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歌单 >转身自媒体两年后,秦朔今天又添丁,靠什么再战江湖? | 豫记

转身自媒体两年后,秦朔今天又添丁,靠什么再战江湖? | 豫记

2023-05-10 14:56:27

从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转战新媒体两年之后,河南籍传媒大咖秦朔在今天推出了第二个内容品牌“秦朔书院”,并宣称要上线一款名为“中美商业文明传奇”的付费音频产品。

 

秦朔书院第一期概念海报


从《南风窗》、《第一财经日报》,再到“秦朔朋友圈”、“秦朔书院”,河南人秦朔靠什么引领和改变着中国的内容生态?一路折腾到现在的绝招有哪些?

 

文 | 胡慧颖 王蒙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愈是自媒体的机遇

 

秦朔很忙。

 

自创办“秦朔朋友圈”以来,这个传统媒体大佬,摇身变作新媒体“民工”,采访、写作、编辑,日程紧密得几乎水泼不进。但秦朔却要放下手中的活计,匆匆地从上海跑到广州。

 

他此行是为了2017年第二届中国新媒体千人峰会。他不来行么?峰会发起人之一、本届大会的主席,一个唱主角的人物,缺了谁,似乎都不应该缺了他。

 

8点20分,豫记华南中心的小伙伴在会场集结完毕


这是6月10日的上午,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开幕式致辞,启动广州自媒体联盟成立仪式,一切如仪之后,秦朔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和豫记华南中心的小伙伴聊一聊。20分钟,这是他所能挤出的最多时间。

 

大家都是自媒体人,话题自然从自媒体扯开。扯自媒体,自然就聊到自媒体圈前两天刚发生的“地震”:“关爱八卦成长协会”、“毒舌电影”等一批娱乐自媒体被封号事件。

 

豫记专访秦朔


对于该事件,自媒体圈不少人纷纷哀叹:自媒体越来越不好干了。但秦朔的观点却恰恰相反。他认为,这对那些坚守媒体责任的自媒体人来说,却是一次机遇。

 


“自媒体+他责任”才是“真媒体”

 

“对于这件事情,我应该还是有先见之明的。”秦朔说:“在去年的第一届新媒体千人峰会上,我演讲的题目就是《自媒体的“他责任”》;后来,我在“秦朔朋友圈”也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来谈这个问题。”他的这篇文章,就是《媒体化时代的“自媒体”与“他责任”》。

 

秦朔说,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媒体就是一个社会功能的载体,媒体人是代表社会、代表受众,替他们去调查、观察、思考、交流和提取东西的。缺乏健康的、公正的、真实的态度,就是在违反社会对媒体的定位。

 

如今,我们一边享受着自媒体发展的益处,一边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信息庞杂、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极端情绪化、污名欺凌充斥着网络。这时候,,更需要行业的自律。“自媒体+他责任”才是“真媒体”,才是以客观公正为天职的媒体。

 


“自由即约束”是秦朔一贯的价值观。作为一个从业二十多年的老媒体人,秦朔一直坚持做一个有责任的媒体工作者。他认为,自媒体是更具个人品牌的媒体。“我对‘秦朔朋友圈’的把关程度,比我做传统媒体的时候还要高。”秦朔表示,只要抱着对这个时代负责、对这个社会负责的态度,坚持专业化的操守,最终会得到方方面面的认可。

 

责任、文明,是秦朔投身媒体事业的初衷。从“有责任感的时政杂志”到“对时代负责的《第一财经日报》”,再到的“用希望连接生命与生命”的“秦朔朋友圈”,这种责任和文明一直延续着,也是他个人情怀的集中体现。

 


想拥有一张“安静的书桌”的秦朔

毕业之后一直在折腾

 

责任,文明,洋溢着秦朔的情怀。朋友们都说,秦朔是一个有情怀的人。

 

这种情怀,在学生时代,表现得并不突出。但他在大学毕业晚会上的那句话,却让人感觉到他的情怀爆棚。“我要在30岁前,拥有一张安静的书桌。”很多人可能忘记了他在学生时代做了些什么,却忘不掉他这句话。


想要一张“安静的书桌”的秦朔,毕业之后并没有“安静”下来。他以爱情的名义南下广州,辗转半年后,进入《南风窗》;在《南风窗》“空虚”,就开始“泡”广州市图书馆,用两年时间“泡”出了他的第一本书,《大脑风暴——文化工业探寻》;这本书,也成为他提出了“告别GDP崇拜”和“探求国民幸福总值”的源泉;再后来,接任《南风窗》总编辑,更是提出“做一份有责任感的政经杂志”的口号。

 

1997年4月,秦朔任《南风窗》杂志总编辑


他把一本青年民工读物,变成了严肃权威的政经杂志。回忆在《南风窗》的这段时期,秦朔认为这是他塑造精神生命的阶段。这一阶段,他的情怀,就是责任感。

 

这种责任感,并不因为他的角色的变动而褪色。2003年8月,创办《第一财经日报》时,他提出的口号是“商业改变世界”,但随后他意识到了这个口号的局限性,就重拾他的责任感——“对时代负责”。

 

再后来的2015年,他转战自媒体“秦朔朋友圈”,口号依旧响亮,“记录中国时刻,推动商业文明”。这虽然没了赤裸裸的“责任”二字,但字里行间,还是很有情怀的。用他对媒体的解释,他这时期的情怀就是,用谦卑的态度追寻一些自己认定的比较长远的价值。

 


继“秦朔朋友圈”之后,现在,秦朔推出了第二个内容品牌——秦朔书院。书院的首个付费产品“中美商业文明传奇”近日已在喜马拉雅FM上线,这次要做的就是“覆盖美国双创400年(1607年至今)和中国双创40年(1978~2018)的商业精华”。

 

只是不知道,秦朔这次又是抱着怎样的情怀?

 


也许在秦朔心里,最重要的是

能为河南发展做点什么

 

从《南风窗》,到《第一财经日报》,再到“秦朔朋友圈”,这个从开封出发的年轻人,转了一圈,就转到了人生的下半场。审视原来出发的地方,乡情乡音,逐渐在他这个异乡人身上浓厚起来。

 

秦朔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论豫》,详细阐释了“豫”之“执大道而向前、大有作为、生生不息的创造与开拓的精神”;他还写了系列论述“河南企业家和河南精神”的文章,以财经观察家的专业视角,密切关注河南的经济发展。如今,这个出走多年的游子,说到家乡,依然满是希望和骄傲。

 


遥想当年,他身在广州,却策划了一组关于河南商人的独家报道。那是2001年,以郑百文、亚细亚百货、红高粱快餐为代表的“豫商”在进行着全国性的扩张,但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

 

秦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分析原因,直指河南商人浮躁的心态、浮夸的作风,毫不手软地对之抡起批判大棒。正是爱之切,责之深。

 

或许在他的意念里,长期接触的是万科、中海这样的企业,打交道的是王石、孙文杰这样的企业家,而与河南的企业及企业家比较隔膜,因而对其评价不高,甚至还认为河南的商界还是一片“盐碱地”,河南的企业家不是企业家,只是商人。

 


这一看法,在他2006年底应邀回郑州主持一个财富论坛时,有了改变。

 

通过与以胡葆森为代表的河南企业家的深入交流,他认识到,虽然河南企业的体量、规模还很不足,但河南在企业追求、企业价值和企业运营上,与联想、华为、格力等优秀企业并无二致。

 

这也让他对河南的发展愈发有信心:“群象经济”正呈现出不凡的气象。

 

基于崭新的认知,在此后,他频频回乡参加活动。也许在他的内心里,乡情已经战胜一切,能为河南的发展做点什么,比什么都重要。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一个河南人克服世界级难题,在沼泽地上竖起一座全球最大的科技馆,成为广东旅游地标

一个专科没上完的85后驻马店小哥,靠字画鉴定成了北大客座教授和故宫特约顾问


友情链接