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歌单 >曹林|自媒体太多记者太少事实不够用

曹林|自媒体太多记者太少事实不够用

2023-05-10 14:56:27

内容提要

网络传播规律就是如此,越是事实不清楚的时候,自媒体评论越活跃越亢奋,形成声音的喧哗,几天后真相查明水落石出,反而没有评论了。――因为已经过了热点,没有了评论兴奋。事件刚发生,“信息匮乏”和“事实缺乏”是必然的,需要的是根据既有事实作审慎判断,而不是理直气壮地胡说八道。

师大男生被杀案,因为案件之离奇,嫌犯之怪异,杀人之残酷,,评论者和自媒体从各种角度进案件原因进行分析,并作出各种反思。总有一种感觉,很多事件发生后,急于评论的自媒体太多,而调查记者太少,,可因为做调查的记者太少,或者调查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事件发酵的速度和自媒体评论的速度,导致事实不够用,形成太多的事实不清下的过度评论。


从到和颐酒店事件,再到此次川师大男生被杀案,。


自媒体带来的一个福利是,人人都拥有了一个麦克风,评论变成一个门槛越来越低的工作――开一个公号,就可以对天下大事评头论足。这种自媒体格局带来的变化就是,形成了公共事件发生后的声音爆炸。一旦某个事件触动了公众痛点形成热点,自媒体立刻闻风而动,各种声音制造的话题助推着热点变成沸点。微信传播的一个规律是,热点事件的评论上要想吸引关注,第一要“快”,第二要“不同”――眼球的竞逐下,成千上万个活跃的自媒体拼快、拼不同,急于在第一时间抢第一落点,并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短时间内形成一个竞争公众注意力的“观点市场”。


问题在于,自媒体太多了,态度和立场严重过剩,可是可用于作为判断基础的事实却严重不够用。为什么呢?第一,记者不够用;第二,事实不够用,随着事件的进程所披露的事实远远跟不上自媒体的评论期待。急于消费新闻的自媒体有着“对事件进行归因归咎”的迫切期待,观点竞争分秒必争,可事件的调查需要一个过程。


自媒体的发展只是形成了扩音器效果,扩展了言论的空间,却没有给新闻生产带来进步。――生产新闻的还是极少数人,可依赖新闻进行评论的人却增加了无数倍。自媒体评论的门槛太低了,张口就来,可在一线做调查的记者不能这样。人人都是自媒体,可相比之下,记者太少了。就拿川师这起案件来说,虽然引发了举国媒体的关注,但一线调查的记者还是太少了。这种事情还有不少媒体的记者在调查,可一些敏感事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调查记者就更少了。而自媒体又没有能力进行调查――当然,调查太费时费力了,哪有在键盘上敲字方便,也很少有人愿意去调查。,评论者人满为患,调查者寥寥无几,事实远远满足不了自媒体的评论胃口。


事实远远不够用,可自媒体的评论冲动却无比亢奋,带来的结果必然是,自媒体评论把事实远远地抛在后面。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事实的调查进程远远跟不上情绪发酵的速度。比如和颐酒店事件,一晚上就能迅速进入“十亿关注”的舆情量级,人们的情绪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一个顶峰――自媒体深谙此道,自然是要追逐这种舆情峰尖的。可事件的调查迅速却远远比上不发酵的速度,无论是警方的调查,还是如家酒店自身的调查,抑或是记者的调查,都需要一定时间。可一般自媒体评论的亢奋期,往往都发生在这段“事件刚发生后、相关部门尚在调查”的这段事实真空期。


网络传播规律就是如此,越是事实不清楚的时候,自媒体评论越活跃越亢奋,形成声音的喧哗,几天后真相查明水落石出,反而没有评论了。――因为已经过了热点,没有了评论兴奋。这个规律在和颐酒店事件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警方公布调查结果后,自媒体对此已经没有了关注兴趣,关注点早转移到其他热点上。


记得和颐酒店事件发生后,我批评一些坐等新闻反转者既冷漠又无耻,有人反驳称:将批评的矛头指向民众的反转期待完全是对错了靶子。人们之所以会主观臆测,是因为信息的匮乏和不透明——在这起案件中,如家、警方和政府都没有起到公布信息的责任,又怎么能怪我们胡思乱想?――这种反驳是站不住脚的,在那种情况下,信息没法不匮乏,警方也不掌握事实,他们需要时间去调查。事件发生后,我们总在让相关部门公布真相,却缺乏尊重调查规律和等待事实的耐心。事件刚发生,“信息匮乏”和“事实缺乏”是必然的,需要的是根据既有事实作审慎判断,而不是理直气壮地胡说八道。


拿屠呦呦跟黄晓明比、房价归咎于丈母娘、常被反转新闻打脸--我新近出版的《时评中国-用理性反抗坏逻辑》就指向这些坏逻辑。白岩松在推荐语中说:翻开曹林这本书,也许你先读到的是感性,然后才是理性,再然后--该是理想!真正用心书写的评论都会是忧心忡忡的理想主义。各大网店已火热开售,还等什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