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歌单 >思考|社交媒体到底有没有将你的生活沦陷

思考|社交媒体到底有没有将你的生活沦陷

2023-05-10 14:56:27


地铁上用余光一扫周围人80%的人在用手机,粗略估计这其中35%在刷朋友圈,35%在刷微博,另外25%可能在看直播、网络小说不等。


下地铁50%乘电梯的人在看手机,过马路等红绿灯大概有30%的人在看手机。这时候有意思的出现了,一个目测30出头的男人不但闯了红灯还在闯红灯的时候低着头,他在干什么呢,看手机。


于是一个问题来了,手机到底有什么好玩的能让人如此着迷。


日本有一档综艺讲的是一个网红姑娘,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朋友,虽然网络上尽显风光,闺蜜成群,但实则都是全部由她买单的路人。尽管如此,与她隔着一个手机屏幕的你能感受到的只有她生活里的诗意与远方。


社交媒体到底是不是个陷阱?就拿朋友圈来说,似乎更像个熟人简讯报刊集结版,谁谁结婚了,谁谁生孩子,谁谁买车买房换工作开年会去爬梯看演唱会了,谁谁谁去哪旅游看了什么电影分享了什么书是健身了还是长胖了,你都能接受到关于他们生活的信息。


也许许久不见的国内朋友寒暄的方式也变成了“最近怎么没看到你发朋友圈啊” 或者 “我看到你发朋友圈去哪哪哪了” 


国外的朋友则是“我看到你脸书(ins)上去了哪哪哪,amazing girl! ” 一定程度上来说,我们了解一个人的一部分也是通过他们的社交媒体。


在纽约布鲁克林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去了个潮人爬梯,很多在场的人都是摄影师或者博主,爬梯上大家寒暄一会儿就开始互相加ins, 基本粉丝破万的博主好像都有点儿自带光环。即便人们是面对面的交流,讨论的还是社交媒体里的事情。


不过这还不是可怕的,最可怕的聚会莫过于一堆人凑在一起,人人抱一部手机各玩个的。


社交网络制造了另一个世界,但这有点海市蜃楼的意味,多数时刻给我一种人类在狂欢,世界在下沉的感觉。


社交媒体这是一种由高科技所带来的人类给自己炮制的一场幻觉.


这部分需求可能是出于人类内心的孤独和不安感,释放了人本身寻求外部的关注和认可,也可能是信息时代顺应潮流的改变。


我们臆测生活里充满了眼睛和观众。


然而英国有句很早以前的谚语说,生活里,并没有观众。


如果多数人理解这个意思,是不是就不会有为了拍照而吃的饭和不拍就等于没来的旅行。


最想留住最美的时光,是用相机记录还是眼睛记住?


的青年导演胡波写道:“谁说的呢?那你去问问他,每天醒来,临睡前,或者上班时去饮水机接水的时候,只要他有一瞬间反思过自己,就知道每天都在美化自身的生活。朋友圈发点东西、在自己身上贴标签,或者手机里攒了几百张照片等着什么时候给人看。我不是说这样不好,而真正可贵的事物,是在世界的夹缝中,而不是悲观在世界的夹缝中。认识到这一点,也许会对整个生命的秩序有由衷的感动。”


我还在尝试理解和体会胡波所描述的这种感动,但有一点我很认可,只要有一刻你闭上眼睛思考社交媒体到底有没有将你的生活变的更好,你就会答案。


其实对于我的工作来说是密切和社交媒体相结合的,它的确给带给了我很多好处,但再更深一层意义的思考上,我想知道它多大的影响到了我的生活。如果一个现代人,没有任何社交媒体工具,他的生活会更简单还是更艰难?


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我会关机,我决定关掉接收信息的信息源,停止接收这些信息,甚至删除了instagram一个星期。我决定不参观别人的生活,决定手机关掉的这些事件里享受时间。


一个在纽约从事大数据研究的犹太裔朋友对我说,我不想做社交网络上的一只蚂蚁,拒绝被别人影响我的生活,拒绝成为大数据时代上的一个数据。


我想了想,除非你断网,不然你是不可能不成为大数据时代上的一枚的。


我们无法得知是不是活在社交媒体的人会不会快乐,但我所能确定的是有些体验是社交媒体是网络甚至是virtue reality技术都无法带来的。


你要走过去触摸到看到才知道,哦,原来生活是要一点点付出的。即便是网红的一张漫不经心的照片,都需要经过漫漫摆拍层层修图才能见光。


生活,还是得身体力行。


也许未来的行为艺术家们会在这个新时代发起一项新的运动:


关机,断网。




    公众号: 夜游巴士           

任何交流想法请ˉ戳?后台留言

一周一更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