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歌单 >新媒体百花齐放,新时代谁主沉浮?

新媒体百花齐放,新时代谁主沉浮?

2023-05-10 14:56:27

《2017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究竟讲了什么?


据说名为Dreamwriter的AI写稿机器人将全面取代传统的编辑和记者。未来,说你写稿子像人写的,反而会成为一种赞美。“智媒元年”、“媒体新星球”这些概念,很多人差不多是一头雾水,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来总结一下报告的最有价值的信息。

就一个原则:讲人话!


一、可爱的读者宝宝都去哪儿啦


涨粉可能是所有新媒体人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很多大号的粉丝开始出现负增长的状况,而大部分小号的增长则是不温不火。

 

你会发现,广点通的投放效果不如以前,投放带来的粉丝增长效果下降,所以新媒体的用户都去哪儿啦?

 

报告显示:会抢红包的老年人和3岁就会用ipad的儿童,低幼和白发群体需求的崛起,才是全新的用户机会。

 

收听广播的用户,在所有内容的整体渗透率里,虽然还不足10%,但最近一年增长了367%,成为最大的黑马,这个场景的用户机会还很大。

用户阅读场景的变换也很有意思,在家里的床上和餐厅等的比例最大,包括在卫生间的比例都有高达22.3%。


二、新媒体受众究竟喜欢看什么

 

上百个甚至更多公众号关注的背后,是大部分人已经基本不会主动点开公众号去看内容了。

 

在用户阅读新闻和资讯的过程中,反而是新闻评论和用户的互动内容有着巨大的关注量。超过70%的人经常会有意识地浏览页面评论。

你要问我什么内容吸引人,带有互动性的评论绝对是新的流量增长地。如何激活、管理好用户的评论,直接影响到内容型产品的活跃度,一个公众号也好,一个内容聚合平台也好。

 

用户为什么会主动去看评论,报告显示,除了帮助判断新闻本身的对错和价值,单纯只是喜欢看其他人的调侃和吐槽是55.1%的人的诉求。

 

其实也不难理解,看看支付宝的评论风格就知道了,看用户评论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像微博的留言区往往是流量最大的地方。

 

最让新媒体人失望的信息,其实是2017年有超过2/3的用户关注的自媒体账号数量不再增加,其中1/4还有所下降350万活跃的新媒体账户,瓜分着越来愈饱和的流量。

而且近30%的用户比上一年减少了分享自媒体文章。

 

新媒体人明显的感觉到,之前一个用户转发带来的阅读量还有30-50,而目前平均已经只有10-20了。

 

另一方面,在内容本身,除了最流行的情感、鸡汤、职场类的内容,深度和全面的内容也在回归,由于内容生产者的爆发,信息的爆炸,深度独家的内容的获取难度越来越大。

 

优质内容的回归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

 

三、什么形式的内容更受欢迎

 

报告显示,通过电视和视频网站类的视频内容平台获取资讯的需求增长迅速,这一方面的潜力还有待释放。

 

视频内容的“短形态”成为主流,这也是2017年短视频成为风口的原因和实际的体现。

 

抖音短视频,西瓜视频,快手和火山小视频这些现象级产品的诞生,并不是偶然。

 

过去一年,有75.5%的网民至少听过一次网络音频类的内容,这个比例远远高过我们的印象和预期。

知识付费异常火爆的今天,最火的形式其实就是音频类产品,包括得到、喜马拉雅在内的知识付费行业巨头,均是以音频切入的。

 

虽然消费音频内容占到整体的内容消费的比重不算大,但音频覆盖的场景却是其他形式的内容所无法取代的。

 

四、新媒体怎么说人话


这次的报告显示,接近60%的用户偏好幽默的、调侃的内容,而不是传统的冷静、认真的风格。即使是对于传统的新闻资讯,这一块的诉求也非常高。

、支付宝的小编,动不动就搞事情不是没有道理的。

 

神马、童鞋、屌丝、语死早这样的词汇,并不是新一代95后和00后的专属语言表达方式,即使在50岁以上的人群里,也有接近60%的人可以接受这种词汇和内容。

 

新媒体的造词能力真是强,一个时代有一代人的叙事方式和语言表达。再过一段时间,可能今天90后的语音表达,就和我们现在看文言文一样吧。


五、新媒体该如何借助各种技术工具

 

前一段时间微信即将推行feed流推送闹的沸沸扬扬,关于微信全面头条化的讨论,表明大家对于资讯和信息的传播方式非常在意。

 

《2017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显示,算法推荐机制的内容在比例上已经超过了新闻和社交推荐。

 

这并不是说今日头条的流量会大于微信,而是社交分发和算法推荐的融合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头条通过社区做社交流量和微信的feed流推送都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当然技术对于新媒体的影响远不止是在信息推荐机制上,开头提到的AI机器人也是一例。

 

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在“2017腾讯媒体+峰会”介绍的Dreamwriter,现场写作用时不到1秒,它还能自动配图和自动剪辑视频片段。

 

嘉宾刚说完谢谢,稿子就已经发出来了。

 

这样的技术产品还包括可以同声传译的微信智聆

 

轻松实现现场同传、语音实时转文字,而平时我们在微信里常用的“微信语音输入法”、“微信语音转文字”,还有王者荣耀里面的语音转文字功能背后,都是微信智(zhi)聆(ling)的功劳!

 

六、新媒体如何变现

 

内容付费是时下最流行的新媒体变现玩法。

 

在此次报告的调研用户里,有16.2%的用户使用过内容付费的产品,虽然目前总的体量还不算大,但已经足够养活首批探索的头部新媒体人,这也同时说明了这一市场还有巨大的机会。

 

现在做内容付费的小伙伴,只要沉下心来打造产品,必定会有人愿意买单,这是一个长期利好、缓慢增长的市场。

 

不过,内容付费和强IP的会员模式更适合头部的新媒体,需要具备足够的影响力。

 

内容电商则是逐渐成为了小型内容创作者的商业选择。

 

一个50万粉以上的公众号,做到电商月流水破百万已经是很正常的事情,更不要说一条这样的头部IP,每月的电商流水都破亿了。

而传统媒体的广告玩法上,还有一个有趣的信息:短视频广告的点击体验,首次超过了图文广告,这样看来,写软文推广告怎么都比不上3分钟的短视频来的好。

 

如果能够降低短视频的生产流程,在短视频里插入广告的规模会比图文市场更大。

用户、内容、技术、商业,这四个领域是构成媒体新星球的核心要素

 

不论是百团直播的兴起、短视频的爆发还是内容付费的逐渐成熟。

 

每一个人,每一家公司,未来能做多大,走多远,对于新媒体的运用能力至关重要。


1、新时代、新现象、新业态下的媒介生态升级



2、世代互怼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00后、90后、80后、70后代际差异凸显 



3、青春媒体属性凸显,极简化、个性化、移动化、娱乐化、超级帐号兼容化成为趋势



4、高品质、认同感、社会价值成为中产阶层内容消费的新趋向



5、弹幕交互、二次创作、碎片表达,草根阶层信息表达模式拓展



6、金领阶层信息交流趋于私密化,在社交媒体上活跃度偏低



7、媒体平台的竞争日趋激烈:今日头条的三赛道策略、腾讯广告联盟的附能、UC的海外流量拓展、百度PC到移动的流量平衡策略、 级系列互动产品打造……



8、互联网资本关系角逐趋热,媒体与资本联姻越来越密切



9、内容、营销、广告、舆情……媒介大数据生态系统日臻完善



10、AI成为营销发展新趋势:更明智、更高效、更个性



11、去中介化趋势下,移动营销越来越实时化、碎片化、便捷化



12、智能投放、效果评估、趋势预判,AI驱动营销升级



13、媒体营销大数据的价值释放,为企业智能决策提供支撑



14、传统媒体纸媒日渐消沉,但澎湃新闻除外,它是传统媒体真正意义上的转型突破



15、从间接依赖、直接依赖到绝对性依赖,传统媒体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深化



16、朋友圈中情绪主导式传播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在经社民舆情传播中情绪诱导成为痛点



17、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次级入口争夺升温,各种垂直社区、音频、短视频、直播先后崛起



18、内容过载带来劣质信息泛滥和真相缺失,超过半数用户对自媒体内容质量感到担忧



19、非媒体的资讯供给越来越多元,工具的内容化成为趋势




20、从ID、IP到PlatForm,魅力人格成为新媒体时代最关键的传播节点



21、资讯、业务与交易成为企业新媒体的三大转化痛点



22、市场红利期即将结束,直播逐渐从泛娱乐领域向垂直领域转向



23、短视频的草根化:为普通人赋权,让平凡人不平凡



24、流量跨圈层交互,打破阶层固化,现实社会人际关系和网络社会关系相互映射



25、随着信息调控的加剧,各阶层的媒介素养都在提升,信息消费能力也在提升,不同阶层的信息获取渠道呈现出差异化发展



26、短视频平台赋权下,为争取有限的赋权资源,违美、违常、违俗、违德的越轨行为频繁出现




27、依靠喊麦跨越阶层?互联网生态下的信息互联已逐渐超越现实身份



28、权威信源缺位失声下,反转新闻成为常态化现象,但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电视台报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依旧永恒不变



39、超级大陆形成,微信和QQ成为仅有两款月活超5亿的APP



30、微信成为中国人信息交往的基础设施、移动互联网的流量黑洞



31、近半年来,微信头部公众号发文热度趋平,微信公号从红利期向生态化发展转型



32、TOP100自媒体中,大众生活类自媒体(幽默、文化、情感…)占比过半,细分领域自媒体释放潜力



33、去中心化的小程序将成为未来电商、游戏、内容媒体新风口



34、新媒体数据造假产业链智能化发展,刷量监控成痛点



35、“流量—口碑”天平向流量倾斜,造假使得内容生态遭到破坏,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凸显



36、平台流量之争浮现出暗黑地带,从流量造假到流量劫持,灰色产业链延伸



37、拥有许可证的新媒体依然很少,牌照仍是大多数新媒体运营痛点



38、导向性、专业性、媒介素养成为新媒体发展的新要求



39、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隐私的保护逐渐受到社会大众和法律的关注



40、从内容采集、创建、分析、传递的生命周期出发,内容管理系统为政府、媒体、企业等提供一站式服务



41、一带一路中相关媒体合作越来越紧密、连接越来越广泛



42、从融媒、众媒到智媒、体媒,机器逐渐成为一种媒介新物种



43、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媒介技术发展新起点



44、技术超级融合下,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45、资讯大数据向智能化应用演化



47、人脸识别技术在媒介载体中广泛应用,天眼不再是神话



48、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多维交互,AR和短视频的结合成为未来可能的爆点



48、翻译机让跨域信息交流不再是难题,为全球同步交互提供基础设施,破除语种霸权的时代即将到来



49、智能音箱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品形态,成为一种半新的交互形式



50、从被动接收精选信息到主动、便捷探索海量信息,人工智能问答系统进化成一种全新媒介形态



51、内容采集、加工、包装、发布,智能机器全方位渗透内容生产



52、技术冲动、隐私泄露、版权侵蚀、信息偏食、茧房困境…技术风险日益加大



53、新网络、新服务、新责任,各大互联网公司的责任意识强化



54、互联网加速扩张下,规模排他效应凸显,平台的垄断带来现实社会的冲突



55、大平台的全域布局和数据聚合下,数据的聚合高维趋势越发明显,数据主导权之争趋烈



56、弱关系交互中,“美颜”功能加速迭代与强化,镜头运用能力成为网络社交环境下一种基础技能



57、未来颠覆性新技术是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的最大技术变量,基础技术将对各个细分领域进行深度融合、渗透和智能化改造



58、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将进一步受到公众的关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助力政务决策更及时、更科学、更有效



59、人机数一体化传播助力社会发展,人与机器的距离不断贴近,未来的媒体终将变为体媒


行业

内容


1.认真做内容依然有出路,不过需要极其优秀而且耐得住寂寞。


夜听从 0-10 万粉丝花了一年,从 10-1000 万只花了半年,现在已经拥有 2000 多万的粉丝体量,而且每天都在不断增长粉丝.......

去年9月夜听公众号后台数据

去看夜听的排版或者标题我们就能发现,非常朴素就是电台的一个本质逻辑。


2.新媒体将逐步告别草根时代,传统纸媒的人才基本上也“回流”完毕。


传统媒体人凭扎实的基本功,敏锐的嗅觉,用真正的好内容霸屏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多。

 

3.人们喜新厌旧的速度比想象的要快,很多去年还风生水起的号今年阅读量遭遇腰斩。


“Papi酱”今年的位置被“办公室小野”取代。依靠单纯的某个人生产内容难以高产。所以自媒体要么走平台化,要么矩阵化。


① 平台化。参考Papi酱做的 papituibe,以及咪蒙举办新媒体大赛吸引写手,这在国外叫做 MCN 模式。不过国内的MCN对内容的制作会介入更多。


平台化相对难度较大,但是想象力大。可以预见的是明年会有更多类 MCN 机构冒出来。


② 矩阵化。就是多账号并存,类似视觉志旗下的她刊,蛙哥漫画等。矩阵化抗风险能力较大,但导流形式在明年难度会大点。

4.,同时其自身也可能变得危险。详情请参照毒舌电影,关爱八卦的案例。


5.内容从文字,到图文,及音频趋势化明显。


从视觉志“谢谢,你爱我“ 4000万的阅读量,百雀羚长图广告,以及夜听长期霸屏可以看出,大家越来越追求感官化和碎片化阅读。


6.短视频依然是少数企业的游戏。


短视频的风口刮了一年了,腾讯领投了快手后,也偷偷复活了两年前的微视。各类 10万+ 榜单里面短视频出现的频次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地方类方言,比如粤知一二,以及社会话题类短视频,比如炮爷出击等,明年会有更多冒头。


但是大多数企业还没想好怎么做短视频。因为制作成本,以及回报周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没有勇气去搭建短视频团队。所以今年和以后,短视频依然是少数企业的游戏。


流量


1.观察互联网发展这几年,我们会发现很多成本在降,只有流量获取的成本越来越高。2018 年依然如此,,这个趋势会更加明显。


2.类似星座匿名,左右脑这些小程序迅速被封,大家似乎摸不准腾讯的脾气。


其实从营收的角度可以理解,要是大家都这么大规模获取极低价格流量,那谁还去投广点通呢?


3.对于腾讯来说,流量这个黑盒子怎么去配比,尤其是对诱导分享等具体判罚非常含糊不清。


有时候它就像《三体》里面的歌者,哪天心情不好,就随手扔一个二向箔出去,对一个普通玩家来说基本上就是灭顶之灾。现在大家是敢怒而不敢言,但长期下去,大家也不敢押注了。

 

4.个人号营销打击越来越重,注册个人号,养号,以及群发的限制越来越多。


今年 3 月份严打后,群控元气大伤,再也没有便宜的站街粉了。微信不会无止境割掉个人号营销功能,只是大摇大摆的获取流量时代已经过去。


5.现在最便宜的流量肯定是社交流量,但是前提你抱紧腾讯的大腿。参考拼多多,下文还会提到。


6.线下流量的获取可能会重新回归,不同于简单的地推,是另外两种模式。


一种是围绕着简单流量吸粉变种,根据场景的自动化吸粉,比如说 wifi 吸粉,现在娃娃机吸粉,包括纸巾吸粉也出来了。


但影响更深远的可能第二种,借助小程序,把流量从线下翻转到线上,借助大数据及智能硬件,后续可能是商业模式的一个革新。


7.市场教育周期越来越短,一套打法之前可能适用一年,现在可能会被压缩到几个月。


例如:社群裂变,其本质是一套活码+群机器人的系统。但衰变的速度比想象得要快。


最出名的案例就是去年的有书,去年 3 月后又被唐诗宋词这一主题带火了。身边陆续有朋友入坑,还有做完后卖号卖了几十万。但是到9月份由于玩家太多,用户已经熟悉套路,整个裂变的速率明显降了下来。


8.纯营销号会越来越难做,广告主方面,黑五类彻底失去市场,只残留一批纯流量玩法。小说付费的今年起得很快,但随着某会召开打击得也非常严重。


9.刷量依然存在,价格还会上涨。


广告界里有句名言: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了,可问题是我不知道哪一半被浪费了。很遗憾在新媒体投放里也是,假量依然横行。


虽然每 1000 阅读从去年的 8 块涨到了超过 30 块,但大家还是趋之若鹜。今年刷量价格依然会上涨,但是小玩家纯考刷量存活的会被淘汰。


10.网易和腾讯等大企业基本上已经垄断了 H5 的制作想象力及精美程度,或者干脆有大渠道的分发,。所以今年的 H5 要么好好做,要把更多的把钱砸到渠道上。


平台


1.微信公众号生态基本稳定,也可以说做大航海时代基本结束,你可能发现更垂直的几个农田,进行圈地。


比如深入乡镇,做地方号,或者发现更细的品类,比如给地理控看的 “星球研究所”。但是大块的陆地已经发掘完毕。


目前行业已经符合幂率定律。据腾讯统计 2017 年 1.8% 的公众号粉丝超过百万,还有 76.1% 多的号粉丝数小于 1 万。


这其实是一个稳定的生态,阶级流动困难的本质还是流量太贵。


2.微信公众号目前是一种维稳的状态,已经很久没有出过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格局虽然稳定,但是暗流涌动。


这就像开尔文爵士在19实际末说物理学建设一样,整体的大厦已经搭完,但头上还笼罩着两朵乌云。对于公众号来说,这两朵乌云是——


① 来自腰部以下生产者流失:一块是小号,特别是 1 万粉丝以下,腰部以下账号,正在加速的逃离。因为没有流量,要么倒闭,要么跑去今日头条了。


另一块是微信所提倡的去中心化分发模式,但是目前现实情况是,已经变成一座座中心化的大岛,这并不是微信想看到的。


② 来自腾讯平台压力:目前微信的广告收入大多数来自于广点通,朋友圈广告。但这块的营收想象力,似乎比不及信息流广告。


对比来看 2016 年以信息流为代表的 Facebook 的 ARPU 是16美元,微信虽然没有直接数字,但有人估算出人均 ARPU 大概是 9 美元。所以这块想象力还是很大。


根据侯斯特的一项文章阅读来源数据显示,2017 年 Q3 订阅号中会话入口打开占了 72.20%。而微信大力推的 “看一看”、“搜一搜” 这些入口都归于其他,只占了7.00%。所以大家期待的订阅号入口的改版,从营收模式上也是成立的。


3.订阅号的改革除了营收方面,在产品方面也是趋势。


我们评判一个分发的好坏一般看分发效率(用户触达所偏爱的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及操作复杂程度)以及信噪比(用户偏爱内容与不偏爱的内容的比例)。


算法分发基于大数据打标签,效率高,性噪比适中。但会出现“回音室”效应,就是只会展示给你想看的。社交分发基于关系链,但是效率偏低,性噪比不稳定。


围绕社交分发和算法分发的融合,今年会出现更多的形态及可能性。


4.订阅号改革会成为今年年公众号最大的亮点。


此外腾讯不会直接将订阅号的形式改成信息流,既没有创新,也太简单粗暴。应该是一种融合的形态,不管怎么样,这个趋势是肯定的。


不管你的微信粉丝有多少,除非导流到了 APP 上,否则都是微信的。要尝试着去接受这个概念。


5.小程序是个好生态,但现在跑通的只有线下,类似摩拜单车,乘车码。除此之外还有电商,以及少部分工具类。

小程序本身的进化还刚刚开始,大家也不用着急。

6.“看一看”和“搜一搜”,虽然还没有到盖棺定论的地步,从带量上确实一般。


包括微信读书上也接入了公众号文章,但对于整体这个大盘子,似乎效果不明显。目前 “看一看” 表面上融合了社交和算法分发,但是阅读体验也一般。明年虽然还能改进,但感觉留给 “看一看” 的时间并不多。


7.微博去年在不遗余力的推行 MCN 计划,大 V 能吸的量基本上已经到达极限,微博下一步活跃就要靠中小橙 V 带动。


首页的改版,以及信息流的展现机制越来越让人看不懂,总感觉要做的事情太多,商业化程度快到极限了。今年怎么样真不好说,尤其在头条的进攻下,个人持保留态度。


8.双微的格局将会被打破,今日头条强势上位


头条系的产品及运营能力让人惊讶,无论是抖音,西瓜视频还是悟空问答,每个都跻身在细分领域的前三,包括在海外几场漂亮的收购。要知道头条去年的估值才100亿美金,最近听说融资时估值300亿多美金了,头条的估值依旧日新月盛......


对于阅读类产品,今日头条已经彻底跑出来,并与其他家开始拉开差距,当其他几家正彻底改成算法分发时。今日头条已经开始进入社交分发了。


9.从去年的千人万元,今年风头已经向千人万粉转移。


今日头条对微头条以及悟空问答的倾向性流量很强,这两块分别对标的微博和知乎。尤其是微头条,很多科技大佬和企业已经入住,并且刘强东的一些言论已经成为热点。


最近微博 “支付宝” 和微头条的 “支付宝” 也互掐过,从评论数流量方面,微头条明显完胜。所以不必着急把粉丝从今日头条导给微信,头条自己也在跑通。


10.聊天化的阅读的形式已经开始发芽。不管是国外的小说 Hooked,还是新闻类的阅读 Quartz 都已经成型,中国的门徒也开始进入,甚至吸引了 “国字头” 的开发者。


只不过率先渗透的领域是围绕着 00 后二次元类的内容。之后这种形势能否形成星星燎原之势,有待观察。


11.能够取代微信的平台还没有看到,或者根本不是以“微信”的形式取代微信。之前说的 VR 媒体这种目前来看还比较遥远。但是做好准备,迎接变化。


12.贴吧只能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从之前新媒体的三架马车,现在已经被彻底抛开。


帝吧出征的场景还会有,但是越来越少。其垂直兴趣领域被单独的APP瓜分,比如足球看懂球帝,篮球看虎扑论坛。


变现


主要聊聊广告变现,以及今年爆火的知识付费以及社交电商。


1、广告变现


① 虽然假量横行,今年的公众号投放市场会依然有巨大增量。但更多的广告费会被头部KOL占据。


之前有同学抨击某平台数据造假,说只有傻的广告主才会去投。其实另一个层面,广告主也不傻,这笔钱去投传统广告可能会浪费的更多。


我们要接受新媒体是一种相对现价比高,但是一不小心也可能会玩砸的投放渠道。


② PMP(Private Market Place)互选广告去年就有一些苗头了,这种类似直客的销售模式,能够保证流量,同样也能保证效果。


当然目前更多的是存在大号和大品牌间的匹配,在文末的展示位置,或者是小程序插入文章广告。一些大号类似于占豪,一起去suv,夜听等都已尝试过。 PMP 形式今年会逐步放量,更多中型企业及号主会完成匹配。


③ 今年是朋友圈广告彻底放开的一年,从之前单一品牌广告,越来越多的效果广告开始出现。更多的中小企业也开始进行了尝试,但效果的话各家因人而异,有些行业标签不太精准。


但没有出现前几年QQ空间广点通巨大的价格上红利。腾讯在标签,出价这块今年会应该优化的更好。

 

2、知识付费


① 在罗振宇倒数第 19 场的演讲结束后,其押注的知识付费今年终于迎来了爆发。

不仅是得到,喜马拉雅,千聊,荔枝纷纷融资,甚至成立仅 9 个月的小鹅通都跑了 3.5 个亿的流水。


市场化的速度似乎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就连一向慢吞吞的的豆瓣也入局了,而知乎估计KPI定的有点狠,有一段时间打开知乎 live 频道,看内容推荐甚至会让人怀疑误上了今日头条。


② 如此庞大的市场,市场上出现鱼龙混杂也不可避免。


知识付费本身的交付是非标准化的。衡量内容的好坏一般就看两个率:一个是到课率,一个是续费率。但随着大家购买的内容越来越多,到课率下降明显。据说行业的平均到课率是 7%。


对于得到来说,去年大肆圈地,今年是续费年,迎来了真正的考验。

 

③ 腰部以下的 KOL 能瓜分长尾,但付费大头依然会被头部KOL所占据。今年估计会引来第一批洗牌,腰部以下的小KOL除非技能过硬,否则会可能第一波清洗出去。

 

④ 从单个付费产品上,薄荷阅读可能是今年知识付费里最大惊喜,据说月流水超千万。百词斩同时尝试了好几款产品,但只有薄荷阅读跑了出来。

推测其核心爆发点在于——


  • 合适的品类:选择英语名著为切口,同样选择中文类,做的更早的熊猫书院就没有爆火。

 

  • 个性化教研:根据成员不同的词汇量进行推荐阅读,同时把书中的重难点进行切片。


  • 监督式社群:社群班长监督领读,用打卡完成任务。


从细分上看每一点似乎都没有革命性创新,但是一组合起来威力就很大。从薄荷阅读上我们也可以看到 2 个知识付费的趋势——


1、技能型知识付费会超过纯知识类;2、想要杜绝盗版,以及更好的学习效果,知识付费所附加的服务会越来越重。


⑤ 从整体上,我觉得知识付费远还没有到瓶颈期。


就拿得到来说,从其年初公布的数据来看,营收最高可以达到 2.5 个亿。而早在两年前,刘一秒其线下培训营收就超过了 5 个亿。


之前的 “知识付费” 只是解决老板们的焦虑,现在把中产阶级也搭上了,所以市场想象力要大很多,只是一批低质量的内容会淘汰,同时也会吃掉一些之前线下不规范,低质量的培训市场。


⑥ 从“小密圈”到“知识星球”,中间就只差了一篇行业点评文章。 “死角”,就看想不想管你了。


3、社交电商


① 微商基本上没有什么声音了,传统的微商逻辑是批发逻辑,一层层兜售给下一级代理,最后的个人代理基本上用刷屏的玩法。这套模式过时了。


今年比较火的是环球捕手的模式,其是之前小黑裙的进化版。下半年又迅速的被封掉。三级分销肯定是不行的,但其组织架构值得研究。

 

② 腾讯押注了社交电商好多年都没有起色,没想到借助小程序的拼团的玩法,拼多多和蘑菇街女装特卖居然跑出来了。


根据猎豹智库 Q3 报告显示,去年 3 季度拼多多的周渗透率已经超过了京东,成为电商领域第二名。

③ 网红于小戈的店,因为借助了小程序的玩法起死回生了。小程序+社交电商想象力巨大。


马化腾在前不久的致合作伙伴公开信中,提到了 “窄平台” 和 “宽平台” 概念。他说 “前者遵从零和博弈,后者则坚持共生共赢。”


腾讯希望通过真正让商家拥有自主运营流量与粉丝的能力,破除目前零售行业中的“窄平台”规则,帮助大家从 “二选一” 的困境中走出来。”

企业

1.没有定位的企业会被加速淘汰,电商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但是也不会挣扎太久。明年大批的企业会重新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新媒体究竟是干嘛的?


可以遇见的是产品型定位和卖货型定位不会受太大影响,影响最大的是以媒体品牌定位的新媒体。


2.新媒体和变现无关的东西会原来越远,与资本市场一样,新媒体也越来越现实。不能给企业创造营收,比如说导流,广告等收入,新媒体的地位进一步下降。老板已经放弃拿新媒体作为取乐工具。


3.今年并购时代会来临,特别是地方号。


广点通无法养活一家公司。虽然不会像微博之前3家垄断段子手号那么高的集中度,但更大的新媒体集团将会出现。抱团取暖将会来临。


4.   想要新媒体真正突围,很多企业只需改变一个观念,从 BCD(以老板为中心),改成 UCD(以用户为中心)。

职业生涯篇


1.培养自己的核心技能


每个人有自己的能力圈,之前有人问巴菲特为什么不投微软,尽管和比尔盖茨那么熟。他的回答是 IT 圈看不懂,在我的能力圈之外。


看清楚自己的能力圈很重要。比如我有一个阶段学了 python 为了爬取公众号的一些数据。学得很累,但进度就是不快。而且我觉得再努力,也拼不过那批专业玩这个的,所以就大概了解些基本操作,让技术帮我做这件事。


在新媒体行业里一定需要有一项看家本事,内容,用户或者活动干脆更细分也可以。其他的类型和自己边界远的,做到了解就行。


2.新媒体转型的门槛会高,一开始想清楚自己是什么方向很重要。


与 2014 年那阵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样,人人都是新媒体人今年已经上天,5W+ 的助理注定只有极少数人,现实会让大家明白。今年新媒体市场会冷静一些。


3.绝大多数新媒体小编会淘汰。


未来培养新媒体人,而不是简单一个会排版,会起标题的人。内容的倍数效应会放大,好的内容和普通的内容工资可能会差 10 倍。


因为内容作为非标品,终究是一门手艺活,而这个不停的被放到。


4.新媒体人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在市场,公关,运营各部门中流转。新媒体越来越像某种渠道,而非一个独立的部门。


5.全栈新媒体人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个 “伪命题”。


因为所有成功的职场人,不能只掌握一项技能,同时对于新媒体人来说,需要更多的思考。


6.数据和产品,这两块是新媒体的新方向。


懂数据分析,去驱动公众号进一步改良。尤其是对于大型的公众号公司非常重要。


懂产品,尤其是小程序的进入后,对于新媒体人的要求会更高,不仅懂得怎么去传播,还会直接参与产品类的设计。


最后无论怎样,我们都在新媒体这条船上,也不用太焦虑,做好准备。正如罗百辉说的,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