闭门造车、不善于行业内的交流。

 

专业公司的草根化:


1、 没有优秀的新媒体艺术设计方案赋予实践。

2、 不愿对优质、创新的项目冒险而付出代价。

3、 没有更为专业的科学支持,比如像TEAMLAB他有很多的科学家,他们能给予项目很多深度的支持。但中国这方面只拥有一些多媒体应用方面上的工程师,而更高更深层的科学支持是没有的。

4、 从西方国家的一些公益项目来看,会组织各类艺术家,通过政府公益方式形成大大小小的新媒体艺术实验。然而在国内,则缺少大型企业和社会资源的扶持,所以新媒体艺术在中国发展是缓慢不前的。

5、 西方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把复杂的艺术形式通过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系统性的数学换算,甚至说完全可以根据项目情况来编程序来进行设备的研发,呈现在项目中。然而国内还是以传统的制作工艺来完成,和大量原始的反复尝试来实现复杂的艺术形式,所以在缺少专业软件硬件的前提下,在新媒体艺术创新上是相对较艰难的。

 

利薄不干型:


1、 因研发周期长过长,项目性价比不高,所以很多设计方对这类项目敬而远之。

2、 为了躲避风险,以完成设计项目快速盈利为最终目的。

3、 优质项目资源有限,很多传统的项目对这方面要求不高。

4、 因为市场缺乏行业的竞争,高端技术层面的则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5、 一定程度上客户自身容易满足,对自身实现高度没有一个明确的专业标准。所以对设计方没有形成明确的要求,以至于设计套路化,通过现有技术套用其中也能被客户买单。

 

中国新媒体艺术难道就没有了吗?其实也是有的,也是可行的。


1、 通过世博会之后,国内的设计其实已经对新媒体艺术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中国设计师思想也有着自身的优点,他们思想比较敏锐比较善于变通。

3、 设计师们可以通过深层借鉴各种可行的科学实验来弥补自身的弱点。

4、 国内这类的优质项目虽然稀缺,但还是存在的,长久看来只会越来越多。

5、 由于国内的实现手段是有限的,所以设计团队可以通过大量思想实验,代替物理实验来进行技术研究,从而解决设计方面上的一部分落地问题。

6、 中国智慧,在没有专家和技术设备的前提下,多靠传统手段,以目的为导向,来实现我们的设计目标,这是切实可行的。

7、 建立在共同理想之上,是能够实现与志同道合的设计方、制作方、多媒体方、动画方齐心协力来完成最终的精品新媒体艺术项目。

8、 为了理想,着眼于未来,形成远大的目标,部分从业者能够放下当下的经济利益而实现长远的目标。

 

我们会长期立足于这个市场,通过自己努力去实现。像TEAMLAB,和ART+COM的团队在世界比较少,其实我们也是这样的团队正是立足于为中国打造出更好的新媒体作品,去填补中国这块设计领域的空白。

 


关于:


杨毅斌作品以博物馆展厅、新媒体艺术、灯光设计为主。善用多媒体、灯光、影像等组合媒介。

著名视觉艺术家杨毅斌代表作品有2010年上海世博会北京馆、奥迪A8L主题馆、成都麓湖水生态艺术馆、内蒙蒙泰能源星球博物馆等重要工程。被誉为新形式创造者。




数艺网微信交流群(4群)开放,诚邀领域内的精英、企业加入!


目前仅对领域内的朋友开放邀请,入群需要提供验证身份信息,企业名称、主营业务以及岗位


长按下方图片填写登记信息后邀请入群

客服微信:d-arts-cn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阅读更多精彩案例

数艺网是目前国内外为数不多的一个深度且专注于新媒体艺术/多媒体互动领域的媒体社交平台。


线下活动品牌《数艺之友咖啡馆》已于2018年01月27日在苏州成功落地亮相。邀请了业内知名的6家企业的创始人&高层出席活动作为嘉宾进行主题分享,吸引了来自全国10+城市、近40家企业、60+人员参与。并获一致的好评与关注!


数艺网自2017年5月底正式运营以来,实时的是全平台运营模式。

 网站产品(预计9月前上线)+微信公众号+ 20+个自媒体平台同步进行。


截止2018年4月底,初步获得了全网1亿3000万+的曝光;700万+阅次;分享的自制配音剪辑视频总播放时长超100W+min。


目前进入预备天使轮融资,感兴趣的投资人及机构欢迎洽谈(中介机构勿扰)

网站:www.d-arts.cn  手机/微信:13917494177

公众号:shuyiwang2016

长按上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d-arts-cn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